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二单元6《敬业与乐业》同步练习(word版,共9页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二单元6《敬业与乐业》同步练习(word版,共9页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6 10:5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 敬业与乐业
【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亵渎(dú)   乐业(lè)   解剖(pōu)   心无旁骛(wù)
B.层累(lěi) 禅师(chán) 儒生(rú) 强聒不舍(gōu)
C.挑衅(tiǎo) 骈进(piǎn) 调和(hé) 掠夺财物(lüè)
D.赦免(hè) 承蜩(tiáo) 糟糕(zāo) 直截了当(jié)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秘决    杜绝    淘神费力    痴心妄想
B.浪荡    喉咙    言行相顾    发愤忘食
C.烦恼    教诲    礼至易明    无业游民
D.羡慕    精微    一事无承    全副精力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旁征博引,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B.学校开展“阅读经典,启迪智慧”读书活动。在活动现场,同学们趋之若鹜,踊跃参加。
C.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是学好功课的不二法门。
D.在辩论会上,班长的发言言不及义,赢得了同学们的喝彩。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让同学们更加热爱和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B.是否注重生活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文明的最真实表现。
C.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D.在“直播带货”等销售新模式下,为帮助农民致富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这是一个条件复句。
B.“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句中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教育家孔子的名句,用在本文中是为了告诫我们要“乐业”。
D.“正当职业”“敬业乐业”“做得圆满”三个短语分别是偏正短语、并列短语、补充短语。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     ?     ,     ??    ,    ?解读《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精髓,我们要像唐玄奘那样去工作——敬业!?
①一片诚心,一往无前,十世修行,千锤百炼
②不到西天,死不回国,不得真经,誓不回还
③抛开利欲,拒绝美色,心无旁骛,灵山在前
④是什么使唐玄奘立下如此豪迈的誓言
⑤是什么注定唐玄奘如此的超俗与非凡
⑥是什么使唐玄奘取得真经美名万古传
A.②④③⑤①⑥    B.④②⑤③⑥①
C.①⑤②⑥③④ D.③⑤①⑥②④
阅读理解
◆课内精读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得快乐,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7.选文的论点是什么?
?
8.选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分析其作用。
?
?
9.简析选文的论证思路。
?
?
?
10.“业”在文中指职业,也指做一件事。谈谈作为中学生的你对“业”的理解。
?
?
?
◆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心虚”使人进步
陈鲁民
①去友人家做客。他的书房里挂着一幅醒目条幅,上书“心虚使人进步”几个大字,遒劲老到,大气厚重,一看落款,还是出自书法名家之手。字写得确实漂亮典雅,但内容是不是有误,把“虚心”写成了“心虚”?我一脸狐疑,正待发问,老友解释道,内容无误,这正是我的人生心得。
②原来,他在大学学的是材料专业,后因工作需要,转到光学物理学院当院长。他因为转行而心虚,怕干不好,怕人家不服气,更怕辜负上级信任,就请人写了这样的条幅来激励自己,提醒自己。为了改变心虚的窘境,他夜以继日,焚膏继晷,刻苦钻研,恶补专业知识,以最短的时间让自己从外行变成让大家服气的内行,变成业内一言九鼎的专家,变成举重若轻、游刃有余的领导。他说,这一切都拜自己心虚所赐,心虚产生前进动力,心虚增加紧迫感,心虚激励我自强不息。
③伟人有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肯定是颠扑不破的千古真理,但如果把“虚心”换成“心虚”,同样有道理,而且也有不少成功例证。有道是“做贼心虚”,做了坏事会心虚,说了谎话会心虚。其实,现实生活中心虚的又何止这些,没有做过的事、没经验的工作、没明白的学问、不熟悉的道路、不真实的信息,不都会让人心虚吗?心虚,就是心里没底,对一些事情缺乏了解,从而导致不自信。这很正常,关键是心虚后要通过主观努力,迎难而上,补齐短板,把心虚变成心实,不断取得进步。
④汉文帝刚登基时是很心虚的,因为他的母亲薄姬地位低下,自己又是诸王中最不受待见的,既没有行政经验,又没有班底僚属,随时都可能被替换。因而,他小心谨慎行事,尊重大臣,低调谦恭,虚心学习,增长才干,逐渐获得了臣下的认可。他生活俭朴,励精图治,减轻徭役,降低赋税,让人民休养生息,也得到了百姓的拥戴。就这样,心虚的汉文帝一步步前进,不仅坐稳了位置,而且成了历史上大有作为的明君之一。
⑤但如果心虚后无所作为,不求进取,色厉内荏,自欺欺人,那就不妙了。《水浒传》中的白衣秀士王伦,因为本领有限,能力不足,平时又不注意学习提高,对自己身处寨主这个位置是很心虚的,十分惧怕上山入伙的贤能抢了他的位置。他先是一再刁难林冲,不愿接纳,后又想方设法拒绝晁盖一群好汉上山,结果激怒了林冲,被林冲结果了性命。
⑥如果从正面理解,把心虚定义为一个人的索取减去奉献的余额,实际水平能力与其职位荣誉应有的标准的距离,自我感觉与群众公认、历史评价的差异,那么,既然人无完人,保持一点心虚,就不仅是主观需要,而且也是客观存在了。
⑦心虚一点,方能有才而不恃才傲物、狂妄自大,有功而不居功自傲、恃功矜宠。心虚一点,就是要有自知之明,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有哪些短处、弱点,明白自己到底能吃几碗干饭,能挑多重担子,不至于把尾巴翘到天上,与谁都合作不到一起。心虚一点,居官才能清廉自律,不贪民脂民膏,夙夜匪懈,唯恐有负群众。心虚一点,就会多一条道德篱笆,伸手要官时就不会那么“理直气壮”;就会多一道心理屏障,贪污受贿时就不会那么“坦然自若”。
⑧所以,在很多时候,做人只有心虚一点,才能常常主动自我警策,清醒反思,自我加压,不敢懈怠。倘能坚持不懈,始终以心虚之意求务实之境,努力奉献,忘我工作,就能像我那个院长朋友一样站稳脚跟,渐入佳境,像汉文帝那样,成就非凡,铸就辉煌。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
12.文中第④⑤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4分)
?
?
?
13.请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写一个事实论据。(3分)
?
?
?
14.“心虚使人进步”和“虚心使人进步”两个观点,你更赞同哪一个?说说理由。(3分)
?
?
?
【综合实践】
15.下面是新华网《议起来》栏目的一次活动,请参与讨论,在留言区发表你的看法。
[议题] 南京小学生尤逸轩的作文《藏在角落里的我》走红网络,被网友称为“一股清流”。她在作文中写道“自己长大后想当木匠”“也许我并不需要考哈佛北大,只要快乐就好”。
[议起来] 有人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做木匠也光荣。但也有人认为,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对此,你怎么看?要求:①观点明确;②语言文明,表达得体;③100字左右。
[留言区]?
?
?
?
?
16.传承工匠精神,打造中国品牌。请你说说中国品牌日标志的精妙之处。
?
?
?
?
17.课文第2~5段,首先提出分论点“有业是必要的”;然后引用孔子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并列举唐朝名僧百丈禅师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了分论点。由此可知,我们在写议论文时,可先提出论点,然后列举事例或引用名言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请运用这种方法,写一个议论性的片段。
?
?
?
?
答案
1.[解析] A B项,“聒”应读“guō”; C项,“骈”应读“pián”;D项,“赦”应读“shè”。
2.[解析] B A项,“秘决”应为“秘诀”;C项,“礼至易明”应为“理至易明”;D项,“一事无承”应为“一事无成”。
3.[解析] C A项,“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用在此处不合语境。B项,“趋之若鹜”指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用在此处感彩不当。C项,“不二法门”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D项,“言不及义”指只说些无聊的话,不涉及正经道理。用在此处不恰当。
4.[解析] C A项,语序不当,应将“热爱”和“了解”调换位置;B项,两面对一面,去掉“是否”或者在“文明”前加上“是否”;D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去掉“在”和“下”。
5.[解析] B 这里虽是分句之间的停顿,但是分句内没有逗号,属于短暂的停顿,所以此处用逗号。
6.[解析] A 总体来看,④⑤⑥句后必为问号,把握这个原则,按照句子意思,将①②③句与④⑤⑥句进行组合搭配;②句是誓言,与④句配对,且必在前;③句是诱惑,与⑤句配对;①句是成功,与⑥句配对,是结束语。
7.[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论点的能力。要注意“论题”和“论点”的区别:“论题”是作者议论的问题,“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看法等。
[答案] 我们要乐业。
8.[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列举事例属于举例论证,可以使论证更具体、更真实可信;引用名人名言属于道理论证,可以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正反两面论证形成对比属于对比论证,可以使论点更突出;用人们熟知的事情打比方属于比喻论证,可以使论证的内容更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答案]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示例:“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运用道理论证,有力地论证了乐业的重要性。
9.[解析] 议论文的论证思路一般是:首先提出论点,接着运用……论证论点,然后运用……再次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答案] 作者首先指出“要乐业”,接着列举事例驳斥“做工苦”的声音,然后分析了两等苦人,最后从四个方面证明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10.[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能扣住“敬”或“乐”中的某一方面来谈即可。
[答案] 示例:对于中学生来说,“业”就是学习。能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学习,就是“敬业”;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来做,乐于学习,就是“乐业”。
11.[解析] 文章的中心论点,有的可以从标题或文中直接找到;有的则需要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文章的标题。
[答案] “心虚”使人进步。(或:心虚后要通过主观努力,迎难而上,补齐短板,把心虚变成心实,不断取得进步。)
12.[解析] 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的作用是论证中心论点。解答此类题时,要紧扣文段进行分析。
[答案] 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第④段从正面举汉文帝的例子,论证了“‘心虚’使人进步”的中心论点;第⑤段从反面举王伦的事例,论证了“心虚后无所作为,不求进取,色厉内荏,自欺欺人,那就不妙了”的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
13.示例:中国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毛浩然,上大学时被安排用毛笔写各种通知。因为没练过毛笔字,看着自己写的难看的字张贴在醒目处,他无地自容,只好加班加点用功练字。经过一个月的高强度练习,他终于可以放心地将自己写的通知张贴出来了。后来他又继续勤学苦练,一年半后,竟意外地获得了全校毛笔书法大赛二等奖。
14.示例一:我更赞同“心虚使人进步”。因为心虚会使人产生前进动力,激励人努力奋斗,砥砺前行,从而使自己不断进步。
示例二:我更赞同“虚心使人进步”。做人要低调,不张扬,保持谦虚的态度,虚心好问,不断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15.[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表达观点的能力。态度要鲜明,积极向上;用语要文明,能引导人。作答时,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所提观点针对的问题是什么,所提出的观点一定要正确、具体,不能是空洞的口号。
[答案] 示例:我认为职业不分贵贱,做一个平凡的人也挺好。社会分工不同,任何事都要有人去做。伟大的事业,也需要无数平凡的人默默付出。只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喜欢的事,就值得肯定。每个人都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父母也要接受孩子的平凡。
16.示例:中国品牌日标志整体造型为以篆书“品”为核心的三足圆鼎形中国印。“品”字体现中国品牌日的“品牌”核心理念,昭示开启品牌发展新时代;以“鼎”作为中国品牌日标志符号要素,象征品牌发展是兴国之策、富国之道、强国之法,彰显中国品牌的承诺一言九鼎,中国品牌的发展必将迈向鼎盛。印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易货的凭证、信誉的标记、权力的象征。以印章作为中国品牌日标志符号要素,体现了中国品牌重信守诺,象征中国品牌发展的国家意志。
17.示例:我们中学生也应该做到敬业和乐业。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培养学习兴趣,变“要学”为“乐学”。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像平时学习时,我们感兴趣的科目,成绩就会比较好。因此,只有乐于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