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教案 `
教学内容:
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知识
2、认识词作者李叔同
3、学唱学堂乐歌《送别》
情感目标:
通过学唱《送别》让学生声情并茂的演唱《送别》
知识目标:
1、了解学堂乐歌
2、了解词作者李叔同
教学重点:
1、了解李叔同
2、学会并且能够背唱《送别》
教学难点:
1、歌曲音准节奏的准确把握
2、能够再演唱歌曲的同时,体会恋故伤别的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一、人物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个世纪20年代,中国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大家,其中有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有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的胡适;有中国_??°???è???????????_、_??????__???è?????_徐悲鸿。和他们同一时期,在我们音乐教育方面,也出了一位艺术大师--李叔同,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由他填词的歌曲《送别》。
新授:
聆听歌曲,感受情绪。
1、学生聆听器乐曲《送别》
师:首先,我们一起聆听器乐曲《送别》,听一听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乐曲迷漫着怎样的色彩和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抒情、忧伤)
师:古筝的历史非常悠久,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全曲的情绪是忧伤的,弥漫着抒情的色彩。
2、介绍器乐曲《送别》的来历
这首乐曲是由美国作曲家奥德威创作的。创作于1851年,歌曲原名:《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梦见家和母亲》),这首歌曲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非常流行。是一首带有伤感色彩的歌曲,并且日本版的《旅愁》和中国版的《送别》至今家喻户晓。
3、发声练习
用“啊”哼唱器乐曲,用抒情的、略带忧伤的情感,轻轻的哼唱。(做要求“Ang”的音演唱。)
4、朗诵歌词
师:当李叔同听到这首乐曲后,深有感触,为这首乐曲填上了歌词。老师来读第一段,同学们模仿老师的朗读方式来读第二段。
二、学唱歌谱,正确哼唱。
1、提示4/4拍。用“啊”哼唱旋律,并找出换气地方(出示歌谱)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用“啊”来模唱,先听老师来唱,然后模仿老师演唱方式,声音要柔而优美。并想想我们应该在哪儿换气?
2、有感情的朗读歌词(第一段歌词)
(1)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体会作者依依不舍和离别忧伤的情感。
师:让我们按正确的换气方式,一起有节奏的读一读吧。
(2)难点:附点:延长他前面音时值的一半。加了附点,听起来就是前长后短。
学唱歌曲,师生合作。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1)师范唱,生聆听。(第一段)
师:接下来老师来演唱歌曲,同学们来听一听。一会儿模仿老师的演唱方式演唱。
师弹琴,生熟悉旋律。
师:现在请同学们听钢琴的旋律,在心里默唱。
师弹琴,生演唱第一乐段。
师:让我们跟着钢琴来演唱第一乐段。
演唱第二段
领唱、齐唱 (完整演唱歌曲)
师:现在我请4-6名同学领唱1、2乐句,其余同学齐唱3、4乐句。
处理歌曲
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
同学们。根据这首歌曲的情绪,我们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打击乐器呢﹖相互讨论下
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唱。
①放原唱伴奏 (第一段)
②用柔美的歌声演唱全曲,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拓展:
欣赏《城南旧事》片段
(1)同学们,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电影《城南旧事》获得国际金鹰大奖,它的主题曲就是这首《送别》,《送别》使这部影片增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二、简介作者李叔同及其作品风格。
1、简介作者李叔同及其作品风格。
李叔同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艺术大师。对于李叔同的歌曲大致分为三类,即:爱国歌曲,如《祖国歌》《我的国》等;抒情歌曲,如《春游》《送别》《早秋》等;哲理歌曲,如《落花》《晚钟》等。
2、师:其中《春游》也是李叔同抒情类作品中的一首名曲,接下来我们从歌曲的速度、节奏、情绪来三个音乐要素,欣赏比较一下,它与《送别》的风格有何不同?
歌曲 拍号 速度 节奏 情绪
《春游》 6/8 中速 紧凑 明朗愉悦
《送别》 4/4 慢速 宽松 委婉忧伤
四、小结:
师:李叔同的这两首歌曲,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但他填的词却充满着诗情画意,让我们演唱的人都沉浸在美丽的画面之中,最后让我们再次演唱歌曲《送别》,并用上我们的打击乐器。(领唱、齐唱;打击乐器;完整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