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11-20各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数数、读数等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认、读11--20各数。
2.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
3.使学生在认数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以及11-20各数的组成,正确认、读11-20各数。
教学难点:
理解“10个一是1个十”,建立计数单位“一(个)”“十”的概念,发展数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20根小棒,2个橡皮筋,ipad平板(优学派);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摆小棒,建关系
1.认识计数单位“一(个)”
(出示1根小棒)讲述:同学们看,这是……(1根小棒)。1根小棒用数字“1”来表示,也可以写成“一”,这1根小棒就表示“1个一”。(板书:1个一)
(出示三根小棒)问:这是几个一?(3个一)7根小棒,是几个一?
小结:有几根小棒就表示几个一。
2.认识计数单位“十”
谈话:请小朋友用自己的小棒,跟老师一起边数边摆,数出10根。
追问:我们摆出的是几个一?(贴10个一)瞧,电脑上也摆出了10个一(电脑出示)。计数时,当满10个的时候,我们通常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电脑演示)表示1个十,这样就更方便了。
(师示范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问:我们把这10根小棒怎么样了?这样一捆,它们就变成一家人了,表示1个十。老师用这个图片表示。(板贴1个十)
追问:这1个十是几个一呀?(10个一)
小结:所以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1个十也是10个一。
现在,小朋友也像老师那样把你摆出的10个一捆成1个十。(师示范,用橡皮筋先套一下,挽个结,再套一下,同桌互相帮忙。)举起捆好的小棒,告诉老师。这是多少?(10个一,1个十。)
3.拿小棒,巩固认识
过渡:把捆好的这一捆小棒放回学具盒里。我们来做一个拿小棒的游戏。
第一次,拿5根小棒,比一比看谁拿的对。
(追问:是几个一根。)
第二次:拿出10根小棒。提高要求,看谁拿的又对又快,
指名说说是怎样拿的。(预设:一根一根的拿;拿1捆。)
指名拿1捆的小朋友说说,为什么这样拿?
小结:1捆就是1个十,1个十就是10根。拿一捆的小朋友真了不起,学了就会用,这样拿又快又方便。
巩固:把小棒放回去,我们的游戏继续。听好了,拿出10根小棒。(预设:多数都拿1捆)真棒1秒就完成了,而且全都拿对,以后我们就可以用1捆小棒表示10根
三、 摆小棒,学组成
1.认识11-20各数
(1)摆一摆,数一数,认识12。
第三次:摆出12根小棒。
谈话:小朋友已经学会了用1捆小棒表示10根的本领,接下来老师请小朋友在平板上摆12根小棒,想一想,怎样摆 能看得很清楚。(指导说明:可以这样拖动小棒摆在下一行)
展示平板上的图片,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摆的。(先拿1捆,再拿2根)
追问:这样摆是不是12根呢?你是怎么想的呀?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摆的。评价。
指导学生表述:1捆是10根,再添2根就是12根。(统一看法后师在黑板上摆出小棒)这样先摆1捆,再摆几根,能看的很清楚,在数学上用这个数表示12(板书12)。
规范摆法;一般情况下,我们把一捆摆在左边,把几根摆在右边。
(2)摆一摆,数一数,认识11、13。
过渡:用1捆再添几根的方法摆是不是真的很快呢?出示11,问:这是多少根,你怎么看这么快的?
你能用这种方法摆出13根吗?请你自己在平板上拖动小棒摆一摆。
展示学生平板上图片,指名说:你是怎样摆的?怎样想的?
指导学生说方法:1捆是10根,再添3根是13根。
出示12根添上1根的方法。(问:有没有小朋友这样摆的,刚才我们摆了12根小棒,直接再添上1根,也是13根。)
小结:12再添上1就是13,说明13比12多1。
追问:像11、12、13这样十几的数还有哪些?你知道吗?
指名回答:生答师出示。14、15、16、17、18、19,生齐读。
(3)摆一摆、数一数,进一步认识十几。
谈话: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表示出了11、12、13(出示)。十几的数还有这么多,如果用摆小棒的方法表示16,该怎样摆呢?(生口答)14呢?
小结:像这样用1捆再添几根的摆法能清楚的表示出十几。
(4)沟通联系
谈话:老师把这些小棒图和它们表示的十几都请到了屏幕上(出示),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小棒图和十几的这些数,它们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十几的数前面都有“1”,这个“1”表示什么呢?后面的数表示什么呢?
小结:十几前面的这个1就表示图中的1捆小棒,也就是1个十,后面的几,表示图中的几根小棒,也就是几个一。1个十再添几个一就是十几。
3.认识20。
老师把刚才摆出的19根小棒请出来。(出示)
仔细看,19根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
追问:19添上1是多少?(出示:19添上1是20)我们可以怎样清楚的表示出20根呢?
这时,右边的小棒又满10根了,根据刚才的经验,可以怎么办?(再捆成一捆,变成1个十。)
(师操作)现在是几个十了?(2个十)讲述:20里面有2个十,2个十就是20。(板书)
5. 小结揭题: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哪些数?(板书:认识11-20各数)
讲述:我们不但认识了11-20各数,还知道了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三、做练习,建数感
1.认识数轴上的数
(出示数轴)谈话:老师把我们今天认识的数宝宝都请到了数轴上。(出示)
问:咦,怎么少了几个?这几个调皮水果宝宝把它们藏起来了,你能把他们找回来吗?
学生回答后,说说是怎样找的?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例如:13可以说12后面一个数是13,也可以说14前面一个数是13,12的相邻数是11和13 ;14的相邻数是13和15。
这些十几的数数宝宝都在哪两个数之间?(10和20之间)说明,在这些数里,谁最大?谁最小?
2. 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
过渡:以前我们还认识了0---10这些数,在尺子上就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1)出示尺子,齐读。
追问:10前面有哪些数?后面呢?
10前面的数都比10怎样?后面的数都比10怎样?
猜一猜: 16后面一个数是几?和19相邻的数是几?
(2)如果没有尺子,你能从7数到17吗?
指名数,齐数。
过渡:小朋友对这些数已经非常熟悉了,下面就让我们把这些数宝宝送回家吧。
3.做“想想做做”第5题。
引导:同学们看这几幅图,图中都画了什么?你认识上面的数吗?这些数各表示什么意思?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样的数?
小结: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数,课后和你的小伙伴们一起到周围继续寻找吧。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草莓图和雨伞图,问:你能估计出这些草莓和雨伞大约有多少个吗?
学生估计后,指导他们数一数,圈一圈,进行验证。
五、总结
谈话:这节课我们认识了11-20各数,并会用小棒表示它们,现在只有2颗一模一样的珠子,还能表示11吗?怎么表示呢?下节课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