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章 现代生活与化学教案(7份打包)新版粤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章 现代生活与化学教案(7份打包)新版粤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5-15 11:37:37

文档简介

第九章 现代生活与化学
本章内容概述
本章各节相对独立。第1节主要认识几种有机物。第2节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初步认识化学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等方面的重大贡献。第3节则从材料发展的概况,从家庭、社会、环境等多方面来说明合成材料的使用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本章着重介绍了三方面的内容,即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和有机合成材料。本章虽然内容简单,但它是体现化学教育价值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章教学目标
1.知道三大合成材料的性能与用途,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2.认识人体的元素组成和作用,明确健康与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3.了解六大营养素及其营养功能。
9.1有机物的常识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有机物的特征,甲烷、乙醇和乙酸的组成与性质及燃烧实验是本节的重点。教学前应让学生预先查阅一些与本课相关的知识,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的知识。教学过程中注意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动手实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判断和区分典型的有机物,记住有机物的典型特征。
(2)记住甲烷、乙醇、乙酸的化学式,会书写甲烷燃烧、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记住乙酸的典型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甲烷的元素组成化学式的过程,了解科学发明的过程和方法: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实施方案—结果分析—得出成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配平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古代对天然气、沼气的利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联系甲烷燃烧放热说明甲烷可作重要能源以及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
(2)通过介绍我国在酿酒造醋工艺方面的重大发明和悠久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树立环保意识、能源意识。
【教学重点】
(1)有机物的特征。
(2)甲烷、乙醇的性质。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论证。
【教学准备】
仪器:烧杯、试管、滴管、酒精灯。药品:酒精、醋酸、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水。其它:投影仪、投影片、火柴、备用甲烷。
一、导入新课
1928年夏天,军阀徐源泉部下的一位军长孙殿英,想要趁军阀混战、群龙无首的机会开取东陵慈禧墓取宝,发笔横财,经过了两三个月的挖掘和爆破,终于打开了慈禧墓,进入墓室后,他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精致的烟盒装着上等的鸦片,旅长韩大宝烟瘾顿发,摸出火柴就想美美地抽它几口,可刚把火柴一划,墓室就发生了爆炸,突然间卷起了一片火光,他们被炸得血肉横飞。到底是什么东西使盗墓贼横遭厄运?原来是一种叫甲烷(CH4)的气体创下的奇迹,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那什么是有机物?有机物具有怎样的特征呢?甲烷是怎样产生、它具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呢?人类的好朋友酒精和醋酸具有怎样的性质和用途呢?这一节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探讨。
二、推进新课
活动1:了解有机物的特征
[板书]一、有机物的特征
[设问]通过阅读教材和查询资料你知道什么是有机物吗?你能举出有机物的例子吗?[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衣: 食: 住:
行:   燃料: 建材:
[观察活动][实验9—1]了解有机物的特征。
1.物态:观察机油、花生油、塑料薄膜、樟脑等有机物,你可自选其他有机物的状态。
2.溶解性试验:在小试验管中加入5ml水、乙醇、汽油,然后分别加入被试验的有机物充分振荡后观察溶解情况。
3.可燃性试验:取少量有机物放入蒸发皿中或用镊子夹住点燃、观察现象。
[投影]实验结束后,由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后,投影。
[讨论]请你根据燃烧现象推断有机物中都含有哪些元素。
[交流]根据燃烧现象推断这几类化合物中均含有一种元素碳,我们将这种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
[板书]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讨论]通过实验你能总结出有机物的哪些特性?
[板书]有机物的共性:多数有机物都难溶于水但易溶于汽油等有机溶剂。多数有机物受热易分解且容易燃烧。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
[讲解]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如蔗糖、淀粉、塑料、油脂等。
不含碳的化合物叫做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如氯酸钾、高锰酸钾、水等。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其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因此属于无机物。有机物的物质种类占总物质种类的80%以上,是生命产生、存在、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类物质。大多数有机物一般具有难溶于水、不易导电、易燃烧、熔点低、易分解等特性。
活动2:感知甲烷的性质和组成
[过渡]激烈的足球比赛中,常常可以看到运动员受伤倒在地上打滚,医生跑过去用药水对准球员的伤口喷射,不用多久运动员便马上站起来奔跑了。医生用的是什么妙药能够这样迅速地治疗伤痛?这是球场“化学大夫”的功劳,它的名称叫氯乙烷,它是一种在常温下呈气体的有机物。负伤的皮肤在氯乙烷的作用下像被冷冻了一样,暂时失去感觉,痛感也消失了。有机物的种类远超过无机物,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要想更好地利用它需要了解它,让我们由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入手。
[板书]二、甲烷
[实验9-2]教师演示后,学生描述现象,归纳填写在书上或下表。
[讨论]这个实验说明甲烷中含有哪些元素?
[学生归纳]产物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说明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板书]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可燃性
3.甲烷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4.沼气
[看书]课本P262
[交流]介绍沼气和沼气的运用以及“可燃冰”
1.甲烷是沼气的主要成分。
2.沼气是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在农村大力提倡建造沼气池,沼气作为农村的能源具有许多优点。
3.甲烷存在于海底可燃冰、煤矿的坑道瓦斯中。
[思考]我们要如何开发海底“可燃冰”?你是如何看待“坑道瓦斯”的?[引入]酒,我们都知道。那么同学们知道酒精是什么吗?现在请观察酒精灯里的酒精,你能说出它的几种性质?
活动3:感知乙醇的性质和用途
[板书]三、乙醇
1. 酒精就是乙醇的俗称,化学式:C2H5OH
2. 乙醇的性质乙醇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特殊香味,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3..酒精含量(体积分数)
[讲解]各种饮用的酒如啤酒、红酒、白酒中都含有乙醇,含量一般都少于50%。消毒酒精含乙醇70%,工业酒精含乙醇95%,并常含有少量甲醇CH3OH。[提问]“假酒害人”大家知道假酒中的什么成分造成了惨剧吗?
[板书]4.甲醇
[交流]乙醇中通常含有少量甲醇。甲醇是乙醇的小弟弟,化学式为CH3OH,许多性质跟乙醇相似,但它有个坏脾气——毒性。饮用少量即可使人失明,多量则使人丧命。简介毒酒事件,向学生进行不饮酒的教育。
[提问]怎样检验司机是否酒后驾车?
[投影]
[介绍]1.呼气酒精含量检验:对饮酒后驾车的嫌疑人检验其呼气酒精含量。其反应原理为
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Cr2(SO4)3。
2.血液酒精含量检验:对需要检验血液中酒精含量的应及时抽取血样。抽取血样应由专业人员按要求进行,不应采用酒精或者挥发性有机药品对皮肤进行消毒;抽出血样中应添加抗凝剂,防止血液凝固;装血样的容器应洁净、干燥,装入血样后不留空间并密封,低温保存,及时送检。
[提问]除酒精灯外,乙醇还可以在哪些地方使用?
[交流]内燃机的燃料、火锅。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板书]5.乙醇的用途
[引入]白酒敞口放置,天长日久会变酸,这是怎么回事?酒变酸是由于乙醇逐渐变成醋酸的缘故。
活动4:了解乙酸的性质和用途
[板书]四、醋酸学名乙酸,化学式CH3COOH
[观察]展示一瓶醋酸让学生观察它的色、态、味。
[讲解]醋酸由食醋中约含3%~5%的乙酸而得名,是乙酸的俗称。[提问]你了解食醋的哪些性质?
[讲解]简介醋酸的物理性质无色、强烈刺激性气味、液体、易溶于水和酒精。
[提问]怎样用实验证明醋酸具有酸性?
[演示]醋酸的酸性。
[小结]醋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它具有酸性,有腐蚀性。
[讲解]简介醋酸的重要用途食醋中含有乙酸3%~5%,是家庭常用的调味品。乙酸是生产醋酸纤维、喷漆、香料、染料、医药等的重要原料。
三、典例剖析
例 天然气作为燃料已进入千家万户,其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如果它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什么物质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深究。
[提出猜想]生成物中一定有(填化学式),可能有CO2和CO。
[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生成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猜想。
[现象与结论](1)观察到A中 ,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2。
(2)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3)观察到D中粉末由黑色变成色,证明混合气中含有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交流讨论](4)小武认为:从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推断出混合气体中有一氧化碳,那么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
(5)小文则提出:从环保的角度看,此装置有一个不足之处,你认为是 。
【解析】天然气作为燃料已进入千家万户,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提出猜想]生成物中一定有水。[现象与结论](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观察到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2。(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3)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观察到D中粉末由黑色变成红色,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交流讨论](4)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CO2。(5)一氧化碳有毒,所以从环保的角度看,此装置有一个不足之处,是未处理尾气中的CO。
【答案】CH4
[提出猜想]H2O[现象与结论](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吸收水蒸气(3)红 [交流讨论](4)吸收CO2(5)未处理尾气中的CO
四、课堂检测
教师引导学生做《状元导练》P51“当堂训练”中的题目,并有针对性地讲解。
五、课堂小结
[提问]这一节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小结]1.通常人们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如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等。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都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受热易分解,且容易燃烧,燃烧产物有CO2和水;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不易导电、熔点低。
2.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也是含碳量最小(含氢量最大)的烃,也是天然气、沼气、油田气及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
3.乙醇是液体燃料和化工原料,也是各种酒类的主要成分,过量饮酒有害健康。
六、布置作业
1.《状元导练》P52“课后作业”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节的内容,试着做《状元导练》P53“课前预习”。
2.课本P264~P265习题第1~4题。
9.1有机物的常识
一、有机物的特征有机物的共性:多数有机物都难溶于水但易溶于汽油等有机溶剂。多数有机物受热易分解且容易燃烧。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
二、甲烷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可燃性
3.甲烷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4.沼气
三、乙醇
1.酒精就是乙醇的俗称,化学式:C2H5OH
2.乙醇的性质
乙醇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特殊香味,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3.酒精含量(体积分数)
4.甲醇
5.乙醇的用途
四、乙酸
学名乙酸,化学式CH3COOH
本教学设计中环节清晰,内容充实,学生活动充分。教师的作用在此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指导者和领路人的角色。通过教师的指引,避免了低水平的讨论和学习,起到了提升自主学习质量的作用。
19.2 化学合成材料
教材重点介绍了三种常见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用途。随后,教材介绍塑料使用的利弊。教材最后以等知识介绍的形式展示了无机非金属材料、纳米材料和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其应用。告诉学生今天的新材料层出不穷,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本节属于知识扩展和应用范畴,它贴近日常生活,联系社会实际,体现出STS的教学理念;此外,本节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树立关注自然、关注社会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激发学习兴趣。
第1课时 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常见的塑料,知道其成分和性能。
(2)初步认识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组成及特点,了解他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会简单区分羊毛纤维、棉纤维和合成纤维。
(4)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对人类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运用阅读、比较、观察、实验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主动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辩证的认识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塑料的成分、分类;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的特点。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纯棉纤维、羊毛纤维、化学纤维、聚乙烯及聚氯乙烯、电木等常见材料的鉴别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试管、试管夹、火柴。学生准备:通过走访、调查或上网查阅各种材料的发展趋势和使用的利与弊。
一、导入新课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唐代诗人孟郊的著名诗句,你知道当时的线和衣的成分吗?与现代的衣、线成分是否一定相同?
(答案:棉花、羊毛、蚕丝和麻等。不一定相同,现代出现了许多合成纤维,如锦纶、涤纶和腈纶等。)
二、推进新课
活动1:鉴别塑料的种类
[引入]“China”表示我们的祖国,它还可以表示什么?瓷器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像征之一,它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如今有机合成材料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
[板书]一、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
1.塑料
[演示]flash动画演示:石油中跳出一个个乙烯分子,乙烯分子连成链状。
[讲解]有机物中碳原子间可以连接成碳链或碳环,因此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通常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像乙烯这类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称为小分子,由有机高分子合成的材料称为有机合成材料。
[过渡]塑料有多种分类方法,其中一种是根据塑料受热时的不同表现对其进行分类。下面我们就以实验为手段来探究不同种塑料在受热时的特点。
[学生实验]
[过程性评价]
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意识、现象观察、实验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表达交流]组织学生交流两种塑料受热时的特点。
[归纳总结]按受热时的表现,塑料可以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像1号塑料那样,加热时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后又可以熔化的塑料称为热塑性塑料;像2号塑料那样,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的塑料称为热固性塑料。
[应用]根据刚才的实验和生活经验,讨论下列问题:
根据你到书店或超市买东西的生活经验,谈谈用于包装的塑料袋是如何封口的?它们是热塑性塑料还是热固性塑料?
酚醛塑料俗称电木,它是热固性塑料,我们生活中的电木插座,破裂后能否热修补?
熨斗的手柄是热塑性塑料还是热固性塑料?为什么?
活动2:了解合成橡胶的性能与用途
[板书]2.合成橡胶
[幻灯片展示]人工割胶图
[提问]树木最忌割皮,人们却常常在清晨割这种树的皮,它是什么树?
[交流]树皮是它的产胶组织,流出的汁就是天然橡胶。
[讨论]拉扯橡皮筋,你发现橡胶具有 性。
用砂纸打磨网球鞋底,你发现橡胶具有 性。
燃烧车轮外胎碎片,你发现 。
实验桌面上铺了一层橡胶,是因为 。
[幻灯片展示]汽车、飞机、轮船、垫圈、运输带等。
[讲解]橡胶最初是从橡胶等植物中获取的。人们根据天然橡胶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用化学方法制得了合成橡胶。轮胎主要由天然橡胶制成,弹性好,外胎由丁苯橡胶制成,耐磨;飞机轮胎由顺丁橡胶制成,弹性好,耐磨;轮船利用了橡胶的防水功能;垫圈多由丁腈橡胶制成,耐油、酸碱;运输带由氯丁橡胶制成,耐油、耐高温、耐老化。
活动3:鉴别面料的种类
[板书]3.合成纤维
[情景设置]大多同学都穿过羊毛衣服,当你从商场买来一件毛衣时,你如何鉴定该毛衣的面料是不是纯羊毛呢?
[组织讨论]组织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展开讨论,提出方案。
[组织实验]组织学生利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羊毛、棉和锦纶。
[提供信息]
[组织交流]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及鉴别结果。
活动4:有关“白色污染”的调查和塑料的利与弊的讨论
[引入]1907年世界上第一个合成高分子材料── 醛塑料诞生了,20世纪30~40年代合成了许多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此后合成高分子工业发展迅速,同时废弃物的剧增也带来了环境问题。1984年,在意大利东侧亚德里亚海打捞上来一头死鲸,解剖后发现,该鲸竟是吞食了50多个塑料袋窒息身亡。这是什么原因呢
[幻灯片展示]塑料垃圾对大自然的污染。
[板书]二.白色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由于塑料废弃物多呈白色,我们将此称为“白色污染”。
[组织交流]课前布置学生通过上网、查找书籍等手段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课上进行交流。
[组织汇报]1.组织调查小组就“你所居住地段白色污染现状的调查”进行汇报。
组织调查小组就“市民对白色污染的认识”这一调查进行汇报。
[组织讨论]组织学生为减缓白色污染出谋献策。
[学生看书回答]方法有:1.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
2.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4.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三、典例剖析
例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对下列物质按要求进行分类(填写标号)。
①电灯灯口 ②轮胎 ③尼龙绳 ④一次性注射器 ⑤电视机外壳 ⑥输送机皮带 ⑦医用手套 ⑧电木 ⑨雨衣 ⑩毛衣
(1)属于纤维制品的是 ;
(2)属于塑料制品的是 ;
(3)属于橡胶制品的是 。
【解析】日常生活中用的最多的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
【答案】(1)③⑩ (2)①④⑤⑧⑨ (3)②⑥⑦
课堂检测
教师引导学生做《状元导练》P53“当堂训练”中的题目,并有针对性地讲解。
课堂小结
[提问]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内容,还有没有感到疑惑的知识,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与感悟。
[小结]学完本课你应当知道:
1.有机高分子材料
(1)分类
(2)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链状结构,热塑性,如:聚乙烯塑料(聚合物)
网状结构,热固性,如:电木
(3)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烯塑料(聚氯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
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烯塑料。
(4)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
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断的为羊毛线,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
化学方法:点燃,产生烧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无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
2.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
(1)危害:①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②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③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2)解决途径
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六、布置作业
1.《状元导练》P54“课后作业”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后续内容,试着做《状元导练》P55“课前预习”。
2.课本P272习题第2、3题。
9.2 化学合成材料
第1课时 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
一、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
1.天然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天然橡胶。
2.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3.塑料的性质。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1.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2.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4.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结合新课标,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通过生活中物品的展示,将课堂延伸至生活。
本节中涉及的材料有很多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学中相应物品的展示,既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可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被展示的物品既可以是教师自己搜集所得,也可以让学生自带,对于后一种做法,会使学生对被展示物及与其关联的知识产生更深刻的认识。生活中各种材料的展示,还可以使学生对不同材料的差异形成更直观的认识,使“常见材料的辨识”这一难题解决的更为容易。
2.通过实验促进学生对各种材料的认识。
本节中涉及的材料在生活中容易找到,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如下一些实验,如天然材料与合成材料的辨识、热塑性塑料与热固性塑料的不同……来自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材料、简便易行的实验,更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使我们的化学课堂更加灵动。
3第2课时 层出不穷的新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新材料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认识无机非金属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层出不穷的新材料,认识化学的材料发展前沿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纳米科技将引发下一场工业革命。
【教学重点】材料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复合材料。
【教学难点】新材料的性能。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
一、导入新课
[引言]请同学们看以下一些住宅图,并注意它们各自的构成材料。
[图片展示]图片1:原始人居住的洞穴
图片2:用茅草搭起来的房屋
图片3:用树枝、泥巴盖起来的房子
图片4:用石头砌起来的石屋,用木棍、木板搭起来的房子
图片5:用砖、水泥等盖的住宅
图片6:高楼大厦
图片7:现代居室(包括电视机、音响、电脑等)
[问]大家看了这些图片以后,想到了什么
[生]甲:人类社会是越来越进步的。
乙:所用材料越来越高级。
丙:人类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
丁:人类可以在自然条件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
戊:人类加工自然资料的技术越来越高,以至于根本看不出它们的本来面目。
……
[师]大家回答得很好。以上图片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即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大自然馈赠与人类的材料(如泥土、木材、石头等),已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了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人们总是在大自然的馈赠之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不断地研制、创造着各种各样的新材料,以满足人类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
人类使用和制造材料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制造出第一种材料──陶开始,发展到今天,材料的品种越来越多,琳琅满目的各种材料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材料家族。本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几种新型材料。
[板书]三、层出不穷的新材料
二、推进新课
活动1:了解新材料的发展经历
[导入新课]新材料的出现,常常带来新的技术革命,进而推进社会发展,给人类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因此,材料技术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同阶段的里程碑。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并提出问题。(多媒体展示)
[观看视频]了解新材料的发展经历过的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高分子材料时代和复合材料时代。
[过渡]你对现代新材料技术有何认识?
[板书]1.无机非金属材料
[提问]普通玻璃是怎样制取的?与金属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相比,陶瓷有什么特点 请大家看课本P270第二自然段回答。
[交流]工业上生产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Na2CO3)、石灰石(CaCO3)和石英(SiO2)。陶瓷具有抗腐蚀、耐高温的特点。
[讲解]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与现在所用的许多金属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相比,有许多独特的优势,这使得很多行业的科学家都对它情有独钟,然而,它的弱点的存在,又使它的应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此,科学家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进行了反复的实验,随之而来的便是多种多样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问世。
[过渡]下面,我来介绍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光导纤维
[师]光导纤维,简称“光纤”,就是一种能利用光的全反射作用来传导光线的透明度极高的玻璃细丝。如果将许多根经过技术处理的光纤绕在一起,就得到我们常说的光缆。光导纤维是用石英玻璃制造的,制作时需要较高的技术,它传导光的能力非常强。如1000米长的单模光纤,重量只有27克,传送波长为1.55微米的激光时,每传播1000米,光能的损耗不到0.2分贝。若利用光缆通信,能同时传输大量信息。光纤通信的优点有:信息容量大,一条光缆通路可同时容纳10亿人通话,也可同时传送多套电视节目。光纤的抗干扰性能好,不发生电磁辐射,通信质量高,能防窃听。光缆质量小而且细,不怕腐蚀,铺设方便。除上述优点外,光纤通信还有损耗低,适合远距离信息传输等优势。
活动2:了解复合材料
[导引]玻璃和塑料是我们常见的化学材料,我们知道了它们的许多优点,为了综合不同材料的优点,人们还将几种材料复合起来形成复合材料,如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等。
[提问]什么样的材料属于复合材料,有什么特点?请大家看课本P270“复合材料”回答。
[交流]复合材料
1.定义:将一种增强材料(如纤维)合理地复合包埋在另一种材料(如合成树脂)中,可使各材料的优点互补,缺点相消,从而制造出具有特殊优异性能的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一般是由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复合组成的。
2.特点:新型材料是指新发展或正在发展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如高温超导材料、工程陶瓷、功能高分子材料等。
活动3:了解纳米材料
[导引]什么是纳米材料?它有什么性能?请大家看课本P271“纳米材料”。
[交流]纳米材料
1.定义:纳米(nm)和米、微米等单位一样,是一种长度单位。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尺度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1~100nm)的材料,它是由尺寸介于原子、分子和宏观体系之间的纳米粒子所组成的新一代材料。
2.特点:当粒子的尺寸减小到纳米量级,将导致声、光、电、磁、热性能呈现新的特性。
3.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如:纳米电子器件,医学和健康,航天、航空和空间探索,环境、资源和能量,生物技术等。
三、典例剖析
例 (山东日照中考)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技术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氢氧燃料电池电极的多孔性碳具有导电性,写出制作电极材料的物质名称
(2)某些碳氢化合物也能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如天然气(甲烷)等。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正渗透法”是航天飞机上利用特制半透膜进行污水处理,实现水循环的新方法.这种半透膜允许水分子通过,同时阻止像盐、糖、蛋白质等分子通过。“正渗透法”与下列常用净水法在原理上最接近的是 (用字母表示)。
A.吸附 B.沉降 C.过滤 D.蒸馏
(4)为了满足尖端技术发展的需要,人们综合不同材料的优点,制成了比原来单一材料的性能优越得多的 材料,如玻璃钢、碳纤维。
【解析】(1)石墨具有导电性,常用来制作电极材料。(2)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3)过滤是它根据滤纸能够透过液体和溶于液体的物质的特殊功能,将混合物分离开来的。滤纸的功能相当于“正渗透法”中的半透膜的功能。(4)复合材料的性能要优于组成它的成分材料,在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新型材料研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答案】(1)石墨
(3)C (4)复合
四、课堂检测
教师引导学生做《状元导练》P55“当堂训练”中的题目,并有针对性地讲解。
五、课堂小结
你在新材料合成、纳米技术等研究方面有什么新的想法,简要说出来,让大家共享。
课余到网络上进行网上冲浪,查找纳米材料、纳米技术、材料科学方面的资料,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六、布置作业
1.《状元导练》P56“课后作业”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节的内容,试着做《状元导练》P57“课前预习”。
2.课本P272习题第1、3题。
9.2 化学合成材料
第2课时 层出不穷的新材料
三、层出不穷的新材料
1.无机非金属材料
2.复合材料
3.纳米材料
从本节课的内容看,并不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属于知识扩展与应用的范畴,因此课标对它们的教学要求并不高,多属于“知道、了解”层次,教师和学生都不够重视,还是用老师的教法和学法,老师简单让学生看课本几分钟后,叫学生在课本上画画记号,交代学生背就万事大吉了,而学生呢?对于枯燥的这种教学方法岂不是叫学生打瞌睡吗?最后学生不学不获。殊不知本节课知识有利于联系社会实际,丰富学生生活常识。为了把这些看似枯燥乏味的东西变得活起来,应当适当扩充教学材料,交替使用投影图片、阅读、讲解、讨论。
49.3 化学能的利用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当学生们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正是基于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教材开始出示几幅图片,把学生带进了“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研究之中。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教材呈现的思路是首先介绍化学电池的功能;接着介绍了氢氧电池的组成、工作原理、应用和优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的能源。
(2)知道电池中的能量转化。
(3)能够了解社会的发展与能源利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利用网络信息、图片,拓展学生的视野;并通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自学能力。通过对能源现状和使用的了解,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学习化学的价值,认识化学能在当今社会的重要应用。
(2)树立学生节约能源观点,认识到能源的短缺,并合理使用能源。
【教学重点】知道常用的能源;化学能的使用。
【教学难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
一、导入新课
化学反应都有新物质产生,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人们利用化学反应,有时主要是为了制取所需要的物质,有时却主要是为了利用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例如,人们利用氢氧焰来焊接金属,主要就是利用氢气和氧气化合时所放出的能量。在当今社会中,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特别是由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或它们的制品的燃烧所产生的。由此可见,研究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相关知识。
二、推进新课
活动1:了解常见的能源
[导入]从人类祖先发现野火起,人类便叩开了能源之门,开始利用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如今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如燃料的燃烧。
[板书]9.3化学能的利用
一、常见的能源
[观察活动]观察P273图
[交流总结]
活动2:了解化学能的利用
[过渡]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就是化学能。燃料燃烧时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是目前利用化学能的主要方法。
[板书]二、化学能的利用
1.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设问]请你举例生活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事例。
[交流]在生产生活中都把煤、汽油、柴油和天然气等作为燃料使用。[回忆]化学燃料带来的环境问题
(1)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产物都会有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2)化石燃料中,特别是煤和石油,含有硫、氮等杂质,燃烧产物中含有SO2、NOx等酸性物质,造成酸雨等大气污染物;
(3)燃烧产生的热量,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热污染
(4)利用煤的燃烧进行火力发电中,能量的转化: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由于转化方式复杂、步骤繁多,造成能量有很大的损失。
[设问]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能量转化率较高的装置?
[展示]干电池、手机电池等。
[讲解]电池是一种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目前我们使用的电池主要有:只能使用一次的一次性电池、可充电循环使用的二次电池;还有燃料燃料电池
[板书]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化学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讲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主要表现为电池的使用。相比较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两种途径,后者更加有效、洁净,对环境的影响更小。化学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次性电池;二、可充电电池;氢氧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组成:多孔金属、正、负电极和导电液。
(2)工作过程:工作时,把氢气通进负极室,而正极室则通入氧气,氢气和氧气通过电化学反应生成水,并释放电能。
(3)应用:宇宙飞船、太空站等航天器上使用。
(4)优点:不仅提供电能,发电后的产物还为宇航员提供饮用水。[讲述]
自从人类祖先发现野火叩开能源之门后,随着人类不断的实践、探索和积累,人们已掌握了一定的能源利用技术,时至今日可被人们利用的能源种类非常之多。如取之不尽的风能,利用风力提水,风能发电;来自大海的馈赠,利用波浪能发电,建立潮汐电站;利用海边温差发电;还有俯拾皆是的生物质能,用之不竭的地热能……展望未来,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必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多能源时代。
三、典例剖析
例 目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B.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
D.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
【解析】A.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因此,A答案正确。B.该循环体系中,太阳能变成化学能,化学能又变成电能,因此B答案正确。C.该循环体系中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中反应条件为光分解催化剂和光照,不是通电分解,因此,C答案不正确。D.现在氢能源作为人类理想中的能源大量使用还需解决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运输和储存问题,所以D答案正确。
【答案】C
四、课堂检测
教师引导学生做《状元导练》P57“当堂训练”中的题目,并有针对性地讲解。
五、课堂小结
学完这课你应该知道:
1.常见的能源有热能、电能、太阳能、风能和核能等。
2.化学能可转化为热能电能等加以利用,化学电池是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3.节约能源,人人有责。
六、布置作业
1.《状元导练》P58“课后作业”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节的内容,试着做《状元导练》P59“课前预习”。
2.课本P275~P276习题第1~4题。
9.3 化学能的利用
一、常见的能源
二、化学能
1.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化学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氢氧燃料电池。
通过化学反应伴随的现象引入能源的重要性,通过图片认识能源的种类,通过信息了解电池的构造。最后形成共识:多开发新能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保护环境。本节课以教材为依据,使化学教学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不断引进“时代活水”,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是鲜活的、生动的,同时又是很实用的。
19.4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节简单介绍了人体内元素、食物中的有机营养素、中西药、家庭常备药品、防范有害物质等常识。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对人体的营养作用,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这几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了解正常安排饮食和从体外摄取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人的生长、发育等生命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本节的教学重点放在了食物营养素的学习和拓宽学生视野上。并通过吸烟的危害、霉变食物不能食用等资料来教育学生远离有害物质。且在整个教学中都贯串合理摄取营养物质的教育。
第1课时 人体内的元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无机盐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有的还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2)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了解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知道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特别是网络)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主动获取有用信息;
(2)调查市场上有关补钙、补锌、补碘、补硒和补铁等的保健药剂或营养补剂的出售,查看它们标签或说明书,了解它们的主要成分;
(3)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用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逐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点】
了解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可现场上网的课件,随时上网查阅有关资料。
学生:1.查阅资料并整理打印,填写下表。[可从网络、报纸、杂志、医学书籍、调查访问等途径获得]。上课带来。
2.调查市场上有哪些补钙、补锌、补碘、补硒和补铁等的保健药剂或营养补剂的出售,查看它们标签或说明书,了解它们的主要成分,上课带来。
3.收集几种不同品牌和不同产地的食盐包装袋、牛奶瓶(或牛奶袋),上课带来。
一、导入新课
贵州某山区盛产芭蕉,一外地人问卖蕉人芭蕉怎么卖。答:1角钱3只。4只行不?答:不卖。2角钱卖一串(少的也有十多只)行吗?答:行。这个卖蕉人数学概念为何这样差?原来他在婴儿时期因缺碘而得了呆小症,智力缺陷。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人体的元素组成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板书课题)。 [板书]9.3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
二、推进新课
活动1:观察与思考
[屏幕投影]学生观看,教师用图片展示粗脖子病、佝偻病、龋齿图片
三幅图片,思考病人得了哪种疾病?说(或猜)出疾病名称。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 。(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显示图片和疾病名称:大脖子病、佝偻病、龋齿)
[思考]你知道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吗?
[阅读教材]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76内容,并思考如下问题:
[屏幕投影]1.组成人体自身的元素约有多少种?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哪一种?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哪一种?这些元素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2.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划分的依据?它们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学生阅读和课堂交流)
[投影]一、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
[小结]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而且有些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过渡]下面着重讨论钙、碘、铁、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活动2:活动与探究
[投影]二、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钙
[阅读教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76~P277内容。并积极讨论:
(1)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对照下表,谈谈你对钙元素的认识。
[交流汇报]学生将自己课外查阅的资料在班上进行交流展示。(如果学生准备的资料不是很充分,教师此时可利用自己制作的课件,现场连接到相关网站,通过演示,同时告诉学生查阅资料的方法。
[角色扮演]课前精心挑选一名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课堂上出其不意地演出如下一幕:一位“老人”突然从教室后走向讲台,在跨上讲台时,故意摔了一跤,“老人”痛得呲牙咧嘴地坐在讲台上,用双手捂住一只腿(作痛苦状),口里自言自语:“怎么又把腿摔断了?”教师乘机提出如下问题:老年人为什么容易骨折?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自然地转入到怎样科学补钙上来。
[问题情景]如何科学饮用牛奶?你知道生产商用什么方法来保存鲜奶吗?[投影]学生讨论后投影:喝牛奶的误区常见的有:
1.饮袋奶、不加热。袋奶采用75℃左右的巴氏灭菌法,没有高温瞬间灭菌彻底,故袋奶中残留有细菌,因此,喝袋奶必须煮开了再喝。
2.空腹喝牛奶。空腹饮牛奶会使肠蠕动增加,牛奶在胃内停留时间缩短,营养素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因此,喝牛奶最好与馒头、面包、玉米粥、豆类等同食。
3.食物搭配不当。牛奶不宜与含鞣酸的饮食同吃,如浓茶、柿子等,这些食物易与牛奶反应结块成团,影响消化。牛奶与香菇、芹菜、银耳等配合食用,对健康大有益处。
4.饮奶时间安排不当。喝牛奶以每天早、晚为宜。清晨饮奶能充分补充人体能量;晚上睡前喝奶具有安神催眠功效。
[投影]将学生带来的牛奶袋、牛奶盒和牛奶瓶等实物上的图案和说明文字投影到屏幕上。同时教师将收集到的琳琅满目的各种补钙品补充投影到屏幕上。
[问题情景]阅读屏幕上情景素材:
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含钙丰富而又易被人体吸收的奶及奶制品目前尚未走上大多数国人的餐桌,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国人饮食上通常是以含钙量很低的素食为主,基本上不能保证钙的供应。这种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使得国人缺钙确实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设问]是否有一种既能照顾城镇,又能兼顾农村居民的补钙措施?谈谈你的“金点子”。说说你选择这种措施的理由是什么。
(分组讨论,达成共识)
[投影]你我共识:
①安全、有效——安全第一。
②经济又实惠——买得起。
③生活化、长期化——每天都吃。
……
补钙措施:食用钙盐(盐中加钙)。
[小结]因此,人体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过渡]那么,如果人得粗脖子病,又是由什么元素引进的呢?(共同学习第二种元素──碘)
1.碘
[交流展示]碘元素对人体有哪些重要作用?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教师将其实物投影到屏幕上。
[投影]碘有“智力元素”的美誉,碘和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等一样是作为一种营养素而存在于人体,它在人体内的含量仅有25~50毫克(平均35毫克),为身体重量的两百万分之一,属于70余种微量元素的一种,尽管含量极低,却是人体各个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所不可缺少的。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不可缺乏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激素具有影响肌体代谢、生长发育,特别是脑发育的生理作用。因此,如果甲状腺功能异常,分泌激素过量或不足,势必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造成很大影响,导致种种疾病的发生,如较常见的甲状腺肿大。
[问题]预防碘缺乏病最根本的措施是什么?
通过讨论得出补碘的有效途径是食用含碘食盐。
活动3:讨论
[讨论并交流]
1.对照前表分三个大组讨论锌、铁、硒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
2.你家里炒菜做饭使用铁锅还是铝锅?用什么锅较好?谈谈你选择的理由。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因此有人认为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你认为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3.通过对碘、钙、铁、锌、硒五种元素的学习,请你用一句广告词来反映其重要作用。要求通俗上口,特点鲜明,字数少。
活动4:实验探究
目的 了解鉴别加碘食盐的方法
[演示](实验9-4)加碘食盐的鉴别方法
[投影交流]
三、典例剖析
例 为了验证骨头汤能否有效补钙,某科研小组将猪排骨500g、蒸馏水1500mL、食用醋70mL,加热煮沸后维持70分钟,得到骨头汤1243mL,用仪器检测结果:每100mL骨头汤含有2mg钙(而每100mL牛奶约含有105mg钙)。查阅资料:人体骨骼中的钙存在形式是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该物质难溶于水。人体平均每天需要补钙800mg。
(1)“骨头汤能补钙”中的钙是指 (填字母编号)。
A.钙离子 B.钙元素 C.单质钙 D.羟基磷酸钙
(2)羟基磷酸钙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
(3)假设某人只能从骨头汤中获取钙,则此人每天需要喝 L骨头汤。
(4)下列物质中不能作为人体补钙的是 (填字母编号)。
A.牛奶 B.某品牌钙片 C.氧化钙 D.葡萄糖酸钙
(5)某品牌钙片每片的规格是:维生素D3100IU(相当于2.5μg),碳酸钙1000mg,若某人只从钙片中获取钙,则每天需要服用此品牌钙片 片。
【解析】(1)“骨头汤能补钙”中的钙是指钙元素。(2)由于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在Ca10(PO4)6(OH)2中,钙显+2价、氧显-2价、氢显-1价,则磷的化合价为+5价。(3)此人每天需要喝骨头汤的量是:800mg/2mg×100mL=40000mL=40L。(4)由于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不能用于人体补钙.牛奶、某品牌钙片、葡萄糖酸钙都能与用人体补钙。(5)每天需要服用此品牌钙片:
【答案】(1)B (2)+5 (3)40 (4)C(5)2
四、课堂检测
教师引导学生做《状元导练》P59“当堂训练”中的题目,并有针对性地讲解。
五、课堂小结
[反思与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收获、体会、方法……)
[投影]学生小结,屏幕投影
(1)人体由50多种元素组成,其中含量较多的有11种,它们占人体质量的99.45%。
(2)无机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它们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有的还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3)物极必反,凡事都应有一个“度”,元素的摄入不应过量。
(4)知道了怎样科学饮用牛奶。
(5)有些商品标签上蕴含有丰富的化学知识,学会了怎样看商品标签上的信息。
(6)生活处处皆化学。
[投影]关注健康,珍爱生活,用科学把握生命。
六、布置作业
1.《状元导练》P60“课后作业”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后续内容,试着做《状元导练》P61“课前预习”。
2.课本P285~P286习题第1、2题。
3.实践活动
(1)收集有关微量元素氟、碘、锌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资料,并了解人体是如何摄取这些物质的。
(2)查阅资料,我国有哪几种主要的地方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3)战争给人们的创伤实在太多太多。下图是1991年海湾战争中使用的贫铀弹。请你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贫铀弹、对人体究竟有什么伤害。对此你有何感想?
9.4 化学物质与健康
第1课时 人体内的元素
本节的教学可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提前一周将学生分成4~5人的小组或三个大组,明确要求每个小组或大组收集3~4种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指导学生展开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处理和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的真实情景,采用问题驱动、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能辩证地从正反两方面来正确地看待问题。
2第2课时 食物中的营养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葡萄糖、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
(2)知道某些物质(如甲醛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初步认识化学科学发展在帮助人类营养保健与战胜疾病方面的重大贡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学习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生命,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抵制不良的生活习惯,使自己和家人更加健康。
【教学重点】
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
营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
【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1、 导入新课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美味的食品不仅满足了我们饥饿时的渴望,同时还给我们提供了各种营养物质,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科学的饮食不仅讲究“色、香、味”俱全,而且还要吃得合理,吃出健康。通过课前小调查,请你说出食物能为我们人类提供哪些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对我们有何作用?
[板书]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2、 推进新课
活动1:探究人体营养素包括哪些方面?
[投影]丰富多彩的食物。(学生看图讨论)
[讨论]根据图和你日常生活经验,食物除了上面所列举的几类外,还有哪些种类?试着说一说它们成分。
[小结]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摄取食物。粮食、蔬菜、水果、肉类、豆制品等食物是我们日常营养的主要来源。各种食物看似千差万别,但从营养的角度看,其基本成分只有六种,分别是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它们通常被称为六大基本营养素。
活动2:感知糖类
[引入]人饿了,会浑身无力;马拉松长跑运动员在途中要喝葡萄糖;消化吸收能力差的病人要通过静脉输入葡萄糖水……我们从事各种活动需要能量,吃饭或摄入葡萄糖就能提供能量。
[板书]二、糖类
[投影]展示糖类食物图片
[提问]学生带着如下问题阅读课本,然后分组讨论):(投影问题)
(1)糖类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哪些食物中富含糖类?
(2)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糖有哪些?主要成分是什么?
(3)葡萄糖是怎样氧化后为人体提供能量的?
(4)稻、麦、马铃薯等食物中的淀粉是怎样转化为糖储存在人体内的?糖类在人体内有哪些作用?
[讲解]淀粉是复杂的结构的糖类,它主要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玉米、马铃薯等。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随着n值的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十万。
[演示](实验9-5)学习鉴别淀粉的方法
活动3:了解油脂
[过渡]留心观察你周围的肥胖人群,你会发现他们的饮食有什么特点?(补充提问)这些食物除了含大量的糖类外,还含有丰富的油脂。人体内储存的脂肪多了,人就胖了。看,这两天××同学学习用功都瘦了,你能解释解释吗?
[交流]爱吃甜食、油炸食品或鱼、肉等;由于××同学学习非常用功,废寝忘食,吃的少,她吃的食物提供的能量供应不了她的需要时,就要消耗她自身的脂肪,脂肪少了,人就瘦了。
[板书]三、油脂
[投影]展示含油脂食物图片
[提问]油脂是怎样分类的?油脂的功能是什么?
[交流]植物油脂:油;动物油脂:脂肪。油脂提供热能、储存能量;防止热量散失,维持正常体温;保护和固定内脏;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设疑]有人为了减肥而不吃油,你认为合理吗?理由是什么?
活动4:感知蛋白质
[提问]恩格斯曾说:“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方式”,它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那么什么是蛋白质?哪些食物含有蛋白质?蛋白质又有什么功能和怎样的作用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本P279。
[板书]四、蛋白质
[投影]展示含蛋白质食物图片。
[交流]
(1)来源:肉、蛋、奶,某些植物的种子。
(2)构成: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复杂化合物。
(3)功能: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是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4)人体蛋白质代谢:
(5)酶是生物催化剂,能催化生物体内的反应。
①所需条件温和(温和性)
②催化效率高(高效性)
③高度的专一性(专一性)
(6)蛋白质的变性(不可逆):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
引起变质的因素
物理:高温、紫外线等
化学:强酸、强碱、甲醛、重金属盐(Ba2+、Hg2+、Cu2+、Ag+等)等
应用: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制作动物标本,使标本长期保存。
活动5:了解维生素
[过渡]小明刷牙时常有血丝出现,医生除了给他开药方,还让他多吃一些新鲜水果和蔬菜,这是为什么呢?
[交流]柑橘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坏血病就是缺乏维生素C所致。
[板书]
五、维生素
[投影]展示几种维生素食物图片
[提问]维生素的作用是什么?看书P279~P280,完成下列连线。
[投影]连连看——维生素指导书
活动6:知道平衡膳食
[投影]食品“金字塔”——膳食的合理搭配
[学生活动]请你设计一份合理的“营养早餐”
学生营养早餐设计的基本要求
按照我国学生每日膳食营养素供给量基本要求,一般早餐食谱中的各种营养素含量应占全天供给量的30%左右。
按照"五谷搭配、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多样搭配"的基本原则,尽可能使营养早餐达到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的要求。
营养早餐应由粥面类、面点类、肉类、蛋类、蔬菜类、瓜果类等几部分组成。(一根黄瓜、一条红烧鱼、一碗紫菜蛋汤、一碗米饭)
3、 典例剖析
例 (浙江衢州中考)面粉是制作面包的主要原料,判断面粉品质优劣的测定项目通常有:淀粉含量、灰分含量及面粉酸度等。面粉酸度的度数是指中和100克面粉中含有的酸所耗用质量分数为0.4%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毫升数.面粉酸度与面粉品质的关系如下表。
请回答:
(1)为检测某种面粉中是否含有淀粉,取一定质量的面粉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缓缓加热,溶解,取少量试液置于试管中,滴加碘液,若溶液 ,就说明该面粉中含有淀粉。
(2)称取5克某种面粉放入锥形瓶,加入适量蒸馏水搅匀,为减小实验误差,现用质量分数为0.004%的氢氧化钠溶液来进行测定,恰好完全反应时共消耗22毫升氢氧化钠溶液.计算该面粉的酸度,并判断其品质___________ (忽略两种氢氧化钠溶液密度的差异)。
【解析】(1)碘遇淀粉变蓝,所以取少量试液置于试管中,滴加碘液,若溶液变蓝,就说明该面粉中含有淀粉;故填:变蓝;
(2)5克某种面粉消耗0.004%氢氧化钠溶液22mL,所以如果改用0.4%氢氧化钠溶液,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0.22mL,那么100g这种面粉消耗0.4%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0.22mL×=4.4mL,即面粉酸度为4.4°,在2°-4.5°之间,为陈年面粉。
【答案】 (1)变蓝 (2)陈年面粉
四、课堂检测
教师引导学生做《状元导练》P61“当堂训练”中的题目,并有针对性地讲解。
五、课堂小结
[老师]学完本节,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呢?思考2分钟后回答。
1.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类。
2.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和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一切重要的生命现象和生理机能,都与蛋白质密切相关。蛋白质受热或遇浓硝酸、重金属、甲醛等物质时,蛋白质会变性。
3.糖类和油脂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能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的体温提供能量。
4.维生素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
六、布置作业
1.《状元导练》P62“课后作业”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后续内容,试着做《状元导练》P63“课前预习”。
2.课本P281“检查站”第1~5题。
9.4化学物质与健康
第2课时 食物中的营养素
本节课堂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性化、个性化等,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气氛浓厚,知识建构与思维发展相得益彰。具体表现为:
1.导入引人入胜:“民以食为天”引出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直奔课题。
2.课堂设计知识与应用并重。以“小明刷牙时常有血丝出现”为例,通过得出缺乏维生素C所致,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有化学,化学之中有生活。
3.注重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和提高。
4.课堂容量大,效率高。
7第3课时 治病用的药品 防范有害化学物质、保护身体健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药品,哪些是家庭常用药品。
(2)会对药品进行简单的分类。
(3)认识家庭常备药品的功能和禁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现象,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认识到甲醛、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化化学与人的辩证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强化化学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家庭常备药品。
【教学难点】
家庭常备药品的功能和禁忌。
【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一些常用药品。
1、 导入新课
在奴隶社会,人类平均寿命只有25岁;在封建社会,人平均寿命才35岁;现今全世界平均寿命为60岁,中国人平均寿命71岁,美国77岁,日本81.5岁。过去100年人类平均寿命才增加1岁。但随着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的突破,各种有效新药不断开发,人类平均寿命今后每过10年增加1.1岁。药品对人类健康和寿命的延长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增进对药品的认识。
[板书]治病用的药品
2、 推进新课
[引入]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打过针吃过药吧,现在请同学们列举几种曾服用过的药品。(同学们可能会列举出很多药品,接着请同学们试着对列举出来的药品进行分类。)
[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板书]一、药品是什么?用于治病、保护身体健康的化学药品。
3、 药品的分类:中药、西药、复方药
[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了解家庭常备药品,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家中常备的一些药品,让学生说出这些家庭常备药品的功能和禁忌,并完成下表(投影展示)
4、 家庭常备药品的功能和禁忌药品主要功能副作用和禁忌
活动2:了解防范有害化学物质、保护身体健康
[过渡]在某些工种的劳动中,在一日三餐的食品中,在天天生活的居室中,人们都可能接触某些有害和有毒的化学品,当人体摄入这些有毒有害的化学品的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往往会引起中毒现象导致疾病和死亡。因此,人们要充分警惕,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板书]四、防范有害化学物质、保护身体健康
1.日常生活中要防范有害、有毒物质
[投影]图片展示,学生观察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283,并思考:
1.劳动中常见的有害化学品有哪些?
2.某些企业生产中,难免要使用或产生有毒有害的化学品,那么对于工作的职工来说,应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职业中毒呢?
[交流]保持良好的通风设施,职工定期换岗,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等。[过渡]除了在工作中会接触到有毒或有害的化学品,其实在日常三餐的饮食中同样也会遇到
[板书](2)注意饮食卫生,提防食物中毒
1.食物中毒的来源
[讨论]食物中毒的来源有哪些呢?
[交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中添加国家明令禁止的化工原料等。[提问]那么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板书]2.防止食物中毒的措施
[小结]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要洗手;②不要贪图便宜而购买无照商贩的食品;③不要吃污染、变质、霉烂的食物。有些食物一定要煮熟才能吃,比如扁豆、鲜黄花菜等。不是纯净的生水不要直接喝;④合理安排饮食,荤素搭配,不要暴饮暴食,不要酗酒。
[板书]2.正确使用农药,严防人畜中毒
[讲解]解决农药残留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在于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以减少农药源头污染。
[板书]3.吸烟危害健康,拒绝烟草
[投影]
[讲解]1.一氧化碳中毒机理:削弱了肌体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能力而使肌体缺氧死亡。
2.尼古丁和焦油中毒机理:尼古丁是一种剧毒的兴奋剂,使吸烟者对香烟产生一种依赖性;焦油可粘附于咽部和支气管内壁,诱发细胞病变。尼古丁和焦油共同作用的结果则会降低肌体的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诱发多种疾病和癌变。
3.香烟的烟雾中含有4000多种化学物质,大多数是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重金属盐等有害物质。不但对自身危害极大,而且还会污染家庭环境和公共环境,使周围的人由于被动吸烟而危害身体。“珍爱生命,保护环境。”让我们一起来帮助人们灭掉手中的烟,拒绝烟草,科学地利用资源,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板书]4.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讲解]1.常见毒品有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可卡因、巴比妥类、大麻类等。
2.毒品的作用:能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止疼和兴奋作用,长期性吸毒可使人类产生抗药性和对毒品的依赖性,即“毒瘾”。对人体都有极大的危害性。
3.远离毒品的意义:毒品不但危害个人的身体健康,而且破坏家庭和睦,扰乱社会安定,为此我国司法机关严厉打击贩毒,吸毒集团,维护社会安定。
三、典例剖析
例 (山东东营中考)化学与健康——从化学的视角看食品添加剂.从化学的视角看食品添加剂,主要是从其元素组成与结构、物理化学性能及在人体内的变化等方面来研究.结合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国家严格禁止甲醛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原因是
(2)还原性铁粉用于食品添加剂,除能够防止食品因氧化而变质外,还是一种营养强化剂,这是因为 。
(3)碳酸氢钠是面食类食品经常使用的添加剂,如蒸馒头时人们常常加适量的碳酸氢钠,其作用是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亚硝酸钠(NaNO2)外观酷似食盐,有咸味,常被误作食盐食用而导致中毒事件发生。有一包外观酷似食盐的固体,结合表中信息,如何鉴别它是亚硝酸钠还是氯化钠
(包括选取的试剂、方法、实验现象和结论,只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5)从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等方面,食品添加剂确实提高了现代食品的品质,但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需要食品添加剂吗?你的观点是。
【解析】(1)甲醛是有毒物质,对人体有害,甲醛不可作为食品添加剂。(2)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亚铁盐,能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3)碳酸氢钠能使食品膨松的主要原因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CO2气体。(4)方法一、取少量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若变红则为亚硝酸钠,否则为氯化钠;或方法二、取少量溶于水,分别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为氯化钠,若有浅黄色沉淀则为亚硝酸钠;或方法三、取少量溶于水,用pH试纸测定,若pH>7为亚硝酸钠,若pH=7,则为氯化钠。(5)食品添加剂虽然会量大了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但是少量时,可以改变食品的味道和颜色等,可依法添加使用。
【答案】(1)甲醛是有毒物质,对人体有害或有毒,能使人体中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 (2)铁会和体内胃液中的盐酸反应,为人体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铁,有益于身体健康或铁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或补铁 (3)中和面团发酵过程中的酸,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馒头疏松多孔; (4)方法一、取少量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若变红则为亚硝酸钠,否则为氯化钠;或方法二、取少量溶于水,分别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为氯化钠,若有浅黄色沉淀则为亚硝酸钠;或方法三、取少量溶于水,用pH试纸测定,若pH>7为亚硝酸钠,若pH=7,则为氯化钠 (5)可依法添加使用
四、课堂检测
教师引导学生做《状元导练》P63“当堂训练”中的题目,并有针对性地讲解。
五、课堂小结
[提问]学完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小结]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使用着许多化工产品,同时,各种有害或有毒的化学物质便通过各种渠道对人类的健康进行着危害。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并警惕有害或有毒的化学物质,采取措施,加以防范。人体受到有害物质侵害的主要渠道有三种:呼吸、进食、体外接触。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
六、布置作业
1.《状元导练》P64“课后作业”练习。
2.课本P285~P286习题第1~5题。
9.4 化学物质与健康
第3课时 治病用的药品 防范有害化学物质、保护身体健康
1、 药品是什么
用于治病、保护身体健康的化学药品。
二、药品的分类:中药、西药、复方药
三、家庭常备药品的功能和禁忌
四、防范有害化学物质、保护身体健康
1.日常生活中要防范有害、有毒物质
(1)重视劳动保护,防止职业中毒
(2)注意饮食卫生,提防食物中毒
2.正确使用农药,严防人畜中毒
3.吸烟危害健康,拒绝烟草
4.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本节与人类健康关系十分密切,同时也是化学与其他学科有交叉知识的部分。使学生认识到有损人体健康的某些化学品,直接导致人体受毒害的常见途径和预防中毒的方法,毒品对人的危害和禁毒的意义。通过实验探究吸烟的危害,进一步增强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认识。紧密联系生活中的客观实际和形成多样性的活动,使学生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