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十则》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论语十则》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3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6 22:0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论语十则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感动历史人物颁奖词
《论语》是一部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和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_》《_____》合称为 “四书”。
《论语》是一部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和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_》《_____》合称为 “四书”。
《论语》是一部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和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_》《_____》合称为 “四书”。
《论语》是一部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和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_》《_____》合称为 “四书”。
《论语》是一部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和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_》《_____》合称为 “四书”。
《论语》是一部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和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_》《_____》合称为 “四书”。
《论语》是一部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和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_》《_____》合称为 “四书”。
  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家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__,政治上
主张_____,鼓励人们____,即“出来
做事”。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___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家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__,政治上
主张_____,鼓励人们____,即“出来
做事”。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___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家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__,政治上
主张_____,鼓励人们____,即“出来
做事”。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___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家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__,政治上
主张_____,鼓励人们____,即“出来
做事”。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___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家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__,政治上
主张_____,鼓励人们____,即“出来
做事”。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___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家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__,政治上
主张_____,鼓励人们____,即“出来
做事”。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___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家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__,政治上
主张_____,鼓励人们____,即“出来
做事”。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___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家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__,政治上
主张_____,鼓励人们____,即“出来
做事”。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___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家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__,政治上
主张_____,鼓励人们____,即“出来
做事”。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___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家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__,政治上
主张_____,鼓励人们____,即“出来
做事”。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___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
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
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
学也已。”
饱:
安:
敏:
而:
就:
而:
已:
于:
慎:
正:
焉: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
学也已。”
饱:饱足
安:
敏:
而:
就:
而:
已:
于:
慎:
正:
焉: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
学也已。”
饱:饱足
安:安逸,舒适
敏:
而:
就:
而:
已:
于:
慎:
正:
焉: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
学也已。”
饱:饱足
安:安逸,舒适
敏:勤劳,敏捷
而:
就:
而:
已:
于:
慎:
正:
焉: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
学也已。”
饱:饱足
安:安逸,舒适
敏:勤劳,敏捷
而:
就:
而:
已:
于:对于
慎:
正:
焉: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
学也已。”
饱:饱足
安:安逸,舒适
敏:勤劳,敏捷
而:表并列
就:
而:
已:
于:对于
慎:
正:
焉: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
学也已。”
饱:饱足
安:安逸,舒适
敏:勤劳,敏捷
而:表并列
就:
而:
已:
于:对于
慎:小心,谨慎
正:
焉: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
学也已。”
饱:饱足
安:安逸,舒适
敏:勤劳,敏捷
而:表并列
就:靠近
而:
已:
于:对于
慎:小心,谨慎
正:
焉: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
学也已。”
饱:饱足
安:安逸,舒适
敏:勤劳,敏捷
而:表并列
就:靠近
而:就
已:
于:对于
慎:小心,谨慎
正:
焉: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
学也已。”
饱:饱足
安:安逸,舒适
敏:勤劳,敏捷
而:表并列
就:靠近
而:就
于:对于
慎:小心,谨慎
正:匡正
焉:
已: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
学也已。”
饱:饱足
安:安逸,舒适
敏:勤劳,敏捷
而:表并列
就:靠近
而:就
于:对于
慎:小心,谨慎
焉:语气助词
正:匡正
已: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
学也已。”
饱:饱足
安:安逸,舒适
敏:勤劳,敏捷
而:表并列
就:靠近
而:就
于:对于
慎:小心,谨慎
焉:语气助词
正:匡正
通“矣”,了
已:
  先生说:“君子不求吃得饱,不求住得安定,对做事敏捷迅速,说话谨慎小心,靠近有道德的人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译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第二则)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踰矩。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踰矩。
有:
通“又”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踰矩。
而:就
有:
通“又”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踰矩。
而:就
于:在
有:
通“又”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踰矩。
而:就
于:在
立:站得住,自立
有:
通“又”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踰矩。
而:就
于:在
立:站得住,自立
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有:
通“又”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踰矩。
而:就
于:在
立:站得住,自立
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天命: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有:
通“又”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踰矩。
而:就
于:在
立:站得住,自立
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天命: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
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有:
通“又”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踰矩。
而:就
于:在
立:站得住,自立
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天命: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
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从:遵从
有:
通“又”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踰矩。
而:就
于:在
立:站得住,自立
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天命: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
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从:遵从
踰矩:越过规矩
有:
通“又”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在学问上
有所造就;到三十岁懂得礼仪,能够自立
于世;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便遇事不
疑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叫天命;六十岁
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
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
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
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说明学问的道理,并不是只读死书,而是注重现实人生中的做人处世。孔子说生活不要太奢侈,“食无求饱”,尤其在艰难困苦中,不要有过分的、满足奢侈的要求。“居无求安”,住的地方,只要适当,能安贫乐道,不要贪求过分的安逸,贪求过分的享受。这两句话的意义,是不求物质生活的享受,而重视精神生命的升华。
  “敏于事而慎于言”,包括了一切责任、一切应该做的事,要敏捷——马上做,“慎于言”,不能乱说话。“就有道而正焉”,这个“道”就是指学问、修养。那么哪里叫“有道”呢?古人的书本,书本上主是“有道”,从书本上去修正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个样子就叫作好学。
        ——南怀瑾《论语别裁》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要想成为一个君子,好学是一个必须的条件。那么,什么又叫“好学”呢?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正所谓,“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翅膀下挂着沉甸甸的金子的鸟是飞不高的”,古人常说“俭以养德”,又说“玩物丧志”,都要向我们宣示:不要过分追求物质上的享受!
  “敏于事而慎于言”,更是对现代人的一句警世良言。温家宝总理到湖南大学视察时,这样说,“年青人要记住这六个字——此时,此地,此身。此时,就是现在应该做的事情,就立即做起来,不要推到以后;此地,就是可以从你所处的岗位作出的贡献,就要立即做起来,不要等到别的地点;此身,就是自己能做的事情,要勇于承担,而不要推给别人。我想这六个字应该就是对“敏于事”的最恰当的注解吧。
  至于“慎于言”,现代社会提倡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像韩寒肆意贬低嘲讽众文学大师,公开称老舍、茅盾、巴金等人的“文笔很差”、“冰心的完全没法看”之类的人,我还是要劝他多读读《论语》,学一学古人的“三思而后言”。
  所有的人都应该“就有道而正焉”,正所谓,蓬中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有道”之人如同一盏灯,把我们的内心照亮。
  可见,此“好学”,不仅是知识与能力的提升,更是道德与人格的锤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第二则)
十有五而志于学:
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可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现在我们不只是十五向学,甚至比五岁还要早的时候
就开始学习了。可是都学了什么呢?我们可能从小就会背圆周率,从小就会背长长的古诗,但是这些对我们的一生真的有用吗?我们今天的向学还有多少是孔子所说的“为己之学”?还有多少能够学以致用?我们十五岁的时候是否已经为我们的将来定下方向,定下目标,是否已经能够“志”于学?
三十而立
我们可以扪心自问:三十岁的时候,我是否真的能够“立”?
我们对“立”的理解究竟是什么?是否只要有车、有房、有家,或者有了一个什么样的职位
就算立起来了呢?而立之年对于我们的一生到底有着什么重要的作用呢?在今天这个心理断乳期大大错后的时代,尤其是大都市里,还被称作“大男孩”“大女孩”。那么怎么判定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真的“立”起来了呢?
三十而立的这个“立”字,首先是内在的立,然后才是在社会坐标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
自信。
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
易迷惑。
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
力去对抗外界。
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与包容。
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
“品悟经典、撰写心得”的基本方法
“品悟经典、撰写心得”的基本方法
方法1:咬文嚼字、疏通文意
“品悟经典、撰写心得”的基本方法
方法1:咬文嚼字、疏通文意
方法2:旁征博引、联系现实
“品悟经典、撰写心得”的基本方法
方法1:咬文嚼字、疏通文意
方法2:旁征博引、联系现实
方法3:联系自我、潜心涵泳
“品悟经典、撰写心得”的基本方法
方法1:咬文嚼字、疏通文意
方法2:旁征博引、联系现实
方法3:联系自我、潜心涵泳
“品悟经典、撰写心得”的基本方法
自主品悟、小组交流、大胆展示!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
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
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
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
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季路:颜回、子路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
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
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季路:颜回、子路
侍:陪侍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
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
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季路:颜回、子路
侍:陪侍
盍:何不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
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
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季路:颜回、子路
侍:陪侍
盍:何不
裘:本指皮衣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
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
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季路:颜回、子路
侍:陪侍
盍:何不
裘:本指皮衣
共:动词,指共同享用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
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
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季路:颜回、子路
侍:陪侍
盍:何不
裘:本指皮衣
共:动词,指共同享用
憾:抱怨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
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
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季路:颜回、子路
侍:陪侍
盍:何不
裘:本指皮衣
共:动词,指共同享用
敝之:指把车马、衣裘用破,用坏。
憾:抱怨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
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
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
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
友信之,少者怀之。”
伐善:夸耀长处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
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
友信之,少者怀之。”
伐善:夸耀长处
施:张大,夸大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
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
友信之,少者怀之。”
伐善:夸耀长处
施:张大,夸大
安之,信之,怀之: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
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
友信之,少者怀之。”
伐善:夸耀长处
施:张大,夸大
安之,信之,怀之:
使……安逸,使……信任,使……关怀。
“之”分别指代“老者”、“朋友”、“少者”
译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知:
好:
乐:
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知:知道,懂得
好:
乐:
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知:知道,懂得
好:爱好
乐:
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知:知道,懂得
好:爱好
乐:以……为乐
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知:知道,懂得
好:爱好
乐:以……为乐
之:代词,它,代知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知:知道,懂得
好:爱好
乐:以……为乐
之:代词,它,代知识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
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知: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
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知:
通“智”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人思绪流动,仁德的人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
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知:
通“智”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饭:
饮水:
疏食:
肱:
而:
之:
而:
于: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饭:吃,作动词
饮水:
疏食:
肱:
而:
之:
而:
于: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饭:吃,作动词
饮水:
疏食:粗粮
肱:
而:
之:
而:
于: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饭:吃,作动词
饮水:喝白水
疏食:粗粮
肱:
而:
之:
而:
于: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饭:吃,作动词
饮水:喝白水
疏食:粗粮
肱:
而:
之:
而:
于:
gōng胳膊。曲肱,即弯着胳膊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饭:吃,作动词
饮水:喝白水
疏食:粗粮
而:连词,修饰
之:
而:
于:
肱:
gōng胳膊。曲肱,即弯着胳膊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饭:吃,作动词
饮水:喝白水
疏食:粗粮
而:连词,修饰
之:代肱
而:
于:
肱:
gōng胳膊。曲肱,即弯着胳膊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饭:吃,作动词
饮水:喝白水
疏食:粗粮
而:连词,修饰
之:代肱
而:却,转连
于:
肱:
gōng胳膊。曲肱,即弯着胳膊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饭:吃,作动词
饮水:喝白水
疏食:粗粮
而:连词,修饰
之:代肱
而:却,转连
于:
肱:
gōng胳膊。曲肱,即弯着胳膊
对于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乐在其中。用不正当的手段使自己富有、尊贵,这对我如同浮云一般(指根本看不上眼)。”
坦:
荡荡:
戚戚: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荡荡:
戚戚: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述而》
坦:
《说文》:“坦,安也。
荡荡:广远之称。
戚戚: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述而》
坦:
《说文》:“坦,安也。
荡荡:广远之称。
戚戚:
心胸宽广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述而》
坦:
《说文》:“坦,安也。
荡荡:广远之称。
戚戚:时时忧虑之称
心胸宽广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述而》
坦:
《说文》:“坦,安也。
荡荡:广远之称。
戚戚:时时忧虑之称
心胸宽广
忧愁悲伤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述而》
坦:
《说文》:“坦,安也。
荡荡:广远之称。
戚戚:时时忧虑之称
心胸宽广
忧愁悲伤
孔子说:“君子心胸开朗而宽广,小人
经常忧愁。”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述而》
译文:
坦:
《说文》:“坦,安也。
克己:
为①:
复礼:
一日:
归仁:
焉:
为②: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
勿视,非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
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克己:克己,克制自己。
为①:
复礼:
一日:
归仁:
焉:
为②: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
勿视,非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
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克己:克己,克制自己。
为①:
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
一日:
归仁:
焉:
为②: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
勿视,非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
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克己:克己,克制自己。
为①:是
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
一日:
归仁:
焉:
为②: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
勿视,非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
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克己:克己,克制自己。
为①:是
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
一日:有朝一日
归仁:
焉:
为②: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
勿视,非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
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克己:克己,克制自己。
为①:是
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
一日:有朝一日
归仁:①归,归顺。仁,即仁道。
②归,称许、赞赏。仁,有仁道的人。?
焉:
为②: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
勿视,非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
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克己:克己,克制自己。
为①:是
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
一日:有朝一日
归仁:①归,归顺。仁,即仁道。
②归,称许、赞赏。仁,有仁道的人。?
焉:语气助词,了
为②: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
勿视,非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
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克己:克己,克制自己。
为①:是
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
一日:有朝一日
归仁:①归,归顺。仁,即仁道。
②归,称许、赞赏。仁,有仁道的人。?
焉:语气助词,了
为②:实现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
勿视,非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
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事:
目:
斯:
不敏:
由:
请:
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
勿视,非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
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事:
目:
斯:
不敏:
由:依靠。
请:
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
勿视,非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
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事:
目:
斯:
不敏:
由:依靠。
请:
而:难道。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
勿视,非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
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事:
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
斯:
不敏:
由:依靠。
请:
而:难道。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
勿视,非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
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事:
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
斯:
不敏:迟钝,不聪明。
由:依靠。
请:
而:难道。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
勿视,非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
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事:
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
斯:
不敏:迟钝,不聪明。
由:依靠。
请:请允许,希望。
而:难道。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
勿视,非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
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
不敏:迟钝,不聪明。
由:依靠。
请:请允许,希望。
而:难道。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
勿视,非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
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从事,照着去做。
事:
斯:
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
斯:这些
不敏:迟钝,不聪明。
由:依靠。
请:请允许,希望。
而:难道。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
勿视,非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
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从事,照着去做。
事:
译文:
颜渊问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按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赞你是个仁德之人。实行仁,全凭自己,难道凭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的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现象不看,不合礼的声音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颜回虽然迟钝,也要求实行这些话。”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
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
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
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
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
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
要戒除贪得无厌。”?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
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
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
译文:
  文强,重庆市司法局局长。2009年8月7日被双规,2010年4月14日,一审宣判,文强因受贿1211万元、包庇纵容5个黑社会性质组织、1044
万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强奸,数罪并罚,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在他的任期内,全市1400多起命案未破,500名杀人犯在逃,他又被称为“全市最大的黑社会保护伞”。2010年7月7日,文强被执行死刑。文强对律师说:“杀我也行,但程序上也太快了吧。”他表示,并没有有意识去做危害社会的事情,他说他的要求不高,“给我一条命也行”,“应该考虑我这么多年来为国家作出的贡献”。他还说道“我死了,也会有人怀念我的”。
推荐阅读:于丹《<论语>心得》
南怀瑾《论语别裁》
周国平《人的高贵在灵魂》
刘墉《非礼勿视》
延伸探究
推荐阅读:于丹《<论语>心得》
南怀瑾《论语别裁》
周国平《人的高贵在灵魂》
刘墉《非礼勿视》
延伸探究
  请你联系《〈论语〉十则》谈一谈感受,或者发表一下评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