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五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五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6 06:15:05

文档简介

五校协作联合试题答案:
1.B(A项,表述依据原文第一段,年景的第二个含义是中性的,不是“总是蕴含着美好与祝福之意”;C项,因果关系中对原因的表述不当,依据原文第二段,选择农历新年作为支点,最重要的是因为农历新年是真正的体现全面而深刻的传统文化精髓的节日;D项,以偏概全,依据原文第二段,表述不全面,好年景的显著标志应该包括家和国两个方面。)
2.C(ABD三项均属于改变不良文化陋习的,就生活或环境保护而言,这几项中旧的过年习俗是应该改变的,并不影响其文化内涵;C项只是单纯改变形式,更方便更快捷而已,本质未变。)
3.D(D表述依据原文最后一段“中华文化即将创造出崭新的面貌”,原文为未然,选项为已然)
4.B
缩小范围,原文“虚拟财产包括支付宝、虚拟货币、游戏账号等”
5.D
绝对化,不能说明“现代人都出现了”这个问题。
6.从“哪些方面”的要求去梳理答案,达成“规范化”继承的结果。
(1)国家法律方面。为数字遗产设立合理的继承路径与基本程序,明确数字遗产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以及确定继承人对数字遗产权利的行使边界。
(2)虚拟平台方面。网络运营商需要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改善网络服务协议,平衡好继承权与隐私权,通信秘密保护之间的冲突等。
(3)个人方面。对数字继承权有一定了解,通过正确的遗嘱程序明确继承人。
(每点2分)
7.C项,“他为自己的逃课行为懊悔不已”于文无据。
8.不同意。(1分)(只表态,不谈理由不给分。)
内容上:这句话交代了教授的特点与讲课风格,使教授的形象更加丰满。(2分)
结构上:照应后文,使后文的叙述有了依托,和后文中教授喜欢看侦探小说、嗜好种花剪草形成反差,为小伙子发现教授读书特点时的意外作了铺垫。(3分)
9.理解:故事中的小伙子听教授讲课时感受到的是老派与沉闷,他在教授的书房中发现了教授生活中的另一面,教授的书房展示了教授完整的人格。可见一个人的读书取向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人格、灵魂等。(3分)
启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与他所读的书籍密切相关。我们要读书,要有选择地读书,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灵魂活在书里面。(3分)(如谈及生活中的其他爱好、习惯等,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0.
B
11.
B“建国,……即建立国都。文中指后者”错。“建国”应指“古代天子封立诸侯王国”,而非国都。
12.
C“先是拒绝曾帮他解围的项梁邀请一起追章邯,后是拒绝楚怀王的命令不肯出兵援赵”错。
13.
(1)周市的军队撤走以后,田儋乘机带兵东进,夺取并平定了齐国故地。(“去”,撤走;“因”,乘机;“略”,夺取)
(2)楚怀王说:“田假是我们同盟国的君王,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来投靠我们,杀了他是不合道义的。”(“与国”,友好结盟的国家;“穷”,处境困窘;“归我”,投靠)
参考译文:
田儋是狄县人,战国时齐王田氏的同族。田儋的堂弟、田荣的弟弟田横,是当地有势力的人物,而且宗族强盛,很得人心。在陈涉开始起兵自称楚王的时候,派遣周市攻取并平定了魏地,向东打到狄县,狄县固守县城。田儋假装绑住自己的家奴,带领着手下的年轻人去县府,称在拜见县令之后杀死有罪的家奴。在拜见县令的时候,他们乘机杀死他,然后又召集有势力的官吏和年轻人说:“各地诸侯都已经反秦自立,齐地是古代封建的诸侯国,而我田儋,是齐王田氏的同族,应当为王。”于是,田儋自立为齐王,并且起兵攻打周市。周市的军队撤走以后,田儋乘机带兵东进,夺取并平定了齐国故地。秦将章邯带兵在临济围攻魏王咎,情况紧急,魏王派人到齐国来求救。齐王田儋带领军队援救魏国。章邯在夜间让兵马口中衔枚,趁夜幕的掩护进行偷袭,把齐魏联军打得大败,在临济城下杀死田儋。田儋的堂弟田荣收集田儋的余部向东逃跑到了东阿。齐国人听说田儋战死的消息之后,于是就拥立以前齐王田建的弟弟田假为齐王,田角为丞相,田间为大将,以此来抗拒诸侯。田荣在败逃东阿的时候,章邯进行围追阻截。项梁听说田荣情况危急,于是就领兵来到东阿城下,并且一举击败章邯。章邯往西逃跑,项梁则乘胜追击。但田荣对齐人立田假为齐王一事非常气愤,于是就带兵回去,攻击追逐齐王田假,田假逃到楚国,丞相田角逃到赵国;田角的弟弟田间在此以前已到赵国求救,也就留在赵国不敢回去了。田荣于是立田儋的儿子田市为齐王,自任丞相,田横为大将,平定了齐地。项梁追击章邯以后,章邯的军队反倒日渐强盛,于是项梁就派遣使者通报齐国和赵国,要两国共同发兵攻打章邯。田荣说:“如果楚国杀死田假,赵国杀死田角、田间,那我们才肯出兵。”楚怀王说:“田假是我们同盟国的君王,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来投靠我们,杀了他是不合道义的。”赵国也不愿意用杀田角、田间来和齐国作交易。齐国人说:“手被蝮蛇咬了就要砍掉手,足被蝮蛇咬了就要砍掉足。为什么呢?因为倘若不这样的话,就要害及全身。而现在田假、田角、田间对于楚国、赵国来说,并不是手足骨肉之亲,为什么不杀掉他们呢?况且若是秦朝再得志于天下的话,那么不仅我们要身受其辱,而且连祖坟恐怕也要被人挖出呢。”楚国、赵国都不肯依从齐国,齐国也非常生气,最终也不肯出兵援救。章邯果然击败了楚军,并且杀了项梁,楚军往东溃逃,而章邯也就乘机渡过黄河,围攻赵国的巨鹿。项羽前往援救赵国,由此也就非常怨恨田荣。
14.D(“自笑狂夫老更狂”是诗人自嘲,选项解释错误。)
15.(1)前两联描写了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通过对优美景致的描写表现了“狂夫”贫贱不能移的精神;
(2)后两联写的忍饥挨饿、濒临死亡的可悲可叹之事,但借对“狂夫”潦倒生计的描述,凸显出“狂夫”的狂傲之气。
(3)以乐景衬哀情,赏心悦目之景和可悲可叹之事将“狂夫”这一形象刻画得更加立体鲜活。(意对即可)
16.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用心躁也,用心一也。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17.C
根据上下文,括号内应强调与“个人”相对的“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根据语句顺序,先构成春节的底色,再上升至民族特征。故选C。
18.A
心领神会:不用对方明说,心里领悟其中的意思。
心照不宣:彼此心里明白,不必明说。
戏谑: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
戏弄:耍笑捉弄;拿人开心。
不厌其烦:不嫌麻烦,形容很有耐心。
不胜其烦:承担不了,不能忍受,烦琐地使人受不了。
去除:除掉,除去(污迹、顾虑等)
祛除:除去(疾病、疑惧、邪祟等)
19.B
A.依据上下文,“但是”错误,不合逻辑,“树立”“表达方式”,搭配不对;
C.把字句,错误
D.中途易辙,传统文化没讲述完整,就另起一个话题。
20.(1)①即便产生了不良后果;②想却不做;③而应以行动为准则。
21.(2)①行动与风险的关系;②行动与思考的关系;③应当做与想要做的关系。
22.作文评阅参照三模标准。吉林省五校协作体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共4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年景是一个非常有内涵的词。一作丰收之义,通俗讲收成;二作岁时,时光。中华年景的味道,着实可以品味出精粹博大的中华文化。不管时代怎样变迁,期盼有个好年景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美丽中国梦。好年景孕育在政通人和的中国气派中,好年景展示在“紫气东来”的斗方中,好年景在见面道一声“新禧”的左邻右舍的关照中,好年景悬挂在“和气生财”的房梁上,好年景是“国恩家庆人寿年丰”,好年景是“招财进宝三阳开泰”,在中华词语里,有关美好年景的数不胜数。
春节临近了。中华好年景又该如何诠释和重新定义呢?赋予中华年景新内涵、新风尚,恰恰
需要在传统文化中找到一个稳定的支点。一年中最大的节日,还是农历新年,一个真正的体现全面而深刻的传统文化精髓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全民族都穿上最好的衣服,大街小巷的商家们关起店门,闲逛着,娱乐着,放鞭炮,拜年,这是吉利的伟大的节日,人人期望着新年更加顺利、更加昌盛,为又增一岁而高兴,给左邻右舍送去吉祥的祝福。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定义好年景,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家和万事兴,国与家融为一体。在国中,民族之间没有大小强弱之分,融合团结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历史中上演过许多历史佳话。而对于一个家而言,就是家和,过年了,在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精神指引下,我们采办年货、放鞭炮、蒸各种各样的面食、剪形态各异的飞禽走兽,贴包含幸福的春联。一声鞭炮响,震撼了中华民族的喜悦和内心,也复苏了传统文化。我们即将要祭祖、拜年,让老祖先在缅怀中重现他们的辛劳,让亲朋好友感受到彼此温暖。
传统文化所有的精髓,就在一个个汉字书写的优雅和从容,一幅幅春联寓意的美好和精粹,一阵阵鞭炮声奏响时代最强音,一个个极具观赏性的民俗表演。热闹非凡,喜悦无比。
然而,任何一种优秀的文化无不在进化中完成自己的使命。绵延
5000
年的中华文化,也在
“与己为敌”,中华文化即将创造出崭新的面貌,但这种面貌或许因为环保无燃放鞭炮,但其精神内涵却是不可憾动的民族支撑。中国必美,文化必兴,这是一条不可颠簸的真理。
(摘编自铜钱草《让过年成为文化传承的最好载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年景一词内涵丰富,总是蕴含着美好与祝福之义,从中可以品味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B.对好年景的期盼,几乎融进了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一直陪伴着中国人走到今天。
C.把农历新年作为一个重要的支点来赋予中华年景新内涵,因为它是中国人最大的节日。
D.办年货、放鞭炮、贴春联,这些外化于行的表现,成为传统文化中好年景的显著标志。
2.下列各项表述中,不属于中华文化“与己为敌”的一项是(
)(3分)
A.用电子鞭炮取代纸质鞭炮。
B.用网上祭奠取代烧纸上坟。
C.用微信红包取代发压岁钱。
D.用文化娱乐取代大鱼大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语中关于美好年景的词语数不胜数,说明中国人对好年景有着特殊的情感期待。
B.中华好年景需要重新诠释和定义,应该赋予中华年景新内涵、新风尚。
C.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精髓的代代传承,我们的文明也许已经成为历史中的一个名词。
D.绵延5000年的中华文化也需要自我进化,现已创造出了崭新的风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有位“90后”电竞选手将自己的支付宝、游戏账号等数字财产写入遗嘱,在网上引发热议,
而在此之前,也有不少有关“去世后如何处理社交账号”的话题出现,说明网络虚拟财产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需要法律及时界定与网络虚拟财产相关的各项合法权益。
“90
后”这一代人目前或许没有太多的不动产和存款,但他们作为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一
代,被称为网络“原住民”,他们在虚拟货币、社交账号、游戏装备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时间和金钱,因此这些虚拟的东西也成为他们独特的网络虚拟财产。那么,数字遗产可以被继承吗?据了解,目前微信和支付宝平台规定,亲属只要将身份证、关系证明、死亡证明、承诺书等提交给官方客服,就能依法继承离世者的遗产。
而在法律层面,业界表示,目前我国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将“QQ币”、
网游装备等虚拟财产纳入民事权利客体外,对于网络虚拟财产是否可依法继承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而网络虚拟财产能否被依法继承,不仅关乎网络客户和继承人的切身利益,也关乎网络运营商权利义务的规范。
(摘编自黎梦竹《“90后立遗嘱”频上热搜,心理学家呼吁“莫随大流”》)
材料二:
中华遗嘱库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9

8
月底,“90
后”立遗嘱人数已达236
人。“90
后”遗
嘱订立者的财产继承主要以现金存款和虚拟财产为主,虚拟财产包括支付宝、虚拟货币、游戏账号等,财产的继承人绝大多数都是父母。目前,用户使用最多的电子支付、社交软件、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等账号,均承载了个人隐私、用户财产、社交关系、人格等多重属性,与用户的日常工作、生活关联度非常高,很难完全割舍。对个人来说,这些账号蕴含的价值也非常高,并不亚于有形财产,一旦失去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
在网络时代,各种
app
不断涌现,虚拟财产占比越来越大,其本身就是一种日益增长的社会
财富,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全球各国也在探讨数字财富的衍生问题,比如是否要将其计入
GDP
里,如何计算虚扣财产的社会价值等,随着虚招财产得到社会普通认同,继承数字遗产
第1页共
4页
的思想阻碍不再是问题。
材料三:
(摘编自江德斌《“数字遗产”继承问题不宜再拖延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我的灵魂我的书
梁文道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在虚拟空间中的数字信
息,备份个人数字财产的相关讨论也被屡屡提起。
2018年,一对德国夫妇合法获得了其已故女儿社交媒体账号的继承权,广受关注。2009年,
国内发生了一起数字遗产继承的司法案件,要求判明逝者在网络游戏中留下的价值
5
万元的游戏装备的所有权。
其实早在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存数字遗产宪章)中就明确提出,数字遗产是人
类特有的知识及表达方式,个人在网络上的信息包括文本、数据库、软件和网页等,都是数字遗产。
有专家表示,数字遗产继承中,还存在立法有待提高、网络服务协议排除继承权、隐私权和
通信秘密保护冲突等现实问题,因此需要为数字遗产设立合理的继承路径与基本程序,明确数字遗产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以及确定继承人对数字遗产权利的行使边界,平衡好继承权与隐私权,通信秘密保护之间的冲突等。
(摘编自叶子《网络时代数字遗产怎么办?》)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90
后”电竞选手把自己的数字财产写入遗嘱引发热议,表明网络虚拟财产在一部分人的个人财富中已经占有一定的比例。
B.“90
后”遗嘱订立者的虚拟财产就是支付宝、虚拟货币和电子账号,继承者绝大多数都是父母。
C.网络时代虚拟财产不亚于有形财产,也是社会财富的一种体现,得到社会的认可,将其作为遗产被人继承势在必行。
D.德国夫妇和国内的数字遗产继承案件,还有微信、支付宝平台的相关规定都说明,数字遗产的继承开始逐步走向合法化。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90
后”目前或许没有太多的不动产和存款,所以花费了大量精力、时间、金钱的虚拟货币、游戏装备等就成了他们的网络虚拟财产。
B.继承网络用户的虚拟财产涉及许多方面,比如网络用户本人的意愿、网络用户的继承人以及网络运营商的权利等。
C.网络用户的电子支付、社交软件等账号承载了用户的多重属性,与日常工作、生活关联度越高,对于该用户的价值度也就越高。
D.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有关个人在虚拟空间的数字财产等问题被人们屡屡提起,说明现代人都出现了数字遗产继承的问题。
6.目前,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推动数字遗产继承规范化?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气质,就是品质散发出来的味道。
有一年,一个美国小伙子考上了哈佛大学,学工程。哈佛大学第一年有个核心课程,所谓核
心课程,就是新生进校不是上专业课,而是上全体学生都必须上的公共课。这些课程的内容千奇
百怪,什么都有,学校认为这些是任何一个哈佛学生都应涉猎的知识领域。于是,这个学生就选了一门课,但选完后他非常后悔,因为他选的是“中古英文文学”。想想看,一个想学工程的学
生,跑去念“中古英文文学”,肯定非常痛苦。
更要命的是,教授年纪大,说话慢,讲课风格老派,听着很闷,所以他经常逃课。好不容易
熬完了一学期的课,放暑假了,他很高兴。他要打工挣钱,于是就在学校附近的一家旧书店里找
了份工作。
干什么呢?这种书店常常接到电话,被叫到别人家里收一些旧书回来,然后出售——他就干
这个。
有一天,老板派他去哈佛大学旁边的一户人家里收书。他去了,一个老太太开的门,老太太
看上去一脸忧伤。自我介绍后,他发现老太太竟是那位教他“中古英文文学”课教授的夫人。原
来那位教授上完这学期的课后没多久就死了,死后留下了一屋子的书。老太太觉得这些书让她睹
物思人,所以决定把它们卖掉,于是就给这家旧书店打了电话,恰好是这个小伙子被派来收书。
这时,小伙子意识到,原来他刚上完的那门课是那位教授一生中最后的一门课,他是那位教授一
生中最后一批学生之一。虽然他不喜欢那位教授,但他的心情也很沉重。当他去看这些书该怎么
搬时,他发现教授书房的一整面墙的书柜里全是廉价的侦探小说。这个学生笑了,他想,这个老
家伙平时上课很严肃,原来最爱看的是侦探小说。他竟有这种兴趣!小伙子越想越觉得好笑。书
房后面是一扇大玻璃门,出去后是一个小花园,非常漂亮。老太太说:“我丈夫生前最大的嗜好就
是种花剪草。”
玻璃门旁边还有两个书柜,里面放的全是园艺书。看了半天,这个学生做出决定:不搬这些
书了!
于是他回去对老板说:“老板,我想把那位教授的书都买下来。”老板惊讶地问:“你全要?价
钱你付得起吗?”学生说:“那薪水我就不要了。”老板说:“那也不够。”学生说:“那这样吧,我
接下来的几个暑假都来你这里打工,薪水全给你,行吗?”
老板问:“你为什么要买这些书?”这个学生说,以前上课时,他只觉得那位教授很沉闷、很
学术,原来那只反映了教授的一面。当他去了教授的家,看了他的书房和藏书后,他才发现了教
授完整的人格。那位教授喜欢廉价版本的侦探小说,还在小说里面画线做笔记,笔记里还有粗
话。他还喜欢种花草。这些都是教授生前最爱的东西。
爱好、兴趣,甚至癖好,都彻底浮现在教授的书房里。当时这个学生有种很强烈的感觉:如
果把这些书搬回旧书店,就得把它们分开,分门别类地放在旧书店的书架上,然后再去卖。这样
一来,教授的藏书就崩溃了、解体了。而现在,当这些书在它们主人的书房里安身时,它们是完
整的。完整的意思是什么呢?这些书完整地表达了它们主人的人格、灵魂。所以这个学生觉得,
只要教授的藏书还在,只要这些书仍然完整地在一起,那位教授就还没死,他的灵魂就还在这些
第2页共
4页
书里面。
他觉得他应该让那位教授的灵魂完整地保留下来,所以决定把它们买下来,不拆散它们!老
板听了他的话后说:“算了,这些书我6折卖给你。你在我这里打3年工就够了。”于是,他在那
里打了3年工。
这个故事是真的。一个人的书房,一个人看什么书,一个人拥有哪些书,其实就是一个人的
全部,就是这个人。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题目“我的灵魂我的书”将灵魂与书联系起来,“我”不是指教授,也不是指“小伙子”,而是泛指。
B.这篇文章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平中见巧,写出了故事的起伏,引人深思,令人回味。
C.当小伙子意识到刚上完的那门课是那位教授一生中最后的一门课时,当他意识到自己是那位教授一生中最后一批学生之一时,他为自己的逃课行为懊悔不已。
D.作者在记述故事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教授的兴趣、爱好,为我们展示了生活中的教授形象。
8.文章第三段中说:“更要命的是,教授年纪大,说话慢,讲课风格老派,听着很闷。”有人认为
这句话可以删去,你同意吗?为什么?(6分)
故事的结尾说:“一个人的书房,一个人看什么书,一个人拥有哪些书,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全
部,就是这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探究这句话给你怎样
的启示。(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田儋者,狄人也。故齐王田氏族也。儋从弟.田荣,荣弟田横,皆豪,宗强,能得人。陈涉之初
起王楚也,使周市略定魏地,北至狄,狄城守。田儋详为缚其奴,从少年之廷,欲谒杀奴。见狄
令,因击杀令,而召豪吏子弟曰:“诸侯皆反杂内立,齐,古之建国.,儋,田氏,当王。”遂自立为齐王,发兵以击周市。周市军还去,田儋因率兵东略定齐地。秦将章邯围魏王咎于临济,急。魏王请救于齐,齐王田儋将兵较魏。章邯夜衔枚.击,大破齐、魏军,杀田儋于临济下。儋弟田荣收儋余兵东走东阿。齐人闻王田儋死,乃立故齐王建之弟田假为齐王,田角为相,田间为将,以距诸候。田荣之走东阿,章邯追围之。项梁闻田荣之急,乃引兵击破章邯军东阿下。章邯走而西项梁因追之而因荣怒齐之立假乃引兵归击迢齐王假假亡走楚。齐相角亡走赵;角弟田间前求救赵,因留不敢归。田荣乃立田儋子市为齐王,荣相之,田横为将,平齐地。项梁既追章邯,章邯兵益盛,项梁使使告赵齐,发兵共击章邯。田荣曰:“使楚杀田假,赵杀田角、田间,乃肯出兵。”楚怀王曰:“田假与国之王,穷而归我,杀之不义。”赵亦不杀田角、田间以市于齐。齐曰:
“蝮螫手则斩手,螫足则斩足。何者?为害于身也。今田假、田角、田间于楚、赵,非直手足.戚
也,何故不杀?且秦复得志于天下,则龄用事者坟墓矣。”楚、赵不听,齐亦怒,终不肯出兵。章邯果败杀项梁,破楚兵,楚兵东走,而章邯渡河围赵于巨鹿。项羽往较赵,由此怨田荣。
(节选自《史记·田儋列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章邯走而西/项梁因追之而因荣怒/齐之立/假乃引兵归击/逐齐王假/假亡走楚
B.章邯走而西/项梁因追之/而因荣怒齐之立假/乃引兵归/击逐齐王假/假亡走楚
C.章邯走而西/项梁因追之而因荣怒齐之立假/乃引兵归击/逐齐王假/假亡走楚
D.章邯走而西/项梁因追之/而因荣怒/齐之立/假乃引兵归/击逐齐王假/假亡走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弟,指以共曾祖父而不共父亲的平辈男性中年幼于己者,亲疏远近当介于弟、族弟之间。
B.建国,既指古代天子封立诸侯王国,又指建邦之所居,即建立国都。文中指后者。
C.衔枚,
古代行军时,士卒口衔的用以防止喧哗的器具,两端有带,形状如筷子。
D.手足,意指兄弟,谓关系密切,不可分割,手足戚则指有血缘关系的亲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田儋凭借宗族势力,求得人心。他出身齐国实力不弱的田氏宗族,最早拉起造反大旗,自称齐王,并控制齐地。
B.田儋应时而动,刚勇果断。他借杀死犯罪家奴要报告官府得知为由,杀死狄城守令,迅速起兵以响应了陈涉起事.
C.田荣不善合作,对形势有误判。先是拒绝曾帮他解围的项梁邀请一起追章邯,
后是拒绝楚怀王的命令不肯出兵援赵。
D.田荣虽收儋余兵东走东阿表现的勇敢坚强,但他对个人恩怨斤斤计较,不能以大局为重的性格却致使了最后的失败。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周市军还去,田儋因率兵东略定齐地。
(2)楚怀王曰:“田假与国之王,穷而归我,杀之不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狂夫①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中“故人”指严武,杜甫初到成都时,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②篠:xiǎo,小竹,细竹。③裛:yì,通“浥”,沾湿。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第3页共
4页
A.首联“即沧浪”三字,用《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典故,暗示诗人操守。“即”
字有知足意味,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
B.颔联对仗工整,“含”“裛”两个动词运用极细腻生动,“含”比通常写微风的“拂”字感彩更浓,有小心爱护意味。“裛”字尽显轻柔,有“润物细无声”之感。
C.颈联写严武音书断绝,作者失去了经济支持,饥饿波及幼子,以至形于颜色,则家人忍饥挨饿的情形可以想见,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D.尾联“填沟壑”本为悲哀之事,诗人饱经患难,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诗人自己能以“疏放”的态度对待,但这样的人生态度却又让世俗中人耻笑其“老来更狂”。
15.结合全诗,试从景与情的关系对诗句进行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
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的部分。(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循循善诱、平易近人、谦逊和蔼,他先从自
我谈起,把师生摆在同等地位的句子是“

”。
(2)荀子在《劝学》中将螃蟹的

”与“

相比照,强调学习必须专一
才能取得成功。
(3)《琵琶行》中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的两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家族本位、家国一体,是中国传统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春运的壮观景象,未必能为西方世
界所理解,国人却能
。更重要的是,与最爱的家人相会,方不负一年的奔波与辛劳。
在春节的相聚中,每一个中国人都将面临心灵的终极拷问:我是谁?有个耳熟能详的段子是这么
说的:身处北上广的托尼、露丝回到村里,就变回了二狗、翠花。撇开
的成分不谈,能
在故乡找回自己、发现自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其实,能从春节汲取力量的,又何止是个人?


无需大张旗鼓的宣传,也无需
的诉说,
它早已印刻在每一张摆
放着年夜饭的餐桌上、每一幅合家欢乐的幸福画面中。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欢度春节的方式
也在发生着变化。饭桌上被亲友逼问、催婚,凡此种种,都给欢乐的春节气氛添上了不和谐的音
符。因此,想要过好春节,不妨大胆做好减法,
陋习。同时,为了让传统文化生生不
息,我们也应树立崭新的表达方式。有人说,不再看春晚是家庭气息淡薄的表现。其实,全家一
起看电影或网剧,又何尝不是一种新年俗?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每一个春节的底色由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也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团结统一。
B.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特征得到了印证,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了每一个春节的底色
C.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了每一个春节的底色,也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团结统一。
D.每一个春节的底色由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特征得到了印证。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心领神会
戏谑
不厌其烦
去除
B.心照不宣
戏弄
不胜其烦
祛除
C.心照不宣
戏谑
不胜其烦
去除
D.心领神会
戏弄
不厌其烦
祛除
19.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但是,为了让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我们也应树立崭新的表达方式。
B.同时,为了让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我们也应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
C.但是,把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我们也应树立崭新的表达方式。
D.同时,传统文化为了生生不息,我们也应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过度焦虑的人往往“因为
100%的追求,产生
1%的恐惧”,继而“因
1%恐惧而放弃
99%的行动”。实际上,没有任何一种行动是
100%安全、不承担风险的,我们应当为自己设置风险边界,
即使存在风险,只要不超过边界就果断地行动,①
,也要勇敢地承受,接受不好的结
果远比逃离危险的海洋容易得多。三思而后行固然是一种谨慎、周密的品质,对于重大事件想清楚、想仔细无可厚非。毋庸置疑的是,无度的熟虑、多虑导致过度的焦虑,过度焦虑者往往对看
来不那么重要的事也进行深度思考。②
,价值为零,感觉的改变是通过行动,而不是
道理,迈出第一步是缓解过度焦虑的关键。“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核心理念,强调应当抛弃以
情绪为准则的生活态度,③
。过度焦虑者应破除感情用事,转变一旦出现焦虑感受就
什么都不做的行为模式,去做当下应该做的事,而不是想去做的事,以行动及行动的成果体现自身的价值,而不是被动地被情绪左右、束缚。
21.缓解过度焦虑需要我们把握三个关系,请分别概括上文段的主要意思,每组不超过
10
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美丽中国”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概念,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2012年11月8日,在十八大报告中首次作为执政理念出现。2015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美丽中国"被纳入"十三五"规划,首次被纳入五年计划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上面材料是对“美丽中国”的解读,“美丽中国”的理解也多种多样,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请
从一个层面或者多个层面来呈现现实中的“美丽中国”或你理想中“美丽中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第4页共
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