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春酒》同步练习05
基础知识。
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家醅( ) 拘( )束 衣襟( ) 斟( )酒
挑剔( ) 健脾( ) 煨炖( )( )
chóu( )谢 过y n( ) 门k n( ) niàng( )酒
diē( )跤 yāo( )请
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兴高采烈 映衬 谛听 妖娆 B、妄自菲薄 编缉 署名 匀称
C.漫不经心 气概 愚昧 教诲 D.重恋叠嶂 模样 祈祷 拮据
3.结合文章,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
八宝洒,顾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
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
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
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
4.关联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
( )我是女孩子,蒸糕时,脚都不许搁在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 )许多都是要先供佛与祖先的。说话( )要小心,要多讨吉利,( )觉得很受拘束。
A.因为 所以 更加 因此 B.虽然 但是 更加 反而
C.尽管 反而 尤其 但是 D.尤其 因为 尤其 因此
5.对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反问)
B.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外指甲缝的八宝酒了。(夸张)
C.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反问)
D.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比喻)
6.下列诗句不是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情的一项是( )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阅读理解。
课内文段阅读。
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八盘五、八盘八(就是八个冷盘,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热菜)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炖大菜),是最最讲穷的酒席了。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
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不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简要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2.“我”为什么每年正月都“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
3、结合上下文回答,为什么母亲会“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了酒似的”?
4、通过喝会酒你能了解故乡人的哪些品质?
5.文章最后划线的语句有什么含义?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课外文段阅读。
两棵枣树
①院里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林。院里住着两户人家,一户是刘师傅,另一户也是刘师傅,都是师傅。不必客气,东边的叫西边的刘大哥,西边的称东边的为刘二哥。两个哥哥,必有两位嫂嫂,他们不是一家人,却胜过亲姊妹。瞧,天下雨了,刘二嫂家没人,刘大嫂帮着收衣裳。刘大嫂上夜班,儿子小龙就在刘二哥家去吃住,幸亏他家也有个小虎陪他玩,两个男孩睡一起。
②不知怎么的,两家哥嫂忽然成了仇人,见面不理睬,进屋就关门,再也听不到两位嫂嫂的说笑声,一再也见不到两位哥哥在枣树下扳腕劲的情景。
③于是,院里的两棵枣树也陌生起来了。风和空气告诉着它们之间的距离。
④20年后的一天,大人们不在家,明明(刘老大的孙子)和英英(刘老二的孙女)在院里办家家。一阵秋风过后,“叭嗒!叭嗒!” 几粒熟枣落到地上,明明说是他家树上掉下的,英英却说是她家树上的。两个小家伙争执不休,最后,你揪我的头发,我揪你的头发,纠缠在一起。刘老大和刘老二回来见此情景,眼睛红红的,脸色沉沉的,空气紧张极了,有点火星就能爆炸。然而,他们毕竟是老头子了,两人像两条牯牛对视了足有3分钟后,便抱走了自家的孩子,一句话也没有说。
⑤这天三更时分,月亮又圆又亮。刘老大睡不着,拿起一把铁锹,悄悄来到院里,在两棵枣树中间划了一条细线,然后就一锹一锹地挖起沟来。他要趁着夜深人静,分清各家枣树根须,明日好用红砖在院中砌一堵墙,把两棵树彻底分开。挖着挖着,他忽然发现大根小根、粗根细根纵横交错,越往深处挖根须越多,分不清它们是从哪棵树上生长出来的。他楞楞地望了一会,、突然发疯似地将土又全部填上了,最后迎用脚把土踩得结结实实。他悄悄回到屋里,愧疚地站在窗前,久久地凝视着那两棵枣树。
⑥四更天,圆月西转,银河南移。刘老二也拿一把铁锹来到院中,也是先在两棵树中间划一条白线,然后一锹锹挖土,后来又将土全部填上,回到屋里,愧疚地站在窗前,久久地凝视着院里的枣树。
⑦院里还是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1.这篇小说运用象征手法,通过____来象征 。
2.这篇小说围绕两条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这两条线索是什么?
3.这篇小说运用象征手法,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这篇小说开头写“院里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最后一段仍 然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
5.这篇小说在构思上的一个奇妙之处在哪里?
参考答案:
一.1.pēi jū jīn zhēn tì pí wēi dùn 酬 瘾 槛 酿 跌 邀
2.B
3.(1)形容领先;带头(2)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3)方言,指人做事勤快(4)方言,大概的意思(5)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相馆现成的方法办事
4.D
5.C
6.C
二(一)1、主要介绍家乡喝会酒的风俗
因为每逢喝会酒,“我”可以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还可以在结束后得到印花手帕。
母亲亲自做的春酒得到大家的好评,内心高兴。
热情好客,乐于助人。
这几句话的主要意思是鞋子差一寸,衣服差一分都会不合适,做事要有个尺度。因此我们做事要讲究“度”,要把握好“度”,既要防止不达目标,又要避免过犹不及。
(二)
1.两棵枣树的盘根错节 人与人之间的生存关系
2.一是两户人家的关系,二是两株枣树的关系。
3.这篇小说以树象征人.形象生动地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相互依存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4.前后呼应,深化主题。
5.将人与树放在同一个象征框架中进行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