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夏牧场》
执教人: 年级:五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美丽的夏牧场》培养学生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会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的美。
2、了解哈萨克相关的音乐文化。
3、增强学生对草原的热爱并渗透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用欢快的声音演唱《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难点:按照正确的节奏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1、音阶练习
【阶段目标:通过正确的发声,逐渐培养学生的音高概念。】
柯达伊手势音阶。
空f t 音阶练习。
注意 唱歌的状态夸张和口型张圆。
2、听音练习
给出标准音l ,学生便做手势边演唱。
3、节奏练习
教师手势节奏,学生划拍读节奏。
4/4 x x x x x -
x x x xx x -
x x xx x x -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都去过草原吗?谁能把你去过的草原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答
师: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草原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它不仅流露着自然风光的美,而且还流露着草原人民放牧、歌舞时那种流动的美。提到草原,人们过多的会想到内蒙古大草原,因为那里的草原最多、最典型。其实在新疆、西藏、宁夏、甘肃等省、自治区也有不少的草原。今天我们将要学唱的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描绘的就是在新疆天上脚下的草原牧场。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听,这美丽的地方来自新疆的哪个地方?
学唱歌曲
初听歌曲,从歌词入手,了解歌曲内容。出示课件
师:谁能说说这美丽的牧场来自哪?
生:哈萨克民族。你是从哪句歌词看出来的?
如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可把最后一句唱一遍。
师:说得很好,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他们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那歌中,唱到了哈萨克的哪些美景哪?谁找到了可以把歌词读读。
生:读词
红梅朵朵开,绿水绕毡房,远处是冰峰,近处是牛羊。
河滩飘炊烟,风儿送茶香,围坐在花毡旁,阿肯在弹唱。
师:读词
师:这里的景色实在太迷人了,把哈萨克草原的美丽景色和哈萨克牧民的生活描写的非常贴切。你们知道“阿肯”是什么意思?
生:不知道 可直接看课件,了解“阿肯”的意思。
知道 看是否说全,可看课件补充。
师:阿肯是阿萨克族人民对民间歌手的尊称。阿肯能根据当时当地的情景即兴编词弹唱,这是其他歌手所不及的,所以大家特别尊敬他们。下面,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首歌曲,感受一下歌曲速度、情绪。
复听歌曲,感受歌曲速度、情绪。
师:谁能说说,歌曲是用什么速度演唱的,情绪怎样?
生:中速 优美
师:那你感觉,这首歌曲最抒情的是哪一句呢?
生:答
师:能把理由说一下吗?
生:答
师:歌中用“啊”来抒发作者对哈萨克草原的喜爱之情,我们听听这句是怎样唱的。
3.、出示图片,学习“啊”这一乐句的演唱。
(1)划拍读节奏。
(2)用手指五线谱练习视唱。
(3)讲解圆滑线 要求把声音唱的连贯。
(4)随琴哼唱两遍 第一遍强调音准 第二遍强调气息
(5)随琴唱词 注意一字多音的“啊”要唱饱满,其他字填对位置。
过渡句:同学们这个乐句唱得很好,现在我们把书打开34页,一起观察一下歌曲其他部分的旋律,它们在节奏和旋律上有什么特点,看谁能找出来。
预设:学生发现不了,教师可范唱歌谱。
教师范唱歌谱,学生寻找旋律的特点。
4、学生两人一组自学第一乐句歌谱。(2分钟时间)
(1)学生反馈自学效果,教师通过节奏、音准进行评价。
(2)演唱最后一句,唱好不同之处。
5、完整演唱歌谱。 注意气息,口型,声音位置要统一。
6、学唱歌词,注意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
(1)学生清唱歌词,教师听辨音准。
(2)随音乐伴奏演唱。
7. 欣赏歌曲合唱。
师:唱得真好!刚刚我们是齐唱这首歌,我们再来欣赏另外一种演唱形式,听听他们是用怎样的歌声来表现夏牧场的美丽的!(放《美丽的夏牧场》合唱曲)
(1)、多媒体播放歌曲合唱。
师:这是什么演唱形式啊?
师:他们到底哪些方面比我们唱的好、表现的更好呢?(同学们可以从发声方法、力度、情绪等方面来说说看)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师:我们也学着他们的样子来唱这首歌!
8. 歌曲表现。
(1)小组讨论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师:你能为这首歌曲设计其它的演唱形式吗? 小组接龙讨论一下。小组长组织,试试看!(学生讨论,找出比较好的形式, )
(2)演唱展示。
分别请学生说说讨论方案,并演唱。
A、男女生接力唱,五、六乐句齐唱。
B、领唱与齐唱(五、六乐句齐唱)。
师:(鼓掌)你们的演唱设计,形式多样,效果也非常好。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设计演唱方式,反复演唱,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歌曲的演唱,并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喜爱。)
五、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