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童年的水墨画》这是一组儿童诗。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生活的典型场景,孩子们或是呼朋引伴去溪边钓鱼,去江上游泳,或是到林中采摘带着雨珠的小蘑菇,尽情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仿写儿童诗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6个字,会写11个字,背诵《溪边》;
4.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难懂的句子,想象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仿写儿童诗感受童年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调动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吗?平时喜欢在哪里玩?玩些什么?老师把你们平时玩的情景拍了下来,请大家一起欣赏。播放音乐相册《童年》。
2.是呀,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3.这节课咱们一起继续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二、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词语。(自由读、指名读)
2.指三名同学接读诗歌(1人1节)。听了三位同学的朗读,你知道这三节诗分别写了什么?写的是什么地方吗?
3.整体感知诗歌,师相机板书:溪边、江上、林中
过渡:在这些地方究竟给我的童年留下了哪些美好的回忆呢?让我们一起先去溪边看看吧!感受我童年的快乐吧!
三、品读诗歌,想象画面
首先,我们走进第一幅水墨画。
(一)学习溪边
1.出示第一节诗的内容。
2.指名读,齐读。边读边想象,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
3.交流(生说)
(1)课件出示。师引导朗读第一句。思考这里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从梳妆想象一下,还有什么把溪水当镜子?(小草、小花)把你说的景物让他也放在句子梳妆一下,看美不美?
(2)指名读第二句,设疑:人影给溪水染绿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染”体会溪水的绿)还可能有什么被溪水染绿呢?(小鹿、小马)景色好美啊!你能美美地读一读吗?
(3)齐读第三句,谈自己的理解,什么东西扑腾一声打破这沉寂的环境呢?指导朗读,配合表情、动作,读出欢快活泼的语气。
(4)师生合作朗读。师引读红色的一、三、五行,生接二、四、六行。
(5)试背(课件出示)垂柳———,山溪———,人影———,钓竿———,
(6)师范读,生闭眼想象,你仿佛看到什么画面?师板书:钓鱼
(二)学习《江上》。过渡:你看小孩子在溪边钓鱼多么快乐、多么专心呀!那么他们来到江上又会玩些什么呢?
1.走进第二幅水墨画《江上》
2.课件: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联系上下文及生活经验和已经学过的知识自学《江上》
3.出示自学提示。思考《江上》写了什么?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读过之后,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呢?想象一下,孩子们会怎样戏水?你仿佛还听见什么?
(三)学习《林中》。过渡:是呀!不仅江上我听到了孩子的笑声,在林中我也听到了孩子们的欢笑,让我们快去看看吧!
1.出示诗歌。请大家运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继续学习《林中》。
2.小组合作,同桌互读,相互谈感受,集体汇报交流。
3.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
四、总结全文,拓展提升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如果把《童年的水墨画》真得看成一幅画。第一幅我会画 的情景,第二幅我会画 的情景,第三幅我会画 的情景。
(二)仿诗画诗。昨天晚上,有的同学预习了课文并画了自己的美好童年。请你说一说你画了什么?请展示给大家看看。
美好的童年可以画,也可以写,也可以拍下来作为美好的回忆。那我们也学着作者仿照课文,写一写我们童年的水墨画。
展示作品,一起分享。
五、课外阅读
《山村孩子的画》
邱易东
云是画面的主角
让阳光渲染它的模样
暖一抹,冷一抹
在小溪的天空漂浮
树是画面的主角
让风涂抹它的年轮
浓一笔,淡一笔
叶的眼睛在崖畔张望
泥土是画面的主角
让幻想展示它的富有
深一脚,浅一脚
山路上印满秋天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