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小黄鹂鸟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歌唱综合课 教具 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 学
目
标 1、 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能够根据《小黄鹂鸟》的情感演唱歌曲,还能用齐唱、轮唱的形式演唱《小黄鹂鸟》
3、 感受体验蒙古族短调歌曲的风格,知道歌曲中所使用的音阶。
教 材
分
析 《小黄鹂鸟》原是一首蒙古族短调民歌,也是一首纯朴的情歌。 这首歌,就其歌名而言,“小黄鹂鸟”是对恋人的一种爱称。就其歌词而言,两朵、四朵、八朵等量词,都隐含着成双成对的意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憧憬幸福生活的意愿。歌曲的旋律优美流畅,速度稍慢,表现出一种细腻、爽朗的情绪特征。
?《小黄鹂鸟》采用五声宫调式构成旋律,2/4拍,小快板速度。 整首歌虽分为齐唱 、轮唱两部分;而实质上,它依然为单乐段结构。轮唱部分基本上是原曲模仿式的卡农 。
? 从音乐风格上看,《小黄鹂鸟》属于蒙古族的短调歌曲(也有人称之为“短调”或“短歌”)。短调歌曲是蒙古族人民最早发展起来的民歌体裁。在草原牧歌充分发展起来之前,短调民歌在蒙古族的音乐生活中曾占有主导地位。在短调民歌中,爱情歌曲、叙事歌曲占有很大比重。如:《森吉德玛》、《嘎达梅林》等;其次,一些革命民歌亦属此类。如:《引狼入室的李鸿章》、《反日歌》等。
重点难点 1. 注意控制歌曲的节奏、速度及旋律中的大跳。演唱《小黄鹂鸟》时,还要注意两个声部间力度上的均衡及层次感。
2. 在感受、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两首歌曲的调式特点。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达标意图 教学用具
导入
部分
体验
感受
拓展
部分
创造
部分
小结
一、导入
二、歌曲学唱
三、音乐活动
四、对比欣赏
五、小结
听歌曲《小黄鹂鸟》的音乐进教室。(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互动。
1、复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形式。
2、谈话:我们前节课学习了蒙古长调民歌——《银杯》,那么长调与短调有什么区别呢?(请学生复习长调与短调的含义,找出不同之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蒙古歌曲《小黄鹂鸟》,看看它到底属于哪一种类型。
1、老师范唱、初步聆听,学生感受旋律并判断它属于长调还是短调。
2、简单介绍歌曲。
3、让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学生演唱歌谱。
5、自由朗读歌词。
6、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如何读歌词才好听。
7、把歌词带进歌谱里,试着演唱。
8、随机纠错。
9、完整演唱。
1、找出《银杯》与《小黄鹂鸟》共同采用的音符。
2、即兴创作旋律
1、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介绍相关知识:长调歌曲
也称作“长调”,是蒙古族民歌中的重要体裁之一。这种民歌多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牧区。如:呼伦贝尔、鄂尔多斯……长调歌曲具有节奏自由,旋律悠长、多大跳音程、尾音拖长,速度缓慢,音域宽广,情绪热烈奔放等特点。长调歌曲的内容多为赞美草原、歌颂故乡、夸奖坐骑、表达爱情等题材。如《辽阔的草原》等。
略
铺
垫
练
习
初步熟悉歌曲
学唱歌曲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能
力
培
养
知
识
拓
展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
钢
琴
钢
琴
钢琴
录音机
磁带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