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学科 历史 学段: 初中 年级 八年级
教材 书名 中国历史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列举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知道海峡两岸密切交往的事例,增强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多角度解释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提高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过程与方法:回顾所学知识,从历史角度证明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教材,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联系生活实际,列举海峡两岸同胞在人员往来、经济、文化方面密切交往的事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党和国家在海峡两岸交往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认识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完成的信念。
教学重点: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
教学难点: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导入 同学们请看于右任先生1962年写下的诗作《望大陆》,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 国殇:指死于国事,为国牺牲的人)
这首诗又被称作《望故乡》或《国殇》,
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这是作者眷恋大陆家乡所写的哀歌,其中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是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作者为何会离开家乡,和作者一样的炎黄子孙能否再踏上大陆的热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海峡两岸的交往》
设置情景
导入新课
忆往昔?
海峡两岸交往历史回顾
出示地图【台湾省】
同学们请看《台湾省地图》,你能解读一下海峡两岸的意思么?
依图可知,海峡指的是“台湾海峡”,它的长度约380公里,宽度约为190公里,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地质学家证实,在100万年前,台湾岛曾与大陆连在一起。后来,地壳运动才使台湾与大陆相连的部分下沉,形成台湾海峡,因此台湾是我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
两岸指的隔海相望的祖国大陆和宝岛台湾。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包括台湾本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及澎湖列岛64个岛屿和金门、马祖等岛屿,总面积为36000多平方公里,人口为2300多万。
(一)华夏同根
过渡衔接:从地理上看,台湾与中国大陆紧密相连。那么从历史的角度看,你能用所学史实来证明台湾与大陆华夏同根么?
我们在以前的课程中曾多次学到有关台湾的知识,它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名字。
三国时期: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即台湾,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
隋朝时期:台湾叫流求,隋炀帝派人到达此地
元朝时期: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管辖台湾,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1895年:甲午海战结束后,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日本殖民的台湾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总结:以上史实都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二)骨肉分离
台湾与祖国大陆为何会骨肉分离呢?
这是因为1949年,蒋介石在内战中失利退守台湾,人为的造成了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的骨肉分离。自此,两岸关系在很长时间内十分紧张,基本处于隔绝状态。
总结:由此可见,台湾问题的实质是历史遗留的中国内政问题,而非外交问题。
解读“海峡两岸”的含义。
从历史的角度证实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介绍台湾问题的由来,明确这是我国内政问题。
二、 看今朝?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一)方针指引,力破僵局
过渡衔接:在外漂泊的游子永远是祖国母亲心头的牵挂,为早日实现母子团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使命,与时俱进出台各种政策,力破两岸冰封的僵局。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几则材料,思考一下我国对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有什么变化?
出示【文字材料】
材料一 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毛泽东(20世纪50年代中期)
材料三 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是要统一。
——邓小平同缅甸总统的会谈(1978年11月14日)
材料讲解:
材料一出自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一纲领确立于新中国成立前夕,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原文提到“解放战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中国初建时我国采取武装解放台湾的方针。
材料二出自于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讲话,从题干中的“和为上计”可以看出此时确立了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
材料三出自于邓小平的讲话,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建设者。原文中的“尊重台湾现实”,“制度可以不动”“生活方式可以不动”“要统一”,实际上就是我们前边课程中所学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由此看出,改革开放后,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总结:纵观三则材料,我国对台方针经历了由武装解放到和平解放,再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变化。
过渡衔接:在不同方针的指导下,我国对待统一问题的态度是怎样的呢?两岸和平统一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什么呢?同学们请看以下两则材料。 出示【文字材料】
材料四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绝不容许分割。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论和行动,都应坚决反对……违背一个中国的原则,也应坚决反对。
——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1995年)
材料五
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的讲话(2017年)
材料讲解:
从材料中的“坚决”“决不允许”以及多次出现的“任何”,可以看出,我国对待统一问题的态度坚决坚定,不容分毫领土的分裂,势必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两岸和平统一必须坚持的原则在材料四的第一句中即已呈现,“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原则。
过渡衔接:在正确方针的指引下,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的关系,不断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出示【图片】《告台湾同胞书》
同学们请看这张报纸,从中你能提取哪些信息呢?
这是一张人民日报,正中间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 告台湾同胞书几个大字,时间是1979年1月1日。右上角清晰可见的字是“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这则报道传达着怎样的信息呢?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它标志着对台方针政策的重大转变。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实现了两岸30年来真正停火。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即三通),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这封公开信在发布后引起了巨大反响,得到台湾同胞、港澳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在内的各族人民的热烈拥护,也得到了国际舆论的支持。它在改善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海峡两岸局势自此逐步走向缓和。
出示【图片】《蒋经国》
【文字材料】《台湾政策的调整》
面对祖国大陆抛来的橄榄枝,台湾政府作何回应呢?
1987年,在日益增加的民间要求改善两岸关系的压力之下,台湾当局领导者蒋经国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开始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开放措施。
台湾政策的调整打破了海峡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此后,两岸开始在民间交流的基础上实现了有限的“三通”。
出示【图片】《首批返乡台胞与亲人重逢 》
《首批返乡台胞八达岭长城上,激动高呼“到家了!” 》
1988年1月,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踏上祖国的热土,他们的团旗上写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的诗句。 回想起40年来两岸同胞音讯阻隔、交通断绝,多少父兄不能相见、夫妻不能聚首、家庭不能团圆,日日夜夜无尽的思念化作无尽的泪水,台湾同胞终于被允许回祖国大陆探亲,实现了与亲人团聚的梦想。
多举措推进,寒冰渐消融
过渡衔接:“三不”政策出台后,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自此之后还有哪些促进两岸寒冰消融的举措相继出现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促进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的措施。
出示【表格】《促进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的措施》
下面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这些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重大意义。
1.海基会和海协会的成立
出示【图片】《海协会标志》、《海基会标志》
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由此架起了两岸沟通的桥梁。
2.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1992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
由此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3.1993年,汪辜会谈
出示【照片】《汪辜会谈》
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会议,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后来,海协会和海基会还进行了多次会晤。汪辜会谈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4.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出示【照片】《江泽民》
为进一步促进两岸关系发展。1995年1月30日 当时的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等单位举办的新春茶话会上,发表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提出了对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若干重要问题的八项主张。其中特别强调: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并提出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
5.2005年我国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出示【照片】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文字材料】《反分裂国家法》节选
海峡两岸关系不断推进的道路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一些台湾当局者企图进行台湾独立,阻挠国家的统一大业。
为此,我国于2005年3月,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其中提到: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这一法律的出台,表明我们将以法律的方式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遏制“台独”势力分裂国家的图谋;贯彻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
6.2005年,连战访问大陆
出示【图片】《连战参访团登陆行程安排示意图》
【照片】《胡锦涛会见连战》
在反对“台独”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两岸关系经历种种风云变幻,不断取得进展。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当时的主席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打破了横亘在两党之间60年的“坚冰”,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7.2008年,两岸“三通”正式达成
出示图片《海峡两岸空运直航示意图》
《海峡两岸海运直航示意图》
2008年11月4日,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12月15日),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自此两岸人民进入“一日生活圈”,真正实现“千里一日还”。这也为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两岸关系随之取得重大进展。
8.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出示【照片】《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习主席强调,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两岸双方应该坚持“九二共识”,深化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祈。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出示【表格】《促进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的措施》
总结:总览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的措施,从架起沟通的桥梁,到达成交往的共识,从促进关系健康发展的会谈到和平之旅的友好访问,从两岸三通的密切交往,到两岸领导人的会面,这一桩桩一件件永载史册的事件,恰似一股股温暖的春风吹开了两岸冰封的僵局,使得两岸隔绝的寒冰日渐消融。这一切的发展与变化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不懈努力,及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出示【图文资料】
图片:《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上作报告》
文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节选
面对台独分子及其他企图分裂我国的不轨行为,我们可以像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那样底气十足的说: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同时我们也会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
出示【图文资料】
为贯彻十九大精神,2018年2月28日,国务院台湾事物办公室发布实施《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
将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创造更好条件,并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
(三)密切交往,互利互惠
过渡衔接:浅浅的海峡阻隔不了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那么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同学们请看以下资料并进行概括。
出示【图片】《台胞来大陆人次的变化》
从《台胞来大陆人次的变化》示意图中我们看到从1987年的47千人次,到2018年的6136千人次,三十年的时间里可以说成飞速增长态势。
人员的密切往来,自然带动更多领域的交流交往。
出示【图片】《海峡两岸贸易总额的增长》
我们再来看《海峡两岸贸易总额的增长》示意图,它反映的是经济领域的密切交往。从柱状图中我们看到,2018年两岸贸易总额达到2262.5亿美元,相较于1978年只有0.5亿美元的贸易总额,40年里发生的变化同样是令人惊叹不已。
出示【图文资料】图片:国台办数据
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累计批准台资项目107190个,占实际使用外资项目总数的11.2%。2018同一年73家台企参加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台湾工商界参加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人数已超过了往年。
出示【图文资料】图片:国台办数据
除了经济领域,海峡两岸在其他方面亦交往密切。2018年1800多人参与了两岸青年运动会,第二届两岸学生棒球联赛继续掀起热潮。报考大陆高校的台生也成倍增长。此外,还有8000多名台湾基层民众热情参与第十届海峡论坛。
出示【图片资料:两岸文化交往】
从图中我们看到,海峡两岸各种文化交流的活动不胜枚举
出示【图片资料:台商企业】
同学们可知这些耳熟能详的产品、企业全都来自于台湾?
这些不都是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见证么?
总结:纵观以上材料,海峡两岸在经济、文化领域密切交往、互利互惠,这些不仅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更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四)勠力同心,共克时艰
出示【图片】《抗疫新闻报道》
《两岸三地明星共同为武汉录制抗疫歌曲》
在疫情肆虐的危难时刻,海峡两岸更是勠力同心、共克时艰,突显了血浓于水的亲情。
介绍我国对台方针的变化,并由此渗透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字眼,增强分析材料,提取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了解两岸和平统一必须坚持的原则,并由此增强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感受我国政府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立场。
明确《告台湾同胞书》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认识到它对改善两岸关系所起的重大作用。
了解台湾政策的调整,感受两岸交往的日渐推进。
了解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
培养学生阅读教材,提取信息的能力,并落实历史学科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了解海协会、海基会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了解九二共识及其历史意义。
了解汪辜会谈及其历史意义。
了解江泽民提出的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及其历史意义。
了解党和国家反对台湾独立的有力措施及坚定立场。
了解连战访问大陆及其历史意义。
了解两岸三通达成及其历史意义。
了解习马会面及其历史意义。
总览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的史实,感受海峡两岸交往日渐深入。
了解党和国家领导人反对台独势力,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立场。
了解党和国家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有力措施。
了解海峡两岸人员往来日益密切。
了解海峡两岸经济发展密切交往。
了解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并通过多种图片资料,吸引学生兴趣,感受到台湾事物离我们并不遥远。
感受海峡两岸同胞勠力同心,共克时艰,血浓于水的亲情。
三、 展未来?
携手奋进,共盼归期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包括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回顾本节课所学,海峡两岸实现统一的道路上有哪些有利因素?
出示【文字】
同学们是否想到了:领土归属的历史依据;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一国两制的政策方针;反分裂法的法律保障;港澳回归的榜样借鉴;经济文化的密切往来;国家强大的根本后盾。……
出示【图文资料】
《习近平主席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讲话的照片及内容节选》
这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讲话中所说的那样: 国家强大、民族复兴、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累了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我们惟愿两岸同胞及海内外中华儿女,顺应历史大势、共担民族大义,携手同心,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引导学生认识到海峡两岸实现同一道路的有利因素多种多样,从而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坚定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完成的信念。
课后练习
1.【2018海淀二模2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前提和政治基础是( ) A.坚持三民主义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坚持经贸往来 D.保持两岸三通?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一国两制”的重要政治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可以通过题干中的关键词“两岸一家亲”的前提和政治基础的推断出B选项。
2.【2018北京中考第20题】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1)1992年11月,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2)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3)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A.祖国统一 B.外交成就 C.军队建设 D.民族团结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关于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史实。从题干材料中可知,涉及到的三个重要史实,分别是海峡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这些都是关于我国在统一大业推进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因此反映的共同主题应为祖国统一,其他各项均未涉及,所以选A。
3.【2018东城二模19】某同学在学习一个历史专题时,设计了如下的知识结构图。据此判断图中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 A.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B.“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C.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我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一国两制”。可以通过结构图中的“祖国统一”“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两岸关系新发展”等关键词找出对应选项。
4.【2020.1海淀八年级期末测试】某同学在网上查找到如下资料,可以概括的主题是( )
A.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互利互补
B.海协会与海基会开始对话
C.台湾当局坚持不与大陆接触
D.海峡两岸从隔绝到密切交往
答案:D
解析:海峡两岸从隔绝到密切交往。 表格中的时间节点在本课中都曾提及,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海峡两岸的隔绝自此开始。1987年台湾当局出台三不政策,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了,开始在民间交流的基础上实现了有限的“三通”。2008年12月15日,两岸三通正式达成,两岸人员往来及交流日益便利。这些内容与表格中的“书信断绝”,“由香港中转、历时两个星期到达”,“直邮家书,时间比之前节省一半”,都与我们所讲内容相吻合,因此表格内容反映了海峡两岸从隔绝到密切交往的景象。
【2020.1朝阳八年级期末测试】以下表格反映出 ( )
A.建国后党和政府提出要解放台湾
B.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C.海峡两岸关系受国际形势的影响
D.海峡两岸关系始终非常紧张
答案:B
解析: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表格中的内容正是我们梳理促进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举措中的突出事例,由停止炮击到允许居民探亲,由民间团体的经济商谈、政治对话,到九二共识的达成,再到两岸领导人的历史性会晤。从中我们感受到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和日益密切的交往。顺着这样的历史潮流继续发展,祖国统一必将完成统一大业。由此判断此题的正确选项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