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改革开放》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开展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同时进行对外开放,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2、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及形成的开放格局。
3、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农村和城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农村和城市国有企业存在的现象的分析,找到改革的原因,深化对改革措施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认识到没有分析就没有发言权。
2、利用《我国对外开放地区布局示意图》让学生把握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和形成的格局,同时培养读图、识图的能力。
3、 通过对凤阳、深圳等试点成功后推广到全国的学习,启发学生掌握对代新事物的方法:试点 推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农村改革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了解,认识到深化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通过对对外开放的学习认识扩大开放的正确性。
2、通过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和"为东方巨龙"腾飞而奋斗的伟大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及意义
2、以深圳为代表的五个经济特区
3、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
难点
1、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理解
2、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3、对乡镇企业、公司制、股份制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突破
本课的理论性较强,尤其是我们接触较少的陌生领域的制度,更有一些难度。例如:政企关系,乡镇企业、公司制、股份制等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通过补充一些相关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但要注意,内容不能过于复杂,把理论性很强的概念尽量通俗化,便于学生理解。对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理解,可以结合我们农村现行土地政策举例说明理解。对于农村孩子来讲通过这种方式会取得很好成效的。关于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可用电教方式展现《我国对外开放地区布局示意图》通过层层推进的方式,帮助学生识图和记忆,加深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理解。
教学方法: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比改革开放30年前后的巨大变化。深化对改革开放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2、讲、论、引、练相结合。先学后教,积极引导,巩固练习相结合,提升目标达标率。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提前预习,向家长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情况。认真阅读《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
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方案
一、导入: 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位命运多劫的母亲,长期的灾难让她一贫如洗,周围的人都看不起她,地痞流氓也不断地欺负、凌辱她,母亲每日以泪洗面,忍辱负重。后来她有了两个令她骄傲自豪的儿子。大儿子智慧骁勇,赶走了地痞流氓,母亲过上了安定舒心的日子。小儿子聪明善于经营,几年时间他们就脱贫致富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周围的人对他们也刮目相看,原来门可罗雀的家变得门庭若市,母亲的脸上终于绽放出花一般灿烂的笑容。
假如这位母亲就是我们的伟大的祖国,那么她的这两个儿子是谁?本故事纯粹原版,同学们根本没有听过,这样就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思考。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猜出答案后,会产生成就感,更容易融入课堂氛围。
学生说出答案后教师出示毛泽东和邓小平图像,让学生说出他们的主要功绩。
师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邓小平是怎样进行改革开放,使中国走向富强的。
板书课题:改革开放。
二、新授内容:
师:提问:“改革开放”包括几方面的内容?
生答:改革和开放两方面。
师:我们首先来学习改革方面的内容。
师:改革又分为哪些方面?首先从从什么领域开始的?
生:分农村和城市,首先从农村进 行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 课件展示改革前农村流传的民谣:
“ 你干我也干,干多干少一样钱。社员干活听敲钟,一天干活真稀松。
队长哨子吹半天,社员还不到地边。”
分析民谣所反映了当时农村存在什么情况?
生讨论回答:反映了农村集体劳动,吃大锅饭,农民积极性极差
假如你是当时的改革者,你想从哪里入手?
生:提高农民积极性
2、我们农村改革从什么地方开始的?采取了什么方式 效果如何?
生:安徽凤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农民积极性,农村经济得到发展
分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学生积极回答:土地的收成与自己的利益挂钩
展示凤阳改革前后两段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嫁出,不见新娘进凤阳。”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两段花鼓词反映了什么情况? “三年跨了三大步”证明了什么?
学生积极阅读、讨论
反映改革前后发生了巨大变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正确的。
师: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的推广,农村经济开始走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3、展示乡镇企业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乡镇企业的相关情况。(我们对于企业来讲,都是陌生的,而且教材对此并没作介绍,因此展示相关材料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小结:
改革的成功,使中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转变,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显著。虽然这并不是说农村的问题都解决了,但农村改革的成功增加了我们的信心,政府把农村改革的经验运用到城市,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了。
(二)国有企业改革
1、提问: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多媒体展示):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这是当年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这段文字体现了当时国有企业存在什么问题?这种问题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假如你是当时的总经理,你将如何改革?(结合课本思考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的办法,从而达到深化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及措施,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掌握国有企业改革的措施及作用:
同样以今日海尔辉煌的业绩证明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多媒体图片展示)
教师小结:随着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进行深化体制改革,企业开始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改革在中国取得了很大成功,在改革的同时我们也加紧对外开放。
(三)对外开放
1、提问:首先开放的地区是哪里?结果怎样?同时列为经济特区的还有哪些地方?
生答:深圳;成为“一夜崛起之城”;珠海、厦门、汕头,后来还有海南,共五个经济特区。
多媒体展示几个经济特区城市发展情况的图片,从而表现开放的正确性。
2、教师小结:经济特区的成功为下一步加大开放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我们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大。
3、多媒体展示对外开放地区布局图:按照: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长江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开放城市、延边开放城市顺序在地图上找相关的地理位置,让学生明白我们对外开放的步骤。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进一步理解我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四)感受改革开放30年:多媒体展示两组图片。
第一组:从衣食住行生活娱乐方面展示3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二组:一段文字资料,以中国的发展速度、国际地位的变化说明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树立为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而努力读书的人生理想。(学生畅谈感想,抒发人生理想)
三、小结:以板书再现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四、随堂练习:(一)选择题: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掀起于( )
A、农村 B、城市 C、国营企业 D、乡镇企业
2、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典型事例是( )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维护农民的利益。
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使用。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下列经济特区属于广东省的是( )
珠海 海南 汕头④厦门⑤深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
(二)识图:
(三)“ 我来评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土地的所有关系,由集体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可以随意处置土地,所以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学生积极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教师明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对集体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的改革,不是所有制改革,因此土地所有制性质不变。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经营权,而没有买卖权和转让权。
五、结束语。
六、作业、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哪几次调整?
七、本课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逐渐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对外开放主要是通过建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并逐步向内地推进,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