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典精炼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news.21cnjy.com/A/130/106/V43133.shtml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我的主页
第29课 满井游记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花朝节后( )
(2)倩女之靧面( )
(3)红装而蹇( )
(4)曝沙之鸟,呷浪之鳞( )
(5)汗出浃背( )
(6)脱笼之鹄( )
(7)以游堕事( )
(8)浅鬣寸许( )
2.结合本文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土膏微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脱笼之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汗出浃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呷浪之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游堕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而此地适与余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冻风时作 ②于时冰皮始解
B.①呷浪之鳞 ②鳞浪层层
C.①于时冰皮始解 ②始知郊田之外
D.①欲出不得 ②偕数友出东直
4.下列对本文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结构松散自由,是一典型的山水小品。
B.本文文辞清丽简洁,作者直抒胸臆。
C.本文虽然表达了一种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但也掩饰不了作者失意的苦闷。
D.本文比喻新鲜、贴切,洋溢着作者游览时轻松喜悦的心情。
5.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在写景时运用了许多新颖而贴切的比喻,请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比喻春水清澈晶莹,水波闪烁发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青山鲜妍明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喻寸把长的麦苗的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喻自己愉快欢畅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总写春天景物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探究题。
作者在描述“燕地寒”时,说“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其中的“冻”字若改为“寒”或“冷”字,表达效果会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精品屋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8.摘录出作者总写郊外初春景象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对下列句子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运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水的明澈。
B.“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运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山峦被冰雪覆盖的美景。
C.“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这一句实为闲笔,与写春景无关。
D.“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自然界生物因天气渐暖而有所感觉。
10.漫步郊外,作者的心情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笔下的春水、春山各有什么特点?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段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览室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挈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日更定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而此地适与余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1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7.[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 zhāo (2) huì (3)jiǎn (4) pù (5)jiā (6) hú (7) huī (8)liè
2.(1)肥沃 (2)天鹅 (3)湿透 (4)代鱼 (5)坏、耽误 (6)正好
3.D 【点拨】 D项中的“出”都是“出去”的意思。
4.B 【点拨】 B项中“作者直抒胸臆”是错误的,应该是“委婉曲折”的。
5.(1)在这个时候,河的冰面开始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
(2)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好的样子就好像擦拭过一样。
(3)柳条将要舒展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柳梢在风中散开,麦苗短小如兽颈上的长毛,高约一寸左右。
(4)凡是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
6.(1)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3)浅鬣寸许
(4)若脱笼之鹄
(5)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
7.作者不说“寒风”或“冷风”,而说“冻风”,形象地表现出了天气寒冷的程度,也反映出了作者对“燕地寒”的敏感。“寒”或“冷”则显得感受非常模糊笼统,表达不出作者作为一个南方人对北方气候的独特感受。
8.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
9.A 【点拨】 B项应为“写出了山峦为雪水所洗”;C项应为“写出了天气回暖,春回大地”;D项应为“运用了借代手法”。
10.若脱笼之鹄,轻松、自由、愉快。
11.春水:水波明亮,清澈。春山:娟然如拭,鲜妍明媚。
12.以议论作结,也是全文的主旨所在。美是客观存在的,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由于受这样那样的限制看不到它,这是很可惜的。一个人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某个范围内,而应当不断地去扩大自己的视野,去寻找、去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在与自然风物的对话中感受自由的可贵。
13.(1)客居(2)这(3)起,兴起(4)刚好,恰巧
14.A 【点拨】 A项应为:湖中/人鸟声/俱绝
15.(1)别说相公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啊!
(2)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啊。
16.静谧清绝(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等) 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乍暖还寒等)
17.【甲】文:(1)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 (2)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3)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4)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乙】文:(1)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情怀。 (2)表现作者淡泊名利,注重亲近大自然的愉悦心情。 (3)表现了作者对都市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4)表现了作者不因官小职闲而懊丧,反而庆幸自己有游乐时间的达观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