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新课导入】
材料:丘吉尔曾经讲到,资本主义的固有缺陷是不平等地分享上帝的恩施,社会主义的固有美德是共享苦难。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相互把对方妖魔化攻击之后,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已经不是谁代替谁的问题,而是如何混合的问题。——鲍盛刚:邓小平改革与罗斯福新政
国家的宏观调控
1、原因——阅读课文,提炼观点。
①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弊病。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
③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2、国内国家干预经济
(1)措施:
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②制订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③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解说:资本主义国家有了国营企业后,有人惊呼“资本主义国家马上要变成社会主义了”,这种观点对不对?不对,因为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
西方国家用计划调节经济,能不能说他们已经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了呢?不能,因为西方国家的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运行过程仍然以市场调控为主,而苏联的经济计划是指令性的。
影响:
①积极: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②消极: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造成财政赤字加大。国家对私人企业管制过严,降低了企业的活力。
3、20世纪70年代的调整
(1)背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
解说:“滞胀”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 1973年10月以色列与中东一系列国家关系恶化,触发中东战争。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了打击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造成油价上涨。原油价格曾从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这就是第一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暴涨,引起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经济的衰退。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而后伊朗和伊拉克开战,原油日产量锐减,国际油市价格飙升,每桶原油的价格从14美元涨到了35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机也引起了西方工业国的经济衰退。
措施: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减少社会福利开支、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解说:以英美为代表,奉行新自由主义,在英国是撒切尔夫人、在美国是里根主义。
1980年代的撒切尔通过减税治好了“英国病”,而且没有增加财政赤字,靠的就是出售国有企业股权,不仅减轻了居民和企业的税收负担,而且由于民营企业效率相对较高,因此对企业的经营效率也有提升。
1980年代美国的里根实施了两次大规模减税政策,带领美国走出滞胀陷阱、步入到了繁荣时代,其减税靠的就是政府举债。在里根执政期间,财政赤字率从70年代的2%上升到4%,而国债规模也从9000亿美元翻了3倍达到2.9万亿美元,其政府债务/GDP也从37%上升到55%。
活动设计:阅读下列材料,分析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的原因。
材料1: 从1973年11月开始,意、英、美、日、法、联邦德国等国相继出现经济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企业破产严重,股票行情大幅度下跌,工业、金融和贸易公司的破产具有普遍性。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到1975年底,达1850万人。与此同时,物价大幅度上涨,美国为7.4%,日本18.9%,联邦德国12.7%,法国26%,英国19.1%,意大利24.6%。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滞胀”阶段。 ——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材料2:1973年危机以后,如果继续按照凯恩斯的办法去扩大社会需求,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减少失业,就势必会加剧通货膨胀,造成严重的物价上涨,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果反过来实行缓和通货膨胀和控制物价上涨的紧缩政策,又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失业人数,甚至会加速触发新的经济危机。面对这种病症,钒恩斯主义一筹莫展。——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4、国际——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阅读P115历史纵横,完成下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世界银行(WB)
成立 1945年12月27日成立,总部设在华盛顿
宗旨 稳定国际汇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收支不平衡。 提供长期贷款,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
运行 机制 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帮助维持黄金与美元固定的汇率;1976年被浮动汇率所取代。
资金 来源 主要来源于成员国的认缴,美国因认缴资金最多而获得最大股票权。
作用 协调、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强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
解说: IMF的议事规则很有特点,执行加权投票表决制。投票权由两部分组成,每个成员国都有250票基本投票权,以及根据各国所缴份额所得到的加权投票权。由于基本票数各国一样,因此在实际决策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加权投票权。加权投票权与各国所缴份额成正比,而份额又是根据一国的国民收入总值、经济发展程度、战前国际贸易幅度等多种因素确定的。目前IMF的投票权主要掌握在美国、欧盟和日本手中,中国的份额甚至不如比利时与荷兰的总和。美国是IMF的最大股东,具有17.69%的份额,中国仅占4%,显然不能准确反映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日益增加的重要性。IMF这种以经济实力划分成员国发言权和表决权的做法与传统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显然是背离的,引起了不少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不满。据统计,基本投票权曾经超过IMF所有投票权的15%,但由于IMF的扩大,现在只占总数的2%。2010年中国的份额将由目前的3.65%升至6.19%,超越德、法、英,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不过,改革后拥有17.67%份额的美国依旧拥有“否决权”。
(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1948-1995年)
20世纪30-40年代,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际贸易的相互限制是造成世界经济萧条的一个重要原因。1947年10月30日各国在日内瓦签订《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这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这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其基本原则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学生自主学习)
1、背景:(能不能从中提炼促进科技进步的因素)
①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
②理论支持: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③社会条件:二战中的军事需求、战后军备竞赛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表现: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
影响:
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
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引言:二战后发达国家出现的阶级关系多层次化现象,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
1、原因:科技革命的影响、第三产业的崛起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动。
2、表现:
(1)就业结构:农业和工业就业的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增加。
(2)阶级结构:“中间阶层” 的人数增加。
解说:中间阶层是来自社会分层理论的一个概念。自20世纪40年代起,西方几个主要的现代化国家的社会分层结构中,均先后出现了以管理人员和公职人员为主的新中间阶层,亦称“中产阶层”、“新中产阶级”。20世纪80年代以来,稳定保持在发达国家人口比例的25%-30%左右,已成为推动现代化社会发展、引导社会消费、稳定社会形势、定型社会规范及主流社会价值观的主体力量。“中间阶层”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如住房、汽车、股票等。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中间阶层的发展趋于稳定,保持在人口比例的25%—30%左右。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1、“福利国家”
(1)含义:
所谓“福利国家”,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其实质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再分配。
(2)作用:
①积极:缓和了收入分配不平等,稳定了社会稳定。
②消极: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助长了惰性,降低了社会效率。
解说:这些社会福利由国家财政负担,因此,当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减少福利就成为“改革”的内容之一。80年代,美英法等国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活动设计:阅读下列材料,概括“福利国家”的作用。
材料1: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了一系列抑制贫富差距的税收政策、扶贫计划以及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通过对国民收入再分配,引起西方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的重大变化,工人的生活早已不再是“贫困的积累”,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在当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大都在0.4以下。 ——蔡继明:《从混合经济形成看两大经济思想体系融合》
材料2:英格兰西北小城布来克朴的麦高雷一家一母五女,六人都不外出工作,她们和8条宠物狗住在一套政府提供的房子里,收入居然也近3万英镑,被称为英国最懒家族。虽然年入3万英镑现钞,她一家居然还不知足,抱怨住的太挤,正申请更宽敞的大福利房。
——《生活日报》
材料3: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2、社会运动
(1)1960年代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①原因:虽然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
②结果: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
(2)妇女运动
①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的歧视也长期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
②目的:争取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③结果: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
(3)1960年代的学生运动、美国学生反越战运动。
解说:1961年,美国卷入越南战争后,随着越战的深入,战争的残酷与非正义性,民众反战情绪高涨。 1969年5月22日,美国爆发反越战运动,从纽约到加利福尼亚,学生们占领了大学校园,抗议进行越南战争。1970年5月,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学生总罢课爆发,多所大专院校的师生罢课罢教参加反战运动,10多万学生涌人华盛顿进行抗议。直到1973年美军全部撤出越南,反越战运动最终结束。
【本课重点】二战后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政策调整的措施、“福利国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