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练习设计(含答案)—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部编版(2019)(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1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练习设计(含答案)—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部编版(2019)(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6 21:2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5189001093470010.1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练习设计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我在一九五七年的加盟,武汉这座巨大的城市,只如一滴水掉入这长江中一样,可谓雪泥鸿爪。但对于我来说,它就几乎塑造了我的生命。我常常会想,这座城市有如一本摊开着的书,长江是它的书脊。南北两岸是它摊开的扉页。而行走的我,穿行在它的街巷中,就仿佛 ① 。我曾经想要努力地去读懂它的每一行文字的内容,努力去参透沉淀在这些文字深处的寓意,努力去看清落在这些字后的阴影, ② 。我在这样无数次的穿行中成长。成长起来的我深深地明白:有些东西你是无法读懂无法参透无法看清也无法获悉的。你知道的永远只是表面,而隐藏在深处的东西,尤其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它们多半就终身地隐藏了,隐藏在历史的尘土之下,时光一层层地覆盖着它们,今生今世也无人知晓。
所以,如果你问我为什么喜欢武汉这座城市?与其他无关,也许只是因为这一次次的探寻,让它成为我最熟悉的面孔。古诗云,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武汉就是我的敬亭山。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武汉这座巨大的城市,我在一九五七年的加盟,只如一滴水掉入这长江中一样,可谓雪泥鸿爪。
B.对于武汉这座巨大的城市,我在一九五七年的加盟,只如一滴水掉入这长江中一样,可谓蚍蜉撼树。
C.对我在一九五七年的加盟,武汉这座巨大的城市,只如一滴水掉入这长江中一样,可谓九牛一毛。
D.对于武汉这座巨大的城市,我在一九五七年的加盟,只如一滴水掉入这长江中一样,可谓沧海一粟。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你读不懂、参不透、看不清、获悉不了某些东西”,从语义上看与原文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①

4.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李子柒的视频作品取材于中国农家的衣食住行,富有田园气息。②通过李子柒的田园生活,使我们可以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③欣赏田园风光、古风汉服和传统美食,④在纷杂的世界中找到一处清凉。⑤中国人的生活,本来就是动人的,⑥诗意、浪漫的生活,是全世界都能够欣赏并且理解的。⑦但真实的田园生活并不是浪漫、诗意,还需要真正懂农活、爱劳动、肯吃苦才行。⑧李子柒成功的背后,是由于她从清晨到深夜不停歇的付出。⑨没有扎实的基础,没有每个视频成百上千次的重复,没有耐得住寂寞的学习,就不会有诗意的、生活味的李子柒。
答;

5、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19年的永定河补水工程于3月13日启动。本次补水工程加大了补水力度,到4月2日,已累计输水3 100万立方米。另外,拦截在河道上的官厅水库发电站、珠窝水库下马岭发电站、落坡岭水库的下苇甸发电站全都停用,以保证补水全部灌入河道。目前,门头沟区域内102公里的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实现全线通水。
答: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鉴赏文章隽永的语言特点,体会情感。
6、第1段“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                                    
                                    
                                    
                                    
7、第1段“那些革命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19世纪的秘密,本世纪革命的秘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                                    
                                    
8、第4段“在那些使资产阶级、贵族和可怜的倒退预言家惊慌失措的现象中,我们认出了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革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                                    
                                    
                                    
                                    


参考答案:
1.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主客颠倒,二是因不明词义而造成语句前后矛盾。A项,雪泥鸿爪:鸿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痕迹,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这里强调的是在巨大的武汉的掩映下,“我”个人的渺小;B项,蚍蜉撼树:比喻力量很小而想动摇强大的事物,不自量力,不合语境;C项,“对我在一九五七年的加盟”主客颠倒;D项,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本句“对于”无误,不用修改。
2.答案 ①原文句式绵长,没有标点,符合探求过程中意识的流动性和含混性;②使语气更加急促,增强语言的感染力;③“有些东西”前置,起到强调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及变换句式的能力。原句是“成长起来的我深深地明白”的内容,没有标点,符合探求过程中意识的流动性和含混性。使语气更加急促。后面“读懂”“参透”“看清”“获悉”的宾语为“有些东西”,“有些东西”前置,起到强调作用。
3.答案 ①走在它的字里行间一样 ②努力去获悉在这些字后的故事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第①处,结合“而行走的我,穿行在它的街巷中”“仿佛”“我曾经想要努力地去读懂它的每一行文字的内容,努力去参透沉淀在这些文字深处的寓意,努力去看清落在这些字后的阴影”等分析,此处可以填入“走在它的字里行间一样”。第②处,结合“我曾经想要努力地去读懂它的每一行文字的内容,努力去参透沉淀在这些文字深处的寓意,努力去看清落在这些字后的阴影”分析,此处可以填入“努力去获悉在这些字后的故事”。
4. 答案 ②“通过”“使”保留一个即可;⑥“欣赏并且理解”改为“理解并且欣赏”;⑦“并不”改为“并不全”;⑧删掉“由于”。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第②句滥用介词,“通过”“使”保留一个即可;第⑥句语序不当,“欣赏并且理解”改为“理解并且欣赏”;第⑦句表意不明,“并不”改为“并不全”;第⑧句成分赘余,删掉“由于”。
5.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文段主要信息,并将其按照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具体表现为三点:①对材料的理解;②对材料相关信息的筛选;③语言表达简洁流畅。本题要求用简明的文字对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压缩。根据新闻报道中的主要信息,如时间、地点、事件、结果等进行压缩,注意保留以下关键信息:时间:2019年3月13日;地点和事件:永定河补水工程启动;结果:加大补水力度,停用发电站,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全线通水。注意字数限制以及语言表达的简洁流畅。
答案 关键信息:①2019年3月13日;②永定河补水工程启动;③加大补水力度,停用发电站;④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6、参考答案 比喻。把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喻为“一片汪洋大海”,一旦它汹涌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马克思把1848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将来的无产阶级革命以比喻性的评价对照起来,这就把后者的宏伟气势、重大意义艺术地展示在听众的面前,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7、参考答案 “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以拟人手法形象地指出那些反抗专制制度的革命从侧面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才是19世纪革命的潮流,从而引出下面的论述。
8、参考答案 比喻和用典。把“革命”比喻为“老田鼠”“工兵”。“好人儿罗宾”是英国民间故事中庇护人们和为人们帮忙的幻想人物,是莎士比亚的喜剧《仲夏夜之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这些鲜明的语言和生动的典故,为文章增添了文化色彩,使理论并不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