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15.2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实词。
(1).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2).虽欲强聒
(3).举先王之政
(4).辟邪说,难壬人
(5).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6).胥怨者民也
(7).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8).度义而后动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冀君实或见恕也
(2).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
(3).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4).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5).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
(6).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3.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活用类型及含义。
(1).故略上报
(2).以兴利除弊
(3).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4).以膏泽斯民
(5).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古今义。
(1).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2).于反复不宜卤莽
(3).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5.指出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类型并作出解释。
(1).终必不蒙见察
(2).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3).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4).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4).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6.下列句子全都属于文中所述的人们对变法的反应的一项是(???)?
①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②以致天下怨谤也③怨诽之多④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⑤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⑤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中提到,司马光认为天下“怨谤”、众“汹汹然”是王安石在变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谏”造成的。
B.面对保守派的指责,王安石最初无心辩解,就没有回复。后来想到不可鲁莽失礼,才写了本文,表达了自己坚持变法的决心。
C.王安石通过对司马光指责自己的几个方面的辩驳, 从而批驳了保守派的不恤国事、墨守成规的状况,表明自己变法的坚决态度。
D.本文首先交代写信的原因,言语委婉有致;接着进行合情合理的辩驳,有理有据,层层深入;最后表明态度,不失礼书。
8.阅读下面的内容,分条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意义。
1067年宋神宗即位,王安石出任江宁(今南京)知府,旋被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即开始实施变法,所行新法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有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等。同时,改革科举制度,为推行新法培育人才。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地主和豪商对农民的剥削,促进了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使国家财政状况有所改善,军事力量也得到加强。但由于司马光等保守势力的激烈反对,宋神宗也时有动摇,新法在推行中屡遭阻碍。熙宁七年(1074),王安石被迫辞相,再任江宁知府,次年二月复任宰相,不久又因维护新法得罪了神宗而再次罢相,退居江宁半山园,被朝廷封为“荆国公”。后人称其王荆公。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答刘正夫书
韩愈
刘君足下:辱笺教以所不及,既荷厚赐,且愧其诚然,幸甚,幸甚!凡举进士者,于先进之门,何所不往?先进之于后辈,苟见其至,宁可以不答其意邪?来者则接之举城士大夫莫不皆然而愈不幸独有接后辈名名之所存谤之所归也有来问者不敢不以诚答。
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贤人。”曰:“古圣贤人所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必谨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又问曰:“文宜易宜难?”必谨对曰:“无难易,惟其是尔。如是而已,非固开其为此,而禁其为彼也。”
夫百物朝夕所见者,人皆不注视也;及睹其异者,则共观而言之。夫文岂异于是乎?汉朝人莫不能为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为之最。然则用功深者,其收名也远;若皆与世沉浮,不自树立,虽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世之传也。足下家中百物皆赖而用也,然其所珍爱者,必非常物。夫君子之于文,岂异于是乎?今后进之为文,能深探而力取之,以古圣贤人为法者,虽未必皆是,要若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之徒出,必自于此,不自于循常之徒也。若圣人之道,不用文则已,用则必尚其能者;能者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有文字来,谁不为文,然其存于今者,必其能者也。顾常以此为说耳。
愈于足下忝同道而先进者,又常从游于贤尊给事,既辱厚赐,又安得不进其所有以为答也。足下以为何如?愈白。
(选自《韩昌黎文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来者/则接之举城士/大夫莫不皆然/而愈不幸独有接后辈名/名之所存/谤之所归也/有来问者/不敢不以诚答
B.来者则接之/举城士大夫莫不皆然而/愈不幸独有接后辈名/名之所存/谤之所归也/有来问者/不敢不以诚答
C.来者则接之/举城士大夫莫不皆然/而愈不幸独有接后辈名/名之所存/谤之所归也/有来问者/不敢不以诚答
D.来者则接之/举城士大夫莫不皆然/而愈不幸独有接后辈名/名之所存/谤之所归/也有来问者/ 不敢不以诚答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所用的敬辞,表示尊敬对方,译为“您”,文中指刘正夫。
B.“太史公”,即司马迁,因其曾任汉代太史令,故在其所著的史书《汉书》中自称“太史公”。
C.“忝”,有愧于,常用作谦辞,如忝列门墙、忝为人师等。
D.“给事”,官名,“给事中”的省称,文中用官职代指刘正夫的父亲。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明确回答了写作的疑问。韩愈认为文章内容不能因袭陈词,应着眼于圣贤的文辞,重在学习圣贤的思想。
B.韩愈解答问题很辩证。韩愈认为文章没什么浅易艰深之分,只需写得正确,但如果立意浅易就一定要用浅易的文字来表达。
C.韩愈敢于指正鼓励后学。韩愈以不随波逐流的司马相如等人激励后生写作要有创见,要有自己的特点。
D.韩愈的写作主张鲜明。韩愈认为既要向古代先贤学习,又不能机械模仿,还要树立自己独特的风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进之于后辈,苟见其至,宁可以不答其意邪?
(2)若皆与世沉浮,不自树立,虽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世之传也。
10.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为信念,锐行变法。南宋以后,王安石变法总体上是被否定的,王安石为北宋亡国元凶的论调,成为封建时代的官方定论。历史发展到近代,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所以人们开始对王安石变法进行正面的评价,从社会现实需要出发,呼吁改革。
请结合你对王安石的了解,以“王安石,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游处:同游共处,交往。
(2).强聒:唠叨不休。
(3).举:施行。
(4).辟:批驳。壬人:善于巧言献媚、惑众取宠的人。
(5).恤:顾念,考虑。
(6).胥:互相。
(7).度:计划。
(8).度;考虑。义:适宜。
2.答案:(1).助词,用在动词前代称“自己”,相当于“我”。
(2).则:连词,表转折,“却”。
(3).连词,表顺承。
(4).连词,表目的,“来”。
(5).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介词,“因为”。
3.答案:(1).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上”。
(2).利:形容词用作名词,“有利的事情”。弊:形容词用作名词,“有害的事情”。
(3).媚:形容词用作动词,“献媚”“巴结”。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好的做法”。
(4).名词用作动词,“施以恩惠”。
(5).名词用作动词,“办事”。
4.答案:(1).古义:相互友好。今义:恋爱(旧时多指不正当的)。
(2).古义:指书信往返。今义: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
(3).古义:小,谦辞,指区区之心。今义:(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5.答案:(1).被动句,“见”表被动。
(2).宾语前置句,“见教”即“教见”;“见”用在动词前代称“自己”。
(3).状语后置句,应是“议法度而于朝廷修之”。
(4).宾语前置句,“何为”应为“为何”。
(5).判断句,“……也”表判断。
6.答案:C
解析:④⑤是作者的假设。
7.答案:B
解析:“就没有回复”分析有误。原文是“略上报”,即简单地做了回复。
8.答案:①实行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限制地主盘剥,促进农田水利发展,改善国家财政。②实行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等,加强军事力量。③改革科举制度,培育推行新法人才。
解析:由题干可知,需要分条概括改革的内容和意义。从给出的材料看,符合题干要求的内容在第二至四句,第二句是财政和军事方面的改革内容,第三句是科举方面的改革内容及意义。第四句是财政和军事改革的意义。这样一来,将第四句中的意义与第二句中财政和军事方面的改革内容对应起来就可以了。
9.答案:(1).C;(2).B;(3).B
(4).①前辈进士对于后辈(的求教),如果看见他来了,怎么可以不回应他的诚意呢?
②如果都顺从世俗随波逐流,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见解,即使不被当代的人责怪,也一定不会流传到后世。
【参考译文】
刘君足下:承蒙您给我写信,对我的不足之处给予指教。得到您的赐教,更惭愧地觉得自己确实是这样。非常荣幸,非常荣幸!凡是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对于他的前辈,哪有不去拜访的?前辈进士对于后辈(的求教),如果看见他来了,怎么可以不回应他的诚意呢?有人来访,就应该热情接待,全城的士大夫没有谁不是这样做的。遗憾的是,唯独我韩愈落了一个喜好笼络后辈的骂名。我知道,名声有了,诽谤也就来了。如果有人来问我,我不敢不真诚地作答。
如果有人问我:“做文章应该效法谁?”我一定会郑重地回答道:“应该效法古代圣贤。”如果又问:“古代圣贤所写的书保存下来的很多,文辞各不相同,该效法谁呢?”我会郑重地回答道:“应该效法他们的思想,而不是效法他们的文辞。”如果再问:“做文章应该写得简易还是繁难?”我一定会郑重地回答:“没有浅易艰深的说法,只要它正确就可以。如此而已,并非一定要他们这么做,而禁止他们那么做。”
早晚都能看到的各种东西,谁也不会去关注它;当看到那些异乎寻常的东西,人们就会一起观赏谈论。文章难道和这不同吗?汉朝人没有不会写文章的,但也只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杨雄文章做得最好。那么可以说,下的功夫深,得到的声名也传得远。如果都顺从世俗随波逐流,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见解,即使不被当代的人责怪,也一定不会流传到后世。您家中的各种物品,都是日常离不了要使用的.但其中您所珍爱的,肯定不是寻常的东西,那么君子做文章的道理,难道和这有什么不同吗?现在那些晚辈后生们写文章,能够深入探求努力获取,以古代圣贤的做法为法则,虽然说不一定人人都要这样做,如果有像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那样的人才出现,必定是出自这样做的人,绝不是出自按部就班的人。至于圣君治国之道,不用文士也就罢了,要是重用文士一定会重用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所谓能者不是别的,是能够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不因循他人说法的人啊。自从出现文字以来,谁不写文章呢?但是能够保存到现在的,一定是能提出独到见解的啊。所以我经常把这个道理讲给别人。
我很惭愧地和您同样是经进士科考试而入仕的,只不过先中进士而已,又经常和令尊给事中大人交往。既然如此荣幸地收到您的来信,又怎能不把我所知道的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作为我对您的答复呢?您觉得我的说法怎么样?韩愈述说。
10.答案:略
【写作指导】
“王安石,我想对你说”的题目限定了叙述的人称主要为第二人称。内容上需围绕王安石变法表达自己的看法,虽可褒可贬,但最好以褒为主,肯定其改革精神及其影响,赞美其不畏人言之大无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