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教科书第69~72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2题和练习十三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准备
课件、例1学具袋、小棒14根(两种颜色)、奖励卡片
教学重难点
1.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课前准备
1.凑十歌。
2.上课习惯的要求。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激趣启思
师:看!这是谁啊?(熊二)他今天怎么这么高兴呢?原来他在大树幼儿园学会了好多口算题呢,同学们你们会做吗?(会)
师:那我们就来做一做。
课件出示10加几的口算题。
师:你们怎么算得这么快呢?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每个算式都有10,十加几就是十几。
师:说得真棒!你们也是这么想的吗?
师:看来10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它可以让我们计算得又快又准确。
师:你们看,熊二为什么哭了呢?原来他被一些数学问题难倒了,熊大也帮不了他,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一)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导入课题
师:星期天,同学们去郊游,大家准备了很多食物和水。看,小明正在给同学们拿水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箱子里面有几瓶水呢?(师板书:9)一起数一数。箱子外面呢?(师板书:3)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可以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瓶水?
师:我们一起把题目完整地说一遍。
箱子里面有9瓶水,箱子外面有3瓶水,一共有多少瓶水?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瓶水?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1:加法。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
生:要求一共有多少盒饮料,也就是把箱子里面的9瓶和箱子外面的3瓶合在一起,所以用加法计算。
师:怎么列算式?
生:9+3=(师板书)
师:今天我们就来解决像9+3等于几这样的问题,(板书课题:9加几)齐读课题“9加几”(生:9加几)
(二)探索多种计算方法
1.小组交流要求
师:想一想,9+3等于几呢?怎样算出得数呢?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学具袋,你么可以借助小圆片或者小棒代替矿泉水摆一摆、说一说。请看大屏幕!(小耳朵——仔细听)
课件出示操作要求:
选择学具:圆片(包括圆片纸)或者小棒(包括胶圈),拿好后迅速坐端正。
你能做到吗?
②先想一想怎样算出9+3等于几,再动手摆一摆;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③听到老师击掌3声迅速坐端正。
师:明白要求了吗?开始!
2.学生汇报。
师:9+3等于多少呢?(12瓶)(注意单位名称加上括号)我想知道你是怎样算到这个得数的。先请一个小朋友来说一说,其他小朋友认真听,如果你的想法和他不一样,再起来说好吗?
预设
方法①:数数的方法
生1:一个一个数1、2、3......12。
生2:接着数10、11、12。
师:我们一起接着数一数。
方法② :假设法
生3:把9看作10,10+3=13,13-1=12。
师:为什么要减1呢?
生3:因为把9看作10,10+3=13,多加了1,所以要从13里面把多加的1减去。
师:孩子们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多的方法来计算,还有其他方法吗?
方法③:凑十法
生4:我是这样想的:把外面的圆片拿1个到箱子里面来,这样箱子里面就有10个圆片,再加上剩下的2个就是12个了。
师:这种方法挺有意思的!我们再一起来看一看。
师问生4:你刚才拿了1个圆片到箱子里面,为什么要拿一个到箱子里面呢?
生4:这样就和原来的9个圆片合起来是10个了。再加上剩下的2个就是12个。
师边板书边讲解:箱子里面有9瓶水,再加1瓶就是10瓶,这一瓶哪里来呢?(生:从箱子外面拿1瓶进来。)实际上是把3分成了1和2。(板书:3可以分成1和2)
这个时候箱子里面就是10瓶了。也就是原来的9瓶加1瓶就等于10瓶。(板书)再加上剩下的2瓶就等于12。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看刚才的这种方法,实际上他是把今天要学的9加几的难题转化成了我们以前学的10加几的问题了。
师:10加几简不简单?(简单)
师:那他的这个方法好不好?(好)掌声送给他!
师:那我们现在也用自己手上的学具像刚才这位同学这样来摆一摆好吗?(师讲解,学生操作)
师:现在请所有小朋友把学具收好放到袋子里面,再把袋子放到课桌下面去。看哪一组的孩子做得又快又好!
师:像这样把其中一个加数凑成10,再来计算的方法就叫——凑十法(板书)。
师: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说一说9+3的计算过程吧。
9加3,想:9和1组成10,把3分成1和2,先算9+1等于10,再算10+2等于12。
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请打开数学书第72页,找到练习十三第1题:先圈10,再计算。
(师强调学生写字姿势)
(做完后提醒学生把书放好。)
3.出示例2情境图,巩固凑十法,优化算法。
师:熊二说:“9加几原来可以转化成10加几来计算,那太容易了,我也要来算一道题!”
师:下课了,同学们都到操场上活动,有两个同学在比赛踢毽子,同学们开心地数着个数。热闹的场景吸引了几个同学过来。
原来有几人呢?(9人,师用9根黄色小棒表示),又来了几个小朋友?(5个,师用5根红色小棒表示)要求的问题是现在有多少人?
师:这道题怎么解决呢?
生:要求现在有多少人,就是把原来的9人和又来的5人合起来,用加法。列出算式:9+5=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凑十法,现在我想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移动小棒,让大家很快就能看出9+5等于几,谁来呢?
预设一:生移动一根红色小棒到黄色小棒这边凑成10。
师:你为什么这么移呢?
生:我想把9凑成10。
师:那我们就把5分成几和几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师板书计算过程)
师:你们同意他这种方法吗?(老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板书思考过程。)
师:刚才我们移动了红色的小棒,那能不能移动黄色的小棒,也让大家很快地算出9+5等于几呢?
预设二:生移动5根黄色小棒到红色小棒这边凑成10。
师:这样我们就把几凑成了10?(生:把5凑成了10)
师:想:5和(5)组成10,所以我们要移5根黄色的小棒到红色小棒这边来。(老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板书思考过程。)
师:这种方法也不错!
师:指板书第一种先把9凑成了10,第二种先把5凑成了10。两种方法都算出了9+5等于14。
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我们算得更快一些呢?
生:把9凑成10算得更快一些。
师小结:熊二明白了,原来凑十法还有算得快的技巧呢,所以他编了一个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课堂活动第2题。(请打开书第71页找到课堂活动第2题)
2.师:通过大家的努力,你们成功帮助熊二解决了难题,他非常高兴,所以邀请大家一起去摘苹果。
课件出示题目
四、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会了哪种新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