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登勃朗峰》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登勃朗峰》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6 19:1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导入新课
一、《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一课是如何形容冰塔林美景的?请在相应文段中找出三两个概括性句子。
二、那么,马克·吐温游览欧洲最高峰勃朗峰时的所见所感如何呢?这节课我们来看19课《登勃朗峰》
19 登 勃 朗 峰
——马克·吐温
教学目标
一、继续了解游记的特点——所至、所见 和所感,把握本文写景的角度和方法。
二、了解文中所写的景物、人物的特点,领会作者的生活态度。
三、并把握作者综合运用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的写作技巧,体会两种写作的表达效果。
四、欣赏课文的语言,品位马克·吐温式的幽默。
马克 吐温
马克·吐温(Mark Twain),美国作家、 “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从风格上说,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
他警惕甚至批评生活中过于“文明化”、过分优雅的东西,赞同富有活力、简单自由的生活理念。
?
勃朗峰 意大利语意为白色之山,又译为白朗峰,是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位于法国的上萨瓦省和意大利的瓦莱达奥斯塔的交界处。勃朗峰海拔4810米,是西欧的最高峰。勃朗峰每年都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滑雪、登山,附近最有名的两个城镇是意大利瓦莱达奥斯塔的库马耶与法国罗纳-阿尔卑斯大区上萨瓦省的霞慕尼,这里也是第一届冬季奥运会的举办地区。游客可以搭乘缆车上山,路线会经过库马耶与霞慕尼。
知识链接
字词积累
翌日( ) 灼热( ) 俯瞰( )
巉峻( ) 焦炙( )
独踞( ) 纤指( ) 皑皑( )
沟壑( ) 打嗝( ) 骡子( )
苍穹( ) 颠簸( )
醺醺( ) 辚辚( )
纷至沓来( ) 络绎不绝( )

zhuó

kàn
zhì
chán

xiān
cānɡ qiónɡ
ái
diān bǒ
luò yì
ɡé
luó
xūn
lín

翌日:次日。
穹顶:悬垂的半球体空间或面积,穹或穹形面。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
巉峻:险峻陡峭。
轻歌曼舞: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
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往来不断。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名副其实:名声或名称和实际相符。
词语解释
(一)本文是一篇游记,请按照“所至”(或游踪)的线索,在不同段落中找出表示地点或地点转换的词语或句子。(用“至1、至2……”的顺序标注起来。)

然后,
找出作者在不同地点的所见、所闻及所感(有的表达感想的词句很明显,有的感想则要自己概括。)并标注。
感知文意
快速带问题默读课文,同学合作找出答案。
(一)本文是一篇游记,请按照“所至”(或游踪)的线索,在不同段落中找出表示地点或地点转换的词语或句子。(用“至1、至2……”按顺序标注起来。)
感知文意1
1.从马蒂尼徒步出发,
2.取道黑首抵达高地,沿途……
3.在一道呈V字形的山口中间
4.逗留高地
5.沿河谷前往沙蒙尼途中
6.到达沙蒙尼旅馆
参考:
(一)找出作者在不同地点的所见、所闻及所感(有的表达感想的词句很明显,有的感想则要自己概括。)并标注。
1.从马蒂尼徒步出发,见闻:很多人结伴而行,感受:得意。
2.取道黑首抵达高地,沿途……所见所闻:不乏秀色美景,(有隧道,峡谷,岩壁,丘岗,瀑布)。所感:“美不胜收”。
3.在一道呈V字形的山口中间,所见所闻:白雪穹顶,光艳耀目的勃朗峰。所感:“光艳耀目”、“威严”。
所见所闻:周围的一些山峰奇形怪状。所感:奇峭
4.逗留高地,所见所闻: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暗淡隐去—可又骤然反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变幻无穷。感受:“妩媚动人”,“妖媚迷人”,“色彩绚丽”,“变化无穷”,如肥皂泡。
感知文意1.1
参考 :
(一)找出作者在不同地点的所见、所闻及所感(有的表达感想的词句很明显,有的感想则要自己概括。)并标注。
5.沿河谷前往沙蒙尼途中,所见所闻:“车夫之王”的言语动作神态,(表现出“车夫之王”的自信与自豪,驾车技术的高超),另外略写最佳向导“勃朗队长”。
语言:“但是,不必为此烦恼——不要浮躁—我是车夫之王。”
“哈,看到了吗?如我所说吧——……”
动作:他扬鞭一挥……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
神态:神情威严地冲我们说道……
他总是面不改色,和颜悦色地说:……
车: 颠簸……疾驰……腾空……
感受:车技高超,自信自豪
虽有颠簸之苦,不测之险,也有意外之喜。
6.到达沙蒙尼旅馆后 感受:得意
感知文意1.2
(二)文章可以分几部分,请简要概括。
感知文意2
参考:本游记以游踪为序,
先描写登勃朗峰所见的美景,
再记叙下山所遇的奇人奇事。
(三)揣摩前后两部分的语句,总结上山与下山部分的文字表达笔法有什么不同?达到怎样的效果?两部分又是怎样构成一个有致的整体的?
感知文意3
参考:课文前半部分,即上山部分,重在绘景抒情。这写法与别的写景散文大同小异,即运用散文笔法,语言形象传神,华丽准确,使得情景交融。
文章后半部分,即下山部分,重点叙述奇人奇事,运用的小说笔法,语言精妙,夸张幽默,极富故事性。
看似前后内容与表达不一的文章怎样组合起来的,内在的一条暗线是“奇”。黑首道上风景“奇美”,勃朗峰主峰“奇伟”,旁边的群峰“奇险”,峰巅云朵“奇幻”,赶车的车夫是“奇人”,乘车的经历堪称“奇遇”。前后两部分意脉相通,连为一体。
(四)概括前文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及后半部分描写人物的方法。
感知文意4
参考:在写景角度上,用到了俯视、环视、仰视、远视等角度。
在写景方法上,注意视觉和听觉结合,动态和静态结合。
在描写人物上,结合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本文以游踪为线索,描写了登勃朗峰所见的奇绝景色,记叙了下山投宿途中的奇人奇事,表达出作者的喜悦得意之情,也透露出作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小结
请大家回忆《壶口瀑布》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和本文的主要内容,并体会三篇游记的不同写法。
三篇游记所写景物各有特点,写法也各有不同:
《壶口瀑布》重点描写雨季瀑布的危险与可怕和枯水期瀑布多姿的特点,还借石来侧面写水的力量,最后歌颂壶口精神,黄河精神和民族精神。有整体观照,也有细节刻画,描写景物表达情感,写法典型。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重点写了格拉丹东山脚下冰塔林的奇景,以及作者的身体状况和内心体验,突出格拉丹东环境的瑰丽与艰险,传达出敬畏自然的意思,也让人体会到作者的乐观与坚强。
而本文,先以散文笔法描写了登山时所见的美景,后以小说笔法记录了下山过程中的奇人奇事,表达得意之情。
一重写景抒情,一重写景及身体状况,一写景叙事。
合作探究1
但:
相同点是通过所见表达所感。
所至、所见、所感是游记三要素。所至是骨骼,所见是血肉,所感是灵魂,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格局。
所至就是游记的线索。
所见是游记的主体,也是作者着力描写的对象,可以是自然景观,也可以是人文景观,也可以是风土人情,即游踪所及的人、事、景、物等内容。
所感是游记的灵魂,这游览过程中的感受、体验、认识与思考,既可独立于写景之外自由抒发,也可以融化在对景物描写之中。
合作探究2
课后学习这三则游记的写法,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写小游记一则,字数500以上,题目自拟。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