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常用的溶剂
一、单选题
1.加入水中的蔗糖消失后,水会变成甜甜的糖水。以下与判断糖水属于溶液的依据无关的是(??? )
A.?糖水放置一段时间不会分离????????????????????????????????B.?糖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C.?糖水由糖和水两种成分组成????????????????????????????????D.?糖水各部分是一样甜的
2.生活中有很多除去污渍的方法,下列洗涤方式应用乳化作用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D.?用橡皮擦去白纸上污渍
3.t℃时将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均匀地分成三份,分别加热蒸发溶剂。然后,把温度降至t℃。已知从三份溶液中蒸发的溶剂分别为10g、20g、30g,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分别为ag、bg、cg,则a、b、c,三者的关系是(?? )
A.?c=2b-a??????????????????????????????B.?c=a+b??????????????????????????????C.?c=a+2b??????????????????????????????D.?c=2a+b
4.从一杯蔗糖溶液的上部取一些溶液,测得它的密度为a克/厘米3 , 再从下部取一些溶液,测得它的密度为( ???)
A.?大于a克/厘米3???????????????????B.?小于a克/厘米3???????????????????C.?等于a克/厘米3???????????????????D.?无法判断
5.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
A.?????????????????????B.?????????????????????C.?????????????????????D.?
6.鱼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溶于乙醇并随加热后挥发逸出,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了。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不相似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汗渍
C.?用洗洁精洗碗?????????????????????????????????????????????????????D.?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
7.某温度下,一只烧杯中盛有20g水,放入2g熟石灰并搅拌,有白色固体沉淀到烧杯底部,则对于烧杯中的上层清液,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白色溶液?????????????????????????B.?是水?????????????????????????C.?是不饱和溶液?????????????????????????D.?是饱和溶液
8.中学生所穿的校服都是用化纤面料做成的,如果不小心沾上了油漆,在不弄坏衣服的前提下把衣服洗干净,请你根据表中的知识选用一种溶剂来进行洗涤( ??)
溶剂
对油漆
对化纤
甲
能溶解
能溶解
乙
能溶解
不能溶解
丙
不能溶解
能溶解
丁
不能溶解
不能溶解
A.?甲?????????????????????????????????????????B.?乙??????????????????????????????????????????C.?丙?????????????????????????????????????????D.?丁
9.往适量的水中加入下列物质,能溶解且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植物油???????????????????????????????B.?氢氧化钠???????????????????????????????C.?氯化钠???????????????????????????????D.?硝酸铵
10.下列对物质的溶解性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强弱一般也不同
B.?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水中,物质不能无限地溶解
C.?溶解度大小只跟物质的性质有关,跟其他因素无关
D.?物质的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
11.糖水是溶液,原因是(?? )
A.?由两种物质组成
B.?糖水是透明的液体
C.?糖水的熔点小于0℃
D.?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在水分子中
12.下列各种措施中会影响硝酸钾在水里溶解度大小的是(?? )
A.?加水??????????????????????????????????B.?搅拌??????????????????????????????????C.?加硝酸钾??????????????????????????????????D.?升温
13.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非常浓的溶液
B.?很稀的溶液
C.?增加该溶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D.?增加该溶质,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14.下列四种混合物中,属于溶液的是(? )
A.?肥皂水????????????????????????????????B.?泥浆水????????????????????????????????C.?食盐水????????????????????????????????D.?纯牛奶
15.在蒸馏水中加入氢氧化钠颗粒,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图中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下到说法正确的是(?? )
??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吸收热量?????????????????????????B.?a、c两点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相同
C.?b点时,该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d点时的溶剂质量大于a点时的溶剂质量
16.某同学做物质溶解性的实验记录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溶质
碘
高锰酸钾
溶剂
水
汽油
酒精
水
汽油
溶解性
不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不溶
A.?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17.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0℃~30℃)如表中所示:
0℃
10℃
20℃
30℃
氯化钠
35.7g
35.8g
36.0g
36.3g
碳酸钠晶体
7.0g
12.5g
21.5g
38.8g
分析表中数据,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0℃~30℃之间,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B.?在0℃~30℃之间,同温度下,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都是不相等的
C.?将含水各100g的氯化钠与碳酸钠的饱和溶液,从30℃降至0℃,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D.?欲从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碳酸钠浓溶液中分离出碳酸钠晶体,可采取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
18.如图所示,“天气预报瓶”的主体是一个密封的水滴状玻璃瓶,瓶内有蒸馏水、酒精、硝酸钾、樟脑等物质,樟脑是一种白色晶体,易溶于酒精、难溶于水,且在酒精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下列有关某一个“天气预报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从冬天到夏天,瓶内液体的浑浊度变大
B.?从高山的山脚到山顶,瓶内液体的浑浊度变大
C.?从我国北方到南方,瓶内液体的浑浊度变大
D.?在我国内陆地区,白天瓶内液体的浑浊度比晚上大
二、多选题
19.海水晒盐的做法是先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水逐渐蒸发后,食盐就会结晶析出。在晒盐过程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盐的溶解度始终保持不变????????????????????????????????B.?海水中食盐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C.?析出食盐时的海水是食盐饱和溶液??????????????????????D.?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是纯净物
三、填空题
20.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碘酒中的溶剂是________,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
四、解答题
21.图为甲、乙(均不含结晶水)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的溶解度________乙的溶解度(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2)t2℃时,100g水中溶解________g乙物质恰好达到饱和。
(3)某同学在t1℃时开始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A、B、C。在溶液A、B、C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在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后,充分搅拌,恢复到t2℃,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B
分析:根据溶液的性质和组成分析判断。
解答:A.溶液具有稳定性,因此糖水放置一段时间不会分离,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因此糖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与溶液的特征无关,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糖水由糖和水两种成分组成,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溶液具有均一性,因此糖水各部分是一样甜的,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2. C
分析:根据各个选项中的去污原理判断。
解答: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汽油可以溶解油污,故A不合题意;
B.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是因为水对水果渣有冲击作用,故B不合题意;
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利用洗洁精对油污的乳化作用,故C符合题意;
D.用橡皮擦去白纸上污渍,利用白纸和橡皮之间的摩擦力,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3. A
分析:原来溶液不饱和,因此蒸发水时不会马上析出晶体,而是先达到饱和,再析出晶体,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在蒸发掉10g水后,溶液肯定达到饱和,那么饱和溶液中,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为:b-a;
饱和溶液中,蒸发掉2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为:c-a;
因为饱和溶液蒸发掉20g水析出的晶体质量肯定是10g水析出晶体质量的2倍,
所以:2(b-a)=c-a;
解得:c=2b-a。
故选A。
4. C
分析:根据溶液的特点判断。
解答:溶液具有均一性,即溶液的各个部分的性质完全相同,因此上下两个部分的密度相等,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5. B
分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的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液体,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食盐溶于水形成溶液,故A不合题意;
泥土是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形成悬浊液,故B符合题意;
植物油溶于汽油,形成溶液,故C不合题意;
蔗糖溶于水,形成溶液,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6. C
分析:酒精能够除去腥味,关键是甲胺能够溶于乙醇,因此原理就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能够溶于汽油,故A不合题意;
B.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汗渍,是因为汗渍能够溶于水,故B不合题意;?
C.洗洁精不能使油污溶于水,只是起到乳化作用,故C符合题意;
D.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是因为碘能够溶于酒精,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7. D
分析:如果溶液底部有未溶的固体存在,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如果没有未溶的固体存在,那么溶液是否饱和无法判断。
解答:有白色固体沉淀到烧杯底部,说明氢氧化钙未全部溶解,溶液已经达到饱和。烧杯中的上层清液是无色透明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8. B
分析:需要被除去的物质要能被溶解,需要保留的物质不能被溶解,根据目的分析判断。
解答:油漆附着在衣服上,需要除去的是油漆,需要保留的是衣物,因此加入的溶剂要能够溶解油漆,不能溶解化纤,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9. D
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分析即可。
解答:植物油不溶于水;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
故选D。
10. C
分析:根据有关物质溶解性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强弱一般也不同,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水中,物质不能无限地溶解,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溶解度大小与物质的性质、温度,溶剂的性质等因素都有关系,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物质的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1. D
分析:溶液是由一种或多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具有均一、稳定性的混合物,据此分析。
解答:糖水是溶液,原因是: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在水分子中,且具有均一、稳定性,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2. D
分析:根据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判断。
解答:同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与溶液温度有关,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3. D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以及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浓析之间的关系分析即可。
解答: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之间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故A、B错误;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肯定是增加该溶质后,溶质不能再继续溶解的溶液,故D正确,而C错误。
故选D。
14. C
分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态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小液滴,据此分析。
解答:A.肥皂水,由不溶于水的肥皂液和水组成,为乳浊液,故A错误;?
B.泥浆水,由不溶于水的固态颗粒泥沙和水组成,为悬浊液,故B错误;?
C.食盐水,由溶于水的食盐和水组成,为溶液,故C正确;
D.纯牛奶,由不溶于水的牛奶和水组成,为乳浊液,故D错误。
故选C。
15. B
分析:(1)溶液温度升高,那么溶解时放热;溶液温度降低,那么溶解时吸热;
(2)同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只与温度高低有关;
(3)如果溶液中有未溶的固体存在,那么肯定饱和;如果没有未溶的固体存在,那么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4)分析溶剂的质量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解答:A.由图象可知,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因此放出热量,故A错误;
B.a、c两点时,温度相同,所以a、c两点时NaOH的溶解度相同,故B正确;
C.b点固体完全消失,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
D.在蒸馏水中加入NaOH颗粒,整个过程溶剂质量没有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16. D
分析:根据对物质溶解和溶液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表格可知,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碘在水中不溶,在汽油中易溶,在酒精中可溶,因此得到: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表格可知,碘在汽油中易溶,因此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混合物,但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就是蓝色的,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7. D
分析:根据溶解度的定义,结合表格数据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在0℃~30℃之间,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故A错误;
B.在0℃~30℃之间,同温度下,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可能相等,故B错误;
C.将含水各100g的氯化钠与碳酸钠的饱和溶液,从30℃降至0℃,碳酸钠析出晶体:38.8g-7g=31.7g,而氯化钠析出晶体的质量:36.3g-35.7g=0.6g,故C错误;
D.氯化钠的溶解度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而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明显,因此欲从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碳酸钠浓溶液中分离出碳酸钠晶体,可采取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故D正确。
故选D。
18. B
分析:(1)(3)(4)根据樟脑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分析;
(2)根据溶解度随气压变化的规律分析。
解答:樟脑在酒精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从冬天到夏天,从北方到南方,从晚上到白天,气温增大, 樟脑的溶解度增大,析出的量变小,因此瓶内液体浑浊度减小,故A、C、D错误;
从高山的山脚到山顶,气压减小,樟脑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减小,析出的量增大,因此瓶内液体的浑浊度变大,故B正确。
故选B。
二、多选题
19. B,C
分析:海水晒盐是靠水的蒸发,食盐晶体析出的过程。
解答:A食盐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晒盐的过程中,温度不可能一直不变,所以溶解度不可能一直不变,错误;
B在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水因不断蒸发而质量减少,氯化钠的质量相对不变,所以食盐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正确;
C食盐晶体析出,一定是饱和溶液,正确;
D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除含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是混合物,错误。
故答案为:BC
三、填空题
20. 酒精;过氧化氢
分析:根据碘酒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分析溶质和溶剂。
解答: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溶质是碘;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是过氧化氢,溶剂是水。
四、解答题
21. (1)等于
(2)15
(3)B;140克
分析:(1)如果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图像相交,那么该点时它们的溶解度相同;
(2)根据图像确定t1℃时乙的溶解度,然后根据溶解度的定义解答;
(3)如果在100g水中加入物质的质量大于或等于溶解度,那么溶液饱和;否则,溶液不饱和。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图像与乙的溶解度图像相交,则此时二者的溶解度相同。
(2)根据图像可知,t2℃时,乙的溶解度为15g,即100g水中溶解15g乙物质恰好达到饱和。
(3)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A中加入15g甲,因为15g<20g,因此A不饱和;B中加入:15g+5g=20g,因此B饱和。t2℃时,甲的溶解度为40g,因为20g<40g,因此C不饱和。
在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那么其中甲的质量为:20g+25g=45g,而t2℃时,甲的溶解度为40g,因此恢复到t2℃,溶液C饱和,饱和溶液的质量:40g+100g=14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