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歌曲《鸿雁》
教学目标:
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文 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能够理解歌曲并有感情的演唱。
简单地了解民族五声调式,了解蒙古族的长调和短调。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感受蒙古族民歌,激发学生对蒙古族民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件 电子琴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播放蒙古族歌曲《鸿雁》
师:同学们感受到音乐把你们带到了什么地方? (草原)
师:这首歌属于哪个民族的音乐? (蒙古族)
师:蒙古族分布于我国什么地方? (北方)
小结:对,它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内蒙古人民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马背上的民族。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在上学年我们还学唱了一首蒙古族民歌,大家还记得吗?
《银杯》
(2)、学生随音乐齐唱蒙古宴歌《银杯》,并说出其音乐特点;
(热情、欢快)
(3)、师:那同学们想一想:《银杯》属于蒙古民歌的哪一种呢?
“短调”
师:其实蒙古民歌还有一种形式,是蒙古民歌主要的艺术形式——长调。蒙古人能歌善舞,民歌分为短调和长调两种。
短调:蒙语称之为“宝古尼道”,曲调短小,节奏较快,其音乐特点为曲调简洁,装饰音少,旋律起伏不大,带有鲜明的宣叙性特点。
长调:主要流行于牧区,音乐特点为音调高昂,音域宽广,曲调优美,流畅,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自由而悠长,多采用复合式节拍。
下面,我们就来学唱蒙古民歌中的长调《鸿雁》。
新歌教学
简介歌曲:《鸿雁》是一首源远流长的蒙古乌拉特民歌,曾作为热 播剧《东归英雄传》的主题曲,由著名音乐人吕燕为先生填词并制作,是一首属于游牧民族的经典创作。
教师范唱歌曲,提问:
同学们在聆听时,思考一下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是怎样的?
3、 师小结:歌曲旋律悠长,采用了牧歌的素材,节奏比较自由,给人以辽阔,悠扬、婉转、抒情的印象。
教唱歌曲。
(1)、学唱旋律,两遍
(2)、教师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歌词。
(3)、学唱歌词。1、4段
(4)、学生跟伴奏有感情演唱歌曲。
5、介绍马头琴:
马头琴是中国少数民族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马头琴分为低中高三种,我们一般较常见的是中音马头琴。马头琴音色厚重,听觉上有苍凉之感,音箱大,弦粗,所以音量大,音色与大提琴接近。
三、乐理小知识:
师:大家唱的特别的动情,老师都有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首歌曲的旋律,它使用了哪几个音?(1、2、3、5、6。) 少了哪几个音?(4、7)
1 2 3 5 6
宫 商 角 徵 羽
民族五声调式是以纯五度的音程关系来排列的,是由五个音所构成的调式的;它的特点是缺少半音。
西洋大小调及五声调式的区别: 西洋大小调的尾音一般只有主调式的1或者6.五声调式可以是五音的任何一个音结束。
《鸿雁》是一首典型的民族五声羽调式。
6 1 2 3 5 6
羽 宫 商 角 徵 羽
四 、情感升华。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这首蒙古族民歌,了解了长调和短调的区别及特点,也了解了我们中国所特有的民族五声调式,我们国家民歌种类繁多,底蕴深厚,我们要热爱民族音乐文化,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文化,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板书设计:
鸿雁
蒙古民歌
短调:热情、欢快
长调:深情、悠扬
民族五声调式:
1 2 3 5 6
宫 商 角 徵 羽
三、五声羽调式:
6 1 2 3 5 6
羽 宫 商 角 徵 羽
马头琴传说
在辽阔的_???è????¤_草原上,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很早很早以前,在_?§??°????è?????_上有个爱唱歌的牧人,名叫苏和。他有一匹心爱的小马,浑身雪白,它的皮毛像缎子一样光亮,又美丽、又健壮,它嘶鸣起来,声音像银铃一样清脆悦耳。几年以后,小马长成了膘肥体壮的大白马。在一次赛马会上,苏和的白马夺得锦标后却被王爷抢去了。白马日夜思念主人。一天,王爷骑白马正在亲友面前炫耀,不料被马摔得头破血流。白马挣脱了缰绳,却不幸中了王爷的毒箭,待跑回主人身边后,终因伤势过重而死在_è????¤???_前。苏和失去心爱的白马悲痛欲绝,日夜守在白马的尸体旁不忍离去,几天几夜都没有入睡。这天晚上,苏和终于迷迷糊糊睡着了,他梦见白马活了,向他欢蹦乱跳地跑来,嘴里不住地嘶鸣着,苏和也呼唤着向白马跑去,就在这时他惊醒了,举目远望,四野茫茫,苍穹像_è????¤???_一样罩盖下来,草原上,马群滔滔,羊群像天上的朵朵白云,但就是不见他心爱的白马。只有它那动人的嘶鸣还在耳边回响,他想捉住这个声音来寄托对白马的怀念,想着想着终于醒悟过来。于是,苏和 就用白马的腿骨做琴杆、头骨做琴箱、马皮蒙琴面,用马尾搓成琴弦,拿套马的杆子做弓,并按照白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做出了草原上的第一支马头琴。拉奏起来,就好像梦中听到的声音一样。苏和拉起马头琴,用哀怨、愤怒的琴声诉说着蒙古族人民的苦难生活和对王爷、牧主的深仇大恨;用嘹亮、优美的琴声表达出人民对牲群、草原的热爱和对新生活的向往……从此,马头琴便成了蒙古族人民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