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
红楼春趣
【简案】
课前预习
给“生字表”每个生字组两个词语,写在课本33页对应生字上面或下面,不会的可以查字典。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3遍。圈画出本课优美的词句,有不懂的地方用横线划出来,在空白处提出问题或做批注。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你对本课的人物有什么了解吗?预习完课文,你又对哪些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吗?试着找出文章中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并做批注。4.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搜集文中出现相关人物及历史背景资料。
教学内容
单元回顾,明确要求;梳理人物,聚焦重点;关注细节,品味形象;联读原文,激发兴趣。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圈出“不懂的字词”,通过联系语境和资料,大致了解“窗屉子、忌讳、晦气”等词的意思,锻炼联系语境猜词语意思的能力。2.浏览课文,数数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并根据描写的篇幅确定重点人物;聚焦言语细节,说说宝玉给自己留下的印象,落实“抓言语细节,品人物性格”的阅读方法。3.通过讨论、联读等方式,激发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浏览课文,数数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并根据描写的篇幅确定重点人物;聚焦言语细节,说说宝玉给自己留下的印象,落实“抓言语细节,品人物性格”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讨论、联读等方式,激发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1.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图片,聊聊故事。1.猜一猜。出示《红楼梦》的封面,请学生观察封面,说说本书可能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2.说一说。请学生说说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红楼梦》的其他信息。3.聊一聊。联系前面学的三篇课文,请学生聊一聊四大名著。
新授
探究一:回顾方法,明确要求1..出示课题,明确要求。(1)出示课题。读课题,猜一猜课文大概会写什么。(聚焦“春”和“趣”)(2)出示阅读提示。请学生默读阅读提示,明确本课学习要求:大致读懂课文,说说宝玉给自己留下什么印象。2.疏通字词,回顾方法。(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觉得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小组交流。(2)回顾方法,明确要求。课文描写了众人放风筝的事情,以你们的学习经验,应该运用怎样的方法来读这篇文章呢?联系前面学习到的阅读名著的方法,再结合阅读提示,确定阅读方法和阅读重点。探究二:梳理人物,聚焦重点导读: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宝玉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就将走进众人放风筝的现场,请你试着完成以下两个学习任务。2.交流反馈。(1)教师依次出示文中提到的人物,学生核对。(2)结合人物说说课文大致讲了什么事。(3)谁是主人公?出示课文的段落,引导学生发现描写宝玉的篇幅最多。(4)补充资料,简单介绍《红楼梦》的故事主线——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故事。3.形成探究话题。这样一判断,我们发现主角是宝玉,那么宝玉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我们继续阅读。探究三:关注细节,品味形象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宝玉的语句,完成以下学习任务。2.交流反馈。3.整体呈现,说发现。教师出示课文中有关宝玉的段落和语句。(1)聚焦主人公的言行,谈感受。(2)结合段落和语句,逐渐丰满主人公的形象。4.学法小结。通过主人公的言行和默读的资料认识主人公,是阅读名著的经典方法之一。探究四:默读原文,激发兴趣1.引起话题。学到这里,我们已经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任务。但《红楼春趣》只是“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的一个简略的片段,原文中描写林黛玉的内容也是十分多的。运用刚才的方法,试着体会“林黛玉”的形象。2.出示原文,请学生默读,完成以下学习任务。3.全班交流。交流中指向名著阅读方法的心得——关注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形象。4.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又学到了哪些阅读名著的方法呢?看板书梳理小结。5.激发兴趣。再次默读原文,文章只是描写放风筝来放晦气的吗?贾宝玉放不起美人风筝,林黛玉的风筝随风而去,有没有什么所指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读《红楼梦》这本书,试着找找答案。
练习
读句子,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选字组词,画上√。(1)据说古时候风筝是用来放(晦
讳)气的,所以落到谁院子例,若是拾回,会犯忌(晦
讳)。(2)(恰
洽)遇春暖花开,院中姹紫(嫣
焉)红,姑娘们打开抽屉(dì
tì),拿出扇子,戴上朱钗(chā
chāi),朝院子走去。2.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几件事?
小结
回顾学习内容,提炼学习方法。
作业
1.基础作业:熟读课文,把《红楼春趣》的故事讲给家长听。画出文中描写宝玉言行的句子,并为他设计一张人物名片。
(3)阅读:找来《红楼梦》第七十回的资料,认真读一读,看看其他人是怎样放风筝的。
(4)讨论:阅读课后链接,“放风筝”还有其他的寓意吗?拓展作业:阅读《红楼梦》中的其他故事
【详案】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给“生字表”每个生字组两个词语,写在课本33页对应生字上面或下面,不会的可以查字典。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3遍。圈画出本课优美的词句,有不懂的地方用横线划出来,在空白处提出问题或做批注。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3.你对本课的人物有什么了解吗?预习完课文,你又对哪些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吗?试着找出文章中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并做批注。
4.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搜集文中出现相关人物及历史背景资料。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圈出“不懂的字词”,通过联系语境和资料,大致了解“窗屉子、忌讳、晦气”等词的意思,锻炼联系语境猜词语意思的能力。
2.浏览课文,数数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并根据描写的篇幅确定重点人物;聚焦言语细节,说说宝玉给自己留下的印象,落实“抓言语细节,品人物性格”的阅读方法。
3.通过讨论、联读等方式,激发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教学重点】
浏览课文,数数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并根据描写的篇幅确定重点人物;聚焦言语细节,说说宝玉给自己留下的印象,落实“抓言语细节,品人物性格”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讨论、联读等方式,激发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图片,聊聊故事。
1.猜一猜。出示《红楼梦》的封面,请学生观察封面,说说本书可能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说一说。请学生说说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红楼梦》的其他信息。
3.聊一聊。联系前面学的三篇课文,请学生聊一聊四大名著。
二、新授
探究一:回顾方法,明确要求
(1)出示课题。读课题,猜一猜课文大概会写什么。(聚焦“春”和“趣”)
(2)出示阅读提示。请学生默读阅读提示,明确本课学习要求:大致读懂课文,说说宝玉给自己留下什么印象。
3.疏通字词,回顾方法。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觉得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小组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关注“搬高墩、拨籰子、捆剪子股儿,了解放风筝的步骤;借助注释,结合语境理解“忌讳、晦气”等词语的意思。
(2)
回顾方法,明确要求。课文描写了众人放风筝的事情,以你们的学习经验,应该运用怎样的方法来读这篇文章呢?联系前面学习到的阅读名著的方法,再结合阅读提示,确定阅读方法和阅读重点。
设计意图:
本文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在本课的导入环节中联系前面学的三篇课文,让学生对四大名著有个整体的概念,同时也回顾了名著阅读的方法。
探究二:梳理人物,聚焦重点
1.
导读: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宝玉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就将走进众人放风筝的现场,请你试着完成以下两个学习任务。
2.交流反馈。
(1)教师依次出示文中提到的人物,学生核对。
(2)结合人物说说课文大致讲了什么事。
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大致懂得众人不仅是在放风筝,也是在放晦气。
(3)谁是主人公?
出示课文的段落,引导学生发现描写宝玉的篇幅最多。
(4)补充资料,简单介绍《红楼梦》的故事主线——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故事。
3.形成探究话题。这样一判断,我们发现主角是宝玉(相机板书:主角-贾宝玉),那么宝玉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我们继续阅读。
设计意图:
本文前前后后提到了13位人物,但详略得当。通过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在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中,抓准描写主人公的语句,加以品读体会是“阅读古典名著方法”之一。
探究三:关注细节,品味形象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宝玉的语句,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2.交流反馈。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品味以下的句子和语段:
句子一:独有宝玉的美人儿,再放不起来......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1)宝玉是个怎样的人?
(2)聚焦“恨的摔在地下”和“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聊一聊宝玉的性格特点。
句子二: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
(1)谈谈在这句话旁边作的批注。
(2)关注“只见”和“心中欢喜”,畅谈对宝玉的认识。
(3)结合“句子一”,思考:宝玉是个怎样的人?
语段: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日赖大娘送的那个大鱼取来。”......“再把大螃蟹拿来罢。”“......这一个是林大娘才送来的......”
(1)聊一聊。读了这个语段中有关宝玉表现的句子后,你有什么想法?
(2)聚焦“赖大娘送的”“林大娘才送来的”,猜一猜宝玉在贾府的生活境况。
(3)默读“宝玉摔玉”的故事,进一步感受宝玉的性格特点。
3.整体呈现,说发现。教师出示课文中有关宝玉的段落和语句。
(1)聚焦主人公的言行,谈感受。
(2)结合段落和语句,逐渐丰满主人公的形象。
4.学法小结。通过主人公的言行和默读的资料认识主人公,是阅读名著的经典方法之一。(板书:关注人物的言行
联系资料)
设计意图:
放风筝只是事件,通过事件了解人物的性格才是重点。文章描写宝玉放风筝着墨最多,动作语言也十分传神。充分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彰显了古典名著的“语言魅力”。关于这些细节,教师应引领学生反复品味。
探究四:默读原文,激发兴趣
1.引起话题。学到这里,我们已经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任务。但《红楼春趣》只是“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的一个简略的片段,原文中描写林黛玉的内容也是十分多的。运用刚才的方法,试着体会“林黛玉”的形象。
2.出示原文,请学生默读,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
全班交流。交流中指向名著阅读方法的习得——关注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
方法的学习和掌握要靠不断的实践。前面教师体会了“宝玉”的形象,默读原文,用同样的方法尝试体会“黛玉”的形象,既对方法进行了迁移运用,也增加了学生阅读量,为学生进一步阅读《红楼梦》打开了大门。
三、练习
1.读句子,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选字组词,画上√。
(1)据说古时候风筝是用来放(晦
讳)气的,所以落到谁院子里,若是拾回,会犯忌(晦
讳)。
(2)(恰
洽)遇春暖花开,院中姹紫(嫣
焉)红,姑娘们打开抽屉(dì
tì),拿出扇子,戴上朱钗(chā
chāi),朝院子走去。
2.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几件事?
四、小结
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又学到了哪些阅读名著的方法呢?看板书梳理小结。
2.激发兴趣。再次默读原文,文章只是描写放风筝来放晦气的吗?贾宝玉放不起美人风筝,林黛玉的风筝随风而去,有没有什么所指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读《红楼梦》这本书,试着找找答案。
五、作业
基础作业:
(1)熟读课文,把《红楼春趣》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2)画出文中描写宝玉言行的句子,并为他设计一张人物名片。
(3)阅读:找来《红楼梦》第七十回的资料,认真读一读,看看其他人是怎样放风筝的。
(4)讨论:阅读课后链接,“放风筝”还有其他的寓意吗?
2.
拓展作业:
阅读《红楼梦》中的其他故事。
设计意图:
回顾课文,通过熟读、讲述、设计名片等方式再次感受文本,走进名著,促进学生对文本、对人物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
【板书设计】
红楼春趣《红楼梦》曹雪芹主角——贾宝玉人物形象联系语境风筝关注人物言行联系材料
①拾风筝
④
②
③
众人将晦气放走了!
出示学习任务一
(1)默读课文。课文提到了哪些人?请标上三角形,并结合人物说一说课文大致讲了什么。
(2)同桌讨论。在这么多人物中,你觉得谁是主角?与同桌说一说你的理由。
(3)集体交流。
出示学习任务二
(1)批注阅读。细读描写宝玉的语句,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写写批注。
(2)小组讨论。四人一小组分享自己的阅读批注,互相补充。
(3)全班分享,小结方法。
出示学习任务三
(1)默读。画出描写林黛玉的段落和语句。
(2)批注。抓住林黛玉的言行,写写批注。
(3)讨论。说说林黛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①拾风筝
④
②
③
众人将晦气放走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