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大气圈
一、单选题
1.下列行为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
A.?治理工地扬尘?????????????????B.?露天焚烧垃圾?????????????????C.?使用公共自行车?????????????????D.?禁止焚烧秸秆
2.全球性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 )
A.?温室效应、生物入侵??????B.?酸雨、温室效应??????C.?温室效应、乱砍滥伐??????D.?温室效应、含铅废气
3.减少污染,净化空气,“还我一片蓝天”,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下列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氧气????????????????????????????????D.?氮气
4.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叫可入肺颗粒物,与肺癌、哮喘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它主要来自石化燃料的燃烧等,下列与PM2.5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力发展电动车,减少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量????B.?开发利用各种新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C.?晴朗的天气空气PM2.5肯定没有超标??????????????????D.?PM2.5属于空气质量日报中的可吸入颗粒物
5.能够有效地阻挡太阳的紫外线辐射的气层是(?? )
A.?大气上层??????????????????????????????B.?大气下层??????????????????????????????C.?臭氧层??????????????????????????????D.?同温层
6.下列实例中,除哪项外都是由于人类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 )
A.?酸雨?????????????????????????B.?地震?????????????????????????C.?臭氧层被破坏?????????????????????????D.?日本的“痛痛病”
7.提倡家庭使用无氟冰箱的主要原因是(?? )
A.?防止儿童患呼吸道疾病????????B.?防止酸雨的形成????????C.?保护大气臭氧层????????D.?防止产生光化学烟雾
8.下表是某城市空气质量每周公报的部分内容,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项? 目
空气污染指数(API)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描述
总悬浮颗粒
???????? 52
?????? Ⅱ
????? 良
二氧化硫
????????? 7
二氧化氮
????????? 24
A.?焚烧垃圾???????????????B.?使用含磷洗衣粉???????????????C.?汽车排放尾气???????????????D.?用煤和石油产品作燃料
9.下列有关碳及碳的化合物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B.?一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C.?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单质,两者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0.下列气体中,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
A.?CO????????????????????????????????????B.?CO2??? ????????????????????????????????????C.?SO2?? ????????????????????????????????????D.?NO2
11.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各国共同协商对策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下列气体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
A.?氮气??????????????????????????????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
12.“两型”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及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
D.?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
13.2011年11月至12月世界气候大会在南非德班市召开,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低碳再次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这一主题的是( )
A.?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B.?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
C.?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D.?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
14.“低碳生活”已成为热门话题.下列环境问题与CO2的排放有关的是( )
A.?酸雨?????????????????????????????B.?白色污染?????????????????????????????C.?臭氧层破坏?????????????????????????????D.?温室效应
15.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下列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 )
①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②禁止使用煤等燃料;③禁止乱砍乱伐;④开发氢能源;⑤利用水力发电;⑥种植花草树木.
A.?①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③④⑤⑥?????????????????????????D.?①②④
16.下列说法中,你认为科学的是( )
A.?臭氧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有毒气体??????????????????B.?多吃腌制食品能防癌
C.?生理盐水含食盐的量越高越好?????????????????????????????D.?活性炭可以制作冰箱的除味剂
17.为了保护臭氧层,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减少并逐步停止冰箱制冷剂氟里昂的生产和使用?????B.?防止一氧化碳大量排入大气中
C.?防止二氧化碳大量排入大气中?????????????????????????????????D.?减少煤等矿物燃料的燃烧.发展氢能源
18.2015年2月28日,从央视辞职的柴静,推出了她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该片播出后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下列与雾霾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大力发展电动车,减少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量
B.?开发利用各种新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C.?其颗粒小,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
D.?是形成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因素
二、填空题
19.空气质量指数是一种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简单而直观的指标,指数范围为________,并分成________个级别。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20.下表是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周报,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
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城市
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北京
92
TSP
II
济南
76
TSP
II
天津
82
TSP
II
武汉
83
NOx
II
哈尔滨
96
TSP
II
重庆
98
SOx
II
上海
74
NOx
II
贵阳
69
TSP
II
注:TSP——空气中的飘尘;NOx——氮的氧化物;SOx——硫的氧化物.
(1)最容易出现酸雨的城市是________.为减少城市酸雨的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①少用煤作燃料;②采用燃料脱硫技术;③向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④开发新能源.
(2)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方法是________.①开发氢能源;②使用电动车;③植树造林;④戴呼吸面具.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B
分析:根据空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回答
解答:
A、治理工地扬尘,能减少PM2.5污染,故选项错误;
B、露天焚烧垃圾,燃烧会产生大量的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污染,故选项正确;
C、使用公共自行车,能减少PM2.5污染,故选项错误;
D、禁止焚烧秸杆,能减少PM2.5污染,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2. B
分析:人类活动的加剧,严重破坏了生物圈的环境,比如大气污染,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据此解答.
解答:解:A、酸雨、温室效应、生物入侵中的生物入侵,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故A错误.
B、全球性大气污染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故B正确.
C、温室效应、乱砍滥伐、臭氧层破坏中的乱砍滥伐,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造成土地沙化,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故C错误.
D、臭氧层破坏、含铅废气、酸雨中的含铅废气是在生产中有高浓度的含铅废气产生,不是大气污染主要原因.故D错误.
故选:B.
3. A
分析: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等,而氧气是空气中的一种主要气体,据此分析.
解答:解:A、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故A正确;
B、二氧化碳是空气成分之一,不是空气污染物,故B不正确;
C、氧气气在空气中含量约占21%,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是空气污染物,故C不正确;
D、氮气,空气主要成分之一,无毒,不是空气污染物,故D不正确.
故选A.
4. C
分析:A、大力发展新型电动汽车,可以减少燃油汽车的数量;
B、开发利用各种新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C、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与天气没有直接关系;
D、一些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可吸入颗粒物.
解答:解:A.大力发展电动车,减少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量,可减少PM2.5的排放,故A正确;
B.开发利用各种新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可减少PM2.5的排放,故B正确;
C.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与晴朗的天气空气没有关系,故C错误;
D.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属于空气质量日报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故D正确;
故选:C.
5. C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臭氧层的作用,解答时可以从臭氧层的作用、破坏方面来分析.
解答:解:太阳光是由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三部分组成.而紫外线又分为长波、中波、短波紫外线,长波紫外线能够杀菌.但是波长为200~315纳米的中短波紫外线对人体和生物有害.当它穿过平流层时,绝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因此,臭氧层就成为地球一道天然屏障,使地球上的生命免遭强烈的紫外线伤害,被誉为“地球生命活动的保护伞”,臭氧层被破坏,通过的紫外线就会伤害人类和其它生物,如使人类患皮肤癌和白内障等疾病.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故选:C.
6. B
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已威胁到生物圈,如人类的乱砍乱伐等行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保护植被刻不容缓,治理环境污染迫在眉睫.
解答:解:A、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在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会形成酸雾,空气中的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随雨水降下就形成酸雨,是由于人类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A正确.
B、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不是人类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B错误.
C、氟利昂是臭氧层破坏的元凶,氟里昂在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或易挥发液体,略有香味,低毒,化学性质稳定.常被当作制冷剂、发泡剂和清洗剂,广泛用于家用电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学品、汽车、消防器材等领域,是由于人类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C正确;
D、人体中的镉主要是由于被污染的水、食物、空气通过消化道与呼吸道摄入体内的,大量积蓄就会造成镉中毒,导致人痛不欲生的“痛痛病”,是由于人类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D正确.
故选:B
7. C
分析:地球上的臭氧主要集中在大气的上层,构成了薄薄的一层臭氧层;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
解答:解:人类使用含有氟利昂的冰箱和空调等,以及因超音速飞机迅速发展而导致含氮废气的大量排出,致使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在南极等地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臭氧层的破坏,导致大量紫外线辐射到地面,从而危害人类和其它生物的健康.例如人类的皮肤病和白内障等疾病因此而明显增多.控制和停止使用氟利昂,以及减少含氮废气的排放等,是防止臭氧层破坏的关键.因此提倡家庭使用无氟冰箱的主要原因是保护大气臭氧层.
故选:C.
8. B
分析:本题要根据空气质量每周公报的部分内容,判断产物对空气是否造成污。由表分析可知可吸入颗粒、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都是空气污染物。
解答:A、垃圾燃烧会产生大量的可吸入颗粒和有害气体,含有表中项目,故A不符合题意;
B、使用含磷洗衣粉会污染水,而不会污染空气,故B符合题意;
C、汽车排放的尾气还有较多的二氧化氮等有害物质,含表中项目,故C不符合题意;
D、煤和石油燃烧会有二氧化硫生成,含表中项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D
分析:A、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B、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C、同素异形体由于结构不同,即原子排列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
D、二氧化碳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CO2与CO虽然都由C、O元素组成,由于结构上的不同,两气体性质特别是化学相关差很大,CO是一种有毒气体,CO2没有毒性但含量大时也能使人窒息而亡;碳的同素异形体由于结构不同,即原子排列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
解答:解:A、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该项叙述错误;
B、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该项叙述错误;
C、同素异形体由于结构不同,即原子排列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金钢石、石墨为同素异形体,该项叙述错误;
D、二氧化碳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该项叙述正确.
故答案应选:D.
10. B
分析:根据温室气体的种类判断,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此外还有甲烷、臭氧、氟利昂等.本题很简单,主要考查温室效应,了解温室气体的种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解: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氟利昂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能形成酸雨,一氧化碳使人中毒,但它们不会造成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故选:B.
11. C
分析: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本题主要考查形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形成的气体.
解答:解:化石燃料的过度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形成了温室效应,故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故选C.
12. C
分析:A、根据温室效应、酸雨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气进行分析判断.
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根据常见的碳单质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温室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主要途径、一氧化碳的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解答:解:A、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C、大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C60是由碳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也属于碳的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3. B
分析:根据低碳理念进行分析,低碳就是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可以从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吸收进行考虑.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环境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吸收进行.
解答:解:A、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理念;
B、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会减少森林面积,减弱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增大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符合低碳理念;
C、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能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符合低碳理念;
D、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符合低碳理念;
故选B.
14. D
分析:本题考查的温室效应问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臭氧、甲烷等气体都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是由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造成的.值得注意的是: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对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解答:解:酸雨主要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含量过高有关.
白色污染是由废弃塑料带来的.
臭氧层破坏是由于氟利昂等物质的排放造成的.
而温室效应是由于人类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的.
故答案选D.
15. A
分析:①根据煤燃烧的产物判断.
②根据现在的能源结构判断.
③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原理判断.
④根据氢能的优点判断.
⑤根据水利发电不需烧煤等化石燃料,不产生二氧化碳判断.
⑥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原理判断.
在极端天气肆虐的今天,低碳生活理念已成为现代入的共识,温室效应的危害、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培养便成为化学考查的热点,在学习中要求学生要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用低碳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解答:解:①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所以正确;
②目前化石燃料是主要的能量来源,不能禁止使用,所以错误;
③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禁止乱砍乱伐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所以正确;
④开发氢能源,可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正确;
⑤利用水力发电,可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正确;
⑥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种植花草树木,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所以正确.
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①③④⑤⑥.
故选A.
16. D
分析:A、根据臭氧的元素组成进行解答;B、根据亚硝酸钠的毒性进行解答;C、根据生理盐水的浓度进行解答;D、根据活性炭的性质进行解答.本题主要考查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以及生理盐水的知识,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解答:解:A、臭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转化也是得到含有氧元素的物质氧气,氧气无毒,故A错误;
B、腌制食品含有亚硝酸钠,而亚硝酸钠有毒,故B错误;
C、生理盐水是指0.9%的氯化钠溶液,在这种环境下有利于细胞存在,而不是氯化钠的含量越大越好,故C错误;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制作冰箱的除味剂,故D正确.
故选:D.
17. A
分析:根据制冷剂中的氟利昂会破坏臭氧层.分析保护臭氧层的措施.另外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煤的燃烧排出气体等不会破坏臭氧.对于臭氧这种物质,并不是初中化学重点学习的内容.但在考试中也会经常出现,特别是通过提供材料信息,让学生阅读自学,提取其中有用的信息,再结合日常所学,才能答题,这种考题最能考查学生的能力,要在平时培养自己的自学阅读能力.
解答:解:A、制冷剂中的氟利昂会破坏臭氧层,所以减少并逐步停止冰箱制冷剂氟里昂的生产和使用,可以保护臭氧层,故A正确.
B、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但它不会破坏臭氧层,故B不正确;
C、二氧化碳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与臭氧的破坏无关,故C不正确;
D、煤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过多会形成酸雨,但与破坏臭氧无关,故D不正确.
故选A
18. D
分析: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早晚湿度大时,雾的成分多。白天湿度大时,霾占据主力,相对湿度在80%到90%之间。其中雾是自然天气现象,空气中水汽氤氲。虽然以灰尘作为凝结核,但总体无毒无害;霾的核心物质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灰尘等物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颜色发黄。气体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对人体健康有伤害。雾霾天气的形成是主要是人为的环境污染,再加上气温低、风小等自然条件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
解答:A、大力发展电动车,减少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量可以减少雾霾,A不合题意;
B、开发利用各种新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可以减少雾霾,不合题意;
C、雾霾其颗粒小,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不合题意;
D、不是形成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因素,D错误。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9. 0~500;6;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颗粒物
分析:空气质量报告中共涉及四项内容,它们分别是: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空气污染物有: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空气质量日报中污染指数数值越大,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状况越差。
解答:
污染指数数值越大,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状况数值越大污染越严重。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
空气质量指数范围为 0至 500,并分成??6? 个级别。指数 越大,表示空气质量越差。???
故答案为:0~500;6;二氧化硫 ?; 二氧化碳; ? 二氧化氮; ? 臭氧; ? 颗粒物
?
三、解答题
20. (1)重庆;①②④
(2)①②③
解答:(1)酸雨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过多,随着雨水降落而形成的,因此容易形成酸雨的城市是重庆,预防酸雨的措施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或是采用煤脱硫技术,或开发清洁的能源代替;(2)控制汽车尾气的方法可以开发新型清洁能源,例如氢能源;使用电动车;大面积植树造林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空气污染和防治的认识,尤其要懂得酸雨的形成原因和防治办法,树立好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