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恰恰恰》
一、教材分析
《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曲。歌曲的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担到城里卖瓜的过程。有介绍瓜的品种和吆喝声,富有情趣,特别是衬词“恰恰恰”的运用是这首歌最富有情趣的亮点,同时也表现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
歌曲为三段体,大调式。第一乐段以弱起小节开始,四个乐句的节奏相同,并在每个乐句结束时都运用了X
X
X的节奏。在第二乐段运用了连续的切分节奏,把欢快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乐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积极地思考如何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方法深层次地表现歌曲的情感,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要使学生能够深入地体验音乐,发挥音乐想象力,参与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既能根据音乐想象编撰各种具体情节,又能不囿于具体情节,积极拓展更宽更广的音乐想象空间。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掌握切分节奏,并能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编创、表演等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歌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和学唱《木瓜恰恰恰》,让学生感受世界各国音乐艺术的音乐魅力,了解世界多元的音乐文化。
四、教学重点
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五、教学难点
切分节奏的掌握,并能将其自如地运用到歌曲之中。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完成
七、授课类型
歌唱课
八、教学过程
(一)视频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我们的音乐大课堂,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三小组视频,看完以后,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视频都唱了些什么?(观看视频《冰糖葫芦》《卖汤圆》《新货郎》)
(设计意图:通过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叫卖歌曲”)
今天呢,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去学习一首印度尼西亚的叫卖歌曲——《木瓜恰恰恰》。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由上万个大小岛屿组成,又称“千岛之国”。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异域风情的歌曲。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有针对地介绍与本节课有关的资料,扩大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
(二)聆听歌曲
(1)初次聆听
师: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曲演唱了什么内容?它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生:自由回答
(2)再次聆听
师:再次聆听全曲,歌曲的特别之处在哪里?都出现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声音是怎样的?生: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聆听是感知音乐、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在音乐聆听的过程中,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学唱歌曲
(1)学唱第一乐段
①视唱第一乐段曲谱
②填入歌词演唱第一乐段
③在“恰恰恰”处用乐器或动作参与表现
(2)学唱第二乐段
①节奏游戏
X
X
X
∣
X
X
‖
你
叫
什
么
呀
我
叫
·
·
·
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那
同
学
们
谁
能
够
告
诉
我
瓜
农
们
有
番
石
榴
有
菠
萝
有
芒
果
有
香
蕉
X
X
X
X
X
X∣
X
-
-‖
都
卖
了
什
么
水
果?
有
榴
莲
还
有
苹
果。
生:按节奏模仿
师:同学们,有没有人知道刚才我们用的什么节奏朗读的歌词?
生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节奏游戏的导入,让学生感知切分节奏)
②视唱第二乐段曲谱
③尝试演唱第二乐段歌词
④请同学们想一想有什么样的声音叫卖可以更好地吸引顾客?
(3)完整演唱作品,并在“恰恰恰”处用乐器或动作表现。
(四)音乐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自由讨论,为歌曲编排一出小小音乐剧。
要求有人扮演卖水果的,边卖边唱;有人扮演买水果的;有人用动作为他们伴奏。
(设计意图: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活动中愉悦地学习)
九、课堂小结
同学们,谢谢你们生动活泼的表演,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课下也可以去找一找听一听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感受世界各国音乐艺术的音乐魅力,了解世界多元的音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