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论语》十则
——《论语》——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共二十篇。
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类型
1、语录体
2、对话体
3、叙事体
十则对话中,谈论的话题可以分成哪几类?分别是哪几段呢?
学习观点(3、5)
为人处事(2、4、7)
“仁”的看法(6、9)
君子的行为准则(1、8、10)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篇第一》
不求饱足安逸,
只求慎言敏行,
追求人间正道。
君子的行为标准是怎样的?
君子:
猜一猜孔子认为君子“慎言”的原因?
原因:1、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2、时机得对,该说则说。
3、有德者必有言。
孔子认为君子还有哪些要求?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行事光明,快乐自在
明辨是非,有原则
以“义”为准则
懂得自我反省
求学不为名利。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gǔ)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0、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季氏篇第十六》
少年戒色,要懂得自律;
壮年戒斗,要懂得谦让;
老年戒得,要懂得舍弃。
君子的发展阶段是怎样的?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篇第二》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启示?
为人处事:
志于学
找到人生目标
三十而立
立世(心灵:自信 外在:自立谋生的能力)
四十不惑
不沉迷于名利富贵
五十知天命
不问成败,不怨天,不尤人
六十耳顺
听得进意见,看得清人心
七十从心所欲
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礼仪规矩不可逾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之天乎。
孔子的人生六个阶段
个人:
启 示:
终身学习
4、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公冶长第五》
子路:有福同享
颜渊:谦逊自律
孔子:修己安人
三人的志向分别是什么?侧重什么?性格有何特点?
豪爽,直率
温文尔雅
胸怀宽广
物质共享
修身养性
严于律己、关爱他人
与他人相处:
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篇第七》
孔子的“义利”观
安贫乐道
蔑视富贵
心灵自由
孔子的义利观是怎样的?儒家作品中还有其他类似的句子?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荀子
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孔子
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篇第六》
智者:灵活变通,没有困惑,通达快乐;
仁者:沉熟稳重,不忧不怒,方能长寿。
智者和仁者有何不同?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仁”的看法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忠孝廉耻勇
9、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篇第十二》
关系:克己复礼,从我做起,是为仁也。
途径:日常生活,一举一动,皆依礼为。
“仁”和“礼”的关系?
子曰:“亲亲,仁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仁”的内涵包含哪些?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亲近家人,孝顺父母(血缘)
人道主义精神、悲悯情怀
人格修养、道德标准
政治上:克己复礼为仁。
道德上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第二》
学习贵在诚实,不懂装懂要不得。
孔子认为“知”的真谛是什么?
学习观点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篇第六》
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最重要的是?
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莎士比亚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张载
一、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文化典籍?
1、中国古代的典籍可以分为哪四个部分?
经、史、子、集
2、宋代所说的“十三经”包括哪些典籍?
《周易》《尚书》《诗经》;
《周礼》《仪礼》《礼记》;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论语》《孟子》《孝经》《尔雅》等
3、所谓“二十四史”指的是哪二十四部史书?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4
《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5
《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6
《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4
《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5
《清史稿》(“二十五史”)
4、在《四库全书》中收录的子部书籍有哪十四类?
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
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14类。
5、在集部汇集的作品中,以诗文创作为主。收集个人作品的称为“别集”,收集众人作品的称为“ 总集 ”。《白氏长庆集》和《欧阳文忠公文集》属于 别集 ,《文选》《全唐诗》属于 总集 。
二、填写出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代表作品,至少一部。
6、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论语》《老子》《孟子》《庄子》
7、中国史学传统的悠久漫长——《左传》《国语》《战国策》“二十四史”
8、礼书的层出不穷——《礼记》(西汉戴圣)
9、佛教典籍的继承发展——《百喻经》《坛经》
10、唐代盛世的治国要论——《贞观政要》(唐代吴兢)
11、宋代理学的应运而生——《朱子语类》(南宋朱熹)
12、明代启蒙思想的孕育——
《焚书》《童心说》(李贽);《明夷待访录》(黄宗羲)
13、古代科学技术的总结——
《齐民要术》《农政全书》;《九章算术》;
《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
《水经注》《徐霞客游记》;《营造法式》《天工开物》
14、近代中西学术思想的碰撞融合——
《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摩罗诗力说》
感谢欣赏
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