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 第二单元 欣赏 瑶族舞曲|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 第二单元 欣赏 瑶族舞曲|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5-17 10:0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名称 欣赏《瑶族舞曲》 课型 单一课

教学分析
学习者
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有一定的自制力,识谱能力,对节奏节拍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习内容分析 作品创作于20世界50年代,以民间舞曲《长鼓歌舞》为素材用管弦乐的手法,展现了瑶族民众换个热舞的场面。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乐曲,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 欣赏法、演示法、练习法、律动教学法。
知识与技能 感受乐曲的情绪,并划分段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熟记《瑶族舞曲》的主旋律。
难点:能够正确分辨乐曲的段落。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清单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在上课 之前来做三个动作,全体起立。
师:我们来吧第一个动作带入到音乐当中感受一下。
(动作一 配入到音乐当中)
师:刚刚我们听到的这段旋律就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乐曲《瑶族舞曲》的引子部分。图片上出现的这个乐器叫做长鼓,是瑶族特有的乐器。
新授
聆听A段
师:接下来,我们来听两段音乐,你们听一听这两段音乐分别带给你们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如果用刚才的2个动作来表示你们觉得哪个动作更符合第一段,哪个动作更符合第二段?

师:主题一、主题二分别带给你们怎样的情绪呢?是抒情?优美?或者是欢快?还是什么别的感受?
师:你们的音乐感觉特别灵敏,我们现在再来聆听一遍主题一,谁能告诉我主题一中主旋律重复了几次?
(如果第一次没听出来,在进行第二次聆听,先哼唱唱主旋律,教师用巴乌演奏主题一,学生聆听)
师:出示乐谱,跟着巴乌,学生哼唱乐谱,熟记旋律。
师:我现在要把女生分成三组,当主旋律第一次出现时,第一组起立带入我们的动作,第二次出现时第二组起立带入我们的动作,第三次出现时第三组起立带入我们的动作。
师:你们做的很好,主题一中主旋律就是出现了3次,这一段主要描写的就是瑶族姑娘们翩翩起舞的场景。
师:我们再来听主题二,相对主题一,主题二给我们的感觉比较欢快,你们来听一听主题二中的主旋律出现了几次。
(如果第一次没听出来,再次聆听,老师用手势做简单的提示)
师:同样的我们男生也分为三组,主旋律每出现一次,下一组就带着动作加入进来。
师:你们做的都非常好,其实我们刚刚听到两段音乐是我们瑶族舞曲的第一段,也就是A段。现在我们来完整聆听A段。
(2)聆听B段
师:《瑶族舞曲》一共有三段,欣赏完A段我们再来听一听B段。听一听B段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
(3)聆听A’段
师:你们的音乐感觉很好,最后我们再来听一听第三段,听一听第三段跟前两段哪段比较类似。
师:对了,第三段跟A段很相似,我们把第三段叫做A段的再现。那么我们全曲的结构也就出来了,《瑶族舞曲》是一个A B A’三段体结构的乐曲。
三、结语
师:《瑶族舞曲》我们就欣赏完了,瑶族是我国南方的一个山地民族,没有本民族自己的文字,但是有自己的语言,口头文学非常丰富,现在的瑶族一般都会说汉语。瑶族的服饰非常漂亮,歌舞也很有名,如果有机会希望大家能够走进瑶族的寨子,亲身感受一下瑶族的文化。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生:集体做动作
生:动作二符合第一段
动作三符合第二段
生:主题一抒情
主题二欢快
生:3次
生:认真聆听,及时带入动作。
生:3次
生:认真聆听,及时加入动作。
生:带着动作,聆听音乐。
生:舒缓,优美。
生:跟A段类似
舞蹈动作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多次聆听,加深对主旋律的记忆。
用动作的感觉来区分音乐的变化,更加深刻的体会音乐的情感。
课后反思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也有了一定的识谱能力,但是识谱能力参差不齐,因此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充分发挥他们的听力,在反复听唱中熟记旋律。同时我采用“律动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掌握节奏节拍的乐理知识,能够用不同的律动来分辨不同的段落。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B段的欣赏不是很详细,有一点仓促。如果能够让男女生分组表现每段的不同会更好。再现段A段,没有详细讲解,在备课的时候还应该再详细分析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