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 酒》同步练习(全新权威精品资料)

文档属性

名称 《 春 酒》同步练习(全新权威精品资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20 21:1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典精炼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news.21cnjy.com/A/130/106/V43133.shtml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我的主页
第19课 春 酒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枸杞( qǐ) 煨炖(wēi)
B.面颊(jiá) 正月(zhēng)
C.分量( fèn) 炮制(páo)
D.挑剔(tì) 家醅( bèi)
2.根据拼音写汉字。
(1)母亲给每人(zhēn)_____一杯八宝酒。
(2)我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yǐn)____。
(3)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jiá)_____红红的。
3.结合本文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八宝酒,顾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
顾名思义:
(2)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
巴结:
(3)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
一马当先:____
4.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说话尤其要小心,要多讨吉利,因此觉得很受____。
A.拘谨 B.约束 C.拘束 D.束缚
(2)不仅是酒,母亲终年____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
A.勤勤恳恳 B.勤勤快快
C.勤劳节俭 D.利利落落
5.(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女作家。
(2)《春酒》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也表达了游子殷殷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6.细节描写是让文章生动的一把“钥匙”,体会文章中的细节描写的作用。
(1)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探究题。
仔细品味课文,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精品屋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八盘五、八盘八(就是八个冷盘,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热菜)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
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8.段首第1句话在结构上和内容上各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找出文段中的两处细节描写,并各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加以想象,描写“我”得了手帕后“开心得要命”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段中,母亲的形象是怎样的,选出正确的一项( )
A.热情好客,善良大度。
B.俭朴勤劳,充满美德。
C.富有灵性,性格坚强。
D.没有文化,为人善良。
三、课外阅览室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寻石记
迟子建
①我们童年所做的游戏,稍微有点新意的,也不外乎让一个小伙伴扮成白军,我们一伙红军四处去抓他。一抓总能抓得到,他不是藏在柴垛后面,就是躲在狗窝里。每次白军垂头丧气地被捉住的时候,我都要想:白军真蠢啊,怪不得胜利的是红军呢!
②这些游戏玩得腻了,有一天我们突发奇想,想砸家里的石头玩。听说石头能砸出火花,火花在白天看时不明显,须等到夜里来砸,才能把那火花看得真切和灿烂。
③一般的人家都有一块大石头,是冬季用来腌酸菜的。夏季时,这石头闲在院子里,人们就把它当成板凳来使了。老人们坐在上面吸烟锅,女人坐在那里补衣裳。(A)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蛋似的。
④终于有一个傍晚父母去邻居家串门了。我便与几个小伙伴砸家中的那块青石。它方头方脑的,大约有二十斤重吧,我们每砸一下,都要跳起来为迸射出来的银白色火花欢呼一番,直到它被砸碎为止。
⑤次日清晨,我给母亲从被窝中揪出来。她呵斥我:“你给我去找个一模一样的石头回来,要不我就剁掉你的贱手!”那石头我们家年复一年地用着,成了我们的老熟人了,它的破碎自然要让母亲大发雷霆的。
⑥我就不信我找不到一块石头,那样我不就跟白军一样愚蠢了吗!我穿上衣服冲出家门,朝河岸走去,我印象中水里有大石头。刚到河畔,就见邻村的打鱼人在收网,他问我一个小孩子这么早出来干什么,我如实说了。他就告诉我说,河里的石头动不得,石头底下藏着龙,我要是搬了石头,龙就会伸出尖爪子把我钩住。
⑦我想河里的石头动不得,山上峭壁旁的石头应该能让人动的。我朝山上走去。到了那里时,正碰上同村的赤脚医生在采药材。他问我一个小女孩走这么远的路来这里干什么,我说要搬一块石头回家。他就笑着对我说,峭壁旁的石头动不得,它们是山神胸脯上的一块块肌肉,你动一块,等于在山神身上割了一块肉。
⑧(B)既然石头都有它们自己的来历和用场,我就空着手理直气壮地回家了。
⑨母亲根本就不相信她清晨时的一句气话竟然使我独自出去寻石头,更不相信我听到的这些传说。她嗔怪我说:“我看你不用出去找石头了,你自己就是一块石头!”
⑩我真的是石头吗?如果是,我可不想做家中的那块石头。我要做山上的石头听风雨,要做水底的石头亲吻鱼。
(选自《迟子建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略有改动)
12.本文开头写“抓白军”游戏,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任选一句品味语言,注意加点词语。
(1)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蛋似的。
(2)既然石头都有它们自己的来历和用场,我就空着手理直气壮地回家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⑥⑦段中打鱼人和赤脚医生对“我”说起石头的传说,其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全文,谈谈第⑩段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点拨】 加点的词的正确注音应为ti、pēi
2,(l)斟 (2)瘾 (3)颊
3.(1)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2)方言,指人做事勤快。 (3)本文指领先,带头。
4.(1)C (2)B
5.(1)琦君 台湾
(2)过新年 喝春酒 喝会酒 思乡
6.(1)此句巧妙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写出了“我”鼓鼓的肚子跟蜜蜂似的贪心、自在与得意的神情。(2)这里的“偷偷”写出了作者孩子般的胆怯,“舔”写出了作者对酒的好奇珍惜。(3)此句为细节描写,把阿标叔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性格鲜明地体现了出来。
7.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凝聚了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浓浓的深情。
8.承上启下,总领句。
9.花匠阿标叔擦煤气灯玻璃罩。吃会酒,得印花手帕,很开心。
10.略
11.A【点拨】 选段主要体现的是热情好客,对别人的询问,一遍又一遍回答,善良大度。
12.以抓白军的趣事引出下文,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写寻石作铺垫。
13.示例:(1)鸡“叽叽咯咯”地叫着,运用拟声词,使读者如闻其声,语言生动;石头好像它下的“蛋”,富于想象力。
它们都写出了儿童特有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充满童趣。
(2)天真的人总有奇思妙想,居然相信石头的传说,并且还推理说自己也不蠢,“理直气壮”回家了,充满童真。
14.大人们看到一个小女孩大老早下河里找石头、大老远上山去找石头,意识到会有危险,巧妙地编造传说让“我”回家。
15.无知者无畏。小女孩在经历了家里砸石头及听到两个石头的传说后,幼稚的心灵里立下壮志,希望做一个不怕风雨、有追求(原文有“昕风雨”)的人,让生活更有意义(原文有“亲吻”)。
6.A 【点拨】 “卖荞麦皮”的吆喝过于忽高忽低,令人害怕。
7.这些对“吆喝”的描写,极富特色,从这些“戏剧性”的艺术中,读者聆听到那些奇妙无比、特色鲜明的“声乐艺术”,欣赏到富有京城特色的民俗风情。
8.总领下文。
9.从早到晚(时间顺序)
10.馄饨挑子卖硬面饽饽声音厚实,词儿朴素,一点儿也不吹嘘
11.因为各种吆喝太多,作者不可能也无必要一一介绍,作者只要交代出叫卖者,读者就能体味到“没个停”的叫卖声。作者对材料的剪裁得当。
12.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秃子打伞——无法(发)无天。
13.中国人的姓氏按照父系传承.恰与遗传学中Y染色体的传递方式相一致,为我们保存了珍贵的生物学资源。这对于研究中国人的遗传素质、身体健康以及疾病等有着不可估 量的意义。
14.皇权的存在使有些姓氏的生存竞争能力增强,逐渐发展成为大姓和常见姓。
15.中国人的姓氏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既反映了血缘的传承,也反映了生存的竞争;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生物学价值;有些小姓和奇姓正在消失或处于濒危边缘,应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16.将小姓和奇姓的文化价值、生物学价值与大熊猫相比较,强调保护小姓、奇姓的重要性和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