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综合素质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1)~(3)题。(6分)
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蜜切。我们不能__________(盲目 盲从)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zhì( )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激变( ) 格物zhì( )知
(2)找出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并加以改正。(2分)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3)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销售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比较难缠、强词夺理的客户,明明自己说的有理,但是对方就是不认可。
B.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出类拔萃的人,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C.那个飞机模型在飞行中失去了控制,一下子撞到墙上,变得分崩离析了。
D.这位“勤务员”,关心百姓冷暖,记挂老人朋友,平易近人。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甲骨文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会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B.为了提高准确度,北京第四次全市范围古树名木资源调查首次实现了GPS定位全覆盖。
C.中国企业要走出国门,就必须了解当地市场,适应和熟知当地法律与文化。
D.在“足球进校园”活动如火如荼的形势下,孝感市中小学建立了校园足球队162个。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
B.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
C.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
D.所幸,奥林匹克主义并没有成为这场浩劫的牺牲品,而是无所畏惧,无可指摘地挺了过来。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发表的演讲。李公朴因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在上海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B.演讲词,也叫演说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
C.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D.由王选领导研制成功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我国新闻出版业普及、推广中文计算机排版做出了重大贡献。
6.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有定力才更见功力。浅尝辄止容易半途而废,走马观花容易流于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正如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的,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
②“到位”意味着必须用心专一、用力持久。
③保持恒劲和韧性,愿下笨功夫,肯下苦功夫,才能迎来大功告成时。
④“到位”的过程,实际上是认识提升、思维集成、实践创新的过程。
A.②④①③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③①④②
7.综合运用与实践。(7分)
江淮中学八年级(3)班开展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形式设计】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负责人,请设计三个活动形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热点追踪】阅读下面一则新闻,请为之拟写一个标题。(2分)
新民晚报8月28日讯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国正在掀起前所未有的低碳生活热潮。今天,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发布的《互联网平台背景下公众低碳生活方式研究报告》显示,光在蚂蚁森林上,就有5亿中国人坚持“手机种树”实现碳减排792万吨。根据测算,这个减排量相当于节约了116亿度电,可以供上海全市社会生产生活用一个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信息筛选】阅读下面一则材料,用简明的语言提取主要信息。(2分)
能源低碳发展关乎人类未来。中国高度重视能源低碳发展,积极推进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革命。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全方位加强能源合作,维护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2019年10月22日,习近平向2019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致贺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42分)
(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8~10题。(12分)
最后一次讲演(节选)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①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②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8.请概括选段的论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内容,分别说说文中画线的两个问句的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的“你们”和“我们”分别指谁?在演讲过程中不断变化人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4题。(14分)
人生的亏与赚
王世虎
①上网浏览新闻,无意间看到一则有趣的提问:1985年借给同学40元,30年后同学还给我1000元,我是亏了还是赚了?
②问题后面的跟帖者众多,看来大家都曾经借给过别人钱,也都有过向人借钱的经历,所以畅所欲言,众说纷纭。
③一部分人的观点是:亏了。因为按可比价格计算,30年前的40元要远远大于现在的1000元。想想看,1985年的40元相当于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够全家人的开销;而30年后的平均月收入已经攀升到了三四千元,1000元只相当于月工资的三分之一。这样算来,同学才还你1000元,你肯定是吃亏了。
④另一部分人的观点是:赚了。因为按银行利率来算,40元放在银行存定期30年,按年利率10%的复利计算(实际上1990年之后的存款利率就降到了10%以内,到了本世纪定期存款的利率就很难超过5%了),1.1的30次方是17.45,本息合计约17.45×40=698元,而同学却还你1000元,你赚了300元呢。
⑤还有一部分人持“墙头草”的调侃观点:亏了还是赚了,这要看你怎么算,参照物不同,结果也不同。按鸡蛋算,1985年1毛一个,40元可买400个,现在1000元可买1000个,你赚了;按邮资算,1985年8分一张邮票,40元可寄500封信,现在1000元大概只能发100件快递,你亏了;按生肉算,1985年1.75元一斤,40元可买23斤,现在1000元能买70斤,你赚了;按茅台酒算,1985年8元一瓶,40元可买5瓶,现在1000元只能买0.6瓶,你亏大了……
⑥网上的答案五花八门,每个人所处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大相径庭,貌似说得都挺有道理。
⑦但点赞量最高的一个回答是这样的:“首先,我们暂且不谈亏与赚的问题,就说说你和这个同学:可以肯定,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愿意借给他钱的同学,一定是你心中认为值得信赖的人;而时隔多年后,同学没有忘记你曾经的帮助,主动找你还钱,这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懂得感恩和坚守诚信的人。其次,你当初之所以借钱给同学,一是对方遇见了困难,需要救急或救命;二是你重情重义,想帮同学渡过难关。你们之间的借款是纯粹的同学之间的情感行为,而不是商业行为,借与还之间不存在亏与赚的算计,而是守信与背信的问题。我想,你借钱时压根就没有亏与不亏的顾虑,对吗?不然你也不会在之后的30年间,从不去提醒和索要。所以我的回答是:你和同学都是人生的赢家——你秉性善良,用自己的宽容赢得了同学的感恩和尊重;同学不忘初心,用自己的诚信赢得了你的友情和信任。所谓黄金有值,情义无价,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你们同时收获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啊!”
⑧都是人生的赢家——多么睿智而美妙的回答啊!在大多数人都沉迷于数字的对比,用金钱和物质来权衡得与失的时候,此人却能避开俗世的思维定式,从情感的角度出发,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仅展现了人性的真善美,更给人一种醍醐灌顶的豁达和通透。
⑨是的,人生的亏与赚,又岂能通过简单的价格换算来衡量呢?生活之中,浮于表象的繁华和享受可以用金钱获得,但沉敛于心的幸福和丰盈是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而生命的美好,不仅需要物质的积累,更需要我们用一颗博爱、感恩和宽容的心,慢慢打磨,细细品味。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9年5期)
11.第①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985年借给同学40元,30年后同学还给我1000元”,有人认为“亏了”的依据是什么?有人认为“赚了”的依据又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有人发帖说“我”和同学都是人生的赢家,他为什么这样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⑦⑧⑨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19题。(16分)
进路与退路
刘 墉
①你说想去征服高山,但是当我问你登山者应该带些什么东西时,你却答不上来。
②现在我告诉你吧!如果是攀登路径不熟的高山,即使原定一日往返,除必备的指南针,你的行囊中也应该包括一把小刀、一打绳索、一盒用塑料袋包好的火柴、一点盐巴、一块折起来不大的透明塑料布或雨衣和一个哨子。
③这些东西大多数都不是为你的进路而准备的,但是不论是登山的旅途,或在你人生的旅途上,“有退路”都是寻取进路的必要条件。
④于是那把小刀,在前进时可以帮助你用来切割猎物、削竹为箭、砍木为叉;在你被毒蛇咬伤时,更可以用来将伤口切成十字,以吸出毒血。
⑤那条绳索,在前进时可以帮助你攀爬;在山友遇险时,可以用为营救;在编织担架时,可以用为捆绑。
⑥那盒火柴,在你前进时,可以用为烹食;在你遇到困难时,则可能让你点起柴火,熬过高山上寒冷的夜晚。
⑦那块透明的塑料布或雨衣,在你前进时,可以用来防雨;当你困阻在深山时,更可以使你减少地面或环境中潮冷的侵袭,甚至在缺水时,用来收集地面蒸发的水汽,使你免于干渴。
⑧那块盐巴,在你前进时,可以用为烹调鲜美的食物;在你困厄时,则能用为消毒、补充体力,甚至帮助你吞下平时绝对难以接受的野生食物。
⑨至于那支哨子,在你前进时,固然可以用为招呼队友,作为集合的信号。在你落难而饥寒交迫,喊不出声音时,更可能因为有这支哨子,隔几分钟吹一下,而使搜救的人员找到你。
⑩如此说来,哪一样东西可以少呢,它们占的空间不大,却是你行前绝不能疏忽,而落难时可能保命的。
?我过去曾多次对你说:旅游时,如果是旧地重游,不妨在既有的大道之外,再去寻访一些小路,发掘新的风景。相反地,如果是到陌生的地方,则应该记住来时的道路,以便遇到困阻时能够脱身。
?对已知的环境,做进一步想;对未知的环境,做退一步想。在人生的旅途上,前进固然可喜,后退也未尝可悲,最重要的是在前进时要知道自制,免得只能进而不能退;后退时则要知道自保,使得退却后能够重整再前进。这样,你的人生之旅才会走得顺利并最终成功。
(选自《广州日报》2019年06月11日)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开头列举一系列登山的必需品,可在第③自然段又接着说“这些东西大多数都不是为你的进路而准备的”,这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③~⑨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自然段中“这样,你的人生之旅才会走得顺利并最终成功”中,“这样”具体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根据上下文简要说一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面的选项,哪一项更适合做第?自然段的论据?为什么?(4分)
A.当楚歌的旋律像死亡之歌一样折磨着项羽的耳鼓,当“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伟绩随滔滔江水滚滚而去,他痛苦地选择了终结自己辉煌的一生。
B.在足球比赛时,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攻过中场的球队,假使遇到阻力时,大都会将球传回本方半场,然后伺机再次发动攻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成长路上,我们不断迎接挑战,努力完成各种各样的作品。这些作品或有形或无形,都是我们成长的印迹,也许其中就有自己心中最好的作品,也许最好的作品还在追寻的路上。
以上文字给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以“最好的作品”为标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第四单元综合素质检测
1.(1)jī 致 (2)蜜切 密切 (3)盲目
2.C(“分崩离析”指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本项形容飞机模型碎了,使用对象错误。)
3.C(语序不当,对于“当地法律和文化”,首先需要“熟知”,才能“适应”。)
4.A(B.书名号应改为引号;C.第一个句号改为问号;D.第三个逗号改为顿号。)
5.A(李公朴在昆明被暗杀。)
6.A(根据前文“浅尝辄止……,走马观花……”直接引出下面对“到位”的论述,因此接第②句,然后再对其余三句进行排序。先指出“‘到位’的过程”是怎样的,紧接着引用毛泽东的话,得出结论“保持恒劲和韧性,愿下笨功夫,肯下苦功夫,才能迎来大功告成时”。由此可知排序应为②④①③。)
7.(1)示例:拟低碳标语、提低碳建议、讲低碳故事、画低碳图画、过低碳生活。
(2)示例:互联网掀起低碳生活热潮
(3)中国高度重视能源低碳发展,积极推进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革命。
8.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9.①设问句;能引起现场听众的注意和对所提问题的思考,爱憎分明,充满激情,富有感召力,使听众产生感情的共鸣。②反问句;揭露了敌人卑劣无耻的行径,语气更坚定,态度更鲜明,批判更有力。
10.“你们”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我们”指演讲者和广大人民。通过人称变化,揭露了敌人的罪恶和虚伪本质,歌颂了人民力量的巨大。用“你们”表达出愤怒和蔑视的感情,用“我们”表示演讲者与群众无间的战斗情谊。
11.引出本文的论题“人生的亏与赚”,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2.认为“亏了”的依据是:按可比价格计算,30年前的40元要远远大于现在的1000元;认为“赚了”的依据是:按银行利率来算,40元放在银行存定期30年,按年利率10%的复利计算,赚了300元。
13.因为“我”秉性善良,用自己的宽容赢得了同学的感恩和尊重;同学不忘初心,用自己的诚信赢得了“我”的友情和信任。黄金有值,情义无价,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同时收获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我”和同学都是人生的赢家。
14.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论述了人生的亏与赚,不能通过简单的价格换算来衡量,沉敛于心的幸福和丰盈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道理;强调了生命的美好,不仅需要物质的积累,更需要我们用一颗博爱、感恩和宽容的心,慢慢打磨,细细品味。
15.在人生的旅途上,前进固然可喜,后退也未尝可悲,最重要的是在前进时要知道自制,免得只能进而不能退;后退时则要知道自保,使得退却后能够重整再前进。
16.不矛盾。因为如果没有这些准备,你就有可能登不了山,甚至命丧途中。这是“以退为进”,从而阐述了“‘有退路’都是寻取进路的必要条件”的道理。
17.举例论证。通过一系列的例子,充分论证了“这些东西大多数都不是为你的进路而准备的,但是不论是登山的旅途,或在你人生的旅途上,‘有退路’都是寻取进路的必要条件”的道理,给读者留下具体而深刻的认识。
18.“这样”具体指:对已知的环境,做进一步想;对未知的环境,做退一步想。在人生的旅途上,前进固然可喜,后退也未尝可悲,最重要的是在前进时要知道自制,免得只能进而不能退;后退时则要知道自保,使得退却后能够重整再前进。
19.B。B项中进攻的球员配合默契,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以最终达到射门成功的目的,能够证明“前进固然可喜,后退也未尝可悲,最重要的是在前进时要知道自制,免得只能进而不能退;后退时则要知道自保,使得退却后能够重整再前进”的道理。
20.作文示例:
最好的作品
白落梅曾写下这么一句话:“独倚幽窗,看转角处的青石小巷,一柄久违的油纸伞,遮住了低过屋檐的光阴。”
时过境迁,一把把油纸伞渐渐随时光消逝,光芒已然黯淡。但我知道,在喧嚣的尘世中,总有她撑着一把油纸伞,走过悠长而寂寥的雨巷。
外婆与油纸伞相伴了一生。幼时,外婆常带着我去山上选竹,不能太粗糙,也不宜过重。外婆敲敲竹子就能做出判断,总是一眼相中最合适的竹子。接着便是做骨架了,将带回来的竹子削成伞骨状,水浸一段时间后日光晾晒,待这些技术处理都完成后,钻孔、拼架、穿线等一道道复杂的工序,外婆都能有条不紊地做好,最后串联伞柄、伞头做成骨架。上伞面是最需要专注的一个环节。外婆将提前准备好的伞纸按照骨架的大小裁好,尺寸要控制得恰到好处,否则做出来的伞也不尽如人意。把伞纸粘上骨架后,修边、定型、曝晒,都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每一个小细节,外婆都能及时关注并完美地处理。绘花是外婆最爱也最沉醉的时刻。素手提笔,丹青千里,寥寥几笔勾勒出江南的迷人烟雨,伞纸上那身着素衣的女子,踏着青石板小路,走向她向往的未来。或是行云流水地写下几个字,我总是能被外婆这简单的书画所惊艳。最后在伞面上刷上桐油以防水,完全干后油纸伞便可以使用了。我常惊叹于外婆的细致与耐心,这都源于她发自内心的热爱,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造就了年华里一把把精美的油纸伞。
从小耳濡目染,我对油纸伞也情有独钟。十六年来,外婆以不可磨灭的热爱与精神,在一把把油纸伞的制作过程中,教会了我成长。
每一把外婆亲力亲为制成的油纸伞,都是好作品;她不负初心的匠人精神,是我眼中最好的作品。我接过油纸伞,伞下有人世的芳馨。走在青石小巷的屋檐下,我告诉自己,最好的作品,也要继续在自己的手上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