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 下册 第四单元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单元测试 A卷(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 下册 第四单元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单元测试 A卷(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5-17 21:4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单元测试题
A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在生物圈中,对生物圈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  )
A.生物病毒、瘟疫
B.人类不符合生态规律的活动
C.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
D.环境污染及某些关键性食物链的断裂
2.下列行为中,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是(  )
A.植树造林
B.捕杀青蛙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3.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人类生活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就是动物和植物的知识
B.地球上的生物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把生物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D.只要有了生物学知识就一定能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4.去年环境日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
推动绿色发展”,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着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下列做法不合乎这一理念的是(  )
A.我们要把垃圾分类
B.就餐时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碗
C.减少煤的使用
D.控制人口增长的速度
5.下列关于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人类提供食品及药材
B.具有科学研究价值
C.所有哺乳动物与人类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都应加以保护
D.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6.下列各项措施,对保护生态环境最有利的是(  )
A.把大片沼泽地开垦成农田
B.在菜地中喷洒农药以杀死菜青虫
C.利用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原理,通过干扰雌雄虫之间的通讯来控制害虫数量
D.把工业废水排入发生“赤潮”的海域,让那些有毒藻类死亡
7.下列不是酸雨的危害的是(  )
A.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
B.使河流、湖泊、水源酸化
C.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叶
D.使土壤中汞、银、镉含量增高
8.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是(  )
A.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
B.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硫
C.空气中大量的一氧化碳
D.空气中大量的烟尘
9.现在我们提倡的“低碳生活”,其生物学意义在于(  )
A.减少垃圾
B.实现现代化
C.保护环境
D.节约经费
10.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轻温室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人类的共同责任,下列做法与此无关的是(  )
A.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
B.开发风能、太阳能
C.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
D.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
11.你认为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建设主题不符的一项是(  )
A.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B.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C.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D.使用塑料购物袋
12.“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心声.为保护好家乡的山山水水,下列不可取的是(  )
A.节约资源、杜绝浪费
B.减少排放、治理污水
C.围湖造田、发展农业
D.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13.为保护环境而提倡的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各项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①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②少开空调或者少开电扇③农田秸秆焚烧处理④电视始终处于待机状态⑤饭后百步走.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14.下面措施中,哪一种对保护生态环境最有利(  )
A.为防止田鼠危害农作物,用毒鼠强将田鼠赶尽杀绝
B.在菜地中喷洒农药以杀死青虫
C.向田间施放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害虫之间的通讯
D.把工业废水排入发生“赤潮”的海域,让有毒的藻类死亡
15.当前生态环境面临各种各样的威胁,人们需要对生态环境加以保护.下列描述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发展生态农业,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
B.大量捕食青蛙、野鸡、蛇等野生动物
C.把森林、草原都开垦成农田
D.工业和生活废水不经过处理就向外排放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嘉兴正式成为全国首批16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海绵城市是指降雨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1)下列做法符合建设“海绵城市”要求的是 
 (可多选).
A.植树种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B.疏浚河道,沟渠,建设并保护湿地
C.采用透水材料铺装城市的通道,广场
D.大量建设水泥道路,改善城市交通
(2)“海绵城市”中的各种绿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 
 .
(3)少量的生活污水流入“海绵城市”生态系统后,该生态系统未被破坏.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17.通过测定并比较各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化学结构,发现他们都含有104个氨基酸,序列很相似,但有差别.下表是几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别的数目,这种结构上的差异程度又恰好与他们的亲缘关系远近相对应,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种类
黑猩猩
猕猴




小麦
酵母菌
氨基酸差异数
0
1
9
13
15
23
35
44
(1)上述生物中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 
 .
(2)上述生物中属于爬行动物的是 
 ,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鸟类、哺乳动物都是由 
 动物进化来的.
(3)从单细胞的酵母菌到从单细胞的酵母菌到高等脊椎动物的黑猩猩均含有细胞色素C,这一事实可以从分子水平说明这些生物起源于共同的 
 .
(4)表中的数据是 
 的证据.细胞色素c的差别越小,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 
 ;差别越大,则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 
 .可以推测,与人亲缘关系最远的生物是 
 .
(5)按照与人的亲缘关系从近到远的顺序上述生物排序为 
 .
18.人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灵敏的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存在.
(1)眼睛让我们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但现在青少年近视眼发病率非常高,要预防近视眼,保护眼睛,就要做到“三要”和“四不要”,“四不要”指 
 
(2)人类活动能够对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破坏环境的行为有 
 (举三例)
(3)不良的环境也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为环境更美好你今后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做 
 .
19.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调查发现,我国儿童血铅水平较发达国家儿童高,血铅含量增高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威胁儿童的铅污染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②家居装饰用品;③玩具和学习用品;④食品,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血铅含量对人体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质量为2.0~2.5千克的20只家兔分为两组.A组:用含1.83%
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
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含量;
B组:用含3.66%
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
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含量.实验结果如表:
组别
A组
B组
注射溶液类别
含1.83%
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含3.66%
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剂量
10mg/kg
10mg/kg
血红蛋白
含量
初始测量
60
61
第一次(g/L)
53
50
第二次(g/L)
47
40
第三次(g/L)
35
29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血铅含量对家兔的 
 含量有何影响.
(2)上述实验还缺少对照组,请你帮助设置一个对照实验: 
 .
(3)比较A、B两组的数据,简要叙述上述实验结果: 
 , 
 .
(4)请结合题中所给信息,提出一条防止儿童铅污染的合理建议: 
 、 
 .
20.如图是自然界碳﹣氧平衡图,据图回答问题
(1)大气中CO2产生途径有多种,除去自然界中有机物的分解、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外还有 
 
(2)如图显示:大气中CO2消耗途径主要是 
 .
(3)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雾霾加重,给地球生态环境恶化.为了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根据上图CO2生产生和消耗途径,对此,我们应该: 
 、 
 (最少写两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C
4.B
5.C
6.C
7.D
8.B
9.C
10.A
11.D
12.C
13.B
14.C
15.A
二.非选择题
16.
ABC;生物群落;自动调节能力
17.黑猩猩;龟、蛇;黑猩猩、猕猴、兔;爬行;原始祖先;生物进化;近;远;酵母菌;黑猩猩>猕猴>兔>鸡>龟、蛇>小麦>酵母菌
18.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看书,不走路看书;滥砍滥伐森林、过度放牧草原造成水土流失;滥捕滥杀、偷猎野生动植物,造成珍惜物种的加速灭绝;过度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空气、水体)恶化;①随手关灯,减少用电;②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③节省使用物品,废品回收利用
19.血红蛋白;将10只家兔用(不含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含量;血铅含量(或醋酸铅浓度)越高;家兔血红蛋白含量越低;推广环保型交通工具;使用环保装修材料等
20.生物的呼吸;光合作用;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控制燃烧气体的排放;倡导低碳生活,植树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