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15 21:5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党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实干兴邦精神,激发出空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可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伟大意义是(  )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社会的发展
B.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C.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
D.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1979﹣1982年我国农民家庭人均收入变化(如图)的主要原因是(  )
A.进行土地改革
B.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C.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增强企业活力
B.对国有企业政企分开,实行经营责任制
C.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
D.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4.读下面《香港转口贸易的主要市场及比率(1971﹣1991年)》表。该表中中国内地“比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71年(比率)
1981年(比率)
1991年(比率)
日本(18.9%)
中国内地(19.3%)
中国内地(28.7%)
新加坡(11.6%)
美国(11.5%)
美国(20.9%)
印尼(9.1%)
印尼(10.2%)
德国(6%)
A.改革开放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土地改革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5.歌曲是历史的浓缩,能反映一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歌曲《春天的故事》中“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唱到的“老人”指的是(  )
A.毛泽东
B.江泽民
C.周恩来
D.邓小平
6.“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其中的“春天”的含义是(  )
A.改革开放
B.科教兴国
C.“文革”结束
D.包产到户
7.图中三张纪念邮票都以党的重要会议为主题。其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国企改革﹣﹣计划经济﹣﹣科学发展观
B.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
C.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D.中国特色﹣﹣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8.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
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B.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9.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C.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10.首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的会议是(  )
A.七届二中全会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二.填空题
1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2.我国的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 
 ;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 
 的改革。
1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14.1988年,我国建立的最大的经济特区是深圳。
错误: 
 改正: 
 。
15.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 
 
(会议);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会议)。
三.判断题
16.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判断对错)
17.20世纪80年代,中国内地某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一位老农高兴地说:“土地所有权又归俺了!俺愿种啥就种啥。”这位老农用朴素的语言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 
 (判断对错)
18.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判断对错)
19.目前,我国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判断对错)
20.学者郑永年提出:“南方谈话直接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变化,不仅产生了强大的改革新动力,而且为改革和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材料中的“新的方向”主要是指改革开放。 
 (判断对错)
四.辨析题
2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错误: 
 改正: 
 
22.1992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判断对错)
改正: 
 
五.解答题
23.我国的改革开放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策。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是在哪一会议上提出的?
(2)结合所学知识,将图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 
 
③ 
 
④ 
 
⑤ 
 
(3)根据如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目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4)我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许多地区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成良田。
材料二:社员苦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
材料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农村生产状况?
(2)在第一则材料中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3)在材料二反映的历史时期,如果农民不组织起来会有哪些弊端?
(4)材料三反映了那时的农民对联产承包责任制持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
25.结合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发放示意图》回答问题。
(1)我国最早开放和最大的经济特区分别是: 
 和 
 。
(2)说一说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A符合题意。
故选:A。
2.分析图表,可以看出,从1978年开始,农村家庭人均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结合所学,1978年开始,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BC三项在时间上都不符合。
故选:D。
3.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故选:A。
4.从图表中可以看出,1981年为19.3%.1991年转口贸易比重为28.7%,祖国内地在香港转口贸易中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这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香港的发展依靠大陆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故选:A。
5.据题干材料“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反映的是改革开放。材料中的“老人”指的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所以说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故选:D。
6.在邓小平的推动下,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吸收了外资侨资,引进了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故“老人”是指邓小平,“画了一个圈”是指设立经济特区,“春天”的含义是改革开放。
故选:A。
7.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提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并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召开,大会通过了江泽民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了党章。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在中共十三大上,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故选:C。
9.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中共十四大。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故选:D。
10.197年,中共十五大上,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首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的称谓,并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故选:D。
二.填空题
11.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故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1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之后,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5年,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故答案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
13.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使企业获得经营自主权,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新局面。
故答案为:
增强企业活力。
14.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的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故答案为:错误:深圳;改正:海南.
15.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故答案为:
中共十三大;中共十五大。
三.判断题
16.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1978年发生在中国大陆的两个凡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两种执政指导思想的讨论,实质上是文化大革命路线和实施经济建设的改革开放路线的较量。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一些重大问题,开始了全面认真地拨乱反正,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故答案为:
√。
17.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开始实行改革。我国农村实行以“分田到户,自负盈亏”为特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开始富裕起来了。材料反映的是土地使用权的变革,所有权仍然属国家所有,所有权没变。
故答案为:
×。
18.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对所有制、政企分开和分配制度三方面的改革。
故答案为:
√。
19.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又做出了开放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故答案为:
×。
20.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方谈话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题干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
四.辨析题
21.据题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故答案为:
错误:江泽民;改正:邓小平。
22.1992年10月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此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
故答案为:
×;把十五大改为十四大。
五.解答题
23.(1)据题干图示内容,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据题干图示内容,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国企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增强了国企的活力,提高了企业的效益。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1988年,我国又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这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3)据题干图示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学生围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视发展科技、教育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深圳;④厦门;⑤海南岛。
(3)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
(4)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24.(1)由“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土地改革时期的农村生产状况。由“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三大改造时期的农村生产状况。由材料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是通过土地改革,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在农业合作化时期,如果农民不组织起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无法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4)据材料“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可知,材料三反映了那时的农民对联产承包责任制持支持的态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把农民的责、权、利结合起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故答案为:
(1)土地改革时期、三大改造时期、改革开放时期。
(2)通过土地改革,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如果农民不组织起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无法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4)支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把农民的责、权、利结合起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25.(1)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其中深圳是最早经济特区.1988年,我国设立海南省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2)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1985年后又陆续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从而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带;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1990年中国政府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形成了以浦东为龙头的长江开放带.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1984年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后又陆续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从而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带;1990年中国政府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形成了以浦东为龙头的长江开放带;1992年以来,又决定对外开放一批边疆城市和进一步开放内陆所有的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等.这样,中国就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格局.
故答案为:
(1)深圳;海南.
(2)1980年起,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5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为沿海开放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1985年起,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开发和开放了上海浦东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