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废电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 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并正确计算。
〖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减法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回收废电池”这节课是有关三位数的加法,这部分教学内容多,又是本单元的难点,如果一课时完成学生不易理解和消化,可以把“三位数的加法”部分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时教学“不进位加法”和“不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设计〗
谈话导入
1.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什么,请看大屏幕,
生:回收废电池
师: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学习《回收废电池》这一课。废电池在我们生活中危害特别大,但是我们又离不开电池。大家知道哪些东西要用到电池吗?
生:知道。手机、遥控器、电动车……
师:现在电池在我们生活中运用特别广泛,但是电池用完了就变成废电池,废电池的危害对我们又非常大。废电池的危害有多大呢?请看你知道吗?(放课件:一颗纽扣大小的电池可以污染60的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废电池一定不要乱丢,放到回收废电池的地方去。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 出示
2. 观察统计表,你能发现那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谁能估一估哪两个班可以获奖?
5.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两个问题解决。
①(1)班和(2)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
②一月份和三月份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
(“二月份和三月份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是连续进位加法,这部分内容放入下一课时,“三个月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将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解决。
6. 师:比较这两个竖式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生:相同点:(1)都是加法运算;(2)列竖式时都是相同数位对齐;(3)计算时都从个位加起。不同点:第一道题是不进位加法,第二道题的个位相加满十了,要向十位进一,是进位加法。
师: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如果十位相加满十呢?
生:十位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一。
师:你还能想到什么?
生:百位相加满十要向千位进一……
师:那如果用一句话说明怎样进位,你会说吗?
生:哪一位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
7. 师: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8.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教学反思〗
相对其他学习内容来说,计算教学容易显得枯燥无味,那么,如何使计算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探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些问题,这节课教师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本节课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几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能紧扣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生活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当学生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及时给予积极评价,并引导他们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