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终极押题卷 新高考版 (四)江苏专版
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孔子认为“礼”是规范社会秩序的核心,“礼”可分成“礼义”和“礼制”两部分。“礼”向上连接“德”,是“德”落实的保障;向下连接“法”,以“法”作为维护“礼”的手段。这表明在社会治理上,孔子( )
A.借鉴了道家“道德”观念 B.意在恢复西周的礼乐规范
C.强调教化与制度的约束 D.主张借鉴法家的治国理念
2.古代中国北方“使用畜力自动播种机……所用的作用原理都是深而奥妙,合于近代科学的地震仪之作用原理,前进距离上所播种的种子量大略保持一定值,即是行速与种子的落速所进行的幅度是定量值”。上文描述的农具( )
A.在战国时期出现 B.影响近代自然科学
C.安装犁评后可调节耕地深浅 D.实现了耕播结合
3.古代宰相就任宰相前的职业来源较多,科举入仕是其中之一。下表是唐代宰相及科举入仕的宰相数据表(单位:人)。据此可推知( )
时期 初唐 武则天 玄宗 肃宗至德宗 顺宗至武宗 宣宗至僖宗
宰相数目 63 151 59 63 96 98
科举入仕 5 31 22 21 69 86
科举入仕(%) 7.91 20.53 37.29 33 71.88 87.76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逐渐加强 B.唐代的行政效率逐步提高
C.科举在选官中作用逐渐增强 D.世官制在唐朝有很大影响
4.下表是北宋的铜钱发行状况(以百万贯计)。
时期 年平均铸币量 总铸币量 累积铸币量
976—982年 70 490 490
983—996年 300 4200 4690
997—999年 800 2400 7090
1000—1015年 1250 18750 25840
1016—1048年 1000 33000 58840
1049—1073年 1600 40000 98840
1074—1085年 4500 54000 152840
1086—1125年 2800 109200 262040
据此可知,北宋货币供应量的增长( )
A.有利于商业发展与国家需求 B.表明国家的富庶和民生的康乐
C.反映出“冗费”现象极其严重 D.说明“纸币”尚不具备货币功能
5.明朝时严嵩任首辅,威权不可一世,却为阁僚徐阶所倾轧。万历元年(1573)张居正出任首辅,正是因为内结司礼监冯保,逐高拱而得来。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在于内阁( )
A.始终未出现专门的衙署 B.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
C.标志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D.无正式权力与合法地位
6.《江南制造局译书提要》记载:1868年至1908年的40年中,共译书158种,其中史志、公法、教育方面的书18种,军事方面的书32种,商学书8种,科技书90种。附录10种中,除每年4册的《西国近事汇编》外,其余为科技书籍。这些著作的翻译( )
A.折射出印刷技术提高 B.适应了当时国内的需求
C.启迪人们向西方学习 D.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7.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它们都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寻求中国强盛、救国保种的尝试。但是,这些社会变革都以失败告终。于是,通过文化批判的形式进行政治改造就成为通向现代化道路的一种选择。这一历程主要说明了( )
A.晚清社会变革的失败具有必然性 B.民主共和是中国近代化的正确选择
C.知识分子对救国道路探索的深入 D.新文化运动以实现民主共和为目的
8.由下表可知,云南边疆( )
1922年云南勐卯行政区(滇西)对外贸易情况
类别 进口 过境 出口
数量 价值 数量 价值 数量 价值
土布 5000 件 8000 元 1OOO 件 1600 元 - -
洋纱 3000 斤 3600 元 - - - -
铁条 5000 斤 - - - - -
长刀 - - - - 5000 把 1500 — 2500 元
剪刀 - - - - 1000 把 200元左右
A.封闭性被逐步打破 B.集市贸易种类繁多
C.出现区域长途贩运 D.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9.宣言是时代的象征。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宣言有利于( )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巩固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扩大北伐战争的群众基础 D.推动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10.“一五”计划时期,在苏联援建的150个实际施工项目工程中,国防工业企业44个。从“三五”计划开始,我国用了近3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实施了以“三线”建设为重点的国防工业发展战略,并投入了国家大量经济资源。这些措施旨在( )
A.加强国防建设 B.借鉴苏联建设经验
C.维护国家安全 D.确立计划经济体制
11.1963年底到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访问亚非十四国期间,宣布了中国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随后向巴基斯坦、坦桑尼亚、马里等国家进行了经济军事援助。这些援助( )
A.导致了中苏两国关系的恶化 B.体现出国家外交向革命外交的转变
C.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 D.是基于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的考量
12.卢梭认为社会契约是可以改变和废除的,人民有权再造一个政治体,人民始终掌握立法权,并可以随时改变政府。对卢梭的上述思想解读正确的是( )
A.充分保障了人民的自由平等 B.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规律
C.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D.事实上否定了天赋人权学说
13.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工人阶级一旦取得统治权,就不能继续运用旧的国家机器来进行管理”,必须“以新的真正民主的国家政权来代替”。 材料旨在说明马克思主义( )
A.坚持无产阶级夺权原则 B.努力实现人民民主思想
C.揭示人类社会最终走向 D.阐明社会发展必然规律
14.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下了其死敌一命,战时如此,平时亦然。”其意在说明( )
A.社会主义苏联的存在威胁了资本主义制度
B.苏俄的新经济政策部分的恢复了资本主义
C.欧美政府干预经济消除了私人生产盲目性
D.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启发了欧美制度调整
15.1958年戴高乐上台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960年,法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戴高乐主张发展法国独立的核力量,努力摆脱美国的核保护伞。同时,果断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积极发展独立的军事防务体系。法国的上述做法( )
A.导致资本主义阵营解体 B.阻碍了欧洲一体化的迅速发展
C.抵制了美苏的政治控制 D.旨在维护法国的世界大国地位
16二战后出现一批重要的国际协调机构,以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建立为标志,这些国际组织在国际政治、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已常态化。这些国际组织的出现( )
A.使经济活动国际化趋势加强 B.有利于政府间开展深度合作
C.表明合作协商成为国际共识 D.有利于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2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17题~第18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都必须作答。第19题为选做题,包括四小题,请选做其中的两小题;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1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的体育活动在中国古代体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当时,社会的各种力量、各种组织和各种活动都被置于中央政府的统治和管理之下,体育活动和体育组织当然也不例外。整个汉代没有游离于政府之外的大规模的体育组织,体育活动也多与健身和军事有关,规模较大的具有对抗性的体育组织和体育活动也是在军事训练方面。当时,边境部队经常举行秋射,不仅提高了将士的射艺,而且也推动了体育活动的发展。
材料二 汉代的体育活动根植于汉代的思想和意识形态之中。汉初,各家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促进了体育活动的发展。70多年后,"射、御、数"的体育教育被从"六艺"中剔除,竞争性和对抗性强的体育活动也逐渐变成了传习封建礼节、宣传封建道德的手段。东汉时期,更多的人追求"长生不死"和"肉体成仙",所以,这时的体育活动特别注意保健和强身功能。当时,讲求呼吸守意的习禅方法与养生健体相互结合,也为体育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钱文军《汉代体育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与思想基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体育的特点,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汉代思想领域的变化对体育发展的影响。(6分)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艺复兴的种子,和他本身一样,不是刻板的,乃是能因地因势而改变他所开之花的。现在且作一表,来表示这个种子传入西欧各国后所产生的特殊花果。”
表:文艺复兴在西欧各国产生的特殊花果
——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符合逻辑,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19.【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A.(12分)【历史上重大敢革回眸】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斯拉夫曾一度照搬苏联模式,建立了高度集权的经济管理体制。1948年,南斯拉夫被开除出“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苏联及其东欧盟国对南斯拉夫实行了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从1950年起,南斯拉夫开始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全面改革,逐步实行“非国家主义化和分散管理”,扩大社会自治的职能和权力。1965年与1952年相比,社会产值增长1.75倍,年均增长8.1%,其中工业产值增长3.37倍,年均增长12%。不过,在扩大再生产、外贸、外汇价格、信贷和就业等方面仍然保留了相当程度的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此外,这一阶段的加工工业发展过快,而基础工业则相对滞后。
——摘编自赵乃斌、汪丽敏主编《南斯拉夫的变迁》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斯拉夫经济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南斯拉夫经济改革。(6分)
B.(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冼夫人(约522—602),我国岭南地区高凉郡(今广东茂名、阳江等地)人,越族政治领袖,历梁、陈、隋三朝。冼夫人与汉官高凉太守冯宝联姻,积极支持汉官“建城邑,开设学校”,鼓励越人学习汉语。梁大同年间,她又“请命于朝,故置州”,在海南岛恢复了郡县建置。梁朝末年爆发侯景之乱,冼夫人大力资助陈霸先的军队平定侯景之乱,建立陈朝。公元589年,隋进军岭南,冼夫人派孙子冯魂迎接隋军,并以自己管辖的八个州归附隋朝。隋朝番州总管赵讷贪贿残虐,冼夫人派长史张融到长安上诉,隋文帝查实赵讷的罪行,将其处死,并委派八十高龄的冼夫人安抚各族人民,收到了良好效果。
——摘编自陈凤贤《试论六世纪越族杰出的政治领袖冼夫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冼夫人的历史贡献。(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冼夫人能够推动历史进步的原因。(6分)
C.(12分)【探索历史的奥秘】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确有部分法国学者试图到希腊文明最初的起点爱琴文明那里寻找古典希腊城邦的源头。凡埃芬特里在主持发掘克里特的马利亚宫殿时,发现了一座他认为属于公民大会会场的设施,进而推测那里可能在宫廷之外,还存在类似公民大会的机关。音德利卡托证明,至少在克里特宫殿的早期,克诺索斯、马利亚等地仍存在类似后来希腊城邦广场的设施,也就是说,可能有公民大会之类的机关存在。可是,仅仅依靠广场断定公民大会存在,进而推论公民大会是一个重要机关,在完全缺乏可靠文献佐证的情况下,中间的跳跃程度不言而喻。
——摘编自晏绍祥《从迈锡尼世界到荷马时代:希腊城邦的兴起》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部分法国学者探寻希腊城邦源头的路径及其原因。(8分)
(2)据材料,指出学者凡埃芬特里考古学结论的价值与局限。(4分)
D.(12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 我们在讨论长城有关的问题时,需要具备四维的讨论模式。一维:专门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与判断,比如一个垛口、垛口砖上的孔洞、一个刻划符号等。这些的考察与判断,是每一个研究长城的人的基本功,也是每一个研究长城的人难以穷尽的。找一个方向突破即可。二维:对长城的一个段落进行分析,比如一段长城的土、木结合模式对这段长城的排水功能的影响、某一段长城的特征分析与判断等。三维:结合地形地势,对某一段长城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思考其布局的基本情况及实现的基本价值分析。四维:包括四维及以上的多维,一个时空交汇的空间,在一个点上看问题时,要回溯它的历史流变、地形地势流变、在这里生活的人群的变化等等。将所有的因素全部汇聚到一起来分析与判断。四维的,有时甚至会囿于自己所知的信息,无法跳出来,是一个整体,是需要每一个真正想明白长城在中国为什么发挥了那么大的作用,不用四维去分析与判断就难以得出准确的结论的问题。
——摘编自黄益《关于长城研究的四个维度》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人修筑长城的目的和长城成为世界建筑工程史上奇迹的原因。(6分)
(2)据材料,提炼四种维度的讨论模式的逻辑路径。结合所学知识,从四维的角度阐述长城的历史作用。(6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孔子认为“礼”是社会治理的枢纽,而“礼”又包括“礼义”和“礼制”两部分,“礼义”指的是道德教化,“礼制”指的是制度约束,因此孔子在社会治理方面,强调的是教化与制度的约束,故C项正确。儒家的“德”主要是德政、德治,与道家的“道德观念”不一致,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主旨意思不一致,排除;D项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D项错误。
2.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具。根据材料“畜力自动播种机”“合于近代科学的地震仪之作用原理”“行速与种子的落速所进行的幅度是定量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农具为耧车,是一种耕播结合的复合农业机械,故D项正确;耧车产生于西汉,故排除A项;耧车并没有对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影响,故排除B项;曲辕犁安装犁评后可调节耕地深浅,故排除C项。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代科举入仕的宰相比例逐渐上升并占据主导地位,这说明科举制在唐代选官中的作用逐渐增强,故C项正确。材料与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无关,故A项错误。宰相科举入仕与行政效率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世官制,故D项错误。
4.答案:A
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北宋的货币供应量不断增长,这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国家的需求,故A项正确。北宋“积贫积弱”,且“民生康乐”一说明显错误,B项排除;“冗费”是“冗官”“冗兵”现象和向辽、夏交纳岁币形成的,C项排除;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5.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没有正式权力与合法地位,D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明太祖设立的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内阁设立后,阁臣可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B项错误;C项是设立军机处的意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时的译书种类繁多,但以应用科学为主,这正适应了当时国内“求强”“求富”的需要,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当时印刷业的发展,排除A项;早在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和魏源等人的活动就启迪人们向西方学习,排除C项;翻译活动与近代教育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
7.答案:C
解析:材料主要说明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再到文化批判的探索历程。从制度批判到文化批判,意味着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救国道路探索的深入,故选C项。A项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排除;材料强调了晚清社会变革从经济、军事、政治领域逐渐深入到文化领域,先后进行的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尝试,均以失败告终,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两大旗帜,以冲破腐朽的封建思想为目的,排除D项。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民国时期的对外贸易。依据材料,1922年云南初卯行政区(滇西)对外贸易情况统计表中,进口的商品有土布、洋纱、铁条,出口商品中有长刀和剪刀,这说明云南的封闭性被逐步打破,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外贸易的发展而非集市贸易发展,排除B项;区域长途贩运是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而材料反映的是对外贸易发展,排除C项;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进出口商品的价值分别是8000元、3600元、1500-2500元、200元左右,这表明进出口贸易的规模比较小,且材料信息反映不了其发展速度,排除D项。
9.答案:D
解析:从材料内容“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可以看出共产党是要建立人民民主统战线,推翻蒋介石的统治,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表现。这一宣言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D符合题干的要求; ABC选项都不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特征,排除。故选:D。
10.答案:C
解析:根据“我国用了近3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实施了以三线建设为重点的国防工业发展战略,并投入了国家大量经济资源”可得出“三线”建设主要是出于国防安全的考虑,把重要的一些业迁移到更为內陆的三线城市,故C项正确; ABD项都不是主旨,排除。故选:C。
11.答案:C
解析:由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国对亚非国家的援助有利于改善我国严峻,的国家环境,故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不能体现向革命外交的转变,B项排除;我国对这些新兴独立国家的援助,是基于改善我国外交环境的考虑,而非是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考量,D项排除。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卢梭的思想。卢梭的思想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故选C项;材料中的思想没有涉及自由平等的问题,故排除A项;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规律,故排除B项;从材料看不出对人权的否定,故排除D项。
1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就不能继续运用旧的国家机器来进行管理”“以新的真正民主的国家政权来代替”等信息并结合无产阶级革命的属性可知,马克思主义主张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人民民主,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14.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十月革命后苏俄(联)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不仅使其没有遭受经济危机的摧残,反而取得了杰出的经济建设成就,启发了欧美实行国家干预的措施,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故选D项。A项与“救下了其死敌一命”不符,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苏联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而非强调其本身政策的变化,而且部分恢复资本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借鉴,不能体现“救下了其死敌一命”,排除B项。“消除了”的说法过于夸张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1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戴高乐上台后,法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努力摆脱美国控制,这说明法国极力维护其世界大国地位,D项正确;当时资本主义阵营并没有解体,排除A项;这一做法没有阻碍欧洲一体化,排除B项;苏联没有控制法国,排除C项。故正确答案为D。
1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国际关系和世界经济。解题重点在战后国际协调机构的作用,联合国的作用主要在政治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的作用主要在经济领域,其协调作用已常态化。这说明合作协调成为二战后的国际共识,C项正确。A项表述重点在经济活动,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信息,排除。B项强调有利于政府间开展深度合作,但是这些国际组织的活动受到冷战的深刻影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的合作受到制约,排除。D项强调有利于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信息,故排除。
17.答案:
(1)特点:政府对体育发展影响明显;体育活动多与健身和军事有关;军事体育蓬勃发展。 (3分)
原因:中央集权和社会控制的加强;长期经略边疆的影响(或对匈奴作战、经营西域);社会上尚武风气盛行;统治者个人爱好的影响;等等。(每点2分,答4点得7分)
(2)汉初“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客观上促进了体育发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宣传封建道德弱化了体育的竞技性;道教和佛教思想促进了养生体育的发展。(6分)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整个汉代没有游离于政府之外的大规模的体育组织”可以得出政府对体育发展影响明显;根据“规模较大的具有对抗性的体育组织和体育活动也是在军事训练方面”可以得出体育活动多与健身和军事有关;军事体育蓬勃发展。原因:根据材料“都被置于中央政府的统治和管理之下”可以得出中央集权和社会控制的加强;根据“边境部队经常举行秋射”可以得出长期经略边疆的影响;结合所学从社会上尚武风气盛行;统治者个人爱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补充。(2)影响:根据材料“汉初,各家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汉初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客观上促进了汉初体育发展;根据“竞争性和对抗性强的体育活动也逐渐变成了传习封建礼节”,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弱化了体育的竞技性;根据“更多的人追求……,讲求呼吸守意的习禅方法”,结合所学可以得出道教和佛教思想影响了养生体育的发展。
18.答案:
示例一
论题:文艺复兴加剧了德意志对天主教的信仰危机,促使了德国马丁路德改革。(2分)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借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旗号,张扬人文主义,反对天主教会禁欲主义,促进了思想解放。但是,过度张扬人欲的思想,进一步导致了罗马教廷的腐败堕落,.引发了欧洲广大地区对罗马教廷的不满。
日耳曼人为主的德意志,民族性简单淳朴,对天主教的信仰更为虔诚,同时,德意志本身处于分裂状态,没有强有力的统一的王权来抗衡教权,所以罗马教廷借助垄断信仰对德意志人的盘剥更加严重,德意志被称为“教皇的奶牛”。以马丁路德为先导,德国开始了宗教改革,倡导“因信称义”,使人获得了灵魂自救的自主权。打击了罗马教会的权威,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德意志的宗教改革,一方面是对意大利文艺复兴导致的人欲泛滥、教会腐败的回应,但是信徒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又体现了对人价值的尊重,张扬了人文主义。(10分)
示例二
论题:西葡新航路的开辟,与文艺复兴互相促进,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2分)
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葡萄牙,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有着地理上航海的便利和爱冒险的天然民族性的优势,促使了他们率先开辟新航路,将整个世界开始连为一体,殖民扩张活动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拓展。
地理上的大发现大大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壮大,新兴的市民阶层要求打破教会传统的禁欲主义张张扬人文主义和个人享乐主义,推动了欧洲掀起了旨在宣扬新兴资产阶级新文化的步复兴。文艺复兴的“人的发现”乌新航路开辟的“地理大发现"互相促进,推动欧洲摆脱中世纪的束缚,迎来了赵向近代社会的曙光。(10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侧重于考查的是文艺复兴的影响。答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中文艺复兴在各国的影响的概括。
19.
A.答案:(1)背景:南斯拉夫照搬苏联模式;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苏南关系恶化。(6分)
(2)评价: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重要经验;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国家对经济活动仍有相当程度的干预;出现产业结构失调的现象。(6分)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南斯拉夫的改革。(1)根据材料“南斯拉夫曾一度照搬苏联模式”得出“南斯拉夫照搬苏联模式”;根据所学知识得出“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根据“苏联及其东欧盟国对南斯拉夫实行了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得出“苏南关系恶化”。(2)根据“扩大社会自治的职能和权力”并结合所学得出“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根据“社会产值增长1.75倍,年均增长8.1%,其中工业产值增长3.37倍,年均增长12%”得出“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根据“仍然保留了相当程度的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得出“国家对经济活动仍有相当程度的干预”;根据“加工工业发展过快,而基础工业则相对滞后”得出“出现产业结构失调的现象”;根据所学南斯拉夫摆脱苏联模式探索结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得出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重要经验。
B.答案:(1)贡献:推动了民族交融与岭南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6分)
(2)原因:家族势力强大,有极高的威望;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个人具有极强的爱国情怀。(6分)
解析:本题考查冼夫人。(1)根据材料“与汉官高凉太守冯宝联姻,积极支持汉官‘建城邑,开设学校’,鼓励越人学习汉语”得出“推动了民族交融与岭南发展”;根据“在海南岛恢复了郡县建置”“平定侯景之乱”“以自己管辖的八个州归附隋朝”得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根据“平定侯景之乱”“安抚各族人民”得出“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2)根据材料“越族政治领袖”得出“家族势力强大,有极高的威望”;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南北朝时期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冼夫人大力维护国家统一,得出“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根据“大力资助”“平定侯景之乱”“冼夫人派长史张融到长安上诉”“安抚各族人民”等得出“个人具有极强的爱国情怀”。
C.答案:(1)路径:在克里特岛寻找“广场”遗址;通过“广场”设施推论公民大会的存在。(4分)原因:克里特文明是爱琴文明的源头,而爱琴文明是希腊文明最初的起点;公民大会及其会场(广场)是希腊城邦文明的主要标志之一。(4分)
(2)价值:是探寻希腊城邦文明起源的重要尝试。(2分)局限:考古实据及其结论缺乏可靠文献佐证。(2分)
解析:本题考查希腊文明与克里特文明之间的关系。(1)第一小问路径,提炼材料的有效信息,判断“广场”与“公民大会”之间的关系。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有关克里特文明、爱琴文明、古希腊文明之间的关系以及古希腊城邦的本质(城邦的本质是公民集体)、公民大会、广场(公共设施)之间的关系进行答题。(2)第一小问价值,学生要具备基本的历史解释的能力。第二小问局限,学生要具备史料实证的基础知识(如“二重证据法”)以及基本的逻辑推理能力。
D.答案:(1)目的: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积极有效地控制管辖范围;体现统一的中原王朝的强大实力。(3分)
原因:浩大的工程规模;独特的建筑风格;复杂完备的防御体系;丰富的文化内涵;巍峨的历史丰碑。(3分,任答3点即可)
(2)逻辑路径:点——线——面——整体。(从一个问题入手——对长城的一个段落进行分析——结合地形地势对一段长城深入分析——将所有因素汇聚在一起分析判断)(2分)历史作用:有军事上的防御作用,有效地保护了内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有力的推动了长城沿线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的交融;保障了长城内侧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4分)
解析:本题考查长城。(1)目的和原因都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第一小问目的,包括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积极有效地控制管辖范围、体现统一的中原王朝的强大实力。第二小问原因,有浩大的工程规模、独特的建筑风格、复杂完备的防御体系、丰富的文化内涵、巍峨的历史丰碑等。(2)第一小问逻辑路径,结合材料可以将四种维度讨论模式概括为“从一个问题入手——对长城的一个段落进行分析——结合地形地势对一段长城深入分析——将所有因素汇聚在一起分析判断”,即从点到线再到面再到整体入手。第二小问历史作用,要求从四维的角度进行概括,即结合所学知识,从军事、经济、民族交融、对外交往等方面进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