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10以内的数(比一比) 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10以内的数(比一比) 沪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16 07:0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比一比》教学设计




学习基础
经调查,孩子们全上过学前班,对长短、高矮、轻重等概念有初步的感知与理解。
学习困难预测
孩子年龄尚小,语言能力与思维水平层次较低,识字不多,因此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达知识与思维比较困难。




《比一比》是这册课本起始阶段的四个预备课中的第二个,基于学前班对长短、高矮、轻重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两个物体、三个物体的比较,在观察与思考中感知比较的方法,并练习用具体的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初步感知比较的概念,促进思维的发展,为后续学习解决问题的“谁比谁怎么样”提供先行材料。




让学生体验长短、高矮、轻重等概念,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
明确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掌握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猜测、操作等过程,建立长短、高矮、轻重等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能力,用数学语言表达思维的能力。
教学
重点
1.学会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方法。
2.能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教学
难点
多个事物比较结果的表达。
教具
学具
准备
铅笔、托盘天平、便于分享的水果
目标
达成
教学流程
三支铅笔的比较中,引导学生用“最”来表达比较结果,没进行强化,导致后面表达时学生不能顺利学以致用。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比”,你认识这个字吗?师解释“比”(两个物体并排放在一起)
2.出示课题“比一比”齐读。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比长短、比高矮、比轻重”。
二、新授:
1.翻开课本第四页,观察情景图,同桌互相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大屏幕出示情境图,集体观察,并按顺序说出图上的物体。
<一>、学习比长短
1.媒体出示跳绳特写镜头,你能猜猜两个小朋友手中的绳子哪根长些呢?你有没有办法比一比(同桌共同想办法)。
2.出示比较图,观察两绳子的左端、右端得出结果,并用具体的数学语言表达。
师引导用( )比( )( )的语言来表达。
3.学生互动;
(1)同桌两人比铅笔的长短,并用完整语言表达(选3组交流展示)
(2)小组中拿出三支铅笔,能比吗?怎么比?师引导用( )最( )的语言来表达。
4.再回情境图,图中还有什么可以比较长短,用完整语言表达比的结果,并想想是怎么比的?
<二>、比高矮
1.直接出示情景图中比高矮的场景,怎么比?比的结果怎样?
2.用完整语言表述比的结果?说出你的比较方法。
3.媒体出示比较的方法,用语言描述比的方法。
4.学生互动:
找两学生(白彬烨、张雅婷)上台比高矮,各自用语言表述比的结果,同学观察,用语言表述他俩比的结果。
老师与高者比高矮,集体表达比较结果。
三人一起比高矮,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5.再回情境图,图中哪些物体可以比高矮。
石榴树与柿子树
石桌与石凳
两个石凳(教师引导用()和()一样()的语言表达)
<三>、比轻重
1.给每组发一根香蕉和一个橘子,每人用手掂一掂,用完整语言说出掂的结果
2.出示天平,猜猜把香蕉和橘子放入天平的两个托盘中,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3.操作验证,看天平,用完整语言表述比较结果
4.出示柿子与石榴的比较图,看图用王振语言表述。
意图达到不同学科间的融合,同时也指引学生感悟语言的表意功能
三、拓展:
媒体出示 《板凳与扁担》绕口令
1.师指读绕口令,领读绕口令
2.读后感悟:谁与谁比?比什么?用完整语言表述比的结果。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比(长短)、(高矮)、(轻重);
两个物体比较,用语言( )比( )( ),
( )和( )一样( );
三个或多个物体比较,用语言( )最( )
五、板书设计:
比长短:两个比
三个比 ( )比( )( )
( )和( )一样( )
比高矮:两个比 ( )最( )
多个比
比轻重: 两个比
多个比
六、作业布置:
回家比较家中物品,并用完整语言说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