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2021届高考历史三轮复习冲刺:选择题题组训练(一)

文档属性

名称 【解析版】2021届高考历史三轮复习冲刺:选择题题组训练(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17 07:2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届高考历史三轮复习冲刺:选择题题组训练(一)
1.
经过两个世纪的争夺,英国最终战胜了法国,在18世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这场争夺从实质上反映了(

A.先进国家对落后国家的胜利
B.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
C.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胜利
D.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
2.
某学生以“鸦片战争期间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他可以查阅的是(

A.《日知录》
B.《海国图志》
C.《变法通议》
D.《明夷待访录》?
3.
?下图为创作于1954年的素描《劝父亲入社》,这一作品(?
?
?
?

A.旨在动员农民积极参加人民公社
B.意在刻画土地改革中的农民心态
C.体现了浪漫主义绘画艺术风格
D.反映了变革年代中的社会动员
4.
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想的含义是(

A.学习西方之体以同中国之用
B.学习西方技术以抵抗外来侵略
C.变革政治制度以求民主平等
D.宣传西方政治学说以启国民之智
5.
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成就是(

A.电力的广泛应用
B.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C.化学工业的建立
D.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
6.
某班在研究性学习中要为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一个主题其中最恰当的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探索
B.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C.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
D.“一五”计划辉煌成就
7.
如图为某年中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状况图,它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人民公社体制得到巩固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改革开放拉开序幕
D.计划经济体制松动?
8.
学者马克垚在书中这样比较了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多半是由有才能的技工完成而非科学家做出……1870年以后,科学家进入工业研究的实验室,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受到科学的影响。马先生表达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个特点是(?
?
?
?

A.多国几乎同时开始了技术革命
B.凸显出科学与技术结合的趋势
C.技能是成就大工业的唯一要素
D.“电气时代”取代了“蒸汽时代”?
9.
1893年,特斯拉交流供电系统把在芝加哥举办的哥伦比亚世界博览会照耀的灯火通明,向全世界展示了交流供电的优越性。这一事件的意义是(????????)
A.物理理论获得历史性突破
B.德国率先进行了电气革命
C.电气革命取得了重大进展
D.拉开了近代技术革命先河
10.
十月革命的意义不包括(
?
?
?
?)
A.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为俄国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C.为世界无产阶级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D.未影响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11.
由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迟到者”转而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先行官”的是(?
?
?
?

A.法国
B.日本
C.德国
D.俄国
12.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内涵是(?
?
?
?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革命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D.推动了被压迫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
13.
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突出的特点是(?
?
?
?

A.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B.触及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D.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
14.
英国塞缪·肯纳德建立了一条横越大西洋的定期航运线……宣扬它已经取代了帆船时代的航线,成为“海洋铁路”。这一条“海洋铁路”形成是由于(?
?
?
?

A.新航路的开辟
B.汽船的应用
C.蒸汽机车发明
D.内燃机的发明应用?
15.
迈克尔·法拉第是英国物理学家,1831年,他作出了关于电力场的关键性突破,永远改变了人类文明,与之相关的成就是(?
?
?
?

A.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B.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C.化学工业的建立
D.电力的广泛使用?
16.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官员世袭制,并把“黜为农”作为对官员的处罚,这些规定表现了(?
?
?
?

A.建立平均、平等理想社会
B.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C.形成了与清朝对峙的局面
D.向尊卑贵贱的封建等级制度的蜕变
17.
学者对于1851年英法两国城市和农村人口对比发现,英国总人口约1800万人,农村人口占48%,城市人口占52%。法国人口约3600万,农村人口占75%,城市人口占25%。造成英法两国城市化有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
?
?

A.人口基数不同
B.社会稳定形势不同
C.政治体制不同
D.工业化的程度不同?
18.
1941年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威胁,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美国急需补充兵力,有相当数量的青年前来应征,但陆军医疗队却以身体素质问题为理由,拒绝了近半数召集来的应征青年。这反映出(?
?
?
?

A.美国军队拒绝介入战争
B.医疗科技取得重大进展
C.分权制衡导致效率低下
D.大萧条的后续影响深远
19.
下图是1750年~1890年间,英法两国一万人以上的城市人口比例的对比变化示意图。此示意图中的对比差异说明(?
?
?
?

A.英国人口总数量多于法国
B.法国农业经济比英国发达
C.英法两国的人口政策不同
D.法国工业化水平低于英国
20.
美苏贸易公司是苏联设立的一家位于纽约的交易机构。1932年,公司贴出广告要招募6000名技术工人,却有10万美国人前往应聘。造成这一情景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罗斯福政府对外贸政策的干预
B.苏联工矿业向美国资本的开放
C.美国工业技术对苏联保持优势
D.美国社会经济形势的持续恶化
21.
有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

A.指导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
B.创造了现代化的新道路
C.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
D.让俄国工业化水平迅速赶超欧美
22.
如图为太平天国颁发给农民的田契。内有某人“自置田一十八亩”,“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米银,不得违误”等文字。这则材料可以说明太平天国(

A.未严格执行《天朝田亩制度》
B.普遍实行土地公有的制度
C.实现了“有田同耕”的理想
D.与地主相勾结残酷剥削农民
23.
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了一本书的新印本后,在日记中写到:“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诸练;……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该日记中所说的“书”(?
?
?
?

A.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强烈愿望
C.是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D.借助孔子否定专制,宣传维新变法
24.
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意义的时候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其中“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
?
?
?

A.用暴力革命的防守摧毁旧制度
B.走城市中心的革命道路
C.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
D.指导殖民地半殖民地斗争
25.
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共同的局限性表现在(?
?
?
?

①不能正确认识当时社会矛盾???????②带有强烈的小农意识
③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
?
?
?
?
?
?
?④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6.
“年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这篇咨文被称作‘杜鲁门主义’.引文中有一处错误的是(

A.时间
B.人物
C.地点
D.咨文内容
27.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写道:“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上述材料表明洪仁玕(?
?
?
?

①以天朝上国自居???②准许外国人自由活动???③承认西方国家长处???④主张全境开放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③
28.
印度作家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为:“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该颁奖词折射出(?
?
?
?

A.语言成为沟通东西方文学的桥梁
B.印度曾经是英国统治下的殖民地
C.泰戈尔利用英语来取悦大赛评委
D.是否熟练掌握英语成为获奖关键
29.
下表是经济危机爆发前后美国社会离婚率统计表,据此可推断(

A.新政有利于促进社会及家庭稳定
B.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美国家庭稳定
C.经济水平与家庭稳定程度成正比
D.家庭稳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
30.
“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该材料反映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
?
?
?

A.是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
D.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31.
宋庆龄说:“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她话中的“国际局势”和“内部条件”是指(????????)
A.日本侵略加深和国内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B.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共对孙中山的真诚帮助
C.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和五四运动的爆发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蒋介石集团背叛革命
32.
某史料专辑中记载:迟至1861年,吴江(江苏南部,太平天国实际控制区域)拥有三四千亩土地的大地主柳兆薰,还能收到租米1300余石。该材料表明


A.太平天国运动最终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B.《天朝田亩制度》未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C.太平天国所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得到实现
D.当时条件下,太平天国设计的土地制度未能实施?
33.
下表为中华民国三十年重庆5家政府企业产品和产量统计表(部分)。这表明当时中国
A.注重为抗日战争提供军事保障
B.民族工业以重工业为主导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成效显著
D.国防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
3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地区的文学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与欧美文学相融合。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代表作有(?
?
?
?

A.《狂人日记》
B.《吉檀迦利》
C.《伊豆的舞女》
D.《悲惨世界》?
35.
阅读下表年和年中国民族工业资本状况对比表
?时间
工业类别


资本总额
(万元)
占全国总
资本比例
资本总额
(万元)
占全国总
资本比例
冶炼业
机械金属业
纺织业
食品工业
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A.轻工业衰退未获得发展
B.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化
C.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
D.工业生产为军事服务
36.
1954年,有报道说:“中国的大多数农民们都遭遇了向资本主义靠拢的自发趋势。”属于这种趋势的行为是(

A.配合政府将土地交给生产合作社
B.支持政府将自家的铁锅用于炼铁
C.痛恨政府对粮食的产量浮夸报道
D.反对政府将家里的财物上缴充公
37.
世纪初,某亚洲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获奖评语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该作品


①是亚洲第一部获得该奖项的作品
②作者是日本人
③体现了民族特色与欧美文学的融合
④说明亚洲文学已经获得世界的承认。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8.
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该评语(?
?
?
?

A.强调英国殖民印度的功绩
B.充分肯定了东方文学成就
C.支持浪漫主义的文学风格
D.暗含着西方中心论的思维
39.
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作家周立波写于年的(山那面人家)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基本情况,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源泉”这里的“农业社”是指(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农村基层行政府组织机构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
40.
毛泽东指出:“(这次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毛泽东评价的是(

A.十月革命
B.二月革命
C.巴黎公社革命
D.1905年革命
参考答案
1.
【答案】
B
【解答】
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的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而法国是封建制度,因此英国最终战胜法国说明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故B项正确。
18世纪的英国、法国不能说明其先进和落后,故A项错误。
大陆均势是英国在17世纪开始直到二战结束实行的外交政策,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D项不能说明本质,应排除。
2.
【答案】
B
【解答】
B是魏源的作品,与“鸦片战争期间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相符,故B正确。
AD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的作品,排除;
C是梁启超的作品,排除;
3.
【答案】
D
【解答】
依据“1954年”“劝父亲入社”,可知是女儿奉劝父亲加入的是农业合作化,体现出变革年代中的社会动员,故D项正确。
材料中的是“社”是农业合作社,故A项错误。
土地改革是1950—1952年,此时已经完成,故B项错误。
素描作品属于现实主义艺术风格,故C项错误。
故选D。
4.
【答案】
B
【解答】
结合所学可知,在鸦片战争的刺激下,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兴起了新思想,其含义是向西方学习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故项正确。
项是洋务派的主张,应排除。
项是维新派的主张,应排除。
项是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应排除。
5.
【答案】
A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是最突出的成就,故项正确;
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但不是标志性的成就,排除。
6.
【答案】
A
【解答】
根据材料中的“农业合作社”“公私合营”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出这是三大改造,体现的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A正确;
B是在1956年后,排除;C是在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后,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
7.
【答案】
B
【解答】
从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状况图中可以看出公有制经济占了绝对的比例,此时应该是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后,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故项符合题意;
三项与题意不符.
故选.
8.
【答案】
B
【解答】
材料“1870年以后,科学家进入工业研究的实验室,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受到科学的影响”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理论与技术紧密结合的特点,所以B符合题意;
AD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C中的“唯一”说法绝对,排除。
故选B。
9.
【答案】
C
【解答】
由所学知识可知,交流电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使用,将人类生活引入了电气时代,因此,1893年哥伦比亚世界博览会展示的特斯拉交流供电系统意味着人类迎来了“电气时代”,C项正确;
特斯拉交流供电系统侧重运用而非理论,排除A项;
芝加哥是美国的城市,特斯拉是美国物理学家,B项错误;
英国的工业革命已经拉开了近代技术革命先河,D项错误。
故选C。
10.
【答案】
D
【解答】
注意限定信息“不包括”,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为俄国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为世界无产阶级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了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使得中国也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1.
【答案】
C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和美国属于资本主义强国中的后起之秀,发展资本主义的时间较之英国要晚,但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故C符合题意。
法国、日本和俄国在两次工业革命进程中都未扮演过先行官的角色,并不是发源地,排除ABD。
故选C。
12.
【答案】
B
【解答】
结合所学可知,“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是从社会演进的角度来说明的,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故B项正确;
ACD三项都没有从社会演进的角度进行分析,故排除。
故选B。
13.
【答案】
C
【解答】
A项是两者的共同点,排除;
B项是《天朝田亩制度》的特点;
C项符合题意,《资政新篇》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项表述错误,两者都不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
故选C。
14.
【答案】
B
【解答】
根据材料“它已经取代了帆船时代的航线”可知,应该为汽船的应用,选择B项;
能取代帆船时代的是工业革命后的汽船,因此新航路开辟时代更早,因此A项错误;
蒸汽机车是火车,C项错误;
内燃机取代蒸汽机而不是帆船,D项错误。
故选B。
15.
【答案】
D
【解答】
结合所学可知,1831年发现电磁感应,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使用奠定基础,故选D;
ABC三项与法拉第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故选D。
16.
【答案】
D
【解答】
根据题干中“官员世袭制”,以“黜为农”惩治官员可知农民阶级始终无法摆脱封建束缚,太平天国宣扬的人人平等制度已经开始向尊卑贵贱的封建等级制度蜕变,故D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农民阶级无法摆脱封建束缚,AB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故选D。
17.
【答案】
D
【解答】
依据题干材料“1851年”可知,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依据材料中英法两国城市和农村人口对比情况可以看出,导致较大差距的原因是英国和法国工业化的程度不同的结果,故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不是主要原因,应排除。
故选D。
18.
【答案】
D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也称为经济危机,是空前严重的,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值都大幅度下降,比如美国直接下降了50%,失业人口超过了1500万,这也是在1941年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有相当数量的青年前来应征但近半数应征青年被拒的原因,经济危机导致失业人口过多,即大萧条的后续影响深远,故D项正确;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威胁,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美国急需补充兵力”体现了美国面对二战的威胁而增兵,没有体现美国军队拒绝介入战争,故A项错误;
材料体现了经济危机导致失业人口过多而大量青年征兵被拒的现象,没有涉及到医疗科技进展的问题,故B项错误;
材料中近半数召集来的应征青年被拒的原因是大萧条的深远影响,与分权制衡无关,故C项错误。
故选D。
19.
【答案】
D
20.
【答案】
D
【解答】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29年,美国首先发生经济危机,到1932年,经济形势持续恶化,导致严重的失业,这是促使大批美国技术工人应聘苏联职位的主要因素,故选D项;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施全面干预经济的新政,故排除A项;
1921~1928年,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工矿企业向外国资本开放,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
美国工业技术对苏联保持优势虽然符合史实,但不是美国技术工人大规模前往苏联应聘的主要原因,故排除C项。
故选D。
21.
【答案】
B
【解答】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胜利打破帝国主义一统天下的格局,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属于不同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新道路,故B项正确。
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和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都属于革命道路的选择问题,不符合题意,故AC项错误。
十月革命后俄国工业化水平极低,故D项错误。
22.
【答案】
A
【解答】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太平天国要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材料中某人“自置田一十八亩”,要求农民“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米银,不得违误”,这与《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定是不相符合的。所以A项正确。B项与“自置田一十八亩”矛盾,排除。太平天国没有实现“有田同耕”的理想,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不符。
23.
【答案】
C
【解答】
从材料中“1861年曾国藩”“效法西人”“贼中不为无人”可知,该书是1859年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编写的《资政新篇》,它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答案为C;
A是地主阶级魏源的著作《海国图志》中的思想,曾国藩同为地主阶级,不可能称为“贼”,排除;
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它没有学习西方,排除B;
D项的时间是1898年维新变法时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内容,与材料明显不符,排除。
故选C。
24.
【答案】
C
【解答】
“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是指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不同于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C正确;
材料中是指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是斗争方式,A错误;
城市中心的革命道路不符合材料中“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信息,B错误;
指导殖民地半殖民地斗争属于十月革命指导意思,不符合材料“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主旨,D错误。
故选C。
25.
【答案】
D
【解答】
①《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说明他不能正确认识当时的社会矛盾;②《资政新篇》不是农民阶级的实践产物,没有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表现;③《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资政新篇》没有;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具备实施的社会基础。故D正确。
故选D。
26.
【答案】
D
【解答】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是丘吉尔“铁幕”演说的内容,故咨文内容错误;
均正确,不符题意.
故选.
27.
【答案】
D
【解答】
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洪仁玕已初步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和制度的先进性,主张中外自由通商,但不准深入内地,允许传教士到内地传教,但不准干涉中国内政。由此可知,①②④错误,③正确。故D项正确。
故选D。
28.
【答案】
A
【解答】
根据材料可知,泰戈尔用英文表达自己的诗歌,使东方文学在西方世界广为流传,成为沟通东西方文学的桥梁,A正确;
BCD失之偏颇,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选A。
29.
【答案】
D
【解答】
根据材料1927—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离婚率呈上升趋势,1930年经济危机开始后则呈下降趋势,说明经济危机凝聚了家庭关
系,因此离婚率反而下降,即家庭稳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故D正确;
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开始,A错误;
1927-1930年,美国一直盛行自由主义,故B错误;
随着经济危机的发生,经济水平应该降低,但是离婚率却下降了,故C错误。
30.
【答案】
C
【解答】
材料“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说明十月革命是在现代化的新模式受阻背景下发生的,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俄国现代化开辟新道路,故C正确。
其他选项基本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故选C。
31.
【答案】
B
【解答】
日本侵略加深与抗战兴起均发生于20世纪30、40年代,在国共第一次合作之后,故A项错误。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提高了对工农群众伟大力量和组织群众进行直接斗争的认识,从而推动了知识分子同现实政治斗争结合、同工农群众结合的进程,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开始认识到了依靠广大工农群众、联合共产党作战的重要性;中共对孙中山的真诚帮助使国民党最终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方针,并进一步与列宁的代表马林确定了党内合作的方针,从此开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了大革命,故B项正确。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促成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但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与五四运动的爆发并未对国共第一次合作产生直接影响,故C项错误。
一战爆发于1914年,1918年结束,不能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国际背景,故D项错误。
故选B。
32.
【答案】
D
【解答】
根据“拥有三四千亩土地的大地主柳兆薰,还能收到租米1300余石”可以看出当时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并没有废除,即在太平天国的控制区域内,太平天国设计的土地制度未能实施,D正确;
A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A;《天朝田亩制度》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但没有真正实施排除B;平均财富并没有实现,排除C.
33.
【答案】
A
【解答】
民国三十年即是1941年,此时正处于全面抗战时期,中国政府企业注重为抗战提供军事保障,A项正确;
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B项错误;
从1935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南京国民政府开展了一个旨在全面发展经济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这与表中时间不符,C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建设为国防建设服务,D项错误。
34.
【答案】
B
【解答】
A项是鲁迅的作品,不符合题意;
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他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故B项正确;
C项是日本川端康成的作品,不符合题意;
D项是雨果的作品,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5.
【答案】
D
【解答】
从表中的数据可知,年冶炼业、机械金属业的资本总额、比重都明显增长,表明工业生产为军事服务,故正确;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36.
【答案】
D
【解答】
结合史实可知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向资本主义靠拢的自发趋势”不符,故A项错误;
B、C项分别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大炼钢铁”和农业上浮夸风的表现,时间不符,故B、C项错误;
反对政府将家里的财物上缴充公体现维护私有财产,与题干“遭遇了向资本主义靠拢的自发趋势”相符,故D项正确。
37.
【答案】
A
【解答】
年,印度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它是亚洲第一部获得该奖项的作品。故①正确。②作者是印度人,错误;材料“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体现了民族特色与欧美文学的融合,说明亚洲文学已经获得世界的承认。故③④正确。项正确。、、项错误。
38.
【答案】
D
【解答】
依据题干材料“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可以看出该评语暗含着西方中心论的思维,故D项正确。
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充分肯定了东方文学成就的信息,故B项错误。
泰戈尔的该作品是亚非拉美文学,不是浪漫主义文学,故C项错误。
故选D。
39.
【答案】
A
【解答】
依据题干“年”、“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结合所学可知,三大改造后农村走的是农业合作社的道路,因此题干的“农业社”是指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故项正确。
项属于改革开放后,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
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是在年建立的,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故项错误。
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是属于三大改造之前,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项错误。
40.
【答案】
A
【解答】
根据材料中“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指的是俄国的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开启了世界历史新纪元,故A正确;
二月革命、巴黎公社革命、1905年革命均没有“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的世界意义,故排除BCD。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