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戏》教学设计
课 题:《看大戏》(人民教育音乐出版社,第十册)
课 时:40分钟
课 型:唱歌综合课
年 级:小学五年级
教材分析
本首歌曲是一首戏曲风格的歌曲,歌曲的曲调吸收了流传于我国河南地区的主要戏种——豫剧的唱腔。整首歌曲豫剧风格鲜明,全曲以降B大调为主,旋律流畅活泼,结构简单明了,在音乐中插入间奏,将两大句分开,最后扩充了一句作为结束句。歌词通俗易懂,表现了主人公一家人对戏曲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与教学方法的设计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对于五音不全的学生,可多鼓励他们参与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以此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因此,根据以上情况,我在教学中采用视听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将课堂设计成充满知识性、趣味性的多样式课堂,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参与学习和活动的需要。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看大戏》这首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感受歌曲感情的基本能力,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戏曲风格音乐的演唱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整体感知体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旋律模仿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能够准确的演唱歌曲,豫剧唱腔的特点,唱准歌曲中的下滑音,拖腔等乐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聆听、感受、模唱等音乐活动,体会歌曲的豫剧唱腔。
、教学难点
1、在歌曲演唱中初步掌握豫剧唱腔的特点(比如#4的运用,句末的下滑下坠的感觉,拖腔等等)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双响筒、堂鼓、钹。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播放视频苏三起解中《苏三离了洪洞县》选段,学生思考这属于哪种戏曲种类,由此引出我国的五大戏曲剧种之——豫剧。
【设计意图:采用视频导入的方式,能够从一开始就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课学习
播放歌曲《看大戏》动画视频,学生在听赏过程中思考,“看大戏”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教师总结学生回答,并出示民众们观看大戏时的现场图片。
A:念白部分学习
出示念白部分PPT,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念白节奏。
老师总结统一规范节奏,并用双响筒为学生进行伴奏。
B:演唱部分学习
播放歌曲伴奏,教师示范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教师的声情并茂的演唱,加上适当的身段动作可以有效的无意识的引导学生演唱,体验感知歌曲风格。】
学生随教师钢琴用“la”哼唱,演唱中注意解决“#”,后起拍,空拍,间奏等等。
再次随琴用“拉”模唱。
【设计意图:多次的模唱练习可以有效的解决演唱中的各种难题,为正式教唱歌曲做好铺垫。】
初次演唱,加入歌词小声随钢琴演唱歌曲。
学生自己第一次演唱中出现的问题,哪句是难点,提出并解决。(在解决过程中,着重的讲解拖腔和甩腔,加入身段动作以及演唱方法)
随教师的钢琴加入身段动作完整演唱歌曲《看大戏》第一段。
同学们,请比较第二段和第一段哪里不同?发现并演唱不同的结束句的甩腔。多次联系。
随教师钢琴伴奏直接演唱第二段。
随琴完整演唱歌曲。
、歌曲表现环节
1、同学们,在我们的戏曲表演当中,表演手段除了唱和念以外还有什么?(做、打)请同学们根据歌曲的风格自行为歌曲设计几个戏曲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
2、教师播放歌曲MP3伴奏,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完整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身创造意识】
3、教师提问在我们的戏曲表演中常常会用到哪些打击乐器来表现热闹的场景?
4、总结学生回答,并出示堂鼓、钹的图片。
5、教师出示节奏并示范打击,学生利用积木凳子,击打左右两侧进行体验。
6、请两位同学上台使用堂鼓和钹进行伴奏,教师钢琴伴奏,其余学生完整有表演的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在本堂课的最后通过完整的表现音乐,学生亲身体验,更好的感受音乐】
(四)拓展环节
教师简单介绍豫剧,让学生了解其特点。
欣赏常派唱腔常香玉演唱的原滋原味的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2、教师总结课堂:将这种戏曲音乐和现代音乐结合起来音乐形式有很多,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多去收集这样的音乐。以“没有不喜欢戏曲的人,只有还不知道自己会喜欢戏曲的人”一句话结束。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在本课中获得情感的升华,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