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十章气压强和浮力基础过关提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十章气压强和浮力基础过关提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5-15 15:1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苏科版第十章气压强和浮力基础过关提升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压力和压强描述正确的是(  )
A.压力和支持力总是一对平衡力 B.钉子尖端面积很小很尖是为了减小压强
C.气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小 D.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有关
2.小明利用玻璃瓶、细管和带颜色的水自制了两个如图甲和乙所示的教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拿着甲图中的自制气压计上楼过程中,细管中的水柱会下降
B.如用一个吸管在甲图细管口上方水平吹气,管中水柱会下降
C.把乙图中的小瓶放入冷水或热水中,细管中的水柱都会上升
D.用力捏乙图中的小瓶,细管中的水柱上升,这说明力使小瓶发生了形变
3.如图,潜水员在水下呼吸时,吐出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逐渐变大,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所受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情况是(  )
A.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B.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C.浮力变小,压强变小 D.浮力不变,压强变大
4.如图所示,一个未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时,水对瓶底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p1、F1,瓶子倒立放置在桌面上时,水对瓶盖压强和压力分别为p2、F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5.如图所示,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用力向下吹气,并将手指移开,乒乓球不会下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乒乓球上方空气流速大 B.乒乓球下方空气流速大
C.乒乓球上方压强大 D.乒乓球不受重力作用
6.如图所示,三个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球A、B、C,分别静止在不同深度的水里,则三个小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关系(  )
A. B. C. D.
7.一块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A放在水平桌面上,板A右端与桌边相齐(如图所示)。在板的右端施一水平力F使板A右端缓慢地离开桌边,在板A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对桌面的压强不变
B.A对桌面的压力不断变大
C.A对桌面的压力不断变小
D.A对桌面的压强不断变大
8.关于浮沉条件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轮船从长江驶入大海,所受浮力大小不变
B.飞艇中所装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
C.密度计利用了悬浮原理测密度
D.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所受浮力大小来实现上浮或下潜的
9.水平桌面上放置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两平底容器,甲为圆柱形、乙为圆锥形,甲、乙容器中分别装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 如图所示。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F乙;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两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分别为F′甲、F′乙;两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甲p乙 D.p′甲10.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相同的圆形容器甲和乙中分别盛有两种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两容器中的液面刚好相平。现将一金属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的液体中,金属球都沉在甲、乙两容器的底部,金属球在甲中受的浮力为F甲,在乙中受的浮力为F乙,则正确的是(金属球沉底且液体均无溢出)(  )
A.F甲<F乙 B.F甲>F乙
C.放入球前,甲容器底液体压强大 D.放入球后,甲容器底液体压强增加的多
二、填空题
11.在高速行驶的小轿车上打开车窗,车窗上的窗帘一角会被吸出窗外的原因是车外空气______;汽车在行驶时不能超速且跟车距离不能太近是为了防止______带来的危害。
12.如图是我国最先进的055型导弹驱逐舰,谓之“国之重器”。满载排水量达12300t,吃水深度8m(水面至舰底部的距离),则其满载时受到海水的浮力为___________N,舰底部受到海水的压强为___________Pa;舰载直升机起飞后,导弹驱逐舰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取g=10N/kg,)。
13.如图所示,实心正方体A、B边长分别为0.2m和0.1m,正方体A叠放在B上面,B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则正方体A质量为______kg,正方体A对B的压力______N;正方体B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Pa。
14.小丽乘火车去青藏高原,在火车站站台候车时应站在安全线外,因为列车快速行驶时周围空气流速______,气压______(匀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容易造成事故;进入高原后,小丽出现了高原反应,这是由于该地区海拔高,大气压强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
15.装满某液体的密封塑料瓶总重为6牛、体积为5 × 10-4米3,将它浸没在水中时,塑料瓶所受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_____牛;放手后塑料瓶会____________(上浮/下沉),在此过程中它所受的浮力大小____________(变大/不变/变小)。再将塑料瓶从水中取出,用细针在瓶的侧壁扎一小孔,液体没有流出是由于_____________的作用。
16.如图所示,A、B是由不同材料制成的两个实心物体。A、B用细线相连放入水中时,两物体恰好悬浮。剪断细线,A上浮,静止时有体积露出水面,此时A所受的重力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浮力;细线剪断前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了70 Pa, 则水面高度变化了_______m;如果B体积是A体积的,则B物体的密度是________kg/m3。(ρ水=1.0×103 kg/m3,g=10 N/kg)
三、实验题
17.某同学利用小桌、砝码、海绵“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
(1)该实验是通过___________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这种研究方法叫___________法。
(2)比较甲、乙得出的结论是:当___________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小红想比较受力面积对于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时,选择甲和丙两次实验,这样选择问题是:___________。
(4)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比较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丙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丁,则p丙___________p丁(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8.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中:
(1)使用前用手指按压强计的橡皮膜,是为了检查实验装置的______。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的______来比较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2)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______的关系;
(3)由乙、丙两图可得出结论:深度相同,液体的______越大,压强越大;
(4)由______和丁两图进行实验对比,得出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5)在图乙中,固定金属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时,两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了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
19.小冉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到如图所示材:分度值为0.1N的弹簧测力计、金属块a、金属块b、大小柱形容器若干、水,密度未知的某种液体,细线等。
(1)小冉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A步骤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用弹簧测力计挂着金属块a极慢地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表中:
实验步骤 B C D E F
测力计示数/N 2.4 2.3 2.2 2.2 2.3
(2)在实验步骤B中金属块a所受浮力______N。
(3)分析实验步骤A、B、C、D,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的______有关:分析实验步骤A、E、F,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______有关。
(4)小冉用表格中的数据算出了某种液体的密度是______,金属块a的密度为______。若实验完成后才发现弹簧测力计未调零指针在0.1N处,则会使得金属块a的密度的测量值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不变”)。
(5)同组的小萨只有刻度尺这一测量工具,于是他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
①在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将另一平底烧杯放入圆柱形容器的水中,烧杯静止时容器中水的深度为12cm,如图甲所示。
②将待测金属块b吊在烧杯底部(金属块未触底),测量出烧杯静止时露出水面的高度为6cm,容器中水的深度为18cm,如图乙所示。
③将金属块b放在烧杯中,烧杯静止时露出水面的高度为2cm,容器中水的深度为18cm,如图丙所示。已知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烧杯底面积的3倍,则金属块b的密度为______。
四、计算题
20.时值建党100周年,育才中学大力开展的“祭奠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清明节系列纪念活动。育才成功学校部分师生系坐一新能源汽车前往歌乐山烈士陵园进行祭扫活动。如图所示已知汽车和师生的总质量为。汽车停在水平路上时,轮胎与地面总接触面积是,。通过计算回答
(1)这辆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多大?
(2)这辆汽车对地面的压强多大?
21.如图甲,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木块上表面露出水面4cm,水的密度为求:
(1)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2)木块的重力;
(3)如图乙,通过细绳将木块拉入水中,使其完全浸没且处于静止,求此时绳子对木块的拉力。
22.如图所示,物体甲的质量为3千克,体积为5×10-3米3,放入一个盛有水深为0.5米、底面积为2×10-2米2的柱形容器乙中(水不溢出)。
(1)求物体甲的密度;
(2)求水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未放入物体甲时);
(3)放入物体甲后,求水对容器乙底部压强增加量?p。
参考答案
1.D2.D3.B4.B5.A6.D7.D8.A9.D10.A
11.流速大、压强小 惯性 12. 变小
13.16 160 14.增大 减小 较小
15.4.9 下沉 不变 大气压 16.等于 7×10-3 5×103
17.海绵的凹陷程度 转换法 受力面积 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等于
18.气密性 高度差 深度 密度 丙 无关 相等
19.2.7 0.3 体积 密度 偏大
20.(1);(2)
21.(1)600Pa;(2)6N;(3)4N
22.(1);(2)4900Pa;(3)1470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