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历史大题新题型分类特训 特训二 史料价值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届新高考历史大题新题型分类特训 特训二 史料价值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17 16:4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材料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论语》中称耕牛为“犁牛”;《史记》记载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国语?晋语》也有“宗庙之牺,为吠亩之勤”的话,说大贵族没落后,原来用来做宗庙牺牲的牛,现在变成了耕田的畜力。
——摘编自《论语》《史记》《国语》等
材料二 下图为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部分铁器示意图,各地出土铁器数量已超过千件,而且多是成批量地发现,器类包括农具、手工业工具、兵器和杂器,但以农具、手工业工具为大宗。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并说明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以上两则史料的类型分别是什么?若探究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还需收集哪些史料?
2.简帛文献是我国的古老文献之一,是我国文字和书写条件成熟下的产物,张家山汉简的内容涉及西汉早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摘自张家山出土的汉简《二年律令》摘编自《汉书》
(1)根据以上两则材料,从中可以获取哪些相同的历史信息?
(2)概括指出这两则材料在研究西汉前期社会的史料价值。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五代后晋刘昫
  太宗命(尉迟)敬德侍卫高祖(李渊)。敬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高祖大惊,问曰:“今日作乱是谁?卿来此何也?”对曰:“秦王(李世民)以太子(兄李建成)齐王(弟李元吉)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高祖意乃安。
《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
  立嫡以长,礼之正也。……既而为群下所迫,遂至蹀血禁门,推刃同气,贻讥千古,惜哉!夫创业垂统之君,子孙之所仪刑(效法)也,彼中、明、肃、代之传继,得非有所指拟以为口实乎!
《唐太宗入冥记》
——1900年出土文献敦煌文书中武则天时期的俗讲话本
  问大唐天子太宗皇帝……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太宗)闷闷不已,如杵中心……争答不得。
(1)根据材料,指出刘昫与司马光对“玄武门之变”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辨析以上材料的史料价值。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5是《水浒传》部分引文
引文
出处
嘉佑三年瘟疫转盛。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复会百官计议。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启奏。天子看时,乃是参知政事范仲淹(989—1052年)。
《水浒传》楔子
(宋江)清晨醒来较早,出来街上从县前过时看到了一盏明灯,仔细一看是卖汤药的王公来到县前赶早市,宋江撒谎道:“便是夜来酒醉错听更鼓”。
《水浒传》第二十回
卢员外攻打东昌府,因遇没羽箭张清,吃了败仗。宋江前去助战,被张清用石子打中一十五员大将。
《水浒传》第七十回
燕青和李逵入东京城看灯,两个手厮挽着,正投桑家瓦来。来到瓦子前……李逵定要入去。
《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回
表5
材料二 中国自汉武帝开始启用年号,并以年号纪年,此后皇帝即位都要改变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改元,如汉武帝改过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1056年9月,宋仁宗废止了使用两年的年号“至和”,启用第九个年号“嘉祐”,直至嘉祐八年宋仁宗病逝。
?——据《中国历代帝王世系与年号总表》
材料三 东昌府,元东昌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初为府。领州三,县十五。东距布政司二百九十里。
——据《明史·地理志》卷四十八
(1)从材料一中任意提取两条历史信息加以阐释。
(2)综合上述材料,评析《水浒传》的史料价值。
5.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下表呈现了四种史料,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按照对研究明代历史的史料价值高低,将四种史料的编号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并分别说明理由。
编号
名称
完成时间
作者简介
主要内容
A
定陵金冠
1572~1620年(明万历年间)
未知
1957年出土于明神宗定陵地宫,正式名为金丝翼善冠,通体以极细金丝编成,薄如蝉翼,上饰金龙装饰,栩栩如生。
B
《明史》
1739年(清乾隆四年)
张廷玉,历任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等。谥号“文和”。
二十四史之一,记载明太祖
洪武元年至明思宗崇祯十七年的历史,三百二十三卷。
C
《十至十三世纪中国史学发展史》
2010年
施建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介绍了十至十三世纪中国史学发展史,主要内容包括:官修史书制度的继承与发展、史学领域的百花齐放等。
D
《明代岷州卫移民问题研究》
2018年
王泽琪,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4级本科生。
介绍了岷州卫设立的背景、
岷州卫移民的主要经过及影响。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月十七日(1905年10月15日):下诏停止科考,士心涣散,有子弟者皆不作读书想,别图他业,以使子弟为之,世变至此,殊可畏惧。
九月二十五日(1905年10月23日):昨日在县,同人皆言科考一废,吾辈生路已绝,欲图他业以谋生,则又无业可托,将如之何?吾邑学堂业立三年,而诸生月课尚未曾废,乃于本月停止,而寒岐无生路矣。事已至此,无可挽回。
——刘大鹏(晋中太原县举人)《退想斋日记》
材料二 盛矣哉!革千年沉疴之积弊,新薄海臣民之观听,驱天下人士使各奋精神才力,咸出于有用之途,所以作人才而兴中国者,其在斯乎?
——维新派《时报》(1905年9月7日)
中国政府近于改革之事颇有改观。而立废科举一节,取数百年来败坏中国及近日屡蹶屡起根深蒂固之附属物,一旦拔弃之,是真中国历史上之新纪元,而东方大局之转移在此矣。本馆记者不禁为此额手,爰取此次谕折,冠于时局之首,以明其关系之大。固不仅在中国也。
——《万国公报》1905年10月号《中国振兴之新纪元》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其对废科举的态度并分析原因。
(2)以上两则材料的类型是什么?若研究废科举问题,还需要收集哪些史料?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统计,195。年上海市区实用种类房屋建筑面积4679万平方米中,居住房屋共2360.5万平方米。其中花园住宅223.7万平方米,占9.5%,公寓101.4万平方米,占4.3%;新式里弄469.0万平方米,旧式里弄1234.5万平方米,二者共占民居建筑总面积的72.5%。简易棚户322.6万平方米,占13.7%。此外,还有1.3万平方米新工房。……当时市区人均居住面积为3.9平方米,而在老闸、邑庙等区,不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低于1.5平方米,且无厕所、厨房等设施。
1987年,台湾作家白先勇来沪访旧,找到了他曾在上海住过的三处旧居,连门牌号都没有变。虹口区多伦路的旧居现为海军医院的一部分,“房子外表红砖灰柱倒没有改变,只是两扇铁门锈得快穿洞了。骑楼下面有一张乒乓球桌,我敢断定一定是40年前我们打球的那一张。那是一张十分笨重扎实的旧式球桌”。虹桥路的旧居,住进去7家人,“我从前的卧室住着一家四口”。越剧院名誉院长袁雪芬的办公室竟是他从前的卧室。
大规模的旧区改造使上海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据统计,1991年市区人均居住面积仅为6.7平方米,2001年上升到12.1平方米,住房成套率达到了85.7%。
——摘编自杨东平《城市季风》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以来上海城市住房发展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台湾“国史”馆编蒋中正总统档案(目录节选)
九月:
一、通电宣言要求戒除内战,以拯灾黎而救中华。
二、......研究日寇侵略计划。
三、回京报告剿匪及水灾情形,并表示和平救灾之意见......
五、“九一八”日寇侵占东三省。
六、国联调停日寇侵略无效。
七、书立遗嘱,决心抗日。
八、反动各派乘国难煽动民心,扰乱社会。
九、各地学生不断来京请愿,得精诚感召,皆听训回校;反动派欲以惨案谋乱,卒未得逞。
十月:
一、对粤方决定三个原则,以期统一共御外辱。
二、决定西北为政府之第二根据地,以利抗战与建设。
三、决定如上海再被侵,即起抗战......
六、讲演拥护公理,抗御强权......
十二、日寇不遵国联决议。
十一月:
一、向国联声明中国在军事占领之压迫下,绝对不允开始谈判。
二、溥仪被日寇胁组伪政府。
三、日寇进犯黑省。
七、通过国家建设、边区建设、国民生计、国民教育,及对日寇侵略暴行等要案。
——摘编自“国史”馆台湾文献馆《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12——民国二十年九月至十二月》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中国20世纪30年代时局变化有哪些史料价值。
9.家书中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亲爱的父母亲和全家人:
这么多年过去,你们还好吗?还记得在1966年的时候近50天的徒步串联,我们在12月24日步行走到了北京,红卫兵接待站的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给安排了住宿,发了饭票和乘车证,我们高兴极了,天天忙着学习、串联和宣传。那个时候父亲在井路公社工作,很担心我下井挖煤工作的事情,好在后来分到了土建队。后来恢复高考,三弟考上延安大学,成为咱们家乃至咱们队的第一个大学生,全家人高兴极了……直到1982年父亲分了4亩7分2责任田,我也因努力工作被评为年度韩城矿务局劳动模范,家里的生活日益好了起来,三弟结婚的时候还去了青岛旅游结婚,又买了彩电等布置新居,大家当时还觉得很新潮。到1991年的时候妹妹和妹夫要开个面粉加工厂,全家人一起帮忙,农业创业一起搞,不出家门就能挣到钱。父亲1993年参加有奖征联被骗55元,好在最后退了回来。那时父亲身体不好,没几年办理了内退,和母亲一起回农村老家安家,惟愿二老身体健康。不用担心我们,今年我两个孩子先后考取了西北工业大学的本硕连读和北京电影学院的研究生,说实话,我真是有些自豪啊!
提起笔来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想说的话很多,下次再谈,祝全家幸福!
儿:胜天
2004年10月8日
——摘编自侯永禄《农民家书》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对研究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史料价值。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民权利与自由和王位继承宣言》(1689)(节选)国会两院经依法集会于西敏寺宫,为确保英国人民传统之权利与自由而制定本法律。
1.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2.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3.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
5.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6.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7.凡臣民系新教徒者,为防卫起见,得酌量情形,并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置备武器。
8.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
10.不应要求过多的保释金,亦不应强课过分之罚,更不应滥施残酷非常之刑罚。
11.陪审官应予正式记名列表并陈报之,凡审理叛国犯案件之陪审官应为自由世袭地领有人。
12.定罪前,特定人的一切让与及对罚金与没收财产所做的一切承诺,皆属非法而无效。
13.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
——摘自齐涛《世界近代史教学资料》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文件对研究17世纪末的英国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下面是其演讲的部分内容:
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我相信这种援助,在危机深重的时候,决不能根据零碎解决的办法。美国政府未来的援助,应该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我们相信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钩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受我们的援助。
——摘编自何春超等主编《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1945—1980)》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二战后美苏关系的史料价值。
参考答案
1.答案:(1)重要表现:牛耕与犁结合,逐渐推广开来;铁农具使用并逐渐推广;大规模兴修水利等。影响:促进农业的发展和粮食产量的提高;推动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使得井田制逐渐瓦解,地主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
(2)类型:材料一为史籍史料,材料二为实物史料。其他史料:此时期关于工商业发展的相关记载、实物等。
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及史料的类型与价值。
(1)第一小问重要表现,根据《论语》《史记》和《国语》对“犁牛”“耕牛”的记载,可知牛耕和耕犁的运用;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部分铁器示意图及“以农具、手工业工具为大宗”,可知铁农具使用并逐渐推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兴修水利工程。第二小问影响,主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即促进农业发展、推动小农经济的形成,以及使得井田制瓦解,地主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
(2)第一小问类型,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是史籍史料,材料二是实物史料。第二小问其他史料,要探究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还应该收集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工商业发展的相关记载或实物等。
2.答案:
(1)维护孝道(孝治天下)、重视社会救助,惩处官吏的受贿行为、政府征收租赋。
(2)张家山出土的汉简是实物史料,《汉书》是官修正史属于文献史料,二者皆是研究西汉历史的一手史料,可信度较高。汉简和《汉书》都直接记载了西汉早期的社会状况,据此记载内容,可了解西汉早期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汉简与《汉书》二者相互印证,更能准确全面了解西汉早期的社会状况。
解析:
3.答案:
(1)态度:刘煦持赞赏(理解、同情、肯定等也可)态度。司马光持否定态度。
原因: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换频繁,统治者大都通过政变上台,《旧唐书》迎合了时局的需要。北宋时期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儒家伦理道德和忠孝观念的影响,便于统治者寻找借鉴、吸取教训。
(2)《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分别是成书于五代和宋朝时期的官修史书,具有权威性。但是官修史书受时代影响,并带有官方立场,政治性强,不一定完全反映客观史实,且受时代所限有矛盾之处,须加以辨析并与其他史料印证。
《唐太宗入冥记》是武则天时期的民间话本,属于文学作品,体现当时的一种民间舆论,属于近代发现的新史料,可对研究“玄武门之变”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但是民间文学作品,有虚构成分,需谨慎使用。
解析:
4.答案:(1)信息一:仁宗复会百官计议,反映宋朝实行朝议制度。朝议是皇帝与相关官员讨论重大事务的中央决策方式,有利于保障政府决策的合理性。
信息二:参知政事范仲淹启奏宋仁宗,反映了宋朝专制体制的特征。为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宋朝设枢密院掌管军政,设三司掌管财政大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信息三:燕青和李逵入东京城看灯,卖汤药的王公来到县前赶早市,反映了宋代对城市管理放松,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信息四:燕青、李逵入东京城看灯,来到瓦子前,反映宋代城市出现娱乐场所。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繁荣。
(2)从材料二看,《水浒传》存在时间错误:范仲淹1052年去世,《水浒传》中出现1058年(嘉祐三年)仁宗与范仲淹议事。
从材料三看,《水浒传》存在地理名词错误:据《明史》东昌府设立于明洪武初年,明朝的地理名词出现在了以北宋为背景的《水浒传》中。
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水浒传》作为成书于明代、以宋代为背景的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宋、明两朝的社会现实;但小说存在虚构、夸大等艺术加工成分,不能等同于史实,使用时应与其它史料印证。
解析:
5.答案:
排序:ABDC。
理由:A史料为明代皇陵出土文物,是研究明史的一手史料,能直接反映明代黄金冶炼制造的工艺水平,史料价值最高。
B史料为官修正史,全面记录了明代主要历史内容,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但是后朝修订,可能基于政治需要存在主观内容,其价值略低于一手史料。
D史料为学术论文,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相较于前两种史料,史料价值略低。
C史料为学者研究专著,本身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但其研究时间范围为十至十三世纪,不属于明代历史的时间范围,对研究明史史料价值较低。
解析:
6.答案:(1)材料一:反对。刘大鹏是当时的举人,废除科举对他本身造成了影响,不利于他的发展。材料二:赞成。《时报》代表维新派立场,维新派倡导废除科举。《万国公报》代表客观立场,认为废除科举是清政府进步的表现。
(2)类型:第一手文献史料。其他史料:可继续收集其他不同立场的第一手史料,也可以收集学者关于废除科举的其他论述。
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废除及史料的类型与价值。
(1)第一小问态度,根据材料一“士心涣散”“生路已绝”等信息可知,材料一反对废除科举;根据材料二“革千年沉疴之积弊”“本馆记者不禁为此额手”等信息可知,材料二赞成废除科举。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刘大鹏的身份可分析其态度的成因,根据材料二的出处可分析其赞成的原因。
(2)第一小问类型,材料一是当时人的日记,材料二是当时的报刊杂志,属于第一手文献史料。第二小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从继续收集第一手史料、找寻后人对废除科举的相关论述等角度回答。
7.答案:1950年的数据信息可用于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上海。统治政府的腐朽没落,导致上海贫富差距明显;人均居住面积极低;居住设施不健全。
1987年白先勇访沪信息可用于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由于国家重积累轻消费,忽视消费与民生,城市住房建设发展缓慢,居住条件改善有限。
1991年和2001年的信息可用于研究世纪之交的上海。改革开放成果显著,政府高度关注民生,人均居住面积得到极大提升;居住设施完善。
综合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旧上海虽然繁荣,但贫富差距极大;改革开放前的上海,住房和市政建设都比较滞后;世纪之交以来,上海的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绩。
解析:本题以上海近半个多世纪的住房建设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认识。本题材料既有数据,又有亲历者的回忆,事实性较强。通过材料解读,考查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第一段材料中,数据是1950年的,但涉及的背景包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花园住宅”和新旧里弄的数据,以及“不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低于1.5平方米”,均反映了当时上海的贫富差距巨大。第二段材料中,1987年白先勇访沪的信息,则反映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段时期内,由于经济政策更注重积累,而忽略了消费和民生,造成长时间内居住条件没有大的改观。第三段材料,则涉及了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上海住房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而这些成就的取得既是改革开放的结果,也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结果。本题需要注意对材料的逐段解读,不能笼统地一下带过。
8.答案:
角度
信息
价值
政治:日寇入侵
“九一八”日寇侵占东三省;国联调停日寇侵略无效;日寇不遵守国联协议;溥仪被日寇胁组伪政府;日寇进犯黑省
可用来研究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局部侵华的历史,研究中日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的历史。
政治:国内政局
通电宣言要求戒除内战,以振灾黎而救中华;反动派乘国乱煽动民心;对粤方决定三个原则,以期统一以御外辱
可用来研究20世纪30年代初期国共对峙的历史;可用来研究研究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历史。
经济:经济建设
通过国家建设、边区建设、国民生计、国民教育等要案
可用来研究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的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历史。
思想:社会思潮
书立遗嘱,决心抗日;各地学生不断来京请愿;决定西北为政府之第二根据地,以利抗战与建设
可用来研究20世纪30年代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思潮的兴起的历史,研究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内部的抗日思想演变分化的历史。
材料选自总统档案,属于一手史料,可以从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反映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时局的变化,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解析:
9.答案:
角度
信息提取
史料价值
资料来源
材料选自一位中国普通农民的家书。
“农民家书”具有普通百姓的亲历性和记述内容的真实性,能够从不同角度展示社会生活,所以属于一手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改革开放前
“井路公社”“饭票"反映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民公社和计划经济体制;“串联”“红卫兵”反映了“文革”时期全国各地学生交流革命经验的活动之一;“恢复高考制度”反映了1977年恢复高考,国家对教育进行拨乱反正。
展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人民的社会生活。
这些家书从政治、经济、思想观念、教育等方面反映了中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
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前
“分了4亩7分2责任田”反映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旅游结婚买了彩电”反映了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改变,也体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个面粉加工厂”“农业创业一起搞”反映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乡镇企业的发展。
展现了20世纪90年代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迁
20世纪90年代以后
“参加有奖征联”“办理了内退”反映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和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发展;“本硕连读”“北京电影学院的研究生”反映中国高等教育伴随时代发展需求不断发展。
展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体制
改革不断发展完善,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和教育资源配置、专业结构得到进一步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普通百姓的个人生活展示现代社会生活,家书是亲友之间互通信息和沟通情感的文字,亲友在通信中大多是不会说谎的,记述的内容是真实可信的,材料家书主要记载了1966年到2004年的生活变化,具有相当的社会研究和历史研究价值,属于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的一手史料。要求通过材料提取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社会生活变迁的历史进程,需要学生从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且要求准确完整地表述出阶段性历史进程。
10.答案:
角度
信息提取
史料价值
材料来源
材料乃是1689年的《权利法案》全文。
《权利法案》作为英国历史上一份重要的宪法文件,反映了当时的宗教信仰、政治争斗、经济观念和法律意识,其条文是研究17世纪末英国史的一手史料。
材料内容
反对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第3条)、新教徒的防卫权(第7条)等内容,反映了当时英国国内的清教徒处于不利境地。
可用于研究17世纪末英国的宗教史。
《权利法案》从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如实地反映了17世纪末的英国社会实况。《权利法案》全文是当时英国社会主流思想观念的一个缩影。
限制保释金和罚款(第10条)、特定人的罚金与财产问题(第11条),反映了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经济纠纷现象突出。
可用于研究17世纪末英国的经济史。
臣民的请愿权(第5条)、国会议员的选举权(第8条),能够反映英国民众权利的变迁过程。
可用于研究17世纪末英国的政治史。
解析:《权利法案》作为英国历史上一份重要的宪法文件,反映了当时的宗教信仰、政治争斗、经济观念和法律意识,其条文是研究17世纪末英国史的一手史料。考生在作答时,要认真阅读史料,不应局限于政治视角,而是从政治、经济、社会、宗教等多个角度分析《权利法案》。考生可以先从总体上分析史料价值,然后横向地概括主要条文,从宗教史、法律史、社会史等视角回答这些条文的史料价值,如《权利法案》从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如实地反映了17世纪末的英国社会实况,《权利法案》是当时英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缩影。
11.答案:
角度
信息提取
史料价值
材料来源
材料选自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的演讲
马歇尔不仅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者,还是二战后美苏冷战的亲历者,这篇演讲是研究二战后美苏关系的第一手史料
材料内容
观点:美国对欧洲的援助并不仅仅出于防御共产主义的威胁,其目的在于恢复欧洲社会活力,克服经济失调;西欧对于美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援助欧洲对于美国具有深远的政治和经济意义;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在于唤起经济再生,维护自由制度;凡是协助复兴计划的欧洲国家和政府就能得到美国的援助,反之则得不到
可用来研究美国对西欧援助的实质、目的,通过经济援助,扶植西欧、拉拢东欧,控制欧洲,最终“遏制”共产主义
材料从美国对欧洲援助的角度反映了美苏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是研究二战后美苏关系的重要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解析:首先,从材料来源角度提取信息,可得出马歇尔作为美国国务卿,既是外交政策的制定者,又是二战后美苏冷战的亲历者,在此基础上得出该材料的史料价值,是研究二战后美苏关系的第一手史料。其次,从材料内容角度提取信息,即从材料中得出的观点,在此基础上,答出具体研究内容,如可用来研究美国对西欧援助的实质、目的,通过经济援助,扶植西欧、拉拢东欧,控制欧洲,最终“遏制”共产主义。最后,作一个总结说明,如材料从美国对欧洲援助的角度反映了美苏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是研究二战后美苏关系的重要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同课章节目录