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起跑线
【教学目标】
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在环形跑道上进行200米、400米体育比赛,起跑线位置的不同的道理。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起跑线的位置设计”问题。
通过起跑线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知识在体育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和什么有关系,能根据起跑线设置原理正确计算起跑线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
1.观看短片。请大家一起来看下面的一段短片(画面:学校运动会6名运动员200米竞赛起跑的场面)。(观看结束后)
告诉学生,这是前阶段校运会200米比赛的录像,看了这段录象,你有什么问题要与大家一起研究吗?(此时老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待讨论完毕,全班交流需要解决的问题。
大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他们为什么不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
接着,组织学生再看一次录像,看看他们是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
2.提问:200米跑的起跑线位置是怎样安排的?站在外面起跑的同学在最前面,占便宜了吗?
二、引导探究
1.研究200米起跑的位置为什么不同。
(1)每个学生拿出跑道示意图,小组合作,看图研究起跑位置在前的人是不是比起跑位置后的的人合算?
(2)交流各自想法。
生:因为200米跑要过弯道,弯道的大小不一样,所以起跑位置在前的人不一定占到便宜。
(3)思考:你觉得在设置起跑位置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要比内圈大,外圈要跑的弯道大,弯道路线就长,内圈跑的弯道小,弯道路线就短,所以在起跑的时候,外圈运动员的起跑的位置较内圈的要靠前一些,保证每个人都正好完成同样的距离。
(4)媒体演示运动员弯道部分的运动轨迹,让学生再次直观的看到弯道部分是不一样长的。
小结:由于弯道部分的长度不一样,为了保证每个人跑的距离相等,所以起跑线必须不同。内圈弯道小,距离短,起跑线靠后,外圈弯道大,距离长,起跑线靠前。
板书课题
弯道大 起跑线前
弯道小 起跑线后
2.研究起跑线的位置和什么因素有关?
(1)提问:外圈的起跑线具体应该设置在什么地方,又该超前多少呢?猜一猜,起跑线位置和哪些条件有关?
(2)小组讨论,并交流。
生:主要看弯道的长度差多少,起跑部分就应该补多少。
3.探究发现起跑线位置
呈现例题:6名运动员进行200米赛跑,每条跑道宽约1.2米,弯道部分为半圆,且最内圈的弯道半径为31米,怎样设置每条跑道的起跑线?
(1)4人小组合作完成研究记录表。
“跑道起跑线位置”研究记录表
跑道名称
第一跑道
第二跑道
第三跑道
第四跑道
第五跑道
第六跑道
弯道部分的半径
弯道(半圆)长度
思考:
①根据给出的条件,任选两条相邻的跑道,算一算在弯道部分相差多少米?
②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2)交流你的发现。
①先让学生汇报各跑道弯道半径和弯道半圆的长度,教师板书。
再让学生说说相邻跑道弯道的差,教师板书,填在表内。
板书:
第一跑道弯道长度:31×π=31π
第二跑道弯道长度:(31+1.2)×π=31π+1.2π=32.2π
第三跑道弯道长度:(31+1.2×2)×π=31π+2.4π=33.4π
②观察上面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生:任意相邻跑道弯道的差都相等。只要在第一跑道起跑线向前 1.2π米,就是第二跑道起跑位置,再向前2个1.2π米,就是第三跑道起跑位置……
思考:当确定内圈起跑线以后,你会确定后面跑道的起跑线吗?
三、拓展研究
1.出示: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宽1.1米,且最内圈的弯道半径为31米。
(1)学生思考:
①两条相邻的跑道的弯道部分相差多少米?
②如果最内圈跑道的起跑线已经画好,那么以后每条跑道的起跑线应依次提前多少米?
(2)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交流汇报
生1:(31+1.1)×π-31×π
=32.1π-31π
=1.1π
=3.454m
生2:1.1×π=3.454m
比较这两种计算,说说它们的联系,从中对你有什么启示?
(3)提问:通过刚才的研究,起跑线的位置与什么因素有关?只要了解哪些信息就能知道起跑线位置?
(2)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引导并板书 :
板书:相邻跑道间的距离差=跑道宽×π
归纳小结:当确定内圈起跑线以后,你能很快确定后面跑道的起跑线吗?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2.如果标准的400米跑道的弯道是半圆形,且最内圈的弯道半径为36米.每条跑道宽1.2米,现有8条跑道。
(1)那么最外圈的跑道半径为多少米?
(2)相邻两条跑道的弯道部分相差多少米'
(3)若进行200米赛跑,第8跑道的运动员要比第1跑道的运动员起跑点大约超前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总评】“起跑线”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圆的周长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可以作为数学活动课,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跑道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道理,也可以作为新授课,让学生在课内通过课件演示,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本节课作为新授课来进行教学,教师巧妙地整合学习素材,引领学生在不断经历着“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认知过程,自己发现“跑道不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线的位置和什么因素有关”等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带着渴望、带着创造的冲动去成长,感受着探索知识时的快乐,同时在几度合作的学习活动中,在宽松氛围下,实现了教学目标。】
课题:营养配餐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第46页
教学目标:1、经历利用数学知识进行营养配餐的过程,能进行有关营养成分的简单计算。
2、通过营养配餐的活动,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简单计算有关的营养成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准备了一些图片,请大家来看,看完后说说你的想法?
生观看图片(胖和瘦)
师: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生1:他们有的太胖有的太瘦了
生2:他们有的营养不良,有的营养过剩
生3:他们的营养不均衡
生4:他们应该注意饮食的营养
师:看来呀,营养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营养配餐》。板书:营养配餐
二、探究新知
师:根据大家平时的了解和查找的资料,你都知道哪些关于营养的知识?
学生汇报,
师:(你的课外知识很丰富,你了解的很仔细,看来大家对营养了解的还真不少。)老师这里有一份关于营养的影像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你能从中得到什么信息?
师板书:主要营养成分
师:你了解到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什么?
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师: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这三类主要的营养成分。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份100克 各种食物所含营养成分的统计表,请看大屏幕,观察后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豆制品,(师补充100克食物中);
生2:我发现蔬菜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都不高;
生3:我发现米饭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最高;
生4:……
师:那么老师要想多补充碳水化合物,需要多食用哪些食物?
生:米饭、薯类、馒头。
师:看来老师应该多食用面食类的食物。大家桌子上也有这一统计表,请大家拿起来,根据它选择这个题目的正确答案。
(出示)猪肉50克,
生1:选择B
师:同意么?
生:同意
(出示)碳水化合物3.0克
生2:选择c
师:同意么?
生:同意
师:大家对这个读取统计表的信息已经很熟练了,下面是我们学校某一周的餐谱,这是六年级学生小明选择的午餐,四人小组合作算出小明午餐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开始。
师:哪个小组汇报你们组的结果?
小组1:蛋白质是27.45克,
师:同意么
生:同意
小组2:脂肪3.25克,
师:同意么
生:同意
小组3:碳水化合物41.65克
师:同意么
生:同意
师:那么根据你的感觉,你认为小明的午餐营养合理么?
生:不合理
师:我们来看看专家的意见。]
出示:(12岁儿童营养成分需求量)
师:思考下列问题(出示问题)
生1:蛋白质量大致符合、脂肪、碳水化合物出入较大
师:他分析的很合理,假如是你的午餐,你会怎样来调整呢
生2:多食用一些米饭、馒头等
师:你调整的很好,又可能将来是一位了不起的营养师。现在呢,我们全班同学都来过一把瘾,做一次小小营养师,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08年有举行(奥运会)。在奥运会上项目很多,你看这是什么项目?出示(体操、举重)。他们的配餐能相同么?
生:不能
师:下面是经过检测一位运动员午餐所需的营养成分的大概含量。小组合作按照要(1、2、)配餐。音乐声开始,设计开始,音乐声结束,停止活动,听清要求了么?(听清了)开始活动
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站台上)
小组一:我们小组是这样设计的。
师:你们组设计的很好,营养搭配很合理,来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还有哪个小组来展示自己的设计
小组二:我们组是这样设计的
师:你们组设计也很合理,营养更加合理了,有没有哪个小组没有搭配蔬菜。
蔬菜的这三类营养不丰富,我们能不食用么?
生:不能,它含有维生素、矿物质,
师:(板书:矿物质、维生素等)这些也是我们食物中必不可少的。那么除了配餐,我们用餐时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我们来听专家的建议。
师:要愉快的学习、生活离不开健康的身体,祝大家天天都能够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你看好了,我们今天学习的是营养配餐。
起跑线(数学与体育) 来自费尔教育。 点这里回到顶部 上一篇:《数学与体育》教学指导
下一篇:《起跑线》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