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墨梅
课型:新授课 小学 设计
教学
目标
1.学会诗中“砚、冕、乾、坤”这样四个生字,理解“墨梅、洗砚池、淡墨痕、好颜色、清气、满乾坤”等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诗歌。
3.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4.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鄙视流俗、贞节自守活的高尚情操,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
重点
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教学
难点
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课前
准备
预习作业、PPT
学情
分析
学生在预习中能运用多种方法学习并理解诗句,能够积累一定的资料,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应该了解诗句表达的情感。
教 学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二次备课)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你们几个课外知识怎么样?①“岁寒三友”是哪“三友”?②你能背出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吗?(指名背)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关梅花的诗,它的题目是《墨梅》。(板书)同学们看这个题目,从字面上看,它是什么意思呢?(黑色的梅花)
3.出示挂图:我们知道世间有红色的、白色的梅花,怎么还有黑色的梅花?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解开这个谜团吗?画上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观看挂图)
4.小结:原来这是一首题画诗,我们以前也学过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那是苏轼为惠崇画的一幅画题的诗,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题画诗是王冕为自己画的一幅墨梅题的诗,关于王冕,同学们能交流一下你收集的资料吗?
5.王冕是怎样为自己的画题诗的。他要表达什么样的心志呢?
6.出示目标
-68580349251.学会诗中“砚、冕、乾、坤”这样四个生字,理解“墨梅、洗砚池、淡墨痕、好颜色、清气、满乾坤”等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诗歌。
3.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4.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鄙视流俗、贞节自守活的高尚情操,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1.学会诗中“砚、冕、乾、坤”这样四个生字,理解“墨梅、洗砚池、淡墨痕、好颜色、清气、满乾坤”等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诗歌。
3.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4.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鄙视流俗、贞节自守活的高尚情操,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二、初读古诗:
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检查读。
2.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出来,不仅要读,还要吟唱,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是××/××/×××/,要读出平仄变化来。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3.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4.自学古诗。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三、品读感悟,体会诗意
1.全班交流:
A.①能理解下列重点词吗?
淡墨、痕、清气、乾坤
②交流每句诗的意思。
师小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④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B.师引导: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读懂了这么多,没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
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要画“墨梅”,而不画鲜艳的梅花?
②这是一幅画,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③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
④王冕画中的这株梅花长在哪里?
⑤为何把池子称为“洗砚池”呢?(补充: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
师小结:这些问题提得好,可见同学们读诗时动了脑筋,有“大疑”必有“大进”,这就是会读书。当然,同学们不用着急,通过下面的学习,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C.品“淡墨”
①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你能用上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
②王冕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
生说:淡墨;痕迹一般浅;颜色不够骄人……
③再次出示《墨梅图》。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仔细观察一下,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素洁、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气……)
④指导朗读:你们说的老师深有同感。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读。
指点:“淡墨痕”淡雅的,要读得轻一点。
D.品“清气”
过渡:同学们,这梅花如此浅淡,貌不惊人,从没引起过别人的注意,从没受到过别人的夸赞,但它却在洗砚池边不畏严寒地怒放着,呈现出勃勃生机。
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不懂,“墨梅”这样做心里是怎样想的?揣摩一下,谁来帮一帮老师?(指生说。)
现在明白“不要人夸好颜色”了吗?指生说。
②正如诗中所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读懂了“墨梅”。
师引读:
这真是一株清香、迷人的梅花啊!女生读
这真是一株洒脱、淡定的梅花啊!男生读
这更是一株自信、不俗的梅花! 齐声读
E.品读
过渡:(对照板书)这梅花是痕迹一般的淡墨色,但却素洁高雅,而又清香怡人。可这是一幅画呀,“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让墨梅的形象走进你的心中吧。生自读。
把书扣在桌上,闭上眼睛,让你的思维跨越时空,让你的想像飞起来,飞到元代王冕家的小院子里。
师引读:
淡墨色的梅花开了,多么淡雅,多么高洁啊!指一生读。
淡淡的清香弥漫在小院子里,充满了天地间,也飘到了我们的教室里,让我们静心闻一闻吧。指一生读。
四、拓展延伸
过渡:看得出同学们都陶醉于这梅香中了。回忆一下昨天学的《石灰吟》,《墨梅》与它对照一下,有什么相同之处?(板书:借物喻人,借物言志)
1.师:能提到“借物喻人,借物言志”,老师相信你们对这首诗的思想内涵已有所感悟了。如果能再了解一下作者的情况,你们的感悟会更深!
出示:王冕资料。指生读
师:王冕把自己的情感倾注笔端,挥毫泼墨,晕染出一幅幅惊世之作。至此,墨梅与作者之间的联系你读懂了吗?(借梅自喻,借物言志,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2.师小结:对呀!王冕曾说: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作者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
3.现在让我们回到课始提到的问题:
指名提出问题的同学:你明白作者为什么画“墨梅”了吗?生回答。
4.升华读:同学们,看着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墨梅、对王冕说吗?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化成一首诗,表达出对墨梅对王冕的由衷赞美吧!齐诵《墨梅》!
五、检测完善:
1.完成《补充习题》
2.课后积累两到三首有关“梅花”的古诗
六、板书设计:
墨梅
墨梅———借物喻人———王冕
淡墨———借物言志———不与世俗
清气 同流合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