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民族乐器——古筝
2、听赏古筝独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3、结合吟唱、身势、图谱来表现音乐主题
二、教学内容
1、认识民族乐器——古筝
2、听赏古筝独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三、教学重点:
听赏古筝独奏乐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吟唱、身势、图谱来表现音乐主题
五、教学准备:
CAI、钢琴、
六、教学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导入:老师演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第一主题
师:“同学们,初次见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陕北民歌,请听!”
老师深情地演唱第一主题
师:“你们熟悉这首歌曲吗?”生:“熟悉。。。。。”
师:“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生:“。。。。。”
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做《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板书《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师:“是一首_é?????_民歌,当时红军把根据地从南方转移到北方,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转战14个省,历时两年,最后胜利抵达陕北,而红军到来时争逢满山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美丽情景。”
2、听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1)第一主题:“盼红军” 旋律悠长,具有陕北特色,使人眼前呈现出一幅陕北景色。(1ˊ10〞)
师:“《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首脍炙人口、流传广泛的歌曲,。于是后来产生了很多版本,比如独唱版、合唱版、独奏版等等。考考你们,曾老师刚才演绎的是哪个版本?”师:“独唱版。”
师:“下面让我们闭上眼睛来倾听一段音乐, 听听这是哪个版本!”
古筝演奏的乐曲第一主题。
师:“同学们,这是哪个版本?”生:“古筝!”
师:“你们觉得古筝的音色怎么样?”生:“优美!”
老师边问边做拉弦和弹拨的姿势
师:“古筝是弹拨乐曲还是拉弦乐器?”生:“弹拨”
音乐小知识(简单介绍)
师:“古筝,它是中国独有的、重要的_?°?????????¨_之一,属于弹拨乐器,音色优美,由21根琴弦组成,具有相当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师:“同学们,刚才这段旋律美不美?我们来唱一唱,好吗?”生:“好!”
学生演唱第一主题
1﹦C 2/2
2 3 2 6﹒6 6 6 ︱2 3 2 2 —︱2 — — —︱……
一 道 道 的 那 个 山
师:“同学们,这是一首民歌,曲调高亢,所以我们在唱得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生:“。。。。。。。”
师:“要轻轻地、用假声来唱。”
第一遍:老师演唱,学生找出难唱的地方
第二遍:老师演唱、学生试着跟唱,纠正学生唱错的地方
第三遍:学生跟着琴声轻声唱
第四遍:学生跟着古筝旋律吟唱
师:“在你们深情地吟唱中,老师感受到了陕北人民“望眼欲穿”盼红军的场景。
板书:“盼红军”、优美
(2)第二主题:“迎红军”转入热闹场面,表现人民对红军的欢迎之情。
先听后引导学生说一说第二主题的情绪以及所表达意思。
师:“那我们接着听下面这段音乐,听听它的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速度变快了!”
师:“速度变快了,那给人带来的情绪是怎样的呢?”
生:“欢快的!”
师:“在欢快的音乐中,你们想象一下人们在做什么呢?”
生:“人们在欢迎红军!”
板书:“迎红军”、欢快
师:“你们是怎么欢迎的?”
生: 拍手
师:“你们还会用什么来招待红军呢?”
生:“做饭。。。。。” (磨豆子、挑水。。。。)可以请学生自己来表现
第二遍音乐(学生展开想象)
第三遍统一动作,一起表达“迎红军”
师:“让我们跟着军民同乐的节奏嗨起来吧!”(前面一段拍手,过渡句后,后面做身势动作。)
师:“在你们欢快的舞蹈中,老师感受到了“欢天喜地迎红军”的热闹场面。
(3)第三主题:“送红军” 音乐回复到开始的绵长节奏中,表现的是人民在向红军挥手道别。
师:“让我们接着感受下一段音乐,这一段大家仔细听,想想音乐描述了一个什么场景?”
先听后引导(第一遍)
生:“送别!”
板书:“送红军”优美
第二遍听赏
师:“同学们,红军要走了,要离开陕北继续前进,红军和陕北人民相互都非常的依依不舍。老师想用一只粉笔来表达依依不舍的心情,你们也可以试一试!”
第三遍听赏(老师和学生一起图谱)
师:“点代表脚步、波浪代表水、线代表山,让我们边听音乐边画一画”
师:“在依依不舍”中,红军渐渐离开了陕北人民的视线!”
(4)带上吟唱、身势、图谱完整的听一遍。(4ˊ46〞)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听赏了一首由古筝演奏的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我们通过吟唱、身势以及图谱来表现了音乐主题。相信同学们一定将这首好听的音乐记在了脑海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我们听了独唱版、古筝演奏版,还有一些版本同学们有时间可以去听听。下课!
钢琴版《山丹丹开花红艳艳》(4ˊ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