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登勃朗峰
勃朗峰,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今天,让我们跟随马克·吐温的脚步,走进勃朗峰,一睹勃朗峰雄伟奇幻的风采。
导入新课
登勃朗峰
整体感知并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中所写的景物、人物的特点。(重点)
品味作品幽默的语言,把握作者综合采用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的写作技巧。(难点)
领会作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重点)
学习目标
马克·吐温(1835-1910),是美国著名的幽默大师、
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其幽默、机智与名气,
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他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
主要的代表作品有《百万英镑》(短篇)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乞丐王子》等。
走近作者
本文选自《远处的青山》(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版)林文华译。作者于1866年去夏威夷岛采访。1867年,一家当地的报纸提供了一次往地中海地区的轮船旅游。在前往欧洲和中东的旅程期间,他写了1869年收集成的著名旅行信件系列《傻子旅行》。本文是他欧洲旅行游记其中的一篇。
背景资料
勃朗峰,欧洲阿尔卑斯山的主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山势陡峻,为欧洲名胜之一。以“登勃朗峰”为题,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使读者一目了然。
文题解读
自学展示
翌日(
)
辚辚(
)
焦炙(
)
俯瞰(
)
急湍(
)
巉峻(
)
拾级(
)
苍穹(
)
皑皑(
)
斑斓(
)
缭绕(
)
·
·
·
yì
lín
zhì
tuān
·
学习字词
·
·
kàn
·
chán
shè
·
·
·
qióng
ái
lán
liáo
·
自学展示
(
)拾掇、拾人牙慧
(
)拾级
学习字词
拾
多音字
shè
shí
自学展示
翌日:次日。
络绎不绝:(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巉峻:险峻陡峭。
拾级:逐步登阶。拾,轻步而上。
理解词义
斑斓:灿烂多彩。
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自学展示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颠簸:上下震荡。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自学展示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请简要复述作者的游览经历。
整体感知
请简要复述作者的游览经历。
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
取道黑首,抵达高地
抵达阿冉提村前
在峰顶高地逗留
沿河谷前往沙蒙尼
整体感知
奇
风景
“奇美”
途中
“奇人”
第1—6段:
写登勃朗峰的见闻与感悟。
第7—11段:
写乘车的经历与感受。
再读课文,找出一个字来“表现”全文。
整体感知
奇
黑首道上风景“奇美”
旁边的群峰
“奇险”
勃朗峰主峰
“奇伟”
峰巅云朵
“奇幻”
赶车的车夫
“奇人”
乘车的经历堪称
“奇遇”
整体感知
1.为什么作者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路都是上坡,陡峭难行,天气又灼热难当,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下,骑骡乘车的游客被困于骡背上或马车里,不能自由行动,不能避暑纳凉,所以“可怜可悯”。
精读探究
2.自由朗读第2段,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写景?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从视觉角度描写清流急湍、岩壁峻峭、丘岗葱绿,突出山色的秀美。从视觉、听觉角度描写路途瀑布数量之多,声势之大。
寥寥数语却有声有色有形地描绘了勃朗峰山中美不胜收的奇景。
精读探究
3.第三段中,山为什么会随“我们”拾级而上而“愈升愈高”?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
山随着“我们”拾级而上“愈升愈高”,这其实是一种错觉。因为越往上爬,周围的天空就显得越来越寥廓,而山峰在寥廓天空的大背景下就越发显得高了。
4.第五段,“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纷至沓来”一句中“稍作”“顷刻”“骤然”在句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稍作”“顷刻”“骤然”等词表明时间之短,形象地表现出了勃朗峰光影斑驳、变幻无穷的情状,勾勒出了一幅光与影变化多端的美丽图景。
精读探究
5.作者为什么在第6段用整整一段去写“肥皂泡”?这样写有何妙处?
精读探究
“肥皂泡”是作者由峰巅云彩产生的联想。肥皂泡能够反射各种景物,而肥皂泡本身在阳光下呈现出七彩光华。峰巅云朵亦幻亦真的光影、色彩、形状,美丽异常,却变化无定瞬息即逝,就像那“最美丽精致”却又随时会破裂的肥皂泡。
作者奇妙的设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给读者留下了自主想象空间。
精读探究
6.大声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奇人车夫,请简要说说“奇”在哪里?
①将要驾车走山路(路况很糟糕),却先“纵饮”
②自封为“车夫之王”,与“勃朗队长”同行;
③无论行车如何颠簸,都面不改色、镇定自若。
精读探究
作者马克吐温,如何制造出幽默效果呢?
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制造反差、适当夸张、反常归因等手法,使得文章幽默诙谐。
具体如下:①突出细节,在写“勃朗队长”夸诞、重复的话语内容和酒意十足的说话方式时,作者特别插入“说的却是德语——但标点系统毫无两样”这样的细节,产生了幽默效果;
合作探究
②制造反差,如用一路上的飞车越险与“车王”的威严、和颜悦色制造反差,令人读来忍俊不禁;
③反常归因,作者将经历不测之险却平安迅速地到达目的地归因于幸亏“车王”在驾车之前“喝得酒气醺醺”,这样不合常理的归因,带着感叹,也带有玩笑的色彩。
合作探究
文章主要描写了作者上山与下山的经历,这些经历有哪些不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
阶段
笔法
经历/情感
上山
写景散文
描述了沿途的秀色美景,高山的险峻陡峭,水流的清澈急湍,美不胜收。
下山
叙述小说
用极为幽默诙谐的写法描述了车夫之王,以及他们惊险而又激动的旅行,富有感染力和一种传奇色彩。表达了作者游览时的激动与喜悦之情。
合作探究
通读全文,文中展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本文表达了作者乐观、积极、自由、率真的生活态度。
合作探究
散文笔法与小说笔法有机融合
本文作者在记叙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过程中,将散文笔法与小说笔法融合。
写上山时,以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
写下山时,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
二者的有机融合,增强了本文的可读性与趣味性。
写作特色
课堂小结
本文记叙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一次经历,描绘了山中奇景、嶙峋怪石、变幻光影,叙述了奇人奇事、惊险旅程、怪异车夫,赞美了勃朗峰美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的热爱之情,传达了随性豪放的人生态度。
课堂小结
登勃朗峰
上山
(观景)
——沿河谷前往沙蒙尼旅馆——奇人奇事
从马蒂尼居所前往黑首——感觉奇好
课堂小结
从黑首前往高地——沿途、俯瞰、环顾——风景奇美
V字形山口——远望、仰望——主峰奇伟
勃朗峰高地(下山前)
下山
(叙事)
奇妙的美景
奇特的旅程
环视——群峰奇险
仰望——云朵奇幻
课堂小结
三山五岳
三山五岳,泛指名山或各地。三山是传说中的蓬莱(蓬壶)、方丈山(方壶)、瀛洲(瀛壶),今有黄山、庐山、雁荡山新三山的说法;五岳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
拓展延伸
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
中岳嵩山
北岳恒山
阅读马克·吐温的其他作品,如《马克·吐温自传》《马克·吐温幽默小说》等,感受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
拓展延伸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9
登勃朗峰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并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中所写的景物、人物的特点。(重点)
品味作品幽默的语言,把握作者综合采用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的写作技巧。(难点)
领会作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重点)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1.视频、图片
2.勃朗峰,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今天,让我们跟随马克·吐温的脚步,走进勃朗峰,一睹勃朗峰雄伟奇幻的风采。
二、自学展示
1.走近作者
马克·吐温(1835-1910),是美国著名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其幽默、机智与名气,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他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
主要的代表作品有《百万英镑》(短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乞丐王子》等。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远处的青山》(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版)林文华译。作者于1866年去夏威夷岛采访。1867年,一家当地的报纸提供了一次往地中海地区的轮船旅游。在前往欧洲和中东的旅程期间,他写了1869年收集成的著名旅行信件系列《傻子旅行》。本文是他欧洲旅行游记其中的一篇。
3.文题解读
勃朗峰,欧洲阿尔卑斯山的主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山势陡峻,为欧洲名胜之一。以“登勃朗峰”为题,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使读者一目了然。
4.字词学习
翌日:次日。
络绎不绝:(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巉峻:险峻陡峭。
拾级:逐步登阶。拾,轻步而上。
斑斓:灿烂多彩。
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颠簸:上下震荡。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思考下面的问题:请简要复述作者的游览经历。
2.再读课文,找出一个字来“表现”全文。
奇。
第1—6段:风景“奇美”,写登勃朗峰的见闻与感悟。
第7—11段:途中“奇人”,写乘车的经历与感受。
四、精读探究
1.为什么作者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路都是上坡,陡峭难行,天气又灼热难当,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下,骑骡乘车的游客被困于骡背上或马车里,不能自由行动,不能避暑纳凉,所以“可怜可悯”。
2.自由朗读第2段,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写景?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从视觉角度描写清流急湍、岩壁峻峭、丘岗葱绿,突出山色的秀美。从视觉、听觉角度描写路途瀑布数量之多,声势之大。
寥寥数语却有声有色有形地描绘了勃朗峰山中美不胜收的奇景。
3.第三段中,山为什么会随“我们”拾级而上而“愈升愈高”?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
山随着“我们”拾级而上“愈升愈高”,这其实是一种错觉。因为越往上爬,周围的天空就显得越来越寥廓,而山峰在寥廓天空的大背景下就越发显得高了。
4.第五段,“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纷至沓来”一句中“稍作”“顷刻”“骤然”在句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稍作”“顷刻”“骤然”等词表明时间之短,形象地表现出了勃朗峰光影斑驳、变幻无穷的情状,勾勒出了一幅光与影变化多端的美丽图景。
5.作者为什么在第6段用整整一段去写“肥皂泡”?这样写有何妙处?
“肥皂泡”是作者由峰巅云彩产生的联想。肥皂泡能够反射各种景物,而肥皂泡本身在阳光下呈现出七彩光华。峰巅云朵亦幻亦真的光影、色彩、形状,美丽异常,却变化无定瞬息即逝,就像那“最美丽精致”却又随时会破裂的肥皂泡。
作者奇妙的设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给读者留下了自主想象空间。
6.大声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奇人车夫,请简要说说“奇”在哪里?
①将要驾车走山路(路况很糟糕),却先“纵饮”
②自封为“车夫之王”,与“勃朗队长”同行;
③无论行车如何颠簸,都面不改色、镇定自若。
五、合作探究
1.作者马克吐温,如何制造出幽默效果呢?
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制造反差、适当夸张、反常归因等手法,使得文章幽默诙谐。
具体如下:①突出细节,在写“勃朗队长”夸诞、重复的话语内容和酒意十足的说话方式时,作者特别插入“说的却是德语——但标点系统毫无两样”这样的细节,产生了幽默效果;
②制造反差,如用一路上的飞车越险与“车王”的威严、和颜悦色制造反差,令人读来忍俊不禁;
③反常归因,作者将经历不测之险却平安迅速地到达目的地归因于幸亏“车王”在驾车之前“喝得酒气醺醺”,这样不合常理的归因,带着感叹,也带有玩笑的色彩。
2.文章主要描写了作者上山与下山的经历,这些经历有哪些不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
3.通读全文,文中展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本文表达了作者乐观、积极、自由、率真的生活态度。
六、课堂小结
1.散文笔法与小说笔法有机融合
本文作者在记叙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过程中,将散文笔法与小说笔法融合。
写上山时,以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
写下山时,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
二者的有机融合,增强了本文的可读性与趣味性。
2.
本文记叙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一次经历,描绘了山中奇景、嶙峋怪石、变幻光影,叙述了奇人奇事、惊险旅程、怪异车夫,赞美了勃朗峰美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的热爱之情,传达了随性豪放的人生态度。
六、拓展延伸
1.三山五岳,泛指名山或各地。三山是传说中的蓬莱(蓬壶)、方丈山(方壶)、瀛洲(瀛壶),今有黄山、庐山、雁荡山新三山的说法;五岳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
2.
阅读马克·吐温的其他作品,如《马克·吐温自传》《马克·吐温幽默小说》等,感受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