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学案(6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学案(6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5-15 07:28:15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知识整合·思维导图
核心素养·评价案例
【样题示范】
情境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国不断加大对工业污染治理的投资力度,政府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减少污染排放,避免“先污染后治理”。下表为中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构成表。
年份
投资总额/亿元
国家预算内资金/%
企业自筹资金/%
其他/%
2007
174.48
20.83
4.29
74.88
2008
188.37
22.28
4.25
73.47
2009
221.79
8.45
64.00
27.55
2010
308.11
4.50
73.81
21.69
2011
458.19
1.70
78.93
19.37
(资料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数据计算)
思考:
(1)分析表中数据,指出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的变化趋势。
(2)通过表中数据判读我国污染治理责任的变化。
(3)企业应如何避免“先污染后治理”?
【解析】第(1)、(2)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国家预算内资金比重不断下降,企业自筹资金比重不断上升;我国污染治理责任的变化体现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第(3)题,要想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就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大科技投入,对废弃物进行科学处理。
答案:(1)国家预算内资金比重下降,企业自筹资金比重大幅上升。
(2)政府承担的责任减小,企业承担的责任增大(体现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3)清洁生产或发展循环经济;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利用清洁能源,加大技术投入。
【案例评析】
工业污染是当前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形式,如何实现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本题组以我国工业污染的治理作为情境。重点考查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两大核心素养,具体质量水平如下:
(1)综合思维——水平3
通过对“中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构成表”的数据分析,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对比数据的变化,推断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的变化趋势,并判读我国污染治理责任的变化。
(2)人地协调观——水平3
结合可持续发展对工业污染的要求,借鉴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从转变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等角度分析清洁生产的重要性。
PAGE
-
2
-第一节 碳排放与环境安全
                    
必备知识·素养奠基
一、自然界的碳循环与温室效应
1.自然界的碳循环:碳元素不断地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之间进行转移和交换,构成了自然界的碳循环。
2.自然界碳循环的过程: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打“√”)误(打“×”)。
①碳元素在大气圈中唯一存在形式是二氧化碳。
(×)
②二氧化碳是碳参与全球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
(√)
③只有人类活动才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
④大气中二氧化碳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储存库。
(×)
3.温室效应:
   
人类活动如何影响碳循环?
提示:化石燃料的燃烧增加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
二、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人类大规模破坏森林、草原等,植物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贮存减少;地表水域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溶解条件受到干扰。
2.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影响:破坏自然界中原有的碳循环和碳平衡,增强大气的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三、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
1.国际合作的原因:碳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具有全球性,因此碳减排亟需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合作应对。
2.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国家类别
碳排放现状
减排责任
发达国家
工业化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人均碳排放量大;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进行碳转移
有义务在碳减排国际合作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发展中国家
综合国力较弱;经济社会发展期碳排放总量增长较快
应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打“√”)误(打“×”)。
①碳减排必须采取全球性行动才能实现。
(√)
②目前,发展中国家是世界上人均碳排放量最多的。
(×)
③资金和技术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保障。
(√)
④植树造林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措施之一。
(×)
⑤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等都是公众参与碳减排的行为方式。
(√)
   
在碳减排中,为什么发达国家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提示:大气中人为增加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带来的,目前发达国家仍然是人均碳排放量最多的,同时,发达国家还通过产业转移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碳转移,故在碳减排中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3.国际合作中的碳交易:
《京都议定书》把二氧化碳排放权确定为一种商品,建立起国家或地区间的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具体有发达国家可以通过技术援助等措施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碳减排,也可以通过购买发展中国家的碳减排额抵消自身的碳减排指标。
4.碳减排中的中国贡献:
贡献层面
具体贡献
中国的承诺
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中国的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进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生态保护、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国际合作
中国的行动
积极推进绿色发展,构建低碳经济体系。转变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推广风能、太阳能、核能等非化石能源生产,鼓励绿色消费,倡导绿色出行;启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开征环境保护税
中国的成就
中国2015年碳排放强度下降率为6.8%,位居榜首;2016年碳排放强度下降率为6.6%,位居第二;2017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了46%
                    
关键能力·素养形成
能力1 自然界的碳循环与温室效应
1.碳循环的主要途径:
(1)CO2→光合作用→有机物→植物的呼吸作用→CO2。
(2)CO2→光合作用→有机物→动物吸收→体内氧化→CO2。
(3)CO2→光合作用→有机物→动植物残体微生物分解作用→CO2。
(4)CO2→光合作用→有机物→动植物残体地下漫长反应→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CO2。
2.温室效应过程:
(1)太阳暖大地: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被大气削弱的很少,大部分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
(2)地面暖大气:近地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温。
(3)大气还大地: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4)温室效应增强: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加,全球气候变暖。
3.温室效应的利弊:
(1)利:温室效应是保证地球上的气温适应动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适宜的温室效应对于人类和各种生物来说是非常有益的。科学研究表明:由于温室效应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为15
℃,否则将会下降到-18
℃。而且,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保持不变的话,大气表面的温度也将维持恒定。
(2)弊:若温室气体含量发生变化,则会导致地球表面温度、气候与环境等发生相应的变化。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某地阳光居室图。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
(2)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
℃。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
(3)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
【思路点拨】解该类题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温室效应”原理要从太阳暖大地、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大地三个方面分析。
(2)要知道玻璃对太阳短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的影响。
(3)理解大气的温室效应原理。
【解析】第(1)题,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能更多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加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第(2)题,读图可知,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由于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居室内,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加强了保温效果,所以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
℃。第(3)题,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全球变暖,开发利用新能源,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升高趋势减缓。
答案:(1)更多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
增加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2)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
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居室内。
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加强了保温效果。
(3)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升高趋势减缓。
 【方法技巧】热量收支对气温的影响
(1)大气的热量收入大于支出,气温升高;相反,大气的热量收入小于支出,气温降低。
(2)大气的热量收入主要来自二氧化碳、水汽等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
(3)大气逆辐射可以抵消部分近地面大气热量的支出,起到保温作用。
【补偿训练】
  (2020·滨州高二检测)下图为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1)、(2)题。
(1)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此图可以说明
(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碳循环关系不明显
B.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
C.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存在的
D.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处在不断的循环之中
【解析】(1)选D,(2)选B
。第(1)题,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减少,②对;①是呼吸作用,影响小,①错;③是生活中产生的,影响较小,③错;④工厂排放的废气多,④对。第(2)题,此图可以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碳循环关系明显;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不是独立存在的;此图说明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在不断的循环之中,不能表示能量在循环。
  2019年5月7日,第11届北极理事会部长级会议在芬兰罗瓦涅米结束。由于美国的反对,本届会议未能取得预期结果。下图为北极冰川范围预测图。
(1)(区域认知)据图描述北极冰川范围变化的趋势。
提示:面积不断缩小。
(2)(综合思维)结合碳循环原理及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简述人类活动是如何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
提示: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大量增加;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使更多的太阳辐射保存在地气系统之间,导致全球变暖。
能力2 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
1.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改变海岸线,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2)影响水循环过程。
(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4)影响农业生产。
(5)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
(1)全球变暖是全球尺度的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因此要加强国际合作。
(2)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①发达国家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a.大气中人为增加的二氧化碳主要是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产生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害者。
b.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仍是世界上最多的。
c.发达国家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进行碳转移,进一步加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负担。
②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期,碳排放总量增长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因此应妥善处理经济发展和碳排放的关系,不能为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能为碳减排而延续贫困、制约发展。
3.我国积极推动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努力:
(1)拓展与国际组织的合作:签署一系列合作研究协议,实施一批研究项目,内容涉及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减缓和适应、应对政策和措施等。
(2)加强与发达国家务实合作——借鉴先进的理念和经验。
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建立气候变化领域的对话和合作机制,签署相关联合声明、谅解备忘录和合作协议等,将气候变化作为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
(3)深化与发展中国家务实合作——相互合作、提供支持、共同促进。
如在南南合作、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框架下,签署联合声明、谅解备忘录和合作协议等,建立合作机制,积极开展区域环境合作,贡献中国力量。
(4)积极推动气候变化谈判取得进展。
①在气候大会上,本着负责任、合作精神和建设性态度,积极推动谈判取得进展,为促成大会达成协议作出重要贡献。
②向国际社会承诺未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家目标。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有一款碳排放计算器,如每小时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耗电度数×0.8;每千米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每千米油耗公升数×2.7;下图为全球主要国家碳排放总量统计图(单位:亿吨)。
(1)计算下列日常行为产生的碳排放量。
①夏天开空调,如果每小时耗1.5度电,一天大概要排放的二氧化碳是    。?
②你如果开汽车从泰州到南京,实际里程约100千米,油耗为10
升/百千米,大概要排放的二氧化碳是    。?
(2)中美两国相比,人均碳排放量更多的国家是    ,全球碳排放量增多会对沿海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3)从能源结构角度,分析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及调整措施。
【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思路如下:
【解析】第(1)题,
根据材料中公式计算,夏天开空调,如果每小时耗1.5度电,一天大概要排放的二氧化碳是28.8
kg。如果开汽车从泰州到南京,实际里程约100千米,油耗为10
升/百千米,大概要排放的二氧化碳是27
kg。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中美两国相比,人均碳排放量更多的国家是美国;全球碳排放量增多,对沿海地区的影响可从海平面升高、极端天气状况等带来的影响回答。第(3)题,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居高不下,主要是能源生产和消费中以化石燃料为主;治理措施从节能、减排、调整能源结构等方面分析。
答案:(1)28.8
kg 27
kg
(2)
美国 沿海低地可能被淹没;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带来风暴潮等。
(3)原因:能源生产和消费中以化石燃料为主。
措施:减少化石燃料使用量;开发清洁能源:研发煤炭利用新技术,节能减排;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高能耗产业等。
   2019年12月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首场活动在马德里展览中心举办,聚焦全球“气候风险与适应”。生态环境部介绍了中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指出中国始终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和《巴黎协定》,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积极承担符合自身发展阶段和国情的义务。
(1)(综合思维)你知道目前有哪些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示例?
提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
(2)(地理实践力)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我们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应该处于什么立场?
提示:我们愿意承担减排责任,但是发达国家应该率先减排和承担更多历史排放责任。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2020·菏泽高二检测)读世界部分国家生产和消费碳排放的统计图(下图),完成1、2题。
1.有关我国碳排放的正确叙述是
(  )
A.消费的碳排放总量大于生产的碳排放总量
B.消费的本国碳排放量小于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
C.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是由于出口产品所产生的
D.生产的碳排放量有一部分产品出口到他国被消费掉
2.人均消费的碳排放量比较接近的一组国家是
(  )
A.印度和俄罗斯
B.美国和中国
C.俄罗斯和日本
D.日本和美国
【解析】1选D,2选C。第1题,据图可知,我国消费的碳排放总量小于生产的碳排放总量;消费的本国碳排放量大于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是由于进口产品所产生的;我国通过出口商品把生产的碳排放量的一部分产品出口到他国被消费掉。第2题,日本与俄罗斯两国人口总量接近,而且消费的本国碳排放量接近,故人均消费碳排放量比较接近。
3.(2020·德州高二检测)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具有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  )
A.缓解全球变暖
B.缩小臭氧层空洞
C.减轻酸雨污染
D.加快洋流流速
【解析】选A。“生物泵”的意思是这些植物能起到调节大气中碳氧平衡的作用,可以缓解全球变暖。从题目中的描述可知,海洋浮游植物对大气中臭氧含量没有调节作用。酸雨污染与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气体有关,而海洋浮游植物并不能吸收这些酸性气体。洋流流速与大气水平运动及海水密度有关,与海洋浮游植物无关。
4.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恩克斯堡岛。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南极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  )
A.生物类型多样
B.对全球变暖敏感
C.大气质量优良
D.人类活动影响少
【解析】选B。材料信息“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因此在此建立考察站,重在考察与冰雪有关的项目,与生物多样性、大气质量等无关;极地地区人类活动影响整体较小;全球变暖会导致极冰融化,因此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敏感区。
  环境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这是人类共识。结合相关知识完成5、6题。
5.关于环境管理进行国际合作必要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目前重大的环境问题,大多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局部地区造成的,而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
B.有些环境问题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普遍存在于地球上
C.某些国家或地区的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
D.根据公平的原则,全球所有国家应承担相同的责任
6.我国参与的国际合作,正确的是
(  )
A.我国是CO2的排放大国,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
B.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与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无关
C.“三北”生态防护林的建设,将有助于大气中CO2的减少
D.2017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了6.8%
【解析】5选D,6选C。第5题,目前重大的环境问题,大多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局部地区造成的,而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有些环境问题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普遍存在于地球上。某些国家或地区的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由于社会发展状况不同,全球所有国家中,发达国家应承担主要的责任。第6题,我国已经签署《京都议定书》。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可以减缓人口增速,减轻环境问题。“三北”生态防护林的建设,使得森林吸收净化大气的功能增强,将有助于大气中CO2的减少。2017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了46%。
【新思维·新考向】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中排放的CO2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分解和根系呼吸,与土壤温度密切相关。土壤呼吸已成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重要研究内容。受人类活动干扰,我国东北某山地植被群落发生了逆行演替:红松阔叶林—阔叶杂木林—灌木林—草本。某科研团队于8月份实地监测,并绘制了统计图(如下图)。
(1)概括土壤CO2排放量的昼变化规律。
(2)推测红松阔叶林土壤CO2排放量峰值高且明显滞后的原因。
(3)有人认为,由森林逆行演替为草本,土壤CO2排放量减少,利于缓解全球变暖。试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可分析出该地区土壤CO2排放量在8时开始上升然后在午后升至峰值后开始下降,呈现单峰型。第(2)题,结合图示可以看出,在8月份均呈现单峰型的土壤CO2排放量的昼变化规律,植物根系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均受当地气温变化影响,中午前后气温高时排放通量大,而其他时段气温较低,排放通量小;但是不同植被状况的土壤温度变化会有所不同,植被覆盖率,生物量、土壤水分等都会影响土壤温度的变化。而红松阔叶林土壤CO2排放量峰值最高主要是因为红松阔叶林生物量最大,土壤中枯枝落叶多,微生物丰富,土壤呼吸放出的CO2多;8月份红松阔叶林树冠茂密,削弱光照,林下光照较弱,土壤升温比其他植被缓慢,土壤温度高值出现的时间会滞后,
土壤CO2排放量峰值出现的时间也会相应滞后。第(3)题,由森林逆行演替为草本,土壤CO2排放量减少不一定能够缓解全球变暖现象。因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呼吸大气中的CO2,通过土壤呼吸向大气释放CO2进而参与全球的碳循环,维持全球的碳平衡。全球变暖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如CO2和植被破坏导致CO2消耗减少,因此森林植物群落丰富,能更多吸收大气中CO2,维持碳平衡;森林逆行演替为草本,土壤CO2排放量减少,但光合作用消耗的CO2也会大减,维持碳平衡的能力减弱,反而使得温室效应增强。
答案:(1)规律:先上升后下降(单峰型)。
(2)红松阔叶林生物量大,土壤中生物残体(或枯枝落叶)多,土壤微生物丰富,土壤呼吸排放CO2多;8月份红松阔叶林树冠茂密,林下光照较弱,土壤升温慢。
(3)此说法不正确。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通过土壤呼吸向大气中释放CO2,参与全球的碳循环,有助于维持全球的碳平衡。与草本植物相比较,森林植物群落丰富,维持碳平衡的能力强,可以更多地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演替为草本,维持碳平衡的能力减弱,吸收的CO2数量减少,会使得温室效应增强。
PAGE
-
12
-第四节 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必备知识·素养奠基
一、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体系
1.环境保护政策体系的必要性: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压力,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
措施
内容
目的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在环境未遭受破坏之前,采取各种预防性手段和措施控制环境污染和破坏;立足于预防,同时对已发生的环境问题积极治理
防止环境问题产生和恶化,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保证社会物质财富持续增长
谁污染,谁治理
由污染产生的损害以及治理污染所需要的费用必须由污染者承担和补偿
提高企业治理污染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促使排污者积极采取措施治理环境污染并加强管理和技术改造
强化环境管理
建立和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扭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倾向,控制和减少因管理不善带来的环境问题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打“√”)误(打“×”)。
①“谁污染,谁治理”目的是惩治污染企业,使其关停。(×)
②“谁污染,谁治理”完全针对的是污染大气、水体的企业。(×)
③由于水体有自净能力,对污染水体企业无需承担责任。(×)
④污染企业缴纳的费用主要用于治理环境污染。(√)
3.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国家制定各种环境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和贯彻执行,在法治轨道上规范企业和公民行为。
二、我国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成效
1.我国的环境保护总措施: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环境保护措施,深入实施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积极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我国为什么要组建生态环境部?
提示:为了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监管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
2.全力推进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
3.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连一连]将下列地区与其重点治理的生态环境问题连起来
三、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1.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面对环境形势的严峻挑战,我国适时作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战略位置,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要求层面
具体要求
思想上
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树立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观念
政策上
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重要位置
措施上
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行动上
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环境保护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否一定产生环境问题?
提示:不一定。环境问题是人类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导致的结果,合理的人类活动和对环境友好的态度不一定产生环境问题。
关键能力·素养形成
能力1 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
1.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2.正确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
政策
解读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环境保护政策是把环境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围,通过各种方式达到有效率的污染水平。因此,预先采取措施,避免或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最有效率的办法。中国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的产生和蔓延
谁污染,谁治理
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看,环境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又是一种共有资源,为了避免“公共地悲剧”,必须由环境破坏者承担治理成本。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污染者付费原则的体现,即由污染者承担其污染的责任和费用
强化环境管理
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外部无法通过私人市场进行协调而得以解决。解决外部问题需要依靠政府的作用。污染是一种典型的外部行为,因此,政府必须介入环境保护中来,担当管制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与企业一起进行环境治理
3.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手段
内容
行政手段
通过行政程序直接管理环境,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政策、规划及行政决议、决定等,实施对环境和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法律手段
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管理环境,主要包括制定环保法规,组建执法队伍,通过强制性手段调整社会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并通过司法程序实施行政、经济或刑事制裁
经济手段
运用税收、征收有偿使用费以及奖励、罚款等经济手段管理环境
教育手段
多种形式向公众传播环境科学知识,宣传环境保护的意义以及国家环保方针、政策等
技术手段
借助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把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到最小限度的技术以及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4.“三同时”制度:
  
根据我国2015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环境保护法》第41条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读“我国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例A、B分别表示的环境问题。
(2)简述图例C所表示的环境问题造成的主要危害。
(3)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说出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哪些?
(4)简述中国实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思路点拨】解该类题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明确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主要危害要从对自然地理要素、生产生活设施、人体健康等方面分析。
(3)知道实施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4)理解我国环境方面的基本国策。
【解析】第(1)题,由图例A的分布区可知,A表示土地荒漠化,其荒漠化的表现为土地沙漠化;图例B分布于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应为森林破坏。第(2)题,由图例C分布可知,其应代表酸雨,对河湖、陆地建筑及陆地土壤、生物都会产生影响。第(3)题,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宣传教育等手段。第(4)题,中国实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答案:(1)A:荒漠化(沙漠化),
B:森林破坏(森林锐减)。
(2)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腐蚀树木,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3)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对点训练】(2020·拉萨模拟)我国已将“环境保护”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环境管理原则和制度。据此完成(1)、(2)题。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属于我国(  )
A.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
B.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C.环境管理制度
D.环境管理政策
(2)“北京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贯彻了(  )
A.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
B.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D.先污染后治理原则
【解析】(1)选A,(2)选C。第(1)题,环境保护立法工作在中国起步较晚,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确定“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32字方针,1983年在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第(2)题,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是北京市最大的污水处理厂,通过处理污水避免污染环境,因此贯彻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大气氮湿沉降主要是指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氮氢化合物等被雨雪溶解或冲刷降至地面的过程。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市氮湿沉降量逐月变化图。
(1)(区域认知)指出该市氮湿沉降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提示:规律:氮湿沉降量夏秋多,冬春少;市区多,郊区少。原因:夏秋降水量大于冬春;与郊区相比,市区车流量较大,降水较多。
(2)(综合思维)简述该市控制氮湿沉降量超标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提示:制定并严格执行环境质量标准,加强大气监测;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缓解交通拥堵;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化产业结构,减少高耗能产业比重;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发展科技,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植树种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能力2 我国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成效、生态文明
1.我国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成效:
(1)组建生态环境部。
(2)全力推进治理污染,环境治理得到改善。
(3)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2.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1)建设背景。
(2)具体措施。
措施
内容
思想上
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树立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观念
政策上
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
措施上
实行最为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行动上
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环境保护
(3)建设目标: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2019·江苏高考)为评估农药施用对农业环境的影响程度,某农技推广中心选择生产条件相似,无工业污染的A、B两区进行对比试验。在作物生长期内,A区施用农药2次,用量1
259.25
g/hm2,施用4种农药;B区施用农药5次,用量2
959.05
g/hm2,施用7种农药。下表为“A、B两区环境质量检测结果”,下图为“A、B两区两种农田有益生物密度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照相关标准,分析农药施用对A、B两区水、土环境质量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
(2)据试验结果,比较A、B两区有益生物密度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
(3)简析A、B两区环境和生态质量差异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
(4)为保护生态环境,在农业生产中应如何科学合理地施用农药__________。?
【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思路如下:
【解析】第(1)题,对比分析A
、B两区的质量检测结果与合格标准可知,B区的镉,以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所超标,其他均合格;A区水土各项指标也合格。第(2)题,从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在蜘蛛密度分布上A区要大于B区;在青蛙密度分布上A区大于B区,因此整体来说,A区有益生物密度较大。第(3)题,由材料可知,
A区施用农药2次,B区施用农药5次,A区用量1
259.25
g/hm2,B区用量
2
959.05
g/hm2,A区施用4种农药,B区施用7种农药;因此环境和生态质量差异,主要和施用农药的次数、种类以及用量多少密切相关。第(4)题,科学合理的施用农药应当把握适度原则,控制农药的施用频率和用量,要考虑精准施用农药,许多农户缺乏施用农药的科学知识,盲目用药,可以加强对农户施用农药的指导,坚持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原则,并且尽量减少农药对环境的危害,尤其杜绝高毒农药的施用。
答案:(1)A区水、土各指标均合格;B区镉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超标
(2)A区有益生物密度较大(B区有益生物密度较小)
(3)B区施用农药次数多;用量大;种类多
(4)控制农药施用的频率和用量;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农药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加强对农户施用农药的指导
【对点训练】(2020·潍坊高二检测)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表达的涵义理解正确的是(
  )
A.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
B.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强对外开放,拓展能源进口渠道,
从源头上改变能源来源
C.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是工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D.生态文明建设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不会制约经济发展
(2)下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举措不合理的是(  )
A.生态文明建设要重点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
B.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C.要积极谋求生产与消费、经济与社会、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
D.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强区域资源开发力度,大力推进区域经济水平快速提高
【解析】(1)选A,(2)选D。第(1)题,图中“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所表达的涵义,是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图示不能体现加强对外开放,拓展能源进口渠道,
从源头上改变能源来源;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仅是工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会制约经济发展。第(2)题,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举措中,生态文明建设要重点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要积极谋求生产与消费、经济与社会、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要合理控制区域资源开发力度,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推进区域经济水平提高。
  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的恢复措施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规划建设“一淀、三带、九片、多廊”,形成林城相融、林水相依的生态城市。
“一淀”:即开展白洋淀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恢复“华北之肾”功能。主要措施如下:
①搬迁:将过于靠近湿地的企业、住宅等进行搬迁,留出保护地带。
②清淤:清理已经污染的淤泥,增加水深,增加水体容量,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提高水质。
③治河:治理河流污染,增强水体流动能力。
④补水:从上游水库、南水北调等补水,使得水面更广、水质更清。
⑤管理:严格管理,严控污水排放,减少人为破坏。
“三带”:即建设环白洋淀绿化带、环起步区绿化带、环新区绿化带。
“九片”:即在城市组团间和重要生态涵养区建设九片大型森林斑块。
“多廊”:即沿新区主要河流和交通干线两侧建设多条绿色生态廊道,发挥护蓝、增绿、通风、降尘等作用。
(1)(综合思维)从水源补给角度分析白洋淀成为河北平原唯一常年积水洼地的主要原因。
提示:位于温带季风区,雨水补给(降水)季节变化大;注入白洋淀的河流众多,水源较充足。
(2)(人地协调观)结合材料,请你提出雄安新区建设中对白洋淀水环境保护的三项措施。
提示: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调整产业结构,限制污染企业(提高污水排放标准,减少污染排放量);加强全流域水体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环境法规,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加大监管力度)。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行为与建设生态文明相违背的是(  )
A.购物时使用塑料袋
B.就餐中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C.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到指定位置
D.上下班尽量使用公共交通
2.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符合(  )
A.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B.人定胜天的观点
C.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D.生态优先论的观点
【解析】1选A,2选C。第1题,塑料袋难降解,不利于环保,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违背;少用一次性餐具,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垃圾分类投放,利于垃圾回收利用;使用公共交通,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利于环保。第2题,由“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可知,其符合可持续发展观,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020·石家庄模拟)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形成的水环境污染。据此回答3、4题。
3.农业面源污染(
  )
A.潜伏周期较短
B.发生位置容易识别
C.控制难度很大
D.随机性强,影响范围小
4.美国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措施是(
  )
A.减少农业用地面积
B.购买土地发展权
C.禁止使用杀虫剂
D.加强灌溉水管理
【解析】3选C,4选D。第3题,农业面源污染起源分散、类型多样,地理边界和发生位置难以识别和确定,随机性强、成因复杂、潜伏周期长、涉及范围广、控制难度大,已成为影响水体质量的重要污染源。第4题,据材料可知,农业面源污染与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等环节相关。加强灌溉水管理的目的在于节约水资源,防止土壤侵蚀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化肥等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
  生态红线是指对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严格管理的空间边界线。下表为2014年南京市部分生态红线区域面积统计表。据此完成5、6题。
类型
总面积/km2
类型
总面积/km2
风景名胜区
373.16
生态绿地
134.70
洪水调蓄区
32.6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221.85
森林公园
211.30
重要湿地
127.42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红线区兼有生态、经济效益
B.设置红线的主要目的是划定城市边界
C.生态红线区决定南京环境承载力
D.设置红线区将阻碍南京城市面积扩大
6.保护生态红线区对南京城市环境的意义(  )
A.调节城市气候,扩大昼夜温差
B.影响城市水循环,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C.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变植被类型
D.提高环境自净能力
【解析】5选A,6选D。第5题,生态红线对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设置红线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承载力不能完全由生态红线区决定;设置红线区将有利于南京市城市的发展,不会阻碍城市面积扩大。第6题,保护生态红线区有利于调节城市气候,缩小昼夜温差;影响城市水循环,地表径流变化减小;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植被类型。
【新思维·新考向】
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我国垃圾分类遇到了“有倡议、缺标准,有试点、少管理,进展迟缓”等一系列难题,城市垃圾分类迟迟无法落实推行。2019年1月19日,武汉市宣布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下图示意武汉市单位(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类别。
请列举两项“可回收物”垃圾,并为武汉市落实推进“垃圾分类”提出建议。
【解析】可回收的物品应具有资源再利用价值。建议可从政策法规、宣传公众参与以及垃圾箱分类识别、激励措施等角度分析。
答案:可回收物: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织物、废电器电子产品、废大件可回收物。
建议: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垃圾分类政策落实;加强宣传教育,充分调动公众积极性;设置(智能)分类设备,完善公共硬件设施;建立公众“绿色账户”,实行(积分)奖励制度等。
8.(2020·江苏高考)下图为“2000-2018年我国GDP、能源消费、SO2排放量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2000-2018年我国GDP与能源消费量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说明2000-2018年我国SO2排放量的变化特点。
(3)分析我国2006年以来SO2排放量变化趋势产生的主要原因。
(4)依据我国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说出其中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
【解析】第(1)题,从图上可看出,相同点:我国GDP和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不同点:目前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放缓,而GDP的增长速度加快。第(2)题,从图上可知,2006年前
SO2排放量呈上升趋势,2006年后SO2排放量呈下降趋势。第(3)题,2006年SO2排放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有:节能减排技术推广;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管理力度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第(4)题,2006年以前,我国以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的发展模式为主,排放的污染物量大,后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节能减排等措施的实施,能耗大幅下降,这说明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人地的协调,谋求人地协调发展。
答案:(1)相同点:不断增加;不同点:目前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放缓;GDP的增长速度加快。
(2)SO2排放量先上升后下降。
(3)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管理力度增强;环保意识提高。
(4)谋求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
PAGE
-
14
-第三节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必备知识·素养奠
一、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1.污染物:指进入环境后使环境正常组成发生变化,直接或者间接危害人类健康生存的物质。其来源主要是人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工业“三废”,生活活动中的生活垃圾等;也有自然界释放的物质。污染物具有可移动性。
2.污染物跨境转移:指污染物从一国的管辖地区转移至另一国或者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的地区。
3.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形式:
[连一连] 将污染物跨境转移与对应的途径连线。
二、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1.污染物的跨境转移危及其他国家或地区乃至全球的环境安全: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污染,反而使污染向异地蔓延和扩散。
2.污染物的跨境转移使污染物的污染范围扩大:随空气和水自然流动,污染物危害邻近或不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3.污染物的跨境转移使得发达国家把污染转嫁到发展中国家:
原因
影响
发达国家
公众对污染问题关注度高;污染物处理费用和环保成本高
逃避了本国规定处置责任,长期积累会对全球环境造成危害
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水平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公众环保意识薄弱;环保法规不健全
污染物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置,污染当地水源和土壤,导致当地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加重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打“√”)误(打“×”)。
①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实质是污染后果和治理责任的跨境转移。
(√)
②《巴塞尔公约》是世界第一部规范危险废物跨境转移的国际公约。
(√)
③《巴塞尔公约》是在比利时巴塞尔世界环境保护大会上通过的。
(×)
④《巴塞尔公约》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
⑤冲突和合作在应对环境安全方面很难协调。
(×)
三、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防控
1.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带来的问题,需要世界各国站在全球的角度,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巴塞尔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旨在控制有害废弃物跨境转移的国际公约。
2.我国的防控举措:
(1)在国际贸易中,更好地维护国家的环境权益。
(2)健全法规体系,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切实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3)强化资源集约利用,全面提升国内固体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水平。
(4)积极引导公众参与。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打“√”)误(打“×”)。
①我国加入《巴塞尔公约》后,没有承接污染物跨境转移。
(×)
②为防范环境安全风险,需要多个维度制定综合措施。
(√)
③我国自2008年开始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维护生态安全。
(×)
④为保护生态安全,我国全面关停污染企业。
(×)
【激疑】
“洋垃圾”可以变废为宝,为什么我国对“洋垃圾”说“不”?
提示:多年来,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可回收材料进口国。不可否认,一些作为原料而进口的废物的确有“变废为宝”的价值,一些中国企业也因此创造了利润和就业。但与此同时,受利益驱动,总有“洋垃圾”以各种名义涌入,而且也存在走私现象,负面影响日益凸显。一些不负责任的企业处理“洋垃圾”造成的污染排放严重损害当地生态环境,故我国对“洋垃圾”说“不”。
关键能力·素养形成
能力1 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1.跨境污染物的来源:
角度
来源或举例
人为方面
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没有充分利用或回收的物质
自然方面
自然释放的物质,如火山爆发喷射出的气体、尘埃等
2.污染物分类:
(1)按照污染物的来源:分为自然来源的污染物和人为来源的污染物。
(2)按照污染物污染的环境: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室内污染物。
(3)按照污染物的形态:分为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固体污染物。
(4)按照污染物的性质: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生物污染物。
3.跨境污染物转移的形式:
形式
后果
空气、水体流动
使一国发生的污染扩散到邻国或周边国家
贸易
把可利用的污染物作为商品输送到远离所在国或地区的欠发达国家或地区
投资
发达国家将落后的重污染设备、技术和行业等转移到本国区域之外
   2011年发生在日本本州岛东部海域(142.6°E,38.1°N)的9.0级大地震,导致了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下图是“福岛核电站泄漏辐射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日本核电比重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
A.常规能源缺乏,核电技术成熟
B.靠近核燃料地,运费低
C.核能是清洁能源,没有污染
D.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
(2)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漏辐射范围向东扩展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风向
B.洋流、海陆分布
C.地形、海陆分布
D.风向、洋流
【思路点拨】解该类题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判断某地区某种能源比重高可从能源组成、类型、特点、储量、环保、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
(2)判断污染物的扩散方向可结合大气运动(风向、大气环流)、水体运动(河流、洋流)等方面分析。
【解析】(1)选A,(2)选D。第(1)题,日本地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贫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缺乏,而日本科技水平高,核电技术成熟,所以日本核电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较高;日本没有靠近核燃料地;核能一旦发生事故,对环境的污染很严重;日本经济发达,对能源消耗量大不是日本发展核电的主要原因。第(2)题,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的海区有日本暖流流经,受日本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核泄漏辐射污染的范围不断向东扩展,日本东部海域位于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内,盛行风也是导致辐射污染的海水向东扩展的原因。
【方法技巧】风、洋流与污染物转移
(1)风会把大气污染物带到其他地区,污染物扩散的主要方向与风的移动方向一致。
(2)洋流会把海洋污染物带到其他海域,海洋污染物的扩散方向与洋流的流向一致。
【补偿训练】
 2011年壳牌石油公司英国分公司一处位于北海海域的油田发生漏油事故。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洋污染主要来源于陆地污染物的排放,以及海洋上的________和__________。目前最严重的世界性海洋污染是____________。
(2)该海域泄漏的石油向东北方向扩散,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石油泄漏可能会对海洋生物产生哪些影响?
【解析】第(1)题,海洋污染物主要来自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排放的各种废弃物,除陆地上排放的污染物外,当前人类在海洋中的生产、生活活动也产生了较多的海洋污染物。目前,海洋上的人类活动以海洋石油开发为主,石油开发和运输过程中经常发生石油泄漏问题,对海洋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第(2)题,泄漏的石油扩散方向主要受所在海域的洋流和大气环流影响,该海域位于北纬西风带,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受此影响,泄漏的石油主要向东北方向扩散。第(3)题,泄漏的石油会极大地改变所在海域的海水环境,一是会隔绝海水和空气,导致海水中的氧气越来越少,鱼类等生物因缺氧窒息死亡;二是泄漏的石油自身有毒性,导致鱼类、贝类吸收后中毒死亡;三是鸟类羽毛上因粘附了石油而无法正常飞行、缺少食物来源等而死亡。
答案:(1)生产活动 生活垃圾 石油污染
(2)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风带的影响
(3)油膜覆盖海面,隔绝空气,鱼类窒息死亡;鱼类、贝类中毒死亡;鸟类死亡。
   2020年1月12日,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附近的塔尔火山喷发,现场火山灰直冲云霄1
000米左右,伴随着电闪雷鸣十分震撼。菲律宾当局敦促首都马尼拉附近的近50万人全部撤离。
(1)(区域认知)菲律宾火山喷发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菲律宾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因板块相互碰撞地震频发,火山活动也颇为活跃。
(2)(综合思维)火山灰尘埃造成降温和降水增多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火山灰尘埃漂浮在大气中,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使得近地面气温降低;火山灰尘埃又是水汽凝结核,海洋上空的湿润气流遇到火山灰尘埃后,水汽大量凝结,产生较多降雨。
(3)(人地协调观)火山喷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提示:不利影响:火山灰和熔岩流会破坏田园建筑,引发火灾等次生灾害;影响气候,气温降低,降水增多,而造成有的地方干旱;影响人们出行、工作等正常生活;造成大气污染;
有利影响:火山灰给农业带来肥沃的土壤,产生硫磺等矿物。
能力2 污染物的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1.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1)自然因素发生的污染物跨境转移:随空气和水自然流动,没有明确目的地,邻近或不邻近的国家或地区都可能受害,从而使污染物的污染范围扩大。
(2)人为因素导致的污染物跨境转移。
(3)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危害。
特点
危害
直接性
污染当地水源和土壤,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加重,并危害人们的健康
长期性
产生连锁反应,引发区域性环境危机
全球性
长期积累对全球环境造成危害
2.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防控:
(1)国际合作——《巴塞尔公约》。
(2)我国的防控措施。
项目
内容
国际贸易
充分利用国际公约与污染物出口国或地区进行交涉,更好地维护国家的环境权益
制度建设
逐步健全法律体系,加强对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控制,切实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资源利用
全面提升国内固体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水平,逐步补齐国内资源缺口
公众参与
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的良好氛围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莱茵河水环境的变迁印证了整个欧洲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这条河流从18世纪中期开始出现环境问题,20世纪50年代进一步恶化,70年代生态灾难达到顶峰。当时莱茵河被人们称为“欧洲下水道”,污染治理难度巨大。1950年7月,瑞士、法国、卢森堡、德国和荷兰共同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委员会主席由各国轮值,秘书长则固定是荷兰人。经过不懈治理,今天的莱茵河水质干净清澈,可直接饮用,成为世界上管理最好的一条河流。
(1)说明莱茵河水污染治理难度大的原因。
(2)莱茵河国际委员会秘书长为什么固定是荷兰人?
(3)简述促使莱茵河恢复原有自然风貌、重现生机的具体措施。
【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的思路如下:
【解析】第(1)题,莱茵河流经国家多,治理时协调难度大;沿河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污染物排放多。第(2)题,下游水流平缓,河水自净能力差。荷兰地处河流入海口,受污染威胁最大,所以秘书长固定是荷兰人。第(3)题,莱茵河是一条国际河流,治理污染首先要加强国际合作,还要控制河流污染源,拆除不合理的设施,加强河岸的绿化。
答案:(1)莱茵河流经国家多,治理时协调难度大;沿河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污染物排放多,易造成污染物跨境转移;下游水流平缓,河水自净能力差。
(2)荷兰地处河流入海口,受污染威胁最大,所以秘书长固定是荷兰人。
(3)加强全流域各国的合作,共同治理莱茵河;控制河流污染源,杜绝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进河流;拆除不合理的航行、灌溉及防洪设施,拆掉水泥护坡;加强绿化,用草木绿化河岸;对部分改弯取直的河段重新恢复其自然河道。
【对点训练】酸雨是一种跨越国境的污染物,它可以随同大气转移到1
000千米以外甚至更远的地区。挪威矿物能源使用量不大,但其南部却是欧洲酸雨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读“欧洲造成酸雨的主要工业废气排放扩散图”,回答问题。
(1)分析挪威南部成为欧洲酸雨最严重地区之一的主要原因。
(2)列举在欧洲有效控制酸雨的措施。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酸性物质可以随大气转移,转移方向取决于当地的盛行风向,该地地处北半球中纬西风带,受此影响,酸性气体向东北方向扩散,挪威南部是酸雨的扩散区。第(2)题,有效控制酸雨要从源头上减少酸性物质向大气中的排放,还要加强国际合作。
答案:(1)该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多,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工业废气由排放源地向东北扩散,挪威南部是酸雨的扩散区。
(2)使用清洁能源,使用废气净化设备,减少酸性物质向大气中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防治。
   下表为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共同开展的酸雨调查分析,数据显示中、日、韩三国排放的污染物都不同程度地对邻国造成了影响。下表为东北亚部分地区酸雨污染源及受害区域统计。
受灾害(地区)
污染源国(地区)
中国(北部)
日本
韩国
日本
四国
28%
56%
13%
中部地区
3%
90%
3%
北海道—东北地区
9%
79%
9%
关东地区
11%
78%
9%
近畿-关西地区
13%
66%
18%
九州-冲绳
32%
37%
29%
韩国
北部
14%
0
80%
首尔—仁川
13%
0
84%
南部
9%
0
88%
釜山
4%
1%
93%
(1)(区域认知)指出日本和韩国部分区域酸雨污染物来自中国的原因。
提示:中、日、韩位于同一季风气候带,地理位置上邻近,来自中国的含硫化物的大气在温带季风的作用下经过海洋到达韩国和日本。
(2)(综合思维)酸雨影响日本和韩国哪些自然环境安全?
提示:酸雨使河湖水体酸化,破坏水体生态系统;使土壤酸化,肥力降低;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土壤、水体、森林中的动物和微生物因生存环境恶化、食物减少而大量死亡。
(3)(地理实践力)针对三国跨区域大气污染问题,说出该区域国家在国际合作方面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提示:加强环境管理合作,定期召开高层环境会议,签署双边或多边环境协议;共享节能和污染治理技术,发达国家向欠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共同治理环境污染。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2020·济南高二检测)每年人类在石油的开采、炼制、储运和使用过程中都会使许多石油泄漏流入海洋,形成油膜漂浮在海面上,从而引起海岸及污染海域自然环境的变化。2015年5月19日,如图中A地附近一条输油管道破裂,导致超过7.57万升原油泄漏流入大海。据此完成1、2题。
1.油膜覆盖对原油泄漏海域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  )
①海洋生物死亡增加
②海水吸热量增多
③空气变干燥
④气温日较差变大
⑤降水增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2.下列国家近海海域受此次泄漏影响最大的是
(  )
A.加拿大
B.日本
C.菲律宾
D.墨西哥
【解析】1选B,2选D。第1题,油膜覆盖阻隔了海水和大气之间的热量和水分交换,会导致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减少,空气变干燥;气温日较差变大;油膜覆盖使阳光难以穿透洋面,海水吸热量减少,海水蒸发减弱,空气干燥度增加,可能会使降水减少。第2题,根据图示经纬度信息可知,本次石油泄漏海域位于美国西海岸,受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墨西哥受此次泄漏的影响最大。
  大气污染物扩散受海陆风影响。图1为深圳市某发电厂某时地面SO2浓度等值线图,图2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时最可能为
(  )
A.01时
B.04时
C.08时
D.15时
4.上图示地区
(  )
A.地形与污染物的扩散无关
B.含污染物质的降水会腐蚀建筑
C.河流流量季节变化不明显
D.电厂与极值位置距离小于20千米
【解析】3选D,4选B。第3题,根据SO2浓度等值线分布图可知,SO2浓度极值位置位于电厂的西北方向,说明此时的主导风向为东南风,为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风。下午15时,陆地温度高,海面温度低,近地面风为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风,
D项正确。其他三个选项的时间主要吹陆风,均可排除。第4题,地形平坦开阔则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地形闭塞则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含污染物质的降水,会呈现酸性,可能会腐蚀建筑物;深圳为季风气候区,冬夏季节降水量变化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明显;根据坐标图可知,电厂与极值位置距离大于20千米。
  (2020·海口模拟)“太平洋垃圾岛”是指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夏威夷群岛之间的海域上漂浮的垃圾带,以塑料垃圾为主,覆盖面积超过160万km2。近年来,研究人员还在此发现大量木质房屋残骸和汽车残骸。据此完成5、6题。
5.木质房屋残骸和汽车残骸最可能源自
(  )
A.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B.美国夏威夷群岛
C.日本东海岸
D.加拿大西海岸
6.该垃圾岛会
(  )
A.加剧全球变暖
B.增加海洋气象灾害
C.影响洋流流向
D.威胁海洋生物生存
【解析】5选C,6选D。第5题,材料信息表明,“太平洋垃圾岛”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夏威夷群岛之间的海域上。该垃圾岛的物质应由洋流运动带入并汇集而成,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沿岸洋流向南流,不可能把垃圾反向带到加利福尼亚州和夏威夷群岛之间的海域上;美国夏威夷群岛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没有位于洋流主要流经地区,产生木质房屋残骸和汽车残骸的可能性小;日本多地震和海啸,为了减轻地震伤害,沿海地区多木质房屋,日本汽车拥有量大,发生海啸时容易把日本东海岸的木质房屋残骸和汽车残骸带入海洋,再由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带入垃圾岛所在区域,因此木质房屋残骸和汽车残骸最可能源自日本东海岸;加拿大西海岸的洋流主要向北流,不流向垃圾岛,一般不会把垃圾带入垃圾岛。第6题,材料信息表明,该垃圾岛主要以塑料垃圾为主,不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因此不会加剧全球变暖;该垃圾岛不会促进生成灾害性的天气系统,因此不会增加海洋气象灾害;洋流流向主要由风力和补偿作用推动,垃圾岛可能会影响洋流在局部水域的流速,但对洋流流向影响不大;垃圾岛会释放许多污染物质,影响水质;垃圾岛会影响海水的光照条件;垃圾岛会影响海洋水气交换,从而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使得海洋生物生存受到威胁。
【新思维·新考向】
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在太平洋中有一个“垃圾漩涡”,基本上是由浮动的废弃塑料物品和碎片构成。据研究人员统计,全球每年产生2.6亿吨塑料制品,其中10%以垃圾的形式被抛进大海,而太平洋上这处“垃圾漩涡”是最集中的垃圾场,面积达343万km2,中心最厚处达到30
m。这种“垃圾漩涡”所产生的危害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1)简要描述“垃圾漩涡”出现位置的大致范围,分析大量塑料垃圾的来源。
(2)参与构成“垃圾漩涡”巨大水流运动的洋流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属于典型的风海流?
(3)分析太平洋“垃圾漩涡”可能会带来哪些危害。
【解析】第(1)题,图示洋流是北半球中低纬度的顺时针大洋环流。该“垃圾漩涡”位于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域,以北回归线附近为中心;“垃圾漩涡”基本上是由浮动的废弃塑料物品和碎片构成;垃圾来源包括随河流进入海洋的大量塑料垃圾;包括海洋船只、渔船等抛弃的废弃物等;这些垃圾在图示洋流作用下,随洋流运动,进入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域。第(2)题,图示海域位于北太平洋中低纬度,参与并构成“垃圾漩涡”的洋流有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其中属于典型风海流的是受东北信风影响形成的北赤道暖流,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的北太平洋暖流。第(3)题,太平洋上这处“垃圾漩涡”基本上是由浮动的废弃塑料物品和碎片构成,难以降解的塑料垃圾大面积聚集海域,污染海洋环境;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影响海洋生物的繁衍生长,导致一些鱼类和海鸟中毒死亡;海洋环境污染,以海洋水产为食品的人类也会受到危害;“是最集中的垃圾场,面积达343万km2,中心最厚处达到30
m”,对海洋航运造成影响,影响海洋渔业捕捞。
答案:(1)“垃圾漩涡”位于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域,以北回归线附近为中心。 大量塑料垃圾随河流进入海洋;海洋船只、渔船等抛弃的废弃物,随洋流运动进入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域。
(2)参与并构成“垃圾漩涡”的洋流有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其中属于典型风海流的是北赤道暖流、北太平洋暖流。
(3)难以降解的塑料垃圾大面积聚集海域,污染海洋环境;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影响海洋生物的繁衍生长,导致一些鱼类和海鸟中毒死亡,与此同时,以海洋水产为食品的人类也会受到危害;对海洋航运造成影响;影响海洋渔业捕捞。
PAGE
-
13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1.通过材料、图像,认知我国设立的自然保护区的不同类别、主要分布地区。(区域认知)2.在认识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分析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意义、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综合思维)3.能够从生态安全的角度,理解设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建立人地和谐的发展观念。(人地协调观)4.通过实地考察或上网查阅资料,初步认识我国设立的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地理实践力)
必备知识·素养奠基
一、什么是自然保护区
1.自然保护区:指国家或地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原因:自然环境受到工业革命和资源开发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人们强烈要求保护自然环境。
[选一选]
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①美国石山国家公园
②美国落基山国家公园
③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④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3.自然保护区的内部结构:
功能区
核心区
缓冲区
外围区(实验区)
位置
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
环绕核心区的周围地带
位于缓冲区的周围
保护措施
严禁一切干扰活动
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可从事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二、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1.生态安全:指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生态安全是人类生产与发展的基本安全需要,是其他安全的载体和基础。
2.就生态安全保护而言,自然保护区的作用:
(1)保护自然本底。
(2)贮备物种。
(3)保护生物多样性。
(4)提供生态服务。
自然保护区对本区有涵养水源、保持土壤、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功能;还可以通过河流或大气等传递到保护区外的其他区域。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打“√”)误(打“×”)。
①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以保护为主。
(√)
②自然保护区为衡量人类活动结果的优劣提供了评价的标准。
(√)
③自然保护区能拯救所有濒临灭绝的物种。
(×)
④自然保护区可持续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
(√)
⑤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
三、案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1.三江源地区独特的生态系统:
(1)地理位置: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2)自然环境基本状况:平均海拔4
000多米,总面积39.5万平方千米;气候高寒;雪山和冰川融水较为丰富;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生态最敏感的区域;地理环境具有独特性、原始性和脆弱性。?
(3)生态系统现状:有保存完整的高原面、星罗棋布的湖泊和沼泽群,也有发育良好的草甸土和草原、草甸,以及种类繁多的珍稀动物,构成独特的高寒草原—草甸—湿地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江河源区的水源涵养作用极其重要,素有“中华水塔”之称;对于地球物种的贮备、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
2.三江源地区凸显的生态环境问题:
原因
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盗猎等人类活动的破坏
冰川、雪山逐年萎缩,众多湖泊、沼泽萎缩甚至干涸,河流流量减小;水土流失加剧、草场退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
[连一连]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主要成因连线
3.设立自然保护区后的成效:
(1)保护区建设历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于2000年8月正式设立;2003年1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先后两期实施了推进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大规划,并启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2)保护措施:采取了退牧还草、保护沼泽湿地、全面禁猎、禁采砂金、鼠害综合防治、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一系列措施。
(3)保护成效:生态服务功能逐步增强,水资源明显增加,湖泊面积不断扩大;独特的自然本底的原真性、完整性得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三江源地区的农牧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迈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模式。
   
为遏制我国三江源地区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提示:退耕还草(林);休牧轮草;禁猎、禁采砂金;实施天然林(草)保护工程。
关键能力·素养形成
能力1 自然保护区的内部结构
自然保护区的内部结构
内部结构
内容
核心区
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区内禁止一切干扰活动
缓冲区
环绕核心区的周围地带,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外围区
即实验区,位于缓冲区的周围,可以进入从事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北京野鸭湖湿地公园位于北京市延庆县西北部,距北京市区约70千米,是北京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和首个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如图为景区导游图,读图,回答(1)、(2)题。
(1)野鸭湖湿地公园
(  )
A.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B.能消除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
C.具有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效益
D.游客多来自外省市
(2)该景区
(  )
A.内部采用的交通方式有利于环保
B.应修建深入湿地的栈道以方便游客近距离观鸟
C.规划设计的定位突出北京古都文化特色
D.有明显的核心保护区、缓冲区、游览区
【思路点拨】解该类题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明确湿地保护区在生态、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效益。
(2)结合图像分析自然保护区的内部结构、人类活动方式及影响。
【解析】(1)选C,(2)选A。第(1)题,野鸭湖湿地公园具有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效益;属于自然景观,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缺少历史文化价值;能减轻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不是消除;游客多来自本市或邻近省市。第(2)题,由图可知,该景区内部采用的交通方式以自行车、电瓶车、四轮自行车为主,有利于环保;修建深入湿地的栈道,会破坏湿地环境,游客宜远距离观鸟;规划设计的定位突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特色;材料没有体现有明显的核心保护区、缓冲区、游览区。
【对点训练】(2020·兰州高二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北纬22°04′~22°17′,东经100°32′~100°44′),是我国第一个按小流域生物圈保护理念规划建设的多功能、综合型自然保护区,区内植被丰富。近几十年来,随着国际市场天然橡胶价格的不断增长,刺激了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内(图示)天然橡胶种植面积的扩大。
(1)分析纳板河流域植物种类丰富的原因。
(2)分析大面积种植天然橡胶对保护区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植物种类丰富的原因要从位置、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方面和人类活动影响等方面回答。第(2)题,该区域大面积种植天然橡胶会破坏当地的天然植被,不仅会引发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还会因大量使用农药引发对水体、土壤等污染问题。
答案:(1)纬度低,亚欧大陆东岸,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植物种类丰富(热带季风气候,湿热多雨,季雨林自身植物种类繁多);区内地形起伏大(高度差大),垂直地域分异明显,植被垂直带谱多;交通不便,人类活动少;建立保护区,受破坏与干扰小,植被保存好。
(2)天然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原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农药、化肥使用增多,环境污染加重;过度种植,土壤肥力降低。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4.5万平方千米,是我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被誉为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物基因库。2017年7月7日,我国青海可可西里已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可可西里这片“净土”将得到更好保护。下图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位置简图。
(1)(区域认知)请简要说明可可西里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原因。
提示:可可西里自然环境恶劣,高寒缺氧的条件下,人类无法定居,人类活动对其影响极小,所以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完好。
(2)(综合思维)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但却成为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天堂,试分析其原因。
提示:夏季水草丰富,食物充足;天敌较少;远离人类居住区,有大面积的无人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国家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藏羚羊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的环境。
(3)(地理实践力)请简述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众多冰川和湖泊的生态价值。
提示:调节局地气候;为野生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栖息空间;是水资源的重要储蓄地,为保护区内动植物提供充足的水源。
能力2 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1.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意义
内容
保护自然“本底”
为子孙后代留下天然的“本底”,是今后利用、改造自然应遵循的途径
贮备物种
生物物种的储备库,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庇护地
保护生物多样性
有效保护多种多样的生物物种和自然群落,维护地区生态平衡
提供生态服务
具有提供食物、原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功能,外部效益明显
其他
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和物种生态特性,开展科学实验,进行环境监测的重要基地,是开展旅游、公众环保宣传教育的良好场所
2.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1)
三江源地区独特的生态系统。
项目
内容
独具特色的自然“本底”
保存完整的高原面、星罗棋布的湖泊和沼泽群、发育良好的草甸土和草原、草甸以及繁多的珍稀动物
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江河的天然调蓄器、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对当地及河流中下游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
世界海拔最高的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和生态最敏感地区
贮备物种
部分地区保持原始景观,对地球物种贮备、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
(2)三江源地区凸显的生态问题。
(3)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成效。
项目
内容
保护进程
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期重大规划→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保护对象
湖泊湿地、高寒草甸草原、原始森林、高寒灌丛、珍稀野生动植物、高寒自然环境及特殊地貌
采取措施
退牧还草、退耕还草(林)、保护沼泽湿地、全面禁猎、禁采砂金、鼠害综合防治、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
取得成效
生态服务功能逐步增强,水资源明显增加;独特自然“本底”的原真性、完整性得以保护;各类草地覆盖度和产草量明显增加;土壤侵蚀量逐渐减少;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
   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11月16日,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立。图示为三江源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示河源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
(2)简述三江源地区湿地的生态价值。
(3)判断三江源地区珍贵的野生动物如藏羚羊种群数量大量减少甚至灭绝的主要原因。
(4)简述遏制三江源地区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的具体措施。
【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思路如下:
【解析】第(1)题,图示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区,气候寒冷,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第(2)题,此区湿地的生态价值主要表现为:涵养水源;补给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河水源;其生态环境利于野生动物的生存。第(3)题,该区珍贵的野生动物的数量减少,主要是人为原因引起的,主要表现为:高强度捕猎、采集;破坏植被;过度放牧、垦殖;城市、交通发展。第(4)题,结合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的人为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一方面加强管理,另一方面要实施保护工程。
答案:(1)位于青藏高原区,海拔高,气候寒冷,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
(2)涵养水源;补给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河水源;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生存空间。
(3)高强度捕猎、采集;破坏植被;过度放牧、垦殖;城市、交通发展破坏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
(4)退耕还草(林);休牧轮草;禁猎、禁采砂金;实施天然林(草)保护工程。
【对点训练】(2020·北京海淀高二检测)从1869年发现并命名大熊猫,到2019年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挂牌成立,150年来对于大熊猫的保护与研究,见证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如图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大熊猫国家公园
(  )
A.地处陕青川三省,集中连片分布
B.气候较温暖湿润,没有寒潮冻害
C.以盆地丘陵为主,建设难度较大
D.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效益突出
(2)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片区,地处岷江上游,在保护大熊猫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还应聚焦在
(  )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退耕还草,防风固沙
C.垃圾分类,资源优化
D.清淤治污,提升水质
【解析】(1)选D,(2)选A。第(1)题,读图可知,大熊猫国家公园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四川三省,公园没有集中连片;这些地区受寒潮冻害影响较小,但并不是完全没有;公园分布区主要以山地为主;山地海拔较高,相对高度差较大,受人类影响较小,因此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效益突出。第(2)题,河流上游因地势起伏大,因此应该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岷江上游退耕还草,是为了减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不是为了防风固沙;岷江上游人口较少,生态文明建设不应聚焦在垃圾分类、资源优化;岷江上游水质较好,生态文明建设不需要聚焦在清淤治污、提升水质上。
 【方法技巧】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1)与人类的直接猎杀密切相关,直接带来动物数量的减少。
(2)与环境变化有关,原有生存环境被破坏,原有的食物链被打破也会导致生物数量的减少甚至物种灭绝。
   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个生物基因库,是瓦式雅罗鱼唯一的栖息地和众多鸟类的天堂,是北方地区的天然气候屏障,有着多元化的综合地貌及生态景观,达里诺尔地区近几十年来气候暖干化现象明显,人类活动影响显著增强。20世纪80年代开始,该地区实行牧区草原承包制后,使牧区生产力要素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加快了草原农牧业的发展,但是对草原生态产生了比正常轮牧更为严重的负面效应,下图为达里诺尔区域图。
(1)(区域认知)判断达里诺尔流域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理由。
提示:盆地。理由:从河流分布状况(向心状水系)判断,该地形区四周高、中间低;再从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2)(综合思维)分析达里诺尔地区成为鸟类天堂的原因。
提示:生物多样性丰富,湿地面积广,食物充足;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干扰少;地貌与生态景观多样性,鸟类活动的空间大;人们的保护意识增强。
(3)(人地协调观)说明达里诺尔湖泊面积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提示:缩小趋势。原因:降水量减少;气温上升,蒸发加大;人口增加,耕地面积扩大,工农业发展等用水量增加;草场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地下水减少等。
(4)(地理实践力)分析牧区草原实行承包制后草原生态问题比正常轮牧更为严重的原因。
提示:固定放牧,牧场范围缩小;超载(过度)放牧,开垦草场;建人工草场,草原植被多样性遭到破坏;草场利用频率和强度过大,使草场无法得到休养和恢复,加剧了草场退化、沙化的速度。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近年来,伴随天津滨海新区及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各类海洋及防灾、减灾工程的逐年建设,天津及附近海岸带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此回答1、2题。
1.过度开发海岸带会造成
(  )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海陆水分交换失衡
③河流含沙量增加
④海洋灾害频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为维护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应采取的根本措施是
(  )
A.定期休渔
B.停止围填造陆
C.增殖放流
D.防治水体污染
【解析】1选D,2选B。第1题,海岸带过度开发,会破坏沿海滩涂湿地资源,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海岸带也是海洋与陆地的缓冲带,过度开发会加重海洋灾害损失程度,促使海陆水分交换失衡。河流含沙量多少与河流流域的自然背景有关,与海岸带无关。第2题,维护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的根本措施是减少对海岸带的过度开发,保护其自然生态功能。人类对海岸带的开发主要表现为围填造陆,所以应停止围填造陆。
  (2020·聊城高二检测)李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8月至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李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据此回答3、4题。
3.李明考察的目的地是
(  )
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B.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C.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D.内蒙古大草原
4.下面的四幅照片中,由李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3选A,4选B。第3题,时间“8月至10月”,由物品“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推知该区域“温差大、太阳辐射强、天气复杂多变”,即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第4题,①图是大熊猫,主要分布于四川;②图是青藏高原地区的珍稀动物藏羚羊;③图是蒙古族传统运动-摔跤;④图是西北地区的沙漠景观。
  (2020·南京高二检测)长江江豚是用肺呼吸的淡水哺乳动物,
近年来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为保护江豚,我国在长江流域选择封闭河流故道,通过定点定量投喂,进行半自然状态人工网箱养殖鱼并饲养江豚。下图示意长江的一段封闭河流故道(江豚研究地)。据此完成5、6题。
5.研究人员发现人工池内饲养江豚,江豚的呼吸间隔时间比半自然状态短。因为人工池
(  )
A.水浅光照足
B.水浅空间小
C.江豚生存适应性弱
D.受人类活动影响多
6.推测江豚活动最集中的区域是
(  )
A.①区域
B.②区域
C.④区域
D.⑤区域
【解析】5选B,6选D。第5题,研究人员发现人工池内饲养江豚,江豚的呼吸间隔时间比半自然状态短,说明人工池水中氧气不足,由于选择封闭河流故道饲养,这与水浅空间小有密切关系;江豚的呼吸间隔时间与光照、江豚生存适应性弱、人类活动没有直接的关系。第6题,①区域临近渡口,轮船较多,江豚容易受到伤害;②区域有人类活动干扰,且水域面积较小,不适合江豚活动;图中显示,④区域虽然人类活动少,但江面狭窄,江豚活动集中程度相对较低;⑤区域临近出口,水体交换频繁,且水面较宽,人类活动少,对其干扰小,故⑤区域最可能是江豚活动最集中的区域。
【新思维·新考向】
7.(2020·山东等级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介于永昌南山与永昌北山之间(如图),海拔1
875~2
106
m,
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盆地内分布有若干块湿地,这些湿地的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
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
(1)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湿地的成因。
(2)说明永昌盆地内湿地对金川峡水库的意义。
【解析】第(1)题,本题可以结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综合分析。由材料可以判断该地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利于地表水的流动,中间又是盆地地形,易于积水;从地质角度分析,该地区有断层发育,断层处有地下水出露,利于地下水补给湿地。第(2)题,本题考查湿地对水库的意义,可从湿地的功能分析。
湿地具有调节径流的作用,有利于水库削减洪峰;湿地能够提供水源,在枯水期补给水库;湿地具有净化水体的作用,净化流入水库的水体的水质。
答案:(1)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表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补给湿地;盆地内有断层分布,地下水沿断层出露;位于永昌盆地低洼处,易于积水。
(2)湿地位于水库上游,在洪水期能削减洪峰;湿地受地下水补给,(枯水期)为水库提供较为稳定的水源;湿地可以对泥沙、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净化入库水质。
PAGE
-
14
-单元活动 参与环境保护
必备知识·素养奠基
一、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1.“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文明古国都起源于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部分人类文明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走向衰弱。
2.我国因破坏生态环境带来的教训:
黄土高原、渭河流域、太行山脉因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古城楼兰因屯垦开荒、盲目灌溉导致孔雀河改道而走向衰弱;木兰围场因开围放垦出现了几十万亩荒山秃岭。
[连一连]将下列地区与其出现的环境问题连起来。
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
提示: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工程措施:修建梯田,打坝淤地,修建小型水库;
农业技术措施:改良品种,地膜覆盖等。
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1.树立、坚持和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我国就环境污染防治采取三大举措:
防治大气污染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防治水污染
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保障饮用水安全,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减少污染严重水体和不达标水体
防治土壤污染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有效管控农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
三、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1.公众有义务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公众是环境最大的利益相关人,有效的环境宣传教育可以提升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认同度,其效益远远超出任何事后治理项目所能产生的环境效益。
2.公众参与环境保护途径:通过参加环保组织等社会团体,参与立法、项目听证、环境监管、公益诉讼、志愿者活动等方式,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3.青少年参与环境保护:从关注身边的环境状况入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树立人地和谐的理念,不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将其转化为日常的自觉行为。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打“√”)误(打“×”)。
①公众拥有保护环境的最大动机。
(√)
②环境保护是政府和企业的任务,公众行为对环境保护不起作用。
(×)
③青少年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推动力量。
(√)
关键能力·素养形成
能力 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1.国家环境污染治理的三大举措:
2.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示例:
类别
具体内容
节约能源资源
合理设定空调温度(夏季不低于26
℃,冬季不高于20
℃),及时关闭电器电源,多走楼梯少乘电梯,人走关灯,一水多用,节约用纸,按需点餐不浪费
践行绿色消费
优先选择绿色产品,尽量购买耐用品,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和过度包装商品,不跟风购买更新换代快的电子产品,外出自带购物袋、水杯等,闲置物品改造利用或交流捐赠
续表
类别
具体内容
选择低碳出行
优先步行、骑行或公共交通出行,多使用共享交通工具,家庭用车优先选择新能源汽车或节能型汽车,分类投放垃圾、学习并掌握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知识,按标志单独投放有害垃圾,分类投放其他生活垃圾,不乱扔、乱放垃圾
减少污染产生
不焚烧垃圾、秸秆,少烧散煤,少燃放烟花爆竹,抵制露天烧烤,减少油烟排放,少用化学洗涤剂,少用化肥、农药,避免噪声扰民
呵护自然生态
爱护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积极参与义务植树,保护野生动植物,不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不随意进入自然保护区,不购买、不使用珍稀野生动植物制品,拒食珍稀野生动植物
参加环保实践
积极传播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理念,参加各类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主动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建议
参与监督举报
遵守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义务,积极参与和监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劝阻、制止或通过“12369”
平台举报破坏生态环境及影响公众健康的行为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6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作出重要指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民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垃圾分类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回收,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垃圾分类工作能否顺利推进与公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及能否进行正确分类关系密切。如图示意2019年11月1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标准。
(1)请对以下几种生活垃圾按四大类进行正确的分类。
①废弃灯管 ②废旧服装 ③发霉米饭 ④卫生间废纸
(2)简述全国各地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1)明确生活垃圾四大类划分的依据。
(2)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说明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
【解析】第(1)题,废弃灯管因为其内壁涂有水银,是一种有毒金属,对于土质以及水源会造成严重的污染,需要进行妥善的处理,属于有害垃圾;废旧服装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属于可回收物;发霉米饭属于厨余垃圾;卫生间废纸遇水即溶,不算可回收的“纸张”,类似的还有烟盒等,属于其他垃圾。第(2)题,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等。
答案:(1)①——有害垃圾;②——可回收物;③——厨余垃圾;④——其他垃圾。
(2)意义:变废为宝,节省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美化环境;减少占地,节省土地资源;减少垃圾处理量;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促进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等。
【补偿训练】
  (2020·扬州中学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垃圾分类引领着低碳生活新时尚。目前,我国的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占绝大部分。
材料二 2013年由热心民众发起、餐饮企业加入的吃尽盘中餐——“光盘行动”,掀起一股餐桌新风。“光盘行动”贵在持续行动。
材料三 上海市垃圾分类说明(下表)
类别
定义
可回收物
适宜回收利用和资源化利用的生活废弃物
有害垃圾
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生活废弃物
湿垃圾
日常生活垃圾产生的容易腐烂的生物质废弃物
干垃圾
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
(1)将下列垃圾按照上海市垃圾分类办法进行分类(填序号)。
①消毒剂   ②过期药品   ③废弃书本
④瓜皮果核
⑤餐巾纸
⑥易拉罐
类别
可回收物
有害垃圾
湿垃圾
干垃圾
序号
(2)目前我国生活垃圾主要处理方式为填埋与焚烧。专家建议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在确保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分类回收的前提下,宜采用以焚烧发电为主的处理方式,试分析其理由。
(3)说明践行“光盘行动”的现实意义。
【解析】第(1)题,可回收物指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制品、废金属、废织物等适宜回收、可循环利用的生活废弃物。有害垃圾指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废油漆及其容器等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废弃物。湿垃圾即易腐垃圾,指食材废料、剩菜剩饭、过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绿植、中药药渣等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干垃圾即其他垃圾,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③废弃书本⑥易拉罐属于可回收物;①消毒剂②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④瓜皮果核属于湿垃圾;⑤餐巾纸属于干垃圾。第(2)题,焚烧发电处理垃圾速度快,占用土地资源少,减量效果好;同时还能产生电能,经济效益突出;通过焚烧可有效杀死病菌,减少病菌滋生。第(3)题,节约粮食不仅是自身良好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道德的制约,“光盘行动”减少食物浪费,培养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减少厨余垃圾,减少垃圾的来源,减轻环境压力。
答案:(1)
类别
可回收物
有害垃圾
湿垃圾
干垃圾
序号
③⑥
①②


(2)占用土地资源少;减量效果好;产生电能;处理速度快;减少病菌滋生。
(3)减少食物浪费;减少厨余垃圾,减轻环境压力;培养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2020年1月16日起,驻马店中心城区所有乡镇(街道)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禁放范围:驻马店市中心城区四个区,即驿城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所有乡镇、街道行政区域。公安机关要依法严管,违反本通告擅自燃放烟花爆竹,或者以危害公共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方式燃放烟花爆竹的,根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由公安机关责令停止燃放,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1)(综合思维)燃放烟花爆竹会带来哪些危害?
提示:造成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问题;燃放会造成资源浪费;容易引发火灾,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等。
(2)(人地协调观)针对市民燃放烟花爆竹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应对?
提示:措施:加大宣传,提高市民安全和环保意识;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开发一些电子爆竹等替代品;加大对燃放烟花爆竹的处罚力度。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2020·泰安高一检测)2017年我国完成快递数量401亿件,快递包装用纸不断增加。因此有商家推出一款“共享快递盒”,即用塑料快递盒替代常用的纸箱。这种快递盒使用时是一个方形的塑料箱,签收后,快递小哥就会将它折叠起来,变成一块塑料板,带回仓库重复使用。据官方数据,这种共享快递盒单个制作成本是25元,平均每周可循环6次,预计单个快递盒使用寿命可达1
000次以上,单次使用成本0.025元。据此完成1、2题。
1.共享快递盒的出现,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
(  )
                      
A.公平性
B.持续性
C.共同性
D.重复性
2.如果共享快递盒大力推广,将
(  )
①增加快递包装成本
②减少森林破坏
③增加快递发送速度
④减少快递垃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1选B,2选D。第1题,共享快递盒能够循环利用,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废弃物的排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第2题,如果共享快递盒大力推广,能够循环利用,减少纸箱的使用,从而减少森林破坏,减少快递垃圾,因此②④正确。会减少快递的包装成本,但要求买家当面签收,故会减慢快递发送速度。
  (2020·锦州高二检测)由于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绿色消费已成为时尚。据此完成3~5题。
3.以下做法与绿色消费不相符的是
(  )
A.废品回收利用
B.完善质检体系
C.使用无汞电池
D.产品多层包装
4.为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
①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
②使用绿肥等有机肥
③使用高效化肥
④使用农药防治虫害
⑤采用生物技术防治虫害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5.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国正在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绿色食品要求
(  )
①产品的原料必须是绿色植物
②产品原料的产地符合环境质量标准
③产品原料的生产过程符合生产技术标准
④产品的加工、包装和储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3选D,4选B,5选B。第3题,绿色消费指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特征的消费行为。废品回收利用、完善质检体系和使用无汞电池,都是保护环境的措施。但产品多层包装,会消耗过多的资源,与绿色消费不符。第4题,使用高效化肥和农药,会污染土壤和农作物。采用绿肥等有机肥,减少化肥对水的污染;采用无土栽培,降低土壤对农作物的污染,同时也减少农作物对土壤的污染。第5题,绿色食品是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因此绿色食品原料的产地符合环境质量标准,原料的生产过程符合生产技术标准,产品的加工、包装和储运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但绿色食品的原料不一定是绿色植物。
  (2020·泰州高二检测)2019年7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当前,垃圾填埋仍是我国大多数城市解决生活垃圾出路的最主要方法。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填埋场中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和进入填埋场的雨水等水分经历垃圾层而形成的一种高浓度废水。如图是我国南方某垃圾填埋场的剖面图。根据材料,完成6、7题。
6.有关上海市推行“史上最严”垃圾分类的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减少垃圾占用耕地
B.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C.减少垃圾处理量,降低处理成本
D.实现对垃圾的回收利用,让所有垃圾资源化
7.有关图示垃圾填埋场的设计,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弧形覆盖层:增加地表水下渗
②四周设计截洪沟:避免场外地表径流进入
③渗滤液导流层底部设置导流管:导出渗滤液集中处理
④防渗层和防渗膜:阻断渗滤液与地下水交换
⑤地下水导流层和导流管:防止地下水水位过高破坏防渗层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解析】6选D,7选C。第6题,垃圾在分类后,去掉能回收的和不易降解的物质,这样就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数量,减少占用耕地。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害化学物质,通过垃圾分类,可以把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物质挑拣出来,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和减量化,还可将有害垃圾分选出来,减少了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致病菌的含量,有利于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减少环境污染。生活垃圾的可利用比例大,通过分类回收,可以使它们重新变成资源,但是一些有污染的难以再次利用,如一些污染的纸张、陶瓷制品、石棉瓦、白板、雨鞋、轮胎等无法再次利用,只能通过焚烧或填埋处理,所以实现对垃圾的回收利用,让所有垃圾资源化说法错误。第7题,由图可知,弧形覆盖层植树种草,弧形坡体可以减少地表水下渗,同时植物蒸腾消耗水分,减少渗滤液产量,①错误。四周设计截洪沟,周边地表径流汇入,避免场外地表径流进入,②正确。在渗滤液导流层底部设置导流管,位置低,可以导出渗滤液集中处理,③正确。防渗层和防渗膜在渗滤液与地下水之间,阻断渗滤液与地下水交换,④正确。地下水水位过高时可以通过地下水导流层和导流管流出,防止破坏防渗层,⑤正确。
  (2020·济南高二检测)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增多,城市垃圾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近年来,济南市为了推进城市文明建设,逐渐实施城市垃圾分类管理。今年6月,济南生活垃圾焚烧电站正式投产,这对济南的环境质量提升有着重要意义。据此完成8、9题。
8.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与传统垃圾填埋相比能够
(  )
A.减少垃圾数量,保护土地资源
B.降低垃圾处理成本,提高垃圾处理能力
C.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D.实现污染气体零排放,提高大气质量
9.科学处理垃圾,分类是前提。以下垃圾投放完全正确的是
(  )
①废旧荧光灯
②废旧电池
③食堂厨余垃圾
④废旧纸张
⑤快递包装盒
⑥水银体温计
⑦果皮果核
⑧污染的纸张
⑨饮料瓶
⑩废旧口罩
A.可回收物:④⑨⑩
B.有害垃圾:①②⑥
C.易腐垃圾:③⑤
D.其他垃圾:⑦⑧
【解析】8选A,9选B。第8题,过去处理垃圾的主要方法是填埋,填埋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缺点:侵占大量的土地资源;垃圾渗滤液和散发的臭气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造成长期严重污染;垃圾堆放场所是蚊蝇和病源菌滋生的地方,而且产生的沼气易发生爆炸。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可以减少垃圾数量,保护土地资源;与传统垃圾填埋相比,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成本更高;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可以变废为宝,但不能实现循环利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会产生废气,不能实现零排放。第9题,废旧口罩(⑩)不可回收,废旧纸张、快递包装盒、饮料瓶(④、⑤、⑨)属于可回收物;废旧荧光灯、废旧电池、水银体温计(①、②、⑥)属于有害垃圾;快递包装盒(⑤)属于可回收物,食堂厨余垃圾、果皮果核(③、⑦)属于易腐垃圾。
【新思维·新考向】
10.(2020·辽阳高二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每年有770多万吨蔬菜来自外地,而这些蔬菜会产生230万吨的垃圾,比如土豆、白薯等根茎类蔬菜经常带着泥土一起进城,白菜、大葱等蔬菜的根叶也有将近1/4要扔掉。自2016年4月开始,有“京菜菜篮子”之称的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开始大力推广“净菜进京”,以减少垃圾为初级目标,将蔬菜可能产生的垃圾挡在北京市之外,并最终向标准化农产品发展。
(1)说明蔬菜垃圾带来的危害。
(2)分析为实现“净菜进京”应采取的合理措施。
【解析】第(1)题,蔬菜保质期短,极易腐烂变质,形成恶臭气味,污染空气;腐烂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细菌和病毒,易危害人体健康。第(2)题,土豆、白薯等根茎类蔬菜经常带着泥土一起进城,白菜、大葱等蔬菜的根叶也有将近1/4要扔掉。开展净菜的宣传工作,增强消费者对净菜的了解及购买的信心,减少进京蔬菜垃圾;坚持行业标准,引入第三方监管,加强监管力度;对在产地加工成半净菜、净菜进场的商贩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及补贴,提高商贩净菜的积极性;政府要建立净菜加工项目,并对丢弃的蔬菜茎叶就地进行资源化处理,提高蔬菜的综合利用率。
答案:(1)极易腐烂变质,形成恶臭气味,污染空气;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细菌和病毒,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2)开展净菜的宣传工作,增强消费者对净菜的了解及购买的信心;坚持行业标准,引入第三方加强监管力度;对在产地加工成半净菜、净菜进场的商贩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及补贴;政府要建立净菜加工项目,并对丢弃的蔬菜茎叶就地进行资源化处理。
课时素养评价
十 参与环境保护
(4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2020·邵阳高一检测)随着人们生活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身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已经成为一个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和“绿色消费”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据此回答1、2题。
1.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
①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
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防腐剂
④利用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治病虫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下列对“绿色消费”行为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色食品标志的物品
B.在外就餐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碗筷
C.外出购物尽量自备购物袋
D.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解析】1选C,2选B。第1题,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来生产食品,不利于保护环境,不利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不利于实现和谐发展,不符合生产“绿色食品”的要求,故①错误;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有利于保护环境,保护消费者健康,这符合生产“绿色食品”的要求,故②正确;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防腐剂来生产食品,不利于保护消费者健康,不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故③错误;利用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治病虫害,可以保护环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实现和谐发展,符合生产“绿色食品”的要求,故④正确。第2题,“绿色消费”是指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购买、使用带有绿色食品标志的物品,属于“绿色消费”行为;在外就餐使用一次性碗筷,增加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也不符合“绿色消费”的要求;外出购物尽量自备购物袋,有利于绿色生活,节约资源,减少白色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符合“绿色消费”的要求;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家用汽车尾气排放和资源浪费,符合“绿色消费”的要求。
【补偿训练】
  (2020·德州高二检测)2017年2月17日,我国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委联合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政府下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将“2+26”城市(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的部分城市)列为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首批实施范围。据此完成(1)、(2)题。
(1)2017年,京津冀地区冬季天然气需求量较往年“猛增”,其主要原因是
(  )
A.冬季气温骤降    B.国家政策导向
C.燃气汽车增多
D.城镇化水平提高
(2)此次“煤改气”主要针对散煤用户,京津冀地区“煤改气”的重点区域是
(  )
A.城乡接合部
B.城市工业区
C.城市住宅区
D.城市商业区
【解析】(1)选B,(2)选A。第(1)题,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属于国家政策,在该方案要求下,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实行“煤改气”,使京津冀地区冬季天然气需求量较往年“猛增”。第(2)题,城乡接合部冬季取暖主要靠家庭炉灶,为散煤用户。城市工业区、城市住宅区为集中供暖,城市商业区多采用集中供暖或空调取暖,三者不属于散煤用户。
  如图为“我国生态问题主要分布省区图”。读图回答3~5题。
3.下列不同地区及其主要生态问题的组合,正确的是
(  )
A.A地区—草地退化
B.B地区—土壤侵蚀
C.C地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D.D地区—森林破坏
4.目前治理B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不包括
(  )
A.因地制宜的植树造林
B.退耕还林、还草,恢复自然植被
C.采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
D.跨流域调水,大力扩大小麦种植面积
5.E地区经济发达,下列有关E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导致酸雨严重
B.因常规能源缺乏,电能需从三峡调入
C.城市用地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减少
D.珠江径流量丰富,经济发展不需要担心水资源短缺问题
【解析】3选B,4选D,5选C。第3题,A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石漠化严重;B地区为黄土高原,其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C地区处于我国西北,气候干旱,其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D地区为长江流域,其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第4题,读图,B地区为黄土高原,其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治理该地区水土流失的措施有:护坡、打坝淤地,修筑梯田;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采取保水、保土的耕作方式;以小流域为单位进行综合治理。据此判断D项跨流域调水,大力扩大小麦种植面积,会加剧水土流失,不合理。第5题,据图可知,E地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珠三角地区有色金属资源缺乏;该区域常规能源主要是通过西气东输输送天然气;珠江径流量虽然丰富,但是也要注意合理利用水资源。
  (2020·延安高一检测)2018年1月1日,我国开征环境保护税,全国各省市区征收的税率有所差异,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和上海等地较高。环境保护税的征税对象和范围与现行排污费所涉及对象和范围基本相同,征税范围为直接向环境排放的大气、水、固体和噪声等污染物。据此完成6、7题。
6.北京、上海等地环境保护税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
A.排污总量大
B.环境压力大
C.环境容量大
D.经济实力强
7.征收环境保护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有
(  )
①降低企业成本
②优化生产工艺
③减少污染物排放
④促进产业升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6选B,7选D。第6题,北京、上海等地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环境压力大,环境保护税率较高。第7题,征收环境保护税会增加企业成本,企业为降低成本会优化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产业升级。
  彩虹之境生态村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州,该村只有43户住户,却向世界展示了独特的人居环境。能源方面,居民利用太阳能发电,并且主动降低电能消耗;水资源方面,设置雨水收集设施,所有的污水都经过处理二次利用;建筑方面,建筑材料以木材、卵石、秸秆、泥土为主。据此完成8~10题。
8.彩虹之境生态村独特的人居环境反映出
(  )
A.人地协调发展
B.人类被动适应环境
C.人定胜天
D.地理环境决定人类发展
9.该生态村的建筑材料以木材、秸秆和泥土压块为主可以
(  )
A.保护植被,增加生物多样性
B.增加牢固度,抵御地震灾害
C.增加墙体厚度,防寒保温
D.就地取材,有效降低资源消耗
10.当地居民利用太阳能发电有利于
(  )
A.降低碳排放量
B.节约水资源
C.维持全球碳氧平衡
D.节约建筑材料
【解析】8选A,9选D,10选A。第8题,彩虹之境生态村实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反映出人地协调发展。“能源方面,居民利用太阳能发电”人类能够利用自然资源,可见不是人类被动适应环境。“水资源方面,设置雨水收集设施,所有的污水都经过处理二次利用”表明人类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可见不是人定胜天的思想。“能源方面,居民利用太阳能发电,并且主动降低电能消耗”可见人类有其自身的能力和意识,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不是地理环境决定人类发展。第9题,建筑材料有木材,或多或少的会对植被产生不利影响。木材、秸秆和泥土的建筑物相对于钢筋水泥建筑,牢固度较差,抵御地震灾害能力较差,防寒保温性能也较差。该生态村的建筑材料以木材、秸秆和泥土压块为主可以就地取材,有效降低资源消耗。第10题,太阳能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当地居民利用太阳能发电有利于降低碳排放量,利用太阳能发电与节约水资源关系不大。当地居民利用太阳能发电对维持全球碳氧平衡影响不大。“建筑材料以木材、卵石、秸秆、泥土为主”,可见利用太阳能发电与节约建筑材料无关。
二、非选择题(共24分)
11.(2020·上饶高二检测)2019年7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不执行将被罚款。据悉,上海市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分四大类。读上海市垃圾分类表,回答下列问题。(24分)
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制品、废金属、废织物等适宜回收、可循环利用的生活废弃物
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废油漆及其容器等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废弃物
易腐垃圾,即食材废料、剩菜剩饭、过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绿植、中药药渣等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
即其他垃圾,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
(1)上海市的垃圾分类回收应用了环境管理的            手段。?
(2)根据上海市垃圾分类标准,学校日常活动最易产生四大类垃圾中的        。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校园垃圾数量??
(3)请你为垃圾分类回收设计两条宣传语。
【解析】第(1)题,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包括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根据材料中的条例、实行、罚款信息可知,上海市的垃圾分类回收应用了环境管理的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第(2)题,学校日常活动最易产生的垃圾是废旧书纸,属于四大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就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可行的措施即可,主要从宣传教育和回收利用来分析。如养成节约习惯,减少垃圾产生(如节约用纸);实行废旧物品循环利用等。第(3)题,宣传标语重在发挥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手段,既要通俗易懂,又要起到宣传作用,如“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垃圾分类一小步,低碳生活一大步”等。
答案:(1)行政;法律;经济
(2)可回收物 养成节约习惯,减少垃圾产生(如节约用纸);实行废旧物品循环利用等。
(3)“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垃圾分类一小步,低碳生活一大步”等。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12分)
  2020年5月13日,生态环境部等四部委发布了《关于调整轻型汽车国六排放标准实施有关要求的公告》,要求自2020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实施轻型汽车国六排放标准,禁止生产国五排放标准轻型汽车,进口轻型汽车应符合国六排放标准。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对汽车生产与消费及大气污染防治将产生深刻影响。据此完成12、13题。
12.以下生态环境问题,与汽车尾气排放直接相关的是
(  )
A.臭氧层破坏
B.酸雨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石油资源短缺
13.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
A.改变汽车尾气污染类型
B.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数量
C.降低汽车整车制造成本
D.延缓汽车产业升级进程
【解析】12选B,13选B。第12题,臭氧层破坏与制冷剂的使用有关;酸雨与汽车尾气排放直接相关;生物多样性减少是人类不合理开发造成的;石油资源短缺是人类过度开采造成的。第13题,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对汽车生产与消费及大气污染防治将产生深刻影响,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数量,但不能改变汽车尾气污染类型,增加汽车整车制造成本,促进汽车产业升级进程。
二、非选择题(共24分)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近年来,我国南方生猪养殖业发展较快,一般都是高密度、规模化、自动化养殖。为了保持猪舍清洁,减少疫病发生,每天需及时用水冲洗粪便,但由此引发的水污染问题与日俱增。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作为生猪发展的潜力增长区,将承接我国南方养猪业转移重任。如图示意2016-2020年全国生猪产能发展规划。
(1)简要说明我国南方养猪业形成的区位优势。
(2)分析我国南方养猪业水污染严重的原因。
(3)有人预测,“南猪北移”会使猪肉价格下降,请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我国南方养猪业形成的区位优势应从资金、市场、水源、气候、技术等方面进行。南方地区经济发达,资金充足,有利于扩大养猪规模;南方地区人口密集,且食品工业发达,因此生猪消费需求量大;南方地区水源丰富,能满足养猪业需要;气候温暖,建设猪舍的要求简单,无需保温设施,因此养殖成本低;南方养猪业发展历史悠久,养殖经验丰富,养殖技术服务较好,产销信息服务网络完善,物流较发达,基础设施完善,有利于养猪业形成和发展。第(2)题,我国南方养猪业水污染严重的原因应从排污量、河流分布、水循环等方面进行分析。我国南方生猪养殖业规模大,养殖过程中污水不经处理任意排放,导致排污量大;南方水网密布,分布复杂,养猪废水偷排、漏排现象较多,监管困难;南方降水丰富,水循环活跃,加上水网密布,污染物扩散速度快,污染范围大;南方地区经济密度和人口密度大,受水污染影响大等。第(3)题,“南猪北移”会使猪肉价格下降的理由应从饲料、劳动力、综合利用、土地等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作为生猪发展的潜力增长区,将承接我国南方养猪业转移重任。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产量高、价格低,当地养猪业可以就近廉价获得饲料,降低成本;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降低养猪成本;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耕地面积广阔,对有机肥料需求量大,猪粪便可用作农田、林地肥料,降低污染处理成本,增加养猪收益;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资源丰富,地价低,便于规模化养殖,降低养殖成本等。因此“南猪北移”会使猪肉价格下降。
答案:(1)经济发达,资金充足;人口密集,食品工业多,生猪消费需求量大;水源丰富,能满足养猪业需要;气候温暖,养殖成本低;技术服务完备,产销信息服务网络完善,物流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等。
(2)生猪养殖业规模大、排污量大;水网密布,养猪废水偷排、漏排现象较多,监管困难;水循环活跃,污染物扩散速度快,污染范围大等。
(3)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玉米(饲料)产量高、价格低;劳动力成本低;猪粪便可用作农田、林地肥料,降低污染处理成本,增加养猪收益;土地资源丰富,地价低,便于规模化养殖等。
PAGE
-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