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卡门序曲
学科 音乐 学段 3--6年级 年级 6年级
相关 领域 感受与欣赏、音乐与相关文化
是否已实施 否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为动力,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赏习惯,学会安静的聆听音乐。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发展学生对乐曲的理解能力,并且加大学生感受能力的培养。
(二)理论依据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音乐体验,引发他们的联想与想象,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用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以《卡门序曲》欣赏为核心内容,有机结合本领域的“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表现要素”和“音乐体裁与形式”这类本领域的相关内容和它领域的“演唱”“音乐与姊妹艺术”相关内容。
1.教学内容:
核心内容:《卡门序曲》的欣赏。
本领域的相关内容:《卡门序曲》的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表现要素、音乐体裁与形式。
它领域的相关内容:《卡门序曲》的主题演唱、音乐与姊妹艺术。
2.教学内容的分析:
《卡门序曲》是歌剧《卡门》开场前的一首管弦乐曲。在音乐会演出时,常常略去其中暗示悲剧性结局的最后一段音乐。《卡门序曲》省略最后一段音乐后的结构形式,可看作是回旋曲式。
乐曲的主部主题是一段描绘斗牛场面的乐曲。由木管乐器及小提琴奏主旋律,气氛热烈欢快,把人们带入西班牙斗牛场那种喧闹狂热的意境之中。这段主题为A大调,2/4拍。
乐曲的第一插部描绘的是妇女、儿童在斗牛场上欢畅、跳跃的场面,其旋律为升f小调,2/4拍,由木管乐器和小提琴奏主旋律。
主部主题再次呈现之后,引出了乐曲的第二插部。这个旋律来自歌剧第二幕中,埃斯卡米洛的咏叹调《斗牛士之歌》。这个主题先后呈现了两次。第1次呈现时有弦乐组奏主旋律。它抒情细腻、感情真挚。第2次呈现时,不仅将旋律提高了一个8度,还加进了木管乐器奏主旋律。其情绪威武雄壮,带有凯旋的气质,表现了斗牛士气宇轩昂,英姿勃勃的形象。这段旋律为F大调2/4拍,具有进行曲的特点。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以我校六年级3班学生为例,学生们喜欢音乐,学习音乐的兴趣较高,他们的好奇心很强,想象力非常丰富,乐于参与音乐活动,能主动的表现音乐。对音乐欣赏课有较浓厚的兴趣。
本班学生经过六年的音乐学习与训练,有95%的学生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80%的学生能体验并说出不同的音乐情绪,并自然流露出相应的表情或体态反应,有80%的学生能用首调唱名方法识谱视唱。在以往的学习里,对乐句之间的完全重复与变化重复有一定的了解,对音乐基本段落有感知能力,但对回旋曲式有些陌生。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在导入环节,通过声势《卡门序曲》三个音乐段落的主要节奏型,为聆听《卡门序曲》分段做铺垫。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对比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四)技术准备
1、制作ppt演示文稿。
2、3条节奏型的书写。
3、其他技术准备:教师课件(PPT.)、多媒体设备、钢琴、音乐书等。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前期教学状况:老师很关注对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所以学生在安静聆听的习惯上,以及对音乐情绪的感受与理解具备了一定的能力,。
问题:学生对音乐要素中节奏的感受有一定分析的能力,可对于节奏在音乐情绪与形象中起到的作用理解不够。对曲式的分析能力稍弱。
对策: 在教学中,通过对三个段落的对比聆听及观察谱子,加深学生对节奏在音乐形象与情绪中重要作用的感受与理解。通过插入插入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回旋曲式。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了解《卡门序曲》,让学生体会乐曲不同段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对欧洲古典音乐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视唱乐谱、视听结合欣赏,加深对《卡门序曲》第二插部“斗牛士之歌”旋律的记忆。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序曲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回旋曲式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
(一)教学重点
乐曲《卡门序曲》的感受与体验。
(二)教学难点
节奏在音乐形象与情绪中重要作用的感受与理解。
五、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环节由:导入课题、整体欣赏、分段欣赏、完整欣赏、音乐拓展五个大环节组成。
具体过程如下:
(一)、导入课题
环节目标:练习节奏,解决问题,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设计说明:通过节奏声势,通过解决学生对课题的疑问,为《卡门序曲》欣赏做铺垫。
活动1.1——声势
活动1.2——解决疑问
序曲是什么?
卡门是什么?
卡门序曲是什么?
(二)整体欣赏
环节目标:整体感受音乐形象。
设计说明:教师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描述音乐的情绪。
活动2.1——静听全曲、感受情绪
(1)教师播放《卡门序曲》全曲,学生聆听感受
(2)师生围绕音乐情绪展开讨论
活动2.2——再听全曲、乐曲分段
(1)教师播放《卡门序曲》全曲,学生听辩乐曲中不同的音乐情绪
(2)总结归纳,为乐曲分段
活动2.3——再听全曲、排列结构
教师播放《卡门序曲》全曲,学生听辨、记忆乐段出现顺序。
填写乐曲结构。
活动2.4——学习、了解回旋曲式
教师结合《卡门序曲》乐曲机构,介绍回旋曲式的概念。
(三)分段欣赏
环节目标: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乐曲,并在音乐中展开联想与想象,深入感受与理解序曲对整部歌剧剧情的暗示作用。
设计说明:(1)通过了解歌剧《卡门》故事梗概,展开联想与想象,感受每段乐曲的音乐形象和情景。(2)通过观察乐谱,感知节奏和演奏记号在音乐形象与情绪中的重要作用。(3)通过识谱演唱第二插部的旋律,加深对《卡门序曲》的音乐记忆。
活动3.1——歌剧《卡门》故事梗概
教师结合图片,介绍歌剧《卡门》的故事梗概。
活动3.2——分段聆听,展开联想,观察乐谱,分析要素
聆听A段音乐旋律,联想音乐情景。观察乐谱,感知密集的16分音符和跳音记号带给旋律的热烈欢快的情绪。跟音乐哼唱。
聆听B段音乐旋律,联想音乐情景。观察乐谱,与A段乐谱进行节奏和演奏记号的对比,感知节奏和演奏记号带给音乐旋律的情绪变化。跟音乐哼唱。
聆听C段音乐旋律,联想音乐情景。观察乐谱,与A、B段乐谱进行节奏和演奏记号的对比。
视唱C段部分谱子,跟音乐演唱唱名和哼唱。
(四)完整欣赏
环节目标:再次整体感受乐曲,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与理解,培养学生“会听”音乐的能力。
设计说明:再次回顾回旋曲式的结构特点,视听结合,整体感受歌剧版的《卡门序曲》。
活动4.1——回顾“回旋曲式”结构特点
回忆全曲,结合图片,理解回旋曲式的结构特点,了解主题与插部的关系。
活动4.2——欣赏剧院版《卡门序曲》
教师播放2010年大都会歌剧院版《卡门序曲》 ,使学生身临歌剧院聆听《卡门序曲》。
(五)音乐拓展
环节目标: 增长、拓宽学生对乐曲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设计说明:介绍作曲家比才,拓宽学生视野。欣赏歌剧选段视频,激发学生对歌剧音乐的兴趣。
活动5.1——作曲家介绍,拓宽视野
教师提供作曲家比才的图片和文字信息,学生自主阅读学习。
活动5.2——欣赏歌剧选段,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播放歌剧《卡门》选段——《斗牛士之歌》视频,视听结合,让学生更加了解歌剧,激发学生对歌剧音乐的兴趣。
六、学习评价方式
(一)形成性评价
本课的评价在教学中利用自评、互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评价手段,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
(二)评价量规:
评价要点 A优秀 B良好 C一般
自 评 互 评 师 评
建立了能安静的聆听音乐的习惯
能够视唱出C乐段的乐谱。
能准确听辨并用音乐的语言描绘出乐曲的情绪、速度。
能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七、教学设计的特点
1、本课我始终关注对学生听觉的培养,重视音乐要素对音乐形象、风格的作用,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与理解音乐的能力。
2、注重利用视听结合,培养学生对歌剧音乐欣赏的兴趣。
3、结合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回旋曲式的特点。
4、歌剧故事梗概、结合图片,帮助学生体会、联想卡门序曲暗示的歌剧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