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魏征
谏太宗十思疏
题目解说
谏:劝谏
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十思:十条值得思考的情况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奏议文体的一种,
是古代官员向皇帝进言以使下情上达的进谏文书。?
文学常识
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讥:指责别人的过失。
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魏征(580~643),字玄成
,巨鹿人,唐代政治家。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李密,不得重用。武德元年,归降唐朝,劝降李勣(jì)。授太子洗(xiǎn)马,辅佐隐太子李建成。
贞观元年,授谏议大夫、检校尚书左丞,安抚河北地区。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校定古籍。迁侍中,册封巨鹿郡公,负责门下省事宜,累授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册封郑国公。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成为“一代名相”,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
贞观十七年(643年)去世,获赠司空、相州都督,
谥号文贞。
参与修撰《群书治要》、《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言论多见《贞观政要》。
以直言敢谏而闻名,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征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难以伦比的。
写作背景
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财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
写作背景
魏征在这一年的三月至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这是其中的第二疏。
唐太宗看了这些奏疏后猛醒,感到很惭愧,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魏征,表示从谏改过。
魏征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已,亲自为他写了碑文并对侍臣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殂(cú)逝,遂亡一镜矣!”
重要字音
浚(jùn)其泉源
塞(sè)源
殷(yīn)忧
载(zài)舟覆舟
懈(xiè)怠
壅(yōnɡ)蔽
黜(chù)恶
谬(miù)赏
课文翻译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生长,这里指长得好
使…牢固
树木的根
流得远,形作动
疏通,挖深
德行和道义
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
聪明睿智的人
文章第—段第一层:
木长——
流远——
国安——
固根本
浚泉源
积德义
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源不深—
根不固—
德不厚—
流远
木长
国安
正反论证:
反复强调,不厌其烦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
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
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
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主持
掌握
指帝位
重权,
形作名
重要的地位,形作名
喜庆,福禄
安逸的环境;危险的情形
形作名
流得长,形作动
人君
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文章第—段第二层:
被劝谏的对象
先盛赞其地位高
再强调其责任大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假设论证+比喻论证
提出中心论点: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总结文章第—段:
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的重要性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
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
而不足,何也?
所有的
帝王
重大
深深忧虑
治道显著
能够
大概,表推测
固定句式:难道是…吗?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
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
而不足,何也?
所有的
帝王
重大
深深忧虑
治道显著
安逸的环境
大概,表推测
固定句式:难道是…吗?
概括了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
文章第二段第一层:
一反问——
一设问——
加强语气
引人深思
引起下文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
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
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
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
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看不起别人
竭尽诚心
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至情
路人
督察
状后
苟且免于刑罚
通“震”威吓
感念皇帝的仁德
应当
戒慎
用腐朽的绳子去拉奔跑的车辆。比喻事情很危险,应十分警惕。
忽略
表面上
内心里
吴国和越国的恩怨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地处当时的“蛮夷之地”,位于现在的东南沿海地区。两国虽为邻居,但兵戎不断。先是吴王阖闾发兵攻打越国,越王勾践在文种等人的辅佐下,设下伏兵重创吴国军队。结果吴王阖闾在战争中受了重伤,不久死去。吴国与越国从此结下了血海深仇。吴越争霸也由此开始。吴王夫差励精图治,很快让吴国强大起来,发兵攻打越国,几乎要灭掉越国了。越王勾践为了避免亡国的命运,向夫差投降。受尽了羞辱,卧薪尝胆二十年,暗中积蓄力量,最终灭掉了吴国。至此,勾践也成为了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文章第二段第二层:
殷忧——
得志——
竭诚待人
纵情傲物
【对比论证】
——吴越为一体
——骨肉为行路
得失天下的关键——民心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文章第二段第二层:
强调民心的重要性
指出“失民心”的危机:
严刑、威怒都将无济于事。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文章第二段第二层:
载舟覆舟
奔车朽索
——引用论证
——比喻论证
辩证地论述君与民关系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反复阐述,耐心说服,言语婉转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如果
贪图的东西
知道满足
自我告诫
建造,兴建
使…安定
帝位高而险
谦虚
养
名作动,居于…之下
以…为乐
游乐,指田猎
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想谗邪则思
正
身
以
黜
恶,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以…为忧
谨慎
被堵塞蒙蔽
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使…端正
排斥,罢免
不恰当的奖赏
过分的刑罚
文章第三段第一层:
①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②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戒奢以俭
如喜好器物美色、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等,从物质享受方面规劝唐太宗要克制物欲,适可而止。
具体分析“十思”的内容
③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④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竭诚以待下
劝太宗要虚怀若谷,礼贤下士,从谏如流,以免君臣离心。这是从思想修养方面进行劝谏。
具体分析“十思”的内容
⑤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⑥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戒纵欲
具体分析“十思”的内容
从生活和为政方面规劝唐太宗不要放任纵欲,持之有度,慎始慎终
⑦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⑧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正身纳谏
“兼听则明”和“偏信则暗”。从用人政策方面规劝太宗要虚心纳谏、亲贤远佞。
具体分析“十思”的内容
⑨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⑩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赏罚分明
从执法方面劝诫太宗要依法办事,赏罚要有尺度,不要因喜怒而有所偏颇。
具体分析“十思”的内容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
简
能
而任之,择
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光大,弘扬
指《尚书》所讲的九种品德(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选拔
有才能的人
形作名,好的意见
仁爱,宽厚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
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
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
无为之大道哉!
出游,游乐
垂衣拱手,指不亲自处理事务
使…疲劳
使…辛苦
管理职事
道家主张清静虚无,顺其自然
役使,劳损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选拔任用文武之才,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文章第三段第二层:
做到“十思”的好处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再次强调明君为政的要领:
快乐、长寿→垂拱而治、万物化育
劳神苦思、役使耳目、事必躬亲→亏损天道
正面写明君的福气:
反面写庸君的劳碌:
固本浚源
二.
总结历史
发出警告
提出十思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文武争驰
鸣琴垂拱
善始实繁
克终盖寡
三.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一.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居安思危的道理
主题归纳
本文魏征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对这种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其目的是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十条建议。强调“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对唐太宗开创千古称颂的“贞观之治”起了重大作用。
多用“下愚”“明哲”“臣闻”(而非“臣以为”)这样的词语,表达谦恭之意。
魏征在进谏时,有着清醒的头脑。他虽然知道唐太宗懂得“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但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他没有因唐太宗对自己的赏识而得意忘形,仍是坚持一贯的谨言慎行的风格。
文中语言真诚谦虚,委婉而又通达,合情而又合理,极富艺术魅力。
本文在措辞上有何特点?
奏疏的特点
这篇奏疏,不仅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而且文笔晓畅铿锵有力。
文章根据唐太宗在取得巨大政绩之后,逐渐骄傲自满,生活日趋奢靡地情况,指出了他“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不可以“竭诚以待下”,必然会使“骨肉为行路”,最后导致至亲疏远,君臣解体,离心离德,失去天下。奏疏不仅把“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危害讲得清清楚楚,而且还对症下药,提出“十思”的主张,既明确具体,又实用而不空泛,针对性很强。
奏疏的特点
奏疏从头至尾,多用骈偶,骈散结合,或相对为文,或排比论述,辞工文畅,音律和谐,铿锵成韵,读来如觉连珠滚动,文章一气呵成,论述步步为营,气势雄健有力,警示振聋发聩。
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资料链接
并不和谐的“君圣臣贤”标范
李世民与魏征,两人的关系并不像后人想象得那么亲密与互相信任。李世民与魏征不但有旧怨(魏征曾劝李建成除掉李世民),魏征还多次犯颜直谏,让李世民下不了台。为此,李世民几欲亲手毁掉这面“明得失”的镜子。魏征死后,唐太宗登凌烟阁观其画像,并赋诗悼痛。但后来,魏征举荐的杜正伦因犯罪被免职、侯君集因参与太子谋逆而被诛,又闻魏征拿自己的谏辞给史官褚遂良看,更是不高兴。于是,不但取消了衡山公主与魏征长子的婚约,还令人将魏征的墓碑推倒。
8.根据意思,填写名句。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有能坚持到最后的。
2《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用生动的比喻推理引出本文的中心论题: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3《谏太宗十思疏》中劝导君主待人诚恳、不可倨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4《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提出“十思”,其中劝皇帝不要放任纵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夫在殷忧
必竭诚以待下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