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母鸡》教案 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4.《母鸡》教案 第二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6 15:1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母鸡
第二课时
【简案】
课前预习
自由朗读课文,复习生字词。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作者对母鸡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教学内容
提问导入,回顾旧知,理解“讨厌”,认识母鸡,品读喜爱,赞美母鸡,比较阅读,体会写法,书写练习和作业。
教学目标
1.能深入体会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喜爱的情感变化,感受母爱的伟大。2.能感受母鸡的特点,体悟文章表现母鸡特点的方法,感受老舍作品的语言风格。3.能感受同一作家在写不同动物时,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重点
能深入体会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喜爱的情感变化,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
能感受同一作家在写不同动物时,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1.提问:课文中的母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回顾旧知:老舍先生用哪几个事例写出了对母鸡的讨厌之情?用哪几个事例写出了对母鸡的喜爱之情?
新授
探究一:理解“讨厌”,认识母鸡。1.小组合作学习,在第一至第三自然段中找出老舍讨厌母鸡的具体原因。2.指名学生交流。3.总结。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探究二:品读喜爱,赞美母鸡。1.自读感悟第五至八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2.检查交流。3.总结。4.小组合作学习,用总分的方法分别说说母鸡是如何“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5.检查交流。探究三:比较阅读,体会写法。1.小组讨论:《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比一比,说说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2.交流相同之处。3.交流不同之处。
练习
想象小练笔: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好像在说:“
。”当母鸡发现了
,它咕咕地紧叫,好像在说:“
。”
小结
回顾学习内容,总结课堂所学。
作业
1.基础作业: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词。2.拓展作业:课外阅读张抗抗的《天鹅》。
第二课时
【详案】
【课前预习】自由朗读课文,复习生字词。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作者对母鸡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教学目标】
1.能深入体会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喜爱的情感变化,感受母爱的伟大。
2.能感受母鸡的特点,体悟文章表现母鸡特点的方法,感受老舍作品的语言风格。
3.能感受同一作家在写不同动物时,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重点】
能深入体会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喜爱的情感变化,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
能感受同一作家在写不同动物时,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
1.提问:课文中的母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回答。
2.回顾旧知:老舍先生用哪几个事例写出了对母鸡的讨厌之情?用哪几个事例写出了对母鸡的喜爱之情?
适时点拨写法:事例、对比。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巩固上个课时所学的课文主要内容,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新授
探究一:理解“讨厌”,认识母鸡。
1.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在第一至第三自然段中找出老舍讨厌母鸡的具体原因。
(2)小组成员依次交流自己的意见,每位同学说的内容不要重复。
2.指名学生交流。
预设:
(1)这是一只叫声讨厌的母鸡,你听……
随机引导学生读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这是一只欺软怕硬的母鸡,你看……
随机引导比较这只母鸡对公鸡、鸭子、其他母鸡不同的态度。
(3)这是一只自我炫耀的母鸡,你听……
随机引导把文中句子换种说法,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
3.总结:
(1)先说讨厌母鸡,再具体写讨厌的三个方面,这是什么结构?
总分结构。
(2)我们在最近学的哪篇课文中也看到这样的结构?
《猫》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自读,表现出对母鸡的讨厌之情。
(2)比读,看谁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给每个学生练习表达的机会。同时,借助提问,为学生的思考搭设学习支架,使学生学会学习。
探究二:品读喜爱,赞美母鸡。
1.自读感悟,要求:
(1)仔细阅读第五至八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在句子边上写上一两个关键词语。
(2)读读让你感动的句子,表达出喜爱之情。
2.检查交流。
交流时,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言之有理就行。关注学生的口头表达是否流畅。
预设:
(1)第五自然段中,母鸡让人感动的原因可能有负责、勇敢……
随机引导学生想象母鸡要立刻警戒的原因:老鹰抓走雏鸡,野猫叼走雏鸡……
(2)第六自然段中,母鸡让人感动的原因可能有慈爱、尽职、毫不畏惧……
随机引导,给“紧叫”换个说法,体会表达的恰切、生动。
(3)第七自然段中,母鸡让人感动的原因可能有负责、耐心、辛苦、任劳任怨、宽容……
抓住“一声也不吭”,引导学生讨论:母鸡到底累不累?苦不苦?
(4)第八自然段中,母鸡让人感动的原因可能有勇敢、负责、日夜操劳……
理解“顶”是什么意思。(很、十分)所以“顶好”就是“很好”,这是北京的方言。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从两个“顶”体会到什么?(很悲惨)为什么要叫得这么悲惨呢?
预设:吓走危险,惊醒主人……
3.总结:
(1)母鸡的表现感动了我们,也感动了老舍先生,他是怎样评价母鸡的这些表现的?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句子。
出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指名读,表达喜爱、赞美之情。
(3)提问:老舍先生仅仅是在赞美母鸡吗?读了这句话,你还想到了谁?
预设:母亲。
老舍的妈妈有时还咬着牙给人家当女仆,挣了钱供儿子去念书。母亲教会了他做人,教会了他劳动。
老舍不仅仅是在赞美母鸡,更重要的是要赞美母爱,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老舍的情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主旨。
(4)齐读: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4.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用总分的方法分别说说母鸡是如何“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
(2)小组每位同学选说一个内容,相互不重复。
5.检查交流。
指名交流,关注表达流畅。
设计意图:
运用四年级上册学过的批注阅读的方法,实现了教学的衔接,使学生在运用中进一步掌握批注阅读这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给每个学生练习表达的机会。同时,借助提问,为学生的思考搭设学习支架,使学生学会学习。
探究三:比较阅读,体会写法。
1.小组讨论:《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比一比,说说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2.交流相同之处。
个性交流,随机引导,重点体会三个相同:
(1)层次结构清楚。
《猫》写“古怪”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写小猫淘气是总分结构,两部分内容一目了然;《母鸡》先写讨厌母鸡,再写不敢讨厌母鸡,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体。
(2)用事例表现特点。
《猫》写猫古怪的几种表现时,都列举了事例。如,写“老实”列举了睡大觉的事例,写“贪玩”列举了不回家的事例,写“尽职”列举了抓老鼠的事例。
《母鸡》也是用许多的事例来表现母鸡的特点。比如,写讨厌的事例有:叫声难听,欺负弱小,下蛋发狂;写喜爱的事例有:保护鸡雏,寻找食物,勤教本领,半夜警觉。
(3)语言通俗,口语化。
两篇课文的语言都很朴实,生活化,口语化,就好像老舍先生坐在你面前给你讲故事。可以引导学生选读文中的语句来体会。
3.交流不同之处。
个性交流,随机引导,重点体会:《猫》用明贬实褒的写法,母鸡用对比的写法。
《猫》写猫的贪玩、一声不出、胆小,写小猫的淘气,都是用的明贬实褒的写法,表达的都是猫的喜爱之情。《母鸡》中老舍先生先写讨厌母鸡,再写喜爱母鸡,这是两种不同的情感态度,前后的对比更能突出母鸡的母爱伟大。
设计意图: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设计教学活动,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教学过程中设置教和学的梯度,使有效突破教学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三、练习
想象小练笔:
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好像在说:“
。”
当母鸡发现了
,它咕咕地紧叫,好像在说:“
。”
设计意图:
在小练笔上,通过想象补充母鸡的语言这样的练习,使学生更加体悟母鸡身上的美好特点,很好地进行了读写结合。
4、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深入体会了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喜爱的情感变化,感受了母爱的伟大,体悟了文章表现母鸡特点的方法,也感受了同一作家在写不同动物时,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五、作业
1.基础作业: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词。
2.拓展作业:课外阅读张抗抗的《天鹅》。
设计意图:
从课内知识向课外拓展、延伸,除了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外,也注重陶冶情操,培养人文素养。
【板书设计】
讨厌
事例14.母鸡喜爱
对比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