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无声
静静诉说
2016版七年级上册
第五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材分析
过程设计
学法指导
教法预设
教学目标
板书和反馈
重点难点
第五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文物无声 静静诉说
第五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奴隶制
第五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文化史课 文明的灿烂
教材分析
文物无声
静静诉说
2016版七年级上册
第五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围绕
主线
紧扣
主题
突出
主干知识
“
“
参观博物馆
文物无声 静静诉说
青铜器和甲骨文
文物无声 静静诉说
第五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知识与能力
知道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四羊方尊》……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目标
文物无声 静静诉说
第五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重点
商周时期青铜业的辉煌成就。
甲骨文在汉字发展中的价值。
难点
青铜器所体现出的商周等级制度。
甲骨文几种造字方法。
重点难点
文物无声 静静诉说
第五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参观博物馆”为场景,
夏商周青铜器精品和甲骨文的创想”展览
“博物馆文物展示”——
养成 “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
“文物细部的观察”——
得出历史解释
“三星堆文物和古蜀文化”——
体现历史学科的现实意义
教法预设
文物无声 静静诉说
第五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从“求真”到“求善”
发挥学科育人功能
“探——青铜工艺”
“观——周朝礼制”
“认——甲骨文字”
“文物专家制卡片”
“小小导游讲文物”
“铸造工匠制青铜”
“文字学家解甲骨”
寓教于乐、寓情于景
学法指导
板块
活动
认识历史的途径有哪些?
怎样认识历史才是客观的?
历 史
——事物发展的过程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过 程 设 计
文字资料 实物资料
历 史
——事物发展的过程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夏商周青铜器精品
和甲骨文的创想
每一件文物
都在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
每一件文物
都凝聚着璀璨的历史瞬间
每一件文物
都历史长绳上的一颗珍珠
读懂文物我们就掌握了打开人类文明
绚丽宝库的钥匙
文物无声 静静诉说
第五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设计意图(预设6分钟)
教师——创设情境、模拟现实
学生——带入感强、身临其境
师、生——情感共鸣、常识科普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青铜展厅入场券
从什么时期开始,我国就出现了青铜器?
一般青铜器有哪些的用途和功能?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方法叫什么?
列举一些青铜器的典型代表。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器样式的精美和泥范铸造法的高超
2、青铜器中反映的鲜明时代特征:商周等级森严的礼制。
二、……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文的版块结构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青铜展厅文物卡片
文物名称
文物时期
出土地及时间
收藏的博物馆
文物的功能
文物的尺寸
文物的特点
第一板块 探—青铜工艺
设计意图
教学目的——诊断知识储备
形式——开放性、趣味性
走进历史 体验历史 感悟历史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两条夔(kuí)龙纹对称
构成的饕餮(tāotiè)纹
夔(kuí)龙纹
第一板块
探—青铜工艺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铸造技术高超
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第一板块
探—青铜工艺
设计意图
细节,发人深省。
感受,触动心弦。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青铜展厅文物卡片
文物名称
文物时期
出土地及时间
收藏的博物馆
文物的功能
文物的尺寸
文物的特点
第一板块 探—青铜工艺
重832.84公斤
第一板块 探—青铜工艺
设计意图
活动形式—生动有趣 知识内化—直观震撼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学生活动:“铸造工匠制青铜”
第一板块 探—青铜工艺
设计意图(预设6分钟)
原料模拟:蜡液——铜液、橡皮泥——泥范
过程模拟:泥范制作、铜液浇筑、冷却凝固、脱模成型
课堂预设两套方案:
“脱模成型成功”——规模庞大、工艺精湛
“脱模成型不成功” ——技术高超、世界领先
设计意图
“科学精神”引入“历史课堂”
“历史细节”搬上“试验讲台”
做中学,学中悟
虎纹
虎噬人纹
兽面纹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探究文物背后的时代印记和时代特征
承上:第一板块 探—青铜工艺
启下:第二板块 观—周朝礼制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天子九鼎八簋,
诸侯七鼎六簋,
卿大夫五鼎四簋,
士三鼎两簋。
——《周礼》
西周分封制
示意图
第二板块 观—周朝礼制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天子九鼎八簋,
诸侯七鼎六簋,
卿大夫五鼎四簋,
士三鼎两簋。 ——《周礼》
奴隶主统治权威的象征
国家政权的象征
第二板块 观—周朝礼制
“藏礼于器”的“鼎簋制度”
突破难点、升华认知
“青铜器所体现出的商周等级制度”
设计意图
从读图,到思史
挖掘“图文资料”潜藏的历史信息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突出主线
参观博物馆、探究文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青铜大立人像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青铜神树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纵目大面具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李白《蜀道难》
青铜器 甲骨文
巧妙过渡,无缝链接
设计意图
承上:青铜文明 启下:甲骨探秘
无缝链接、自然过渡
有趣有料、直观生动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甲骨文展厅入场券
甲骨文最早出出现在什么时期?
甲骨文是书写在什么材料上的?
最早的甲骨文是谁发现的?
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记录些什么内容?
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有
那些造字方法?
第三板块 认—甲骨文字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发现于“殷墟”,
即今天河南安阳小屯村。
第三板块 认—甲骨文字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刻在龟甲上的文字
刻在牛肩胛骨上的文字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尚书》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第三板块 认—甲骨文字
图文结合、突出重点
“甲骨文在汉字发展中的价值”
日
月
人
高
鱼
山
眉
水
家
休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具有抽象画特征的早期文字
学生活动 认—甲骨文字
课堂活动、突破难点
甲骨文的造字方法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三板块 认—甲骨文字
学生活动:绘——我的甲骨文故事
寓教于乐、突破难点
甲骨文的造字方法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三板块 认—甲骨文字
学生活动:绘——我的甲骨文故事(预设4分钟)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文物无声 静静诉说
拓展延伸
升华主题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拓展延伸 回归主题
文物无声 静静诉说
设计意图
因地制宜
开发和运用“乡土资源”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互 联 网
+
拓展延伸 回归主题
文物无声 静静诉说
北京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
陕西历史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一张特殊的明信片
设计意图
借助参会老师,深入到课外探究
从学生出发,回归学生需要
北京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
陕西历史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
“以物看史”
博物馆——浓缩的文明史
文物——历史的见证者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商朝的青铜铸造业
2、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二、甲骨文记事
1、甲骨文发现及意义
2、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板书设计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感悟反馈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尧舜禹时代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2、《诗经??召南》中有“文王之政,德如羔羊”的说法,羊以其善良知礼,外柔内刚成为青铜器着力表现的对象,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在我国商朝制造的造型奇特的青铜器是?(???)
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中华世纪鼎???D?大盂鼎
3、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先进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设计意图
“多维度评价”
体验探究式、小组合作式、感悟反馈式…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围绕
主线
紧扣
主题
突出
主干知识
“
“
参观博物馆
文物无声 静静诉说
青铜器和甲骨文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观—周朝礼制
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军事,功能也由食器发展到礼器,……身份地位的象征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反映了严格的等级界限。
——人教版七上历史教材
天子九鼎八簋,
诸侯七鼎六簋,
卿大夫五鼎四簋,
士三鼎两簋。
——《春秋 公羊传》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青铜展厅
文物卡片
文物时期
出土地及时间
收藏的博物馆
文物的功能
文物的尺寸
文物的特点
探——青铜工艺
司母戊鼎,也有学者称为“后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因鼎内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
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所制。
重832.84千克
高1.33米
长1.10米
宽0.78米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青铜大立人像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青铜神树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说—甲骨文与汉字
汉字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解—甲骨文中的奥秘
甲骨文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史料
记载的是商人占卜的结果,包含商朝的天象、历法、军事、农业、政治……等各方面的社会内容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文物无声 静静诉说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互 联 网
+
拓展延伸 回归主题
文物无声 静静诉说
设计意图
以学生为本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锻造
科学精神,体验式活动
设计意图
借助参会老师,深入到课外探究
从学生出发,回归学生需要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和造字方法,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第三板块 认—甲骨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