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专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知识梳理
实验方案的设计
思路:
①明确
,弄清实验原理。
②选择仪器和
。
③设计实验
和操作
。
④记录实验
。
⑤分析得出
。
要求:
①
性:实验原理、方案和操作过程必须科学、严谨、合理。
②
性:实验方案要切实可行。
③
性:所用药品、仪器、装置安全可靠。
④
性:实验方案设计要求操作简便、装置简单、现象明显。
实验方案的评价
评价原则:
①目的明确。
②方法简便,现象明显。
③操作安全可靠。
④结论完整严密。
(2)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的评价:所选药品是否可行;反应是否易于控制;所用药品是否安全;是否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②
的评价:操作是否简便;是否节约药品;是否安全。
③
的评价:操作的先后顺序及实验步骤是否完善。
④
的评价:结论是否正确、全面。
二、考点透视
例1
下列课本中的实验均作了一定的改动,改动后仍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燃烧的条件
例2
下列实验设计及操作中,现象足以说明其结论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一未知固体中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
将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木条熄灭
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C
点燃某种塑料
无刺激性气味
该塑料一定是聚氯乙烯
D
向一未知溶液中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再滴加氯化钡溶液
刚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
例3
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检验氧气
通入澄清石灰水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加入明矾
C
自制酸碱指示剂
将捣烂的牵牛花用酒精浸泡后过滤
D
除去氯化钾溶液中的碳酸钾
加入适量的稀硝酸
例4
实验创新可以使现象更明显,操作更简便。Y型管的使用能增强实验的对比性,增添实验的趣味性。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Y型管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进行探究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如图1所示实验,其设计的目的是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Y型管右侧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如图2所示实验中,一段时间后,缓慢倾斜Y型管,将右侧的稀硫酸部分倒入左侧,依据
(填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Zn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3)如图3所示实验中,根据Y型管左右两侧现象对比,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该实验中,Y型管顶端气球的主要作用是
。
例5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具有重要意义。某机械厂金属废料的成分是Zn、Cu、ZnO和CuO,某化学小组利用该金属废料回收铜并制取氧化锌和硫酸铜。请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一】回收铜并制取氧化锌,实验方案如下:
(1)步骤I所得滤液a中溶质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2)步骤III加入试剂甲的名称是
。
(3)步骤IV加入适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
。
【活动二】利用活动一回收的铜制取硫酸铜,设计方案如下:
方案
A:
方案
B:
已知:Cu
+H2SO4(浓)
?
CuSO4+SO2↑+2H2O
(4)方案A中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小组同学从绿色化学的视角分析方案B不合理,理由是
(写一条)。
三、课堂训练
1.下列实验操作(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结果)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方案)
实验目的(结果)
A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2滴紫色石蕊溶液,通入CO2后振荡,再对试管加热
证明碳酸不稳定
B
向试管中加入2ml浓氨水,将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靠近试管的管口
证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C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
D
将固体药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称量
称量结果可能偏小
2.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达到着火点
B.探究钢铁生锈需要氧气
C.验证生石灰遇水放热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依据实验目的,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分氧气和氮气
分别把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放气体的集气瓶中
B
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固体
分别与少量熟石灰混合后,研磨、闻气味
C
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
把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现象
D
除去烧碱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
向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4.如图所示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证明待测溶液呈酸性
B.探究水的组成元素
C.探究硝酸钾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5.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除杂:用浓硫酸除去O2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B.鉴别:用熟石灰鉴别NH4Cl固体和NH4NO3固体
C.检验:用高锰酸钾溶液检验CO2中是否混有SO2
D.制备: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备少量H2
6.下列实验方案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 )
A.鉴别KCl和NH4Cl两种化肥:取样,加入适量熟石灰研磨
B.检验NaOH溶液部分变质:取样,加入少量BaCl2溶液
C.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
D.配制溶质质最分数为5%的KCl溶液:称取5g
KCl,放入100mL水中搅拌溶解
7.U形管在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
实验一:探究分子的性质
实验二:验证氧化钙的性质
实验三:探究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实验四: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实验一: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2)实验二: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三:能证明金属活动性Fe>Cu>Ag的现象是
,反应一会儿后取出两种金属,溶液中溶质的存在情况是
。
(4)实验四:为了达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要求,装置的改进措施是
。
8.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中进行了下列有关金属的实验活动。
(1)采用相互刻画的方法,比较纯铜片和纯铝片的硬度。写出看到的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
(2)设计实验证明铁具有导热性、延展性。老师们给提供了细铁丝、小铁块,其它可自选,写出操作步骤及现象。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铁具有导热性
铁具有延展性
(3)在做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相邻小组气泡产生的速率比自己小组的快。对比现象提出一个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可供选择的物品:锌粒、锌粉、5%稀盐酸、10%稀盐酸、试管、药匙等
猜想
实验方案及现象
实验结论
从含Hg(NO3)2、Cu(NO3)2的实验废液中回收汞和铜,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加入过量铁粉的目的是
。
②加适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③若给黑色固体通入的试剂a为单质,则该单质是
。
参考答案
一、知识梳理
1.(1)实验目的
药品
装置
步骤
现象和数据
实验结论
(2)科学
可行
安全
简约
2.(2)原理
装置
操作
实验结果
二、考点透视
例1
A
例2
D
例3
C
例4
验证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CO2+H2O==H2CO3
产生大量气泡,气球膨胀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防止红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
例5
(1)ZnSO4、CuSO4、H2SO4
(2)稀硫酸
(3)中和过量的硫酸,并将硫酸锌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锌
(4)CuO+H2SO4==CuSO4+H2O
(5)生成的SO2会污染环境
三、课堂训练
1.C
2.D
3.D
4.A
5.B
6.A
7.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U形管内液面左降右升
CaO+H2O
==
Ca(OH)2
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左侧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银丝表面无明显现象
一定含FeSO4,可能含CuSO4
将多孔隔板和大理石换到U形管右侧
8.
纯铝片划痕更明显,说明纯铜片比纯铝片硬度大
(2)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把细铁丝一段伸入酒精灯火焰中,用手摸另一端
手发烫
铁具有导热性
用小铁锤捶打小铁块
小铁块变扁平状
铁具有延展性
(3)
猜想
实验方案及现象
实验结论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取相同的锌粒分别放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同时分别向两个试管中滴加5%、10%的相等体积的稀盐酸
滴加10%稀盐酸的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快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①使Hg(NO3)2、Cu(NO3)2完全反应
②使过量的铁粉完全反应
Fe+H2SO4==FeSO4+H2↑
③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