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题-生物 专题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实验探究题-生物 专题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17 19:5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探究题-生物
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探究题-实验-生物
1.苯并芘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一种致癌物,在烤制食品中广泛存在。为了研究如何科学健康地烤制食品,某兴趣小组购买同品种的鸡翅70个,随机分成7组,第一组作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测量其中的苯并芘的含量。其他六组分别用电烤箱在180℃、230℃烤制10分钟、20分钟和30分钟后,立即用精密仪器测定每千克鸡翅中苯并芘的含量,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序号
烤制方式
烤制时间(分钟)
苯并芘的含量(微克/千克)
1
生鸡翅
0
0
2
180℃电烤
10
0
3
20
1.2
4
30
3.6
5
230℃电烤
10
0
6
20
2
7
30
5.4
(1)根据实验数据可知,烤制鸡翅中苯并芘的含量与烤制时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人员经过实验发现:在230℃的电烤炉下16分钟,鸡翅已熟透,要找出230℃电烤鸡翅的最佳烤制时间(在烤熟的同时苯比芘含量最低),完善实验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很多同学喜欢户外烧烤,一般用炭火烤制食品,已知炭火温度约700℃,一般肉类在400℃以上时连续烤制几分钟就会烤焦,烤焦的鸡肉中苯并芘的含量非常高,为了科学健康的食用户外烧烤食品,结合上述研究,请提出两点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金看到香烟盒上印有“吸烟有害健康”,于是他利用实验探究“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黄豆、烟草及其他材料。
【探究步骤】
Ⅰ.用烟草、蒸馏水制得烟草浸出液(原浸出液),浓度视为100%,再通过稀释原浸出液得到浓度为70%、40%的浸出液。
Ⅱ.取4个同规格的培养皿,编号为1、2、3、4,并在里面铺上等量的干棉花。
Ⅲ.在每个培养皿中放20粒同样饱满的黄豆,盖上盖子。
IV.每天定时向各培养皿中喷洒等量、对应浓度的浸出液,并记录数据,其中第5天的数据如表:
编号
喷洒的浸出液浓度
第5天的平均芽长和萌发率
芽长(cm)
萌发率
1
0%
10
100%
2
40%
4
95%
3
70%
1.2
65%
4
100%
0.5
35%
(1)本实验中编号为___________的培养皿作为对照组。
(2)步骤II中的棉花不预先湿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矿质元素,其中必需元素就多达14种,需要量比较大的有氮、磷、钾、钙、镁、硫、铁等。为了探究植物根系是否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选用两株各方面均相同的水稻,通过改变光照来调节蒸腾作用,然后测定水稻根系所处溶液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提出假设】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实验设计】根据上述研究目的,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及记录表如下:
实验条件
检测项目
水分蒸腾量
矿质元素含量变化
N元素
X
Y
……

较强的光照
m1
n1

较弱的光照
m2
n2
为了确保上述假设的普遍适用性,表中的X、Y等应为___________。
【数据处理】要初步证实假设成立与否,实验后对表中的数据应按下列___________方式处理。
A.
比较m1:m2和n1:n2两个比值
B.
比较m1+n1和m2+n2的大小
C.
比较m1-m2和n1-n2的大小
【实验结论】植物根系不是以等比例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实验反思】本实验采用改变光照来调节水分蒸腾量,但在实验设计中,我们也可以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通过改变水稻植株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进行实验。
二、探究题-探究-生物
4.瓯柑营养丰富,但容易腐烂成病果。为了比较不同保鲜液对降低保鲜期间瓯柑病果率的效果,某研究小组选取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保鲜液,将一定数量的瓯柑分别浸泡在保鲜液中,60秒后捞起晾干,用保鲜膜进行单果包装,贮存在温度和湿度都适宜的同一环境中,记录50天后瓯柑的病果数量,统计病果率,获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保鲜液浓度
两种保鲜液浸泡后的病果率(%)
保鲜液A
保鲜液B
0
90.23
90.23
0.1%
16.54
12.55
0.3%
15.72
10.15
0.5%
9.47
4.16
0.8%
12.14
6.24
(1)本实验选择瓯柑时的要求有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两点)。
(2)根据以上研究的数据,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认为本实验还不能确定两种保鲜液降低瓯柑病果率的最佳浓度,请提出实验优化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紫背天葵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菜农常采用扦插的方式对其进行繁殖。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扦插枝条不同的处理方法对枝条成活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取20支生长良好的紫背天葵枝条,将它们剪成大小相同的茎段。
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标为A组与B组。
③将A组的茎段下方切成水平切口,将B组的茎段下方切成斜向切口。
④将两组的茎段插入沙性土壤中,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培养。
⑤每天定时观察A、B两组的茎段,记录长出新叶的茎段数。
(1)本实验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茎段下方切成斜向切口更容易成活,预测实验的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对扦插枝条不同的处理方法在农业上应用更广,科学小组还应如何进一步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20·导引·模拟1)蜂胶是具有一定抑菌性的物质,溶于酒精得到蜂胶的酒精溶液,涂抹于鸡蛋表面能形成一层薄膜。小明想探究“蜂胶的酒精溶液对鸡蛋是否有保鲜作用”的问题。于是,配制了4%、8%、12%、16%的四种蜂胶酒精溶液,取品种相同、大小相似的新鲜鸡蛋150个,均分成5组,分别对各组鸡蛋作如下处理:
B至E组鸡蛋浸泡2分钟后取出晾干并置于室温保存。每隔15天测各组鸡蛋质量,并求平均值,并计算失重率(失重率=减小的质量/初始质量),整理如下表。
组别
0天
15天
30天
45天
60天
质量
质量
失重率
质量
失重率
质量
失重率
质量
失重率
A
58.6
56.4
3.8%
55.0
6.1%
53.7
8.4%
52.2
10.9%
B
57.2
56.0
2.1%
54.8
4.2%
53.1
7.2%
52.0
9.1%
C
58.8
58.0
1.4%
56.9
3.2%
56.1
4.6%
55.2
6.1%
D
59.2
58.6
1.0%
57.5
2.9%
56.7
4.2%
56.1
5.2%
E
58.0
57.4
1.0%
56.5
2.6%
55.8
3.8%
54.9
5.3%
(1)上述实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蜂胶酒精溶液对鸡蛋的保鲜效果。
(2)为使实验结论更具科学性,需要再增加一组实验:__________。
(3)基于以上实验,小明推测可能是蜂胶对鸡蛋有保鲜作用。写出小明做出此推测的依据: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天
甲组
乙组
丙组
10
5.2%
5.2%
6.5%
20
6.0%
5.8%
7.3%
30
7.6%
7.2%
10.0%
40
9.0%
8.5%
16.8%
50
9.8%
9.6%
24.2%
60
11.4%
10.9%
37.5%
7.
鸡蛋贮存过程中会出现质量减小等现象。查阅资料发现,1.5%的蜂胶混浊液可减缓鸡蛋贮存期间的质量减小,且对人体无害。使用蜂胶混浊液对鸡蛋进行浸渍或喷雾,到底哪种措施效果更好?科学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他们将鸡蛋分成甲、乙、丙三组,将10克质量分数为1.5%的蜂胶混浊液分别用浸渍和喷雾的方法处理鸡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如图所示。将甲、乙、丙三组置于25℃的恒温箱中存放,每隔10天观察并记录鸡蛋质量减小情况(注:减小的质量与初始质量的比值)。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选择鸡蛋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两点)。
(2)研究发现,浸渍或喷雾的蜂胶混合液在鸡蛋外壳会形成一层保护膜,可降低鸡蛋质量的减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比较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题-生物(参考答案)
一、探究题-实验-生物
1.
(1)在180℃时(或230℃时),烤制时间越长,鸡翅中苯并芘含量越高。
(2)230℃时,在0-16分钟之间每隔2分钟设置一组实验,寻找烤熟含有苯并芘的最低的烤制时间。
(3)与炭火保持一定的距离烤制食品并不断面,烤制时间要适当,烤熟但不烤焦或切除烤焦的部位再食用。
2.
(1)1
(2)防止喷洒的浸出液浓度稀释影响实验(3)烟草浸出液对黄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其他合理也可)
3.
(1)不同的矿质元素(P、K、Ca、Mg、S、Fe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
A
叶片数目(叶面积)
二、探究题-探究-生物
4.
(1)瓯柑的新鲜程度相同、品种相同、大小相似等
(2)在浓度为0.1%~0.8%范围内,降低瓯柑病果率的效果随保鲜液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且相同浓度时保鲜液B比保鲜液A的效果更佳
(3)在浓度为0.3%~0.8%之间,再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两种保鲜液,对同种瓯柑再分别进行浸泡、晾干、包装、储存及病果率统计等重复实验
5.
(1)茎段下方水平切口(或斜向切口)方向更容易成活
(2)B组长出新叶的茎段平均数多于A组
(3)选用其他适合扦插繁殖的农作物,采用不同的枝条处理方法,进行重复实验。
6.
(1)相同时间内鸡蛋的失重率(3分)。
(2)取30个与上述鸡蛋大小相似品种相同的鲜鸡蛋,在酒精中浸泡2分钟后取出晾干并置于室温保存,每隔十五天测鸡蛋质量。
(3)随蜂胶酒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增大,鸡蛋单位时间的失重率基本上是减小的(2分),即保鲜作用大致上是呈增强的趋势(1分)。
7.
(1)品种、新鲜程度、个数、质量、完整程度等
(2)蜂胶膜减缓了鸡蛋中水分的蒸发;降低了鸡蛋的呼吸作用
(3)1.5%的蜂胶混合液用浸渍和喷雾的方法均能明显降低鸡蛋在贮藏期间质量的减少,且两种处理方式差异不大

1
页,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