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17 09:0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五四制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
A.工业化
三大改造
合作化
B.“大跃进”人民公社
公私合营
C.“文化大革命”合作化
土地改革
D.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2.今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实施的第二年。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集中力量发展(  )
A.农业
B.手工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3.在我们共和国的建设史上,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神而成为石油工人艰苦创业一面旗帜的是(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袁隆平
4.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受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②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③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④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严重后果,新中国领导人于1961年制定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你知道“八字方针”的具体内容吗(  )
A.调整、改革、建设、提高
B.巩固、提高、开拓、进取
C.调整、整顿、充实、提高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6.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我党得出这一教训主要是经历了(  )
A.新中国初期的土地改革
B.新中国初期的“三大改造”
C.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新中国初期的“一五计划”
7.如图为《1966﹣1968年我国经济状况统计图》,从图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1966﹣﹣1968年我国经济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B.1966﹣﹣1968年我国经济下滑可能和“文化大革命”有关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D.“文化大革命”拉大了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8.下列关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召开于1953年
②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④在北京召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0.习总书记指出要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6年,我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主要来源于(  )
A.朝鲜战场捷报频传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二.填空题
11. 
 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2.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 
 政策。
13.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的事件是 
 。
1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15.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曾经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铁人 
 ,党的好干部 
 等。
三.判断题
16.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判断对错)
17.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判断对错)
18.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继文化大革命后,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又一严重失误。 
 (判断对错)
19.1953

2
月中共中央指出:“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把农民“组织起来”。 
 (判断对错)
20.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判断对错)
四.材料题
21.仔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摘自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摘自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请回答:
(1)这两则材料共同来自于什么文件?
(2)这个文件颁布的时间和会议是什么?
(3)这个文件有什么样的意义?
(4)材料二中,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
(1)材料一中图一的出现与什么事件有关?主要方式是什么?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图二的出现与什么事件有关?此事件出现的目的是什么?在图二所反映的事件中,党和国家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3)材料二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是通过什么事件来完成的?完成于何时?对这一事件应如何评价?
23.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是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我们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出现了重大失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同时期,我国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
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在炼钢原料缺乏的情况下,群众只好把家中的铁器和做饭用的铁锅投进小高炉……
材料三
山东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已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人民日报》(1958年11月)
材料四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历史已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哪一行业?材料一中“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为以后经济建设提供哪些教训?
(3)材料三反映哪一历史事件?1958年我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左”的错误?
(4)据材料四,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以史为鉴,说说“文化大革命”这段沉重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五.解答题
24.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又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1)“一化”和“三改”分别指的是什么?何时基本完成?
(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它有什么重大意义?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私合营,对于当时很多资本家来说,几辈人辛辛苦苦创办的家业就这样交出去,心里真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材料二:1956年,荣毅仁代表上海工商界集体给毛泽东写信,表示要在6天内实现上海全行业公私合营。他说:“我已经在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表示了决心,我一定把所得的利润以投资企业和购买公债的方式来支援国家的建设。我个人愿意在任何工作岗位上来尽我的责任,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主义有贡献的人。”
材料三:1956年底,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从材料叙述的现象到材料二荣毅仁等“红色资本家”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对此你有什么威悟?
(2)材料三中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3)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意义?
26.列举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任意三项或更多的国家建设成就。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结合所学可知,“过渡时期”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工业化、合作化、三大改造均属于过渡时期,故A项正确。
B项中人民公社是1958年发动的,不符合过渡时期,应排除。
C项中文化大革命是1976年发动的,不符合过渡时期,应排除。
D项中1961年初,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不属于过渡时期,应排除。
故选:A。
2.1953年我国编制并实施的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重工业,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和农业。
故选:D。
3.1960年,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参加大庆石油会战,他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历经艰难险阻,终于打出了原油,王进喜赢得了“铁人”的称号。
故选:A。
4.1965年9月,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文化大革命”发生于1966﹣1976年,故该成就不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成就。②③④都发生于“文化大革命”时期。
故选:B。
5.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严重后果。1961年初,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调整工业生产计划指标,整顿企业生产秩序。
故选:D。
6.据所学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导致1959年~1961年严重困难的主要原因,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了巨大损失,它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借鉴是: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立足于本国国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脱离实际,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主观盲目。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7.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严重阻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基本没有提高,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的差距拉大,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被严重摧残,造成严重的思想混乱.图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1966﹣1968年我国经济状况下滑可能和“文化大革命”有关.
故选:B.
8.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决定产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国家主席为毛泽东,第一届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为刘少奇,第一届国务院总理为周恩来,②③④表述正确。
故选:B。
9.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任务。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故选:C。
10.1956年,我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主要来源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他选项与材料时间不禾符。
故选:B。
二.填空题
11.1953﹣1957年,我国编制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各项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答案为:
1953年;1956年。
12.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故答案为:
赎买。
13.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四人帮”是指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所结成的帮派,他们是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核心以及主犯。
故答案为:
江青反革命集团。
1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宪法。
故答案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5.王进喜在大庆石油会战中,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他常说:“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焦裕禄在任中共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时,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他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使兰考贫困面貌大为改观,他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
故答案为:
王进喜;焦裕禄.
三.判断题
16.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故答案为:√。
17.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故答案为:
√。
18.“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文化大革命”开始于1966年,结束于1976年。
故答案为:
×。
19.据“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把农民“组织起来”表述正确。土地改革后,我国的农业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我国在农村开始实行农业合作化。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
故答案为:√。
20.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正确提出了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这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故答案为:
√。
四.材料题
21.(1)据“中华人民共和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可知,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在1954年9月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4)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可知,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
故答案为: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4)人民代表大会.
22.(1)材料一中图一“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的出现与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关,主要方式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至1956年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2)材料一中图二“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的出现与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关。此事件出现的目的是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图二所反映的事件中,党和国家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是公私合营。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党对民族资本家采取团结和改造的政策,取得较好的效果。
(3)材料二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是通过三大改造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故答案为:
(1)图一: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经历了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2)图二: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目的: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方式:公私合营。
(3)事件:三大改造。时间:1956年。评价:(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足)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23.(1)据材料“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材料中“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据材料“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在炼钢原料缺乏的情况下,群众只好把家中的铁器和做饭用的铁锅投进小高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了“大跃进”运动。由于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总路线的指导下,1958年,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大跃进给我们经济建设提供的教训有,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要尊重经济规律等。
(3)据材料“山东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已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我国会出现这种“左”的错误原因是对国情认识不足;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4)据材料“历史已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据材料四可知,“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给我们的启示是,坚决反对个人崇拜;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故答案为:
(1)重工业。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大跃进”运动。教训: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要尊重经济规律等。
(3)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国情认识不足;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4)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启示:坚决反对个人崇拜;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五.解答题
24.(1)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又被概括为“一化三改”,所以,“一化”指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指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三改”基本完成。
(2)1953﹣1956年进行的三大改造,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答案为:
(1)“一化”指的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指的是逐步完成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5.(1)从材料一叙述的现象到材料二荣毅仁等“红色资本家”的出现,说明了说明民族资本家的心态经历了恐慌、疑虑、担忧、心存不安到积极主动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民族资本家心态的转变,同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政策、恰当的说服教育以及民族资产阶级个人的思想觉悟是分不开的。
(2)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材料三中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答案为:
(1)①说明民族资本家的心态经历了恐慌、疑虑、担忧、心存不安到积极主动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②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民族资本家心态的转变,同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政策、恰当的说服教育以及民族资产阶级个人的思想觉悟是分不开的。
(2)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6.我国在一五期间取得的成就有: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故答案为:
长春一汽的建成,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