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硫酸 硝酸和氨(氨优质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硫酸 硝酸和氨(氨优质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3-23 21:00:17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第一课时 氨
主讲人:张店一中 梁慎光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和实验室制法及铵盐的主要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应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氨、铵盐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了解氨、铵盐在氮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更深刻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每课一题:
1、向盛有Al2(SO4)3的试管中滴加氨水,现象是 ,写出离子方程式

2、在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4+、Ba2+、Cl—、NO3— B.K+、AlO2—、Cl—、SO42—
C.Ca2+、Mg2+、NO3—、 Cl—
D.Na+、Cl—、CO32—、SO32—
学习过程
Al3++3 NH3·H2O=Al(OH)3 +3 NH4+
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打开装有碳酸氢铵的化肥袋或在炎热的夏季到一些卫生条件很差的公共厕所,常会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时甚至让人睁不开眼,这是什么气体呢?它的结构如何?又有什么性质?
氨的结构:
氨的电子式 结构式 N、H形
成 键,氨是 分子
一、 氨
极性共价
极性
NH4HCO3===NH3 ↑ +H2O +CO2↑
自主学习: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
(1)请回忆学习气体物理性质的一般顺序
1、氨的物理性质
(2)问题:阅读课本,找出氨气的相关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且溶解很快,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
(3)问题:如何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有哪几点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来证明?
实验探究,验证性质
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
实验原理:
利用气体极易被一种液体吸收而形成压强差,使气体容器内压强降低,外界大气压把液体压入气体容器内,在玻璃导管尖嘴外形成美丽的“喷泉”。
喷泉原理:
压强差
从胶头滴管挤入烧瓶的少量水起什么作用?
为什么此后会有大量的水喷入烧瓶?
喷泉呈红色说明了什么?
强调三点
氨极易溶解于水
氨溶解的很快;烧瓶中气压在挤入少量水前后有较大变化而引发喷泉
氨与水反应生成NH3·H2O
NH3·H2O电离时有OH-生成,因此喷泉呈红色
2、氨的化学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
氯气能与水反应,氨也能与水反应,请同学们对比氯水中的成分并阅读P98的资料卡片,思考分析氨水中含有哪些粒子呢?
氨水中的微粒
氨水
粒子种类
NH4+、NH3、H2O、 NH3·H2O 、OH-、H+
对比归纳:
氨水
粒子种类
液氨和氨水的比较
纯净物
(非电解质)
混合物(NH3·H2O为弱电解质)
NH3分子
NH4+、NH3、H2O、 NH3·H2O 、OH-、H+
氨气溶于水
氨气降温加压液化
物质分类
形成条件
液氨
从氨的结构、氨水中各微粒之间的作用力、氨与水的反应归纳氨为什么极易溶于水?
相似相容原理,NH3和H2O极性接近溶解度大
氨分子和水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大大增强溶解能力
部分氨气与水反应,降低了NH3浓度,使溶解量增大
提出问题,实验解决
从氨水显碱性这一角度推测氨水还能和哪一类物质反应?
提供浓氨水、浓盐酸。
【实验】
1、把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和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只靠近,不接触
2、把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和蘸有浓硝酸的玻璃棒只靠近,不接触
3、把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和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只靠近,不接触
实验现象: 。
推测:把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换成浓硝酸会怎么样?浓硫酸呢?
实验结论: 。
生成大量的白烟
与挥发性酸反应有白烟生成
(2) 氨、氨水与酸反应
NH3+HCl==NH4Cl(白烟)
NH3+HNO3===NH4NO3 (白烟)
2NH3+H2SO4===(NH4)2SO4
与挥发性的酸反应有白烟
氨与酸反应的实质是NH3与H+结合生成NH4+的过程
应用原理,分析反应
3、与氧气反应
这个反应叫做氨的催化氧化,
它是工业上制硝酸的基础.
-3
依据氧化还原原理,从氨中氮元素的价态分析,
氨具有 性。
还原
NH3
高温
催化剂
+2
+5O2===4NO+6H2O
4
联系实际,物质应用
3、氨的用途
二、铵盐
实验探究:
观察几种铵盐晶体的颜色,试验它们的溶解性;
回扣情境说出对应现象的一条铵盐的化学性质;
将少量氯化铵晶体和少量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后放入试管中,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产生的气体;
1、铵盐的物理性质
白色晶体或固体、都易溶于水
2、铵盐的化学性质
(1)受热易分解
NH4Cl===NH3 ↑ +HCl ↑
NH4HCO3===NH3 ↑ +H2O +CO2↑


(2)与碱反应
NH4NO3+NaOH===NaNO3+H2O+NH3↑

检验NH4+的存在
氨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 ;
装置: ;
收集: ;
干燥: ;
验满:① ;
② ;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固 + 固 气
向下排空气法
碱石灰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用蘸取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产生白烟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容易
液化
易溶
于水
跟水
反应
跟酸
反应
跟氧
反应
作致
冷剂
制取氨水
制取铵盐
制取硝酸
用途
性质
结构




小结
知识应用,巩固反馈
1、若实验室只有单孔塞,能否用上述装置进行喷泉实验?如能,应如何引发喷泉?
若VL烧瓶充满标况下的氨气, 喷泉实验后溶液充满整个烧瓶, 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
2、在常温下,还可用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混合制氨气,请思考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装置?具体如何操作呢?。
包含的要点:
1、氮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之一。氮的循环涉及到生物圈的全部领域。
2、氮是地球上极为丰富的一种元素,在空气中含量虽高,却不能为多数生物体所直接利用,必须通过固氮作用。
3、固氮作用的两条主要途径,一是通过闪电等高能固氮;二是生物固氮。
4、根据图片描述氮在自然界的循环。
课后作业:
写一篇小论文
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沾有浓盐酸的玻棒
沾有浓氨水的玻棒
HCl
NH3
现象:产生大量白烟
NH3+HCl=NH4Cl
NH4Cl第四章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张店一中:梁慎光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及铵盐的主要性质和氨气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应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氨、铵盐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了解氨、铵盐在氮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更深刻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习重、难点
重点:氨的化学性质和制取;铵盐的性质
难点:氨水的成分
标题 学习内容 学习方法归纳
每课一题 1、向盛有Al2(SO4)3的试管中滴加氨水,现象是 ,写出离子方程式 。2、在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H4+、Ba2+、Cl—、NO3— B.K+、AlO2—、Cl—、SO42—C.Ca2+、Mg2+、NO3—、Cl— D.Na+、Cl—、CO32—、SO32— 说明NH3·H2O是 (物质分类)为什么不能共存?
一氨的结构及物理性质 【创设情境】打开装有碳酸氢铵的化肥袋或在炎热的夏季到一些卫生条件很差的公共厕所,常会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时甚至让人睁不开眼,这是什么气体呢?它的结构如何?有什么性质?氨的结构:氨的电子式 结构式 N、H形成 键,氨是 分子【问题1】氨的物理性质。 色有 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且 、易 。 写出碳酸氢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回忆:气体物理性质的一般顺序。阅读课本并思考:有哪几点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来证明?
实验探究验证性质 【问题2】如何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实验现象:从胶头滴管挤入烧瓶的少量水起什么作用?为什么此后会有大量的水喷入烧瓶?喷泉呈红色说明了什么? 要求:设计一个装置,模拟喷泉现象同时在实验中检验氨水具有碱性。原理归纳:
氨的化学性质提出问题实验解决应用原理分析归纳 【问题3】(1)氨与水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讨论与交流】 氨水和液氨的成分相同吗?各自都由哪些微粒构成 ?液氨和氨水的比较液氨氨水形成条件物质分类粒子种类(2) 氨、氨水与酸反应【问题4】从氨水显碱性这一角度推测氨水还能和那一类物质反应?【实验探究】氨与氯化氢气体的反应【实验】1、把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和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只靠近,不接触实验现象: 。2、把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和蘸有浓硝酸的玻璃棒只靠近,不接触3、把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和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只靠近,不接触实验结论: 。 【问题5】依据氧化还原原理,从氨中氮元素的价态分析,氨具有 性。(3)氨的还原性化学方程式: 提示:氯气能与水反应,氨也能与水反应,请同学们对比氯水中的成分并阅读P98的资料卡片,思考分析氨水中含有哪些粒子呢?结构决定性质从氨的结构、氨水中各微粒之间的作用力、氨与水的反应归纳氨为什么极易溶于水?讨论实验方案:试剂:浓氨水、浓盐酸氨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测:若把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换成浓硝酸会怎么样?浓硫酸呢?氨与酸反应的实质: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上制硝酸的基础。
联系实际物质应用 3、氨的用途 性质决定用途
二铵盐 实验探究:观察几种铵盐晶体的颜色,试验它们的溶解性;回扣情境说出铵盐的一条化学性质;将少量氯化铵晶体和少量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后放入试管中,加热,用湿润的石蕊试纸来检验产生的气体;
铵盐的物理性质 白色晶体或固体、都 溶于水
铵盐的化学性质 (1)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2)与碱反应化学方程式: 常用的化肥如何保存?实验室检验NH4+的方法:
迁移联想讨论制备 氨的实验室制法:原理: ;装置: ;收集: ;干燥: ;验满:① ;② 。思考:工业上如何制备氨气? 【讨论探究】1、结合铵盐的性质,探讨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原理。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反应装置;3、根据氨的物理性质,讨论氨的收集方法;4、如何检验氨是否收集满;5、如何选择干燥剂;
课堂总结
课后作业 写一篇小论文:描述自然界中氮的循环。题目自拟,体裁不限。 从自然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
知识应用巩固反馈 1、若实验室只有单孔塞,能否用上述装置进行喷泉实验?如能,应如何引发喷泉? 若VL烧瓶充满标况下的氨气, 喷泉实验后溶液充满整个烧瓶, 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2、在常温下,还可用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混合制氨气,请思考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装置?具体如何操作呢?
【强化练习】1、试分析图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以及在每一步反应中,氮元素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2、生产Cl2的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原理如下: 3Cl2 +2NH3 = 6HCl +N2 如果管道漏气,用该方法检查时会出现的现象是什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右图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
其中错误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4、起固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  )A.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B.NO与O2反应生成NO2C.NH3催化氧化生成NOD.由NH3制NH4HCO3和(NH4)2SO45、实验室里可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干燥、贮存某气体R,多余的气体可用水吸收,则R是(  )A.NO2 B.HClC.CH4 D.NH36、在如右图所示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c呈喷泉状态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表中的(  )a(干燥气体)b(液体)ANO2H2OBNO4 mol·L-1 NaOH溶液CCl2饱和NaCl溶液DNH31 mol·L-1盐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