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五首》同步练习(全新权威精品资料)

文档属性

名称 《 诗五首》同步练习(全新权威精品资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20 21:1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典精炼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news.21cnjy.com/A/130/106/V43133.shtml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我的主页
第30课 诗五首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停杯投箸( ) (2)挂罥长林梢( )
(3)沉塘坳( ) (4)大庇天下寒士( )
(5)瀚海阑干( ) (6)风掣红旗( )
2.结合本文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玉盘珍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歧路,今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直挂云帆济沧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秋天漠漠向昏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将军角弓不得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诗歌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
A.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D.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4.下列作家、作品、时代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
A.陶渊明——《饮酒》——东晋
B.李白——《行路难》——唐朝
C.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
D.龚自珍——《己亥杂诗》——明代
5.填空。
(1)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一个采用比喻手法写雪景的名句。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渊明的《饮酒》诗中有一千古名句表达诗人悠闲的情致,后来元代马致远取字“东篱”,就是根据这一句起的,这个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在《行路难》中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远大思想抱负。
6.探究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己亥杂诗》都蕴含着忧国忧民的思想,但格调上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精品屋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7.“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什么意思?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句,你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诗人用典故来表现自己期待从政的心情,这两个典故涉及的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
10.联系一、二句铺写宴席的豪华,分析三、四句中“停”“投”“拔”“顾”四个动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怎样理解“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狐裘不暖锦衾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散人珠帘湿罗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都护铁衣冷难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诗歌怎样描写雪后军营的苦寒生活?这样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根据诗歌最后四句,描绘一幅“雪地送别”图,力求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览室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新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7.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9.曲中写了哪些秋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21.中间四句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 zhù (2)juàn (3) ào (4)bì (5) hàn (6) ché
2.(1)这样(2)同“馐”,美味的食物 (3)哪里 (4)渡 (5)渐近 (6)高耸的样子 (7)拉开 (8)纵横交错的样子
3.C 【点拨】 应是“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4.D 【点拨】 D项应为“龚自珍——《己亥杂诗》——清代”。
5.(1)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落红不是无情物(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5)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侧重表现诗人身处困境而心忧天下民众疾苦和要求变革现实的思想,叙事抒情,语言通俗易懂;《己亥杂诗》表现的是诗人心忧祖国、报效国家的思想信念,以“落红”自比,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7.意思:你怎么能这样?心灵远离世俗,自然觉得住地僻静。道理:主观上摆脱世俗,心存高远,俗务自难干扰。
8.在作者看来,在夕阳余晖的照耀下,大自然生机盎然。飞鸟呼朋引伴,翩翩归来,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正和归田的诗人心境合拍,在大自然的启发下,领悟到其中的真意,想辨别出来,却忘了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
9.吕尚 伊尹
10.形象地显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11.意思是因冰雪的阻塞而无法渡过黄河登上太行山。这句诗用来比喻自己因受到重重阻力而无法实现远大的理想。
12.抒发了作者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并吐露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为民请命之情见诸笔端。
13.(1)皮衣 被子 (2)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子 (3)穿 (4)沙漠
14.诗人写雪后苦寒,主要从侧面抓住典型事物,而且不断变换角度。由夜晚帐内“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到白天帐外“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一直到“瀚海阑干百丈冰”,最后又写到辕门外“风掣红旗冻不翻”。作用: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
15.过渡。第一句承接上文,把笔触由军营转移到冰雪覆盖的大漠;第二句“愁云惨淡万里凝”,为下文送别渲染了悲凉压抑的气氛。
16.略
17.颜色浅黄,形态纤长、轻柔。
18.“引”字照应了“百尺”一词,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倒影相连的画面,优美而有动感。
19.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秋雨
20.渲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表达自己漂泊多年、功名未就、有家难归的思想感情。
21.前两句描绘出了水天一色、广阔渺远的山水远景,后两句描绘出了水势浩大、波澜起伏的眼前景象。
22.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